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4-08-23 10:50:45 宜欢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2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富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25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 1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由亚当·斯密于1767年开始著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于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十年磨一剑,《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反思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开始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找寻蛛丝马迹。可见《国富论》等经典著作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对引导人们走出经济危机大有裨益,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国富论》一书分别由:论劳动分工及分配,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论国家的财政这五大部分组成。

  在“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着手,经过深入研究后他认为劳动分工能使生产力得以成倍提高,而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同时,劳动分工也促使劳动生产专业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劳动产品的交换迫在眉睫,而交换所需的媒介——货币也是呼之欲出。产品的最终归宿为:劳动资本、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三项。在“第二章: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中,亚当·斯密开创性地把资产细分为用于消费的资产(维持日常生活的产品)、固定资本(机器和设备)和流动资本(食料、材料、成品和货币),这样深刻透彻的见解史无前例。另外,亚当·斯密还划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剖析了人们的借贷行为,分析了资本运用方法的不同对生产性劳动产生推动作用的差异。

  在“第三章:论各国财富增长方式”中,亚当·斯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给欧洲各国带来的社会结构上的巨大变革出发,研究其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生活的基本需要刺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的兴起推动城市的进步,最终加速国家财富的'增长;第二,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致使大片土地不利于改良,更不利于生产方式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地主不愿意改革,以致失去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第三,都工商业的增加与富裕,对农村的改良与发展有三大贡献——首先,为农村的土地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土地的开发与进一步改进。其次,城市资本转入农村,为土地的改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还有一点往往不为世人所注意,却是最重要的:农村居民一向与邻人争斗,对雇主依附。工商业的发达,逐渐使他们获得秩序、组织、个人的安全和自由。

  在“第四章: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中,亚当·斯密总结了不同时代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体系:其一,为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政治体制。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获得的财富,相应的重商主义政策下两大主富国裕民的途径就是限制进口(关税壁垒)和鼓励出口(出口退税)。而亚当·斯密却在本书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更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其二,为重农主义,重农主义由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主义学派)提出。重农主义者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同样,重农主义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也不为亚当·斯密所倡导。

  财政问题可谓是国之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很繁琐的难题。为此,亚当·斯密在“第五章:论国家的财政”中对于财政难题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首先,他确定了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原则,把政府的职能界定为:抵御外敌入侵、维持社会秩序和建设部分公共工程以及教育国民;同时,提出了著名的四项征税原则:公平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经济原则。

  《国富论》共五篇内容,其中第一、二篇为基本经济理论(增加国民财富的两条途径),第三篇为经济史(佐证两条途径),第四篇为经济思想史(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第五篇为财政专题(一个保障——经济自由主义),总的概括为: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国富论》主旨是富国裕民,而增加财富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一是靠分工和交换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靠资本积累和资本合理运用来提高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的比例;在实现这两条途径的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实现这两条途径的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国富论读书笔记 2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虽说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一无二,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和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经济学迈进现代科学的路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也可以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全书一共分为五卷,第1卷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劳动力和生产方式与生产能力这些是经济学的一些基础定理的应用基础和概念基础,相当于数学中的基本定理和公式符号。前三章讨论分工和分工的起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阐述了合作分工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工使相同人数下的劳动者得以完成多于没有分工时的工作量,其原因如下:

  第一,第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既能得到提升;

  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

  第三,大量精简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第四到第七章,讲了货币的起源、发展,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

  先后有各式各样的物品被人们用来当做交换媒介,印度某些沿海地区把贝壳当媒介,至今苏格兰的某个乡村还保留着以铁定为媒介来换购麦酒和面包的习惯,这个被称作一般等价物,但是随着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一般等价物逐步向贵重金属演变。至今,其已经经历了到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演化过程。之后,亚当和我们讨论了工资、利润和地租。劳动工资必须随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加而增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社会财富的增减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某一行业内,增加投资,劳动工资则相对提高,但资本利润降低;反之,劳动工资降低,而资本利润却相对上涨。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间或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第2卷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亚当说了其中有两种资本使用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取得收入或利润,第一种,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之后将产品售出,从而获得利润,即为最简单的价值增值;第二种,使用资本对土地进行改良,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机械或工具,或用于购买不用更换主人或不必再次流通就能产生利润的东西。

  第3卷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虽说作者的观点受到当前时代的一些局限性,分析的内容也基于过去的背景,但是他分析的逻辑和思路都值得我们如今学习借鉴。

  第4卷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是关于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讨论与阐述。作为政治家或立法者的科学之一部分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

  一是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活资料,或者说让人民自己能够获取这样的收入或生活资料;

