【必备】感受的作文汇编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受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感受的作文 篇1
每次,我经过小区附近的那个报亭,她都会热情地招呼我“乖囡囡来啦!”我也会有礼貌地说“大妈妈好!”她的报亭不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各类杂志摆放得整整齐齐。她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一头乌黑的短发显得特别精神,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对面的报亭生意比较清淡,但是她这里却常常围满了读者。我总是好奇地想:她有什么魔力吗?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因为我常常能听到她清脆的笑声,热情的招呼。“好,这本给你,谢谢你!” “再见!欢迎你下次再来!”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有一次,奶奶接我回家,刚走到小区门口,一摸口袋,突然发现忘了带钥匙。这可怎么办?奶奶是个急性子,她急匆匆地去找公用电话,准备通知妈妈。
奶奶来到报亭,着急地问:“这位大姐,这附近哪里有公用电话?”
“你有什么要紧事吗?”她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不紧不慢地问。
“我忘带钥匙和手机了。”奶奶一脸的焦急,“得通知家里人早点回来。”
“别急别急。公用电话离这里有点远,要不你就用我的手机打吧!” 她一边安慰奶奶,一边客气地说。
“真是太谢谢你了!”奶奶连连感谢。
“没关系的。”她把手机递给奶奶,“我也替你着急啊!你回家还要做饭呢!”
电话打通了。奶奶连忙从包里摸出一块钱给她。她见状,连忙摆手说:“呦,你可真是,打一个电话而已,太见外了,快把钱收回去。”
奶奶坚持说:“这怎么行,应该的。”
“不行不行,你不拿走我就生气了。” 她故意拉长了脸说。
奶奶只好收回钱,再次向她表示感谢。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夕阳的余辉照在她的脸颊上,多么亲切,多么灿烂,多么温暖。
身后依然传来她爽朗的声音“乖囡囡再见!”那爱的气息在我心间久久回荡。
感受的作文 篇2
因为快过年了,所以,今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办年货,顺带也来感受感受十足的年味儿。
——题记
今天,阴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可是并不能打消我们办年货的兴致,我们拿了两个大的环保袋,一路说说笑笑的走向了超市。
路上,我们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有好多车的车牌上写的都不是以“豫K”开头的,这一定是回家过年的游子们,看着这些,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老人看到孩子回来了的喜悦,看到了那些老人们特意准备的团圆饭,看到了孩子向父母说最近自己的工作顺不顺利,问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总之,因为牵挂。
走到了超市,我们彻底惊异了,车棚里的车子停的满满的',很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外走,我们被这浓浓的年味儿吸引着,随着人流涌进了超市。
刚刚迈进大门,一片火红的颜色就在我们的眼前绽放了,原来了那些灯笼和新年挂坠展览,任顾客选购,走进展览区,头上是一个个灯笼,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挂坠,有鱼挂坠(年年有余——年年有鱼)还有鞭炮样式的,还有大大的“福”字,中间的柜台上当然少不了春联和窗花咯,总之,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走到食品区,只见一片人山人海,各个柜台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想找一辆手推车都甭想,全部被人们抢走了,我们只好垫了个篮子笨手笨脚的挤来挤去,偶儿碰撞了,也不会发生口角,大家互相相视一笑,一句年货办齐了吗?办齐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温暖人心,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呵呵,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这是一种拥挤的年味儿。
走进服装区,这里也是人山人海,看来大家都在买新衣呀!看着一个个小朋友缠着妈妈要买走自己喜欢的那一件衣服,甚至流下眼泪,看着有的想小朋友眼睛上还挂着泪珠,但是脸上却笑眯眯的,手上抱着自己跟父母磨了好长时间才得到的衣服,心里只想笑,这些小朋友还是天真,不懂事儿呀!
今天,我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感受到了浓浓中国情,那种拥挤的感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那种团圆的味道,那种穿新衣的喜悦,这不都是年味儿吗?同志们,你们感受到这些年味儿了吗?
感受的作文 篇3
20xx年2月15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后感觉肚子在“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我知道我的胃又在抗议,抗议我无情将它一点一点压扁……哎,这就是我不吃早饭的下场啊!悲哀啊!这时我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像饿晕了一般,无心再听老师的吹眠曲,半眯着的眼睛只看见老师的嘴一张一合的,我好像完全耳鸣似的。我像一只饥饿的kk熊,软绵绵的趴在课桌上,嘟着嘴,两眼无神地看着秒针一点一点的移动,嘴里小声数着“一秒两秒……”,“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救命的音律,慢慢地向十二点靠近,多希望放学时间能提早一点点啊。
终于熬到了下课,那最美的放学的音乐响了起来,是那样动听,那样悦耳;我整个人像重新有了生命力一般又重获了新生(当然其他同学也一样),在老师宣布下课的一瞬间,教室里“久违”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像箭一般飞速冲向就餐室,拿着餐盘就往人堆里一个劲儿挤,好不容易那位“泡菜阿姨”给我打了饭,正准备吃时,又忘记了勺子,只好又得去挤挤了……终于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享用我的“美味大餐”了!(“美味大餐”也就是白米饭+胡萝卜+青菜)
我先尝了一小口胡萝卜,虽然有点糊糊的',但是将就啦。我笑嘻嘻的看看我旁边的小颜同学,他似乎比我还饿,正狼吞虎咽的吃着白米饭,我想这样似乎吃着没味吧;我再看看对门的小廖同学,他好像一直小老鼠哦,“嗻嗻”的咬着青菜,还露一截在外面;一个比一个吃得香!我也埋着头,细嚼慢咽的“品尝”着,似乎今天下午又得挨饿了,因为那午餐确实不好吃啊,多希望学校能改善伙食啊!