  二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资金,从而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第5卷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等。作者说明了国家支出在国防等方面支出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国富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足的借鉴意义,但是西方经济学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背景都和我国不尽相同,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盲目推崇。中国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奇葩。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是与货币通胀(商品流通市场价格)呈对应关系的。也就是说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会使货币发生通胀。然而,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缺与之不经相同。亚当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市场”也会存在着各种市场失灵的情况。所以说经济学是一门探索真理而并非是真理的学科。其中的推论能解释经济现象却不能预测所有的经济事情。故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发扬我们不懈奋斗、探索真理的精神,才能帮助国家和学科能更好的发展。

  国富论读书笔记 3

  在国富论中,第四章起名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可通读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限制进口、出口退税、奖励金、通商条约、殖民地等涉及国际贸易的内容,可能在亚当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就属于政治经济学。

  由于我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更多的是强调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及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无法同意亚当斯密将自己所写的第四章纳入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在我看来,重商主义、限制进口等更准确而言应该归属于国际贸易的内容。

  这里有一个名词解释一下:

  “重商主义——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经济管理体现,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既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这是16、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者说经济体系,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引号内容来源于国富论236页)。

  这个理论目前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引用,包括中国国内目前奉行的国际贸易政策。从具体表现上看就是,为了维持贸易顺差,一国政府会倾向于通过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奖励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出口大于进口的目的,达到吸收贸易逆差国的资本流入本国,借以提高本国的资源条件,从而增加本国的国民总收入,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亚当斯密由于是坚定的市场经济倡导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四章几乎每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意思——重商主义提出的绝大多数的维护贸易顺差的手段,都在某种程度扭曲了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长期看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国家应该减少监管,应该放手由市场自发调节进出口。也许是由于时代背景,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亚当斯密并没有完成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只是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与重商主义观念不一致的思想和理论。

  回到现实,回到本文所述的国际贸易体系,在我看来,国际贸易的最大作用和好处主要是两个,其一让市场扩大,其二促进了社会分工并使得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扩大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各种细分市场的商品,尤其是家电类产品(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其主要生产地都是中国,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中国已经形成的生产体系就会出现生产过剩。所以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因为国内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已经建立并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短期内实现改变不是太现实的事情,所以相比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中国都更需要国际贸易的自由但又有序的发展。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追求贸易顺差呢?我的观念是,贸易顺差来源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有限度,贸易顺差用最简单的言语表述就是,我们通过劳动及资源投入,生产出来了商品,但本国消费不完,那么就出口到外国,而外国给予的是本国无法流通的纸币,其实这种贸易顺差实现的外汇储备,类似一种债券。也就是逆差国用债券,购买了顺差国的各种商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短期看顺差有利,但长期看,贸易顺差就如同几个世纪前的殖民地一般,顺差国就是逆差国的殖民地。

  更简单的说,我反对维护贸易逆差,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出口等于进口是对一国人民最公平和合理的劳动奖励。

  除了顺差逆差外,关税、出口退税等都可以单独成文书写,本文不做累述。

  希望看完本文,你对重商主义有所了解,对国际贸易有初步认识,最好能理解贸易顺差的意义和缺陷。

  国富论读书笔记 4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们一一分析了经济与国家的种种关系,读后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他人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个人主观意愿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宣称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为了维系两个假设,一是效率,二是穷人的生活。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景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马克思、恩格斯也讽刺过“看不见的手”,“这种关系就像古代的命运之神一样逍遥于环球之上”。

  “看不见的手”没有表述政府特殊宏观调控对市场干预产生的社会效应,没有谈到政治人物和政府行为追逐国家利益的外交动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没有表述官员的行为是代表国家实体战略的手,这是亚当斯密理论的缺失。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会演绎出正理均赢论,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外交的通用名词,不谈正理均赢论,人们就会缺失道德,缺失人性,缺失对博弈实体社会的凝聚力。经济学的理论忽略博弈实体政治的社会特性也只能称为个体经济学和穷人经济学。如果不谈正理均赢论,一切追求最大化,它会逐步地使经济资本不断的扩张、掠夺、侵略,一定会跨越良知和人性,它没有具体阐明博弈实体法则的重要性,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忽略博弈实体政治,单一的追求主体效率最大化,有权有钱的人不知道自己与实体的关系,就会藐视博弈实体法则,使人的利益透支,权益透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最后的疯狂形成巨贪罪恶,一切追求经济最大化的经济衍生物,像道德与诚信将会消失,一切浪费、污染、错误都包藏起来,表现虚拟的实体假象,最后造成经济危机,物价膨胀和市场经济大萧条。我们看《博弈圣经》二人对局的取胜原理,再看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可知,以人为本的行为才是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博弈圣经》在开篇中有一句话:“博弈并不关注目的的本身,而关注达到目的的行为,达到目的的行为才是经济研究的内容。”

  国富论读书笔记 5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富国论读后感。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息的贷款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息的贷款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国富论读书笔记 6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写怎样的经济体制能够使国家富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学者对世界的超强洞察力,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全书共五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五篇的内容分别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论政治经济体系;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看似烦闷的标题下的内容却生趣动人。而全文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亚当斯密在开篇就举的那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如此,分工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闭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

  这是亚当斯密在《论分工》里面的例子。就是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比喻,他就像一个经验炉火纯。

  国富论读书笔记 7

  刚好这个五一节值班,我空暇时间读完这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距今已经245年了,该书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基础理论,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其影响就不说了,简单说说我自己的收获吧!

  首先看一下百度百科的总结:《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也是理性的',人们能在个人经济活动中获取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些经济活动不受干预,那么经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能推进公众利益。总结的比较精炼。

  我个人留下印象的是几个概念:

  1、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出现,市场越大才能支撑越细化的分工,这个就和现在大城市更多机会的现象对应上了,比如你专心唱歌、跳舞、乃至编程、研究核弹等等,你做的越专业越精细越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因为简单来说所有人工作的产出都是产品,不管是完整的部分的外在的内在的,只有你的产品有人买单,你才能拿到货币来支付其他生活消费等各种所需。如果你将来想要做一份十分专业化的工作,那就必须在大城市,同样如果你要做一项小众化的生意,那也是只能在大城市。反过来说,也就是越大的城市拥有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娱乐)越专业化越高水准。很简单的道理,解释了我对大城市的向往。

  2、交通越便利,产品成本越低,市场越大。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注意在新的交通方式即高铁的快速发展下那些新的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潜力,城市如此,社区也是如此,买房子的时候注意交通线即地铁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读《国富论》的一点感悟吧。

  国富论读书笔记 8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7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

  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国富论读书笔记 9

  第一次看到《国富论》这本书,只看了第一章的论分工,身受震撼。相恨见晚。200多年前就有这思想,使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影响人类文化100本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原来我们现在所学的很多内容几百年前西方就有了。以前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价值劳动市场的一些概念,对马克思真是佩服。呵呵。原来很多的思想在《国富论》里就已经提出来了。我想马克思是吸收了亚当-斯密的思想。

  17世纪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亚当-斯密写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社会,步入了现代社会。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双手及简单的工具劳作,生产力非常极其低下。整个社会发展及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而人的思想相对也是呆滞不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才有比较现代的工具。如火车,轮船,蒸汽抽水

  机等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大批的工厂开始出现。至此世界的发展节奏明显加快,大踏步的发展。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进步,也才有牛顿等那个年代的很多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就在这大背景下产生了,他的观点跟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相当大的`影响。所谓生为逢时。

  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当时的思想水平及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各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敌。也难怪称日不落帝国。单纯的说英国的财富完全建立在掠夺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基础之上,那是片面的。

  那时候我们的中国呢?正是清朝,谈不上发明。满族是在草原靠骑射的一个民族,相对的起知识很原始。偶想那时候他们觉的马是的交通运输工具了,有马就够用了。虽然发明了火药也有火炮,这只单单在军事上单纯占有一些优势,但是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是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

  国富论读书笔记 10

  《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其对经济学研究中的贡献可见一斑,上学时觉得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的经济学论断成为经典沿用至今令人折服,工作后回顾觉得作者在经济学观点背后娓娓道来的人生道理其实更为受用。一本书就是这样,常读常新,在不同的阶段读同一本感触也有所不同,更别有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乐趣。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成年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所显现出来的十分不同的才能,在非常多的场合,与其说是劳动分工的因素,不如说是劳动分工的后果”在谈到劳动分工时,亚当·斯密标新立异,他不认为是人的特长决定了职业,而是所从事的职业造就了人的专长,这和我们现今推崇的.工匠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作为青年员工更要如此,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不断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客户。

  重视自我培养,提升职业素养。亚当·斯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时把社会所有居民或者成员获得的有用才能看作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一国的发展。在我看来学习的形式很多,作为青年员工,不断学习新的业务技能,时时更新存款、理财、代销产品等多种产品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扩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眼界,这些都是学习的体现,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运用到工作中运用到为客户服务中,才是真正的学有所成。

  走出舒适范围,敢于挑战自我。通过亚当·斯密在书中列举的实例不难看出,不管是在城乡改革、贸易改革还是产业结构的改革过程中,都存在着巨大的阻力,阻力有时来源于既得利益团体,但更大的阻碍其实是既定路径对于人们思维的固化作用。线上金融服务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顺应金融改革、运用大数据、着力推进手机银行的使用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对于青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专业技能、操作流程、服务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突破,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去探索、去创造!