不过现在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吃早饭,吃好饭,吃饱饭!呵呵,因为这样才有旺盛的精神迎接一天的战斗哦!
感受的作文 篇4
在老师给我们安排的暑假愉快行中,有一项作业是完成四年级下册或五年级上册的字帖。经过我和爸爸的商量决定完成两册字帖。接下来我写的文章就是我连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字帖的结晶,这篇文章会对我以后写字有帮助。
在我写字的时候,快慢不同、心情不同、认真程度不同、姿势不同以及时间长短等等都会引起我写的字好坏变化。
有时候我觉得很烦躁又觉得太慢了,我就会写得很快,就会不认真,写的'字也就不好看。
有时候我静下心来,但是觉得时间太紧了,我还会写的很快,虽然我认真了,但是我写的还是不好看。
有时候我的心情很快乐,又非常的放松,这样我就算是心不在焉的写,这样的话我写出来的字也不好看。
唯一能让写出来的字好看的办法就是:把心态放平,每个字都一笔一划的认真写,而且还要把姿势调整好,这样写出来的字是非常好看的。如果我每天都这样写字,到时候我就可以天天破我的纪录(现在的纪录是一页44个好字,还有一些字放到别的页数上还可以算好字。)
我希望我每天写的字都非常好看,也祝愿我以后写的越来越好看。
感受的作文 篇5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一、观察要立体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虽然人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和听觉,但还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国学大师钱穆写的一组回忆散文中谈到当年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讲的:“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有陈述。何处有人遗忘了何τ腥饲嶂氐怪茫何τ腥讼群笫Т危即据实景互作讨?&”“余又告诸生,今有一景,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风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八十亿双亲 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7页)由上文观之,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感”是从“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刘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诚感人,以情感动人,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学生却不能,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一个平常的动作,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她)的情思,有情才会使他(她)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什么会感动几代人,这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父亲的动作、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同样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否则,物与情隔离,思路就阻塞,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第50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至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就越能引起共鸣。且看20xx年一高考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于水上,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叶几经沉浮,终于落定,茶香袅袅,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厌恶苦难,但换个角度,也得感谢苦难。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让你在人世中翻转沉浮,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高考优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出了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对观察、感受、思考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体现,则必须依靠写作实践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让学生的观察、感受、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观察的同时有感受,且进行思考,三者最终融为一体。另外还要让学生勤于练笔,把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坚持着做,相信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感受的作文 篇6
众所周知,感受首先离不开观察。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就产生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的不同特点。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仪器排除错觉,(如显微镜、放大镜)以避免虚假的观察成果。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使观察的结果染上个性的情感的色彩。
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这就是说,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同样一个对象,一个景观,如果是纯客观的,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启发性,但人是带着自己的全部阅历在吸收生活信息的,对一个联想丰富,情感活跃的人而言,静静地注视袅娜两个汉字,他的眼前就能浮现出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细枝,神话里美貌仙子的轻柔飘带,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人,又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观察自然的,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乃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微不足道的就可能变得意味深长了,垂柳可以变得多情,天鹅则善良而又高洁,黄鼠狼却是卑鄙而又狡猾。
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解释,外部自然事物之所以可以具有人的情感性质,主要是外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内在世界的力(心理的)在形式结构上的异质同构。这两种结构之间,(比如植物与人)质料虽然不同,但由于它们本质上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生理电力场中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这时,外部事物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于是界限的消失使外部事物看上去有了人的情感特质。
欢快愉悦的心情与宽厚柔和的兰叶,激奋强劲的情绪与直硬折角的树节,树木葱笼一片生意的春山与你欢快的情绪……这里面不都有对象与情感相对应的形式感么?(《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著)天鹅那洁白一尘不染的羽毛和从容的形态正好与人类高洁、善良的情调相对应,黄鼠狼那细长、油滑的体态正好与人类某种隐蔽、狡猾的情感相对应。但是,按照科学的理解,天鹅并非高洁善良,它会经常咬死接近它的鹅鸭,黄鼠狼也并不卑鄙,它以捕鼠为生,只在不得已时,才偷吃小鸡。又比如我们观察一枝刚出土的嫩芽时,我们会说它先是伸出柔柔的芽尖,向周围试探着,然后弯曲自己的身子,设法避开障碍物,或者是想推翻它,经过努力,它终于从重压下解放出来,舒展姿容……。可这个表述过程中所展示的不正是人类才有的渴盼、企待、努力、希望等情感因素吗?
这样看来,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的'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肯定不够,如果观察外物特征时,又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性灵的。试看初中课本中《济南的冬天》一篇,作者老舍是怎样用拟人手法写冬天沉睡着的济南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儿,作者赋予了老城与小山人的性格,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温馨的世界,生机勃发,因为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而且是心灵的感应与沟通。于是,被心灵感受了的自然景物便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静物变成了动物,死物变成了活物,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慈善一词,是作者用心灵在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因此自然便有了生命,这自然的生命是作者给的,作者是把有生命的自然交给了读者。
在日本学者今道友信看来,艺术的创作,甚至应该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改变,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另一个世界的行为。他说:艺术就是将自然中可直观到的美,通过人的手,和人的活动一起编刻到自然中去的活动。在这里人的意识和物质的自然不存在什么对立,这时自然显露出的美,充满了人的意识,人们抱着这种意识,改变着作为素材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是从自然中得到暗示,又在自然中实现这样一种环形关系。(《关于美》)
如此看来,有必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着鲜明的审美特征。 因而引导学生感受现象世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帮助他们弄清什么样的形式是生命特有的形式。树叶是在倾诉?海洋是在呼吸?小鸟是在欢闹?老牛是在叹息?外部自然界中有多少与生命同构的运动形式啊!一棵垂柳,一汪池水,飘零的花朵,落日的余辉……不都具有着生动的表现,不都能从中折射出不同的人类情感么?当我们平静地道出乌云遮住了月亮这一客观事实时,能不能又说成看,月亮正在和乌云搏斗?
和学生同听一首乐曲,同读一篇美文,同看一场电影后,让我们更多地和他们先谈一谈这种感受吧,不需要都从什么作者生平啦,写作特点啦开始,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示出的生命力的模式。不管是月亮在乌云间的穿梭运行,还是海燕在恶浪上的拍翅冲击,它们不都像在展示着自身与命运的较量?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感受。经过这样无数次的观察与感受,外物与内心之间无数次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种种事物变化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到那时,甚至是一朵微小的花,也能唤起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尔华兹)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获得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还须指出的是,学生在学得了一定自然科学常识后,往往易从规范的角度将事物归于某一类别、范畴或追问其生成原理,这种追究对于尊重科学无疑是好事,但它会不会削弱人的想像,从而再不见事物的审美属性了呢?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嫦娥与玉兔要不要退出月宫?因此,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要中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感受的作文 篇7
书籍,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不同的一面;书籍,是一块面包,可以让我们尝到食物的美味;书籍,是一扇窗户,可以让我们推开窗看到不同的风景。
在二三年级时,我总会看一些有趣的作文或卡通画,直到五年级时,我无意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水浒传》。拿起书,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林冲棒打洪教头后,逃出了监狱,到一个地方看管草料,他出来打酒,恶人来将草全部点燃了,那熊熊烈火和皑皑白雪相对比,真是冰与火的对抗。那时,我不禁在想,这样的场景真是既美好又可怕。雪花纷飞,而大火熊熊,我仿佛看到了善与恶的不同结局。
现在,我拓宽了我的读书面,已经开始读了一些优美的书籍、诗歌。而让我影响最深的便是那篇《下雨天,真好》。
我刚开始读那篇文章时,只知道这篇文章很优美,可是,当我真的融入这篇文章的情景时,我感受到了从来都没有过的那种感觉。文章中写到,杭州的西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然而我总喜欢在雨中徘徊。读到这里,我眼前忽然涌现出一种画面。我从平湖秋月穿过林荫的小路,走向孤山,打着伞慢慢散步在雨中。走进凉亭中,望着那碧蓝如玉的湖面,一片又一片的梅花瓣落在上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梅花湖。我久久没从那个情境中出来,在神仙似的情境中依恋不舍。那蒙蒙细雨在雨伞上滴滴答答,而溅起的.水花落在脚下的落叶上,形成了一面独特的风景。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地懂得了用心融入书中的方法,让自己也像作者一样用心感受到书中的风景,用心读懂书中的美好。这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书中的美妙和乐趣。
【感受的作文】相关文章:
感受的作文09-18
感受的作文10-07
军训的感受的作文09-01
军训感受作文10-14
读书的感受作文11-02
成功的感受作文11-03
感受痛苦作文11-04
有关感受的作文12-05
开学感受作文12-18
秋天的感受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