  国富论读书笔记 11

  翻读《国富论》,最让我触动的就是思想的力量,诚如作者提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思想也可以提高生产力。但很有可能其影响力远远胜过技术,思想和技术应该是相互的,思想的每一点进步可以推动技术,反过来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推动思想的进步。比如分工的概念,亚当·斯密举了扣针制造业的例子: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做出来的数量远远高于每个人单独做完全部工序的多的多。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对亚当·斯密个人思想的.力量钦佩不已,他在1773年也就是242年前系统提出了分工这个概念。其实,分工这个概念在亚当·斯密提出之前就已经无意识存在,只是没有系统的科学提出分工的概念,而现在在社会的各个组织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分工改变了世界。分工的优点很多,包括,可以增加劳动者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节约一个人由一道工序转到另外一道工序的时间,减少管理压力;更容易促使劳动发明促进自己简化工序的发明。因此,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导致现代社会有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有组织的分工。

  可以说,分工在现代社会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有了进步的思想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各行各业都在各自领域内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当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与科学技术,而其中思想是第一位的。由此,我联想起李总理今天上半年的6次国内考察,涉及国有企业、创业大街、金融机构、社区、国家部委等,多次提及“创新”、“改革”、“互联网+”,这些词的提出,可以说,都和总理对当前“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紧密相关,而这些思考的落实则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站在行业发展的至高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在行业内发挥各自的智慧和创造力才有可能实现,因为没有智力资本、文化思想的支撑,大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小到一个单位,只会大而不强,无法引领发展潮流,无法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国富论读书笔记 12

  这本书买来一年多了,断断续续的看,至前几天次才看完主要部分。实在惭愧,既没有一气呵成的毅力,也没有成段自由的时间。可是,这本书给我还是很有收获,却不仅仅在于是对经济学理解。

  朱光潜在《谈读书》里说,要学某门学问,这门学科的经典就不得不读,譬如学经济就得看斯密《国富论》,如今我看完这本书的主体部分,发现这真是不太恰当,关于《国富论》,我至少能够提出这么几点:

  1、斯密的经济理论是基于一种几乎完全开放的自由经济体制,而当今世界完全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几乎没有,中国更是如此,大型国企占了重要领域的大部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相当之大。在此不谈论这两种体制孰优孰劣,可是斯密的理论与现实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社会体制。

  2、社会形态不一样。斯密的时代大约是18世纪,当时欧洲以农为主,工业革命正在起步,制造业刚刚兴起,而各种科技产业几乎没有,当时社会阶层大约是地主阶级,工人农民(劳务)阶级,资产阶级,以及贵族官僚阶级(我感觉斯密属于这个阶级),而此刻地主阶级已经没有了,而工薪阶级却很多存在,社会形态已不一致了。

  3、背景的不一样,导致理解较为费力。斯密常常以英国地区,城市,还有英国古老的货币单位为例,由于缺乏对此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深刻。

  4、由于本书成书较早,许多书中经过精细论述而提出的结论早已被之后的历史所证伪,有些而此刻已成为常识,比如关于货币性质,作者仍然很多论述,显得冗杂而烦乱。或许《国富论》在世界经济历史上意义确实难有后者,可是本书作为两百多年后的之后者学习,显然已不太适合,以往经典未必此刻适宜。

  当然经过本书还是了解到了许多的经济学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的那种推理,我想这应当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比如论述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比如论述劳动产物的阶级分配,比如资产的划分。

  基本看完这本书,对于以后选什么样的书,对于经典,对于权威的推荐,我感觉更能理性的去选择了,经典未必适合,权威未必正确。或许一本书某人觉得读了醍醐灌顶,另一个人读了却毫无感觉,读什么书,为何而读?自己才是主体。别人的感受能够交流,却不能复制。

  但我还是依然深信,书里包含了别人数十年的经验,或者包含了前人数十年的艰苦探索所得理论技术,如此方便易得,不拿岂不太可惜。所以我坚信着读书的力量,坚信努力的力量。

  国富论读书笔记 13

  《国富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自由贸易体制的出现于成长确实让经济发展得到了飞跃。 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 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 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 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受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国富论》的理解有限,但是我相信亚当·斯密的.理论对于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现代人有必要结合当前实 际去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与时俱进的意义。

  而且,《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

  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小说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 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 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 人之愚哩。 ”谈了许久, 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 照数讨价, 拿了一半货物。 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路过两老翁,作 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国富论读书笔记 14

  经过3个月的持续阅读,今天终于看完了被称为经济学圣经的亚当斯密所写的《国富论》。67.6万字,502页,国富论共分为五章。刚看完的第五章的主题内容是论国家的收入。

  由于国富论内容太多,所以会分五篇读后感来分别记录该书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论国家的收入这一个章节中,国富论主要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其一、国家的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是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义公平;其三是对社会公共财产开发利用及保护。

  其二、国家的支出:主要包含国防费用、司法经费、公共工程和机关的费用这三类,到现在,一国的支出也主要是这三方面,其中公共工程及机关费用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

  其三、国家的收入来源:收入来源有三,其一为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所能贡献的利润和收益,包括地租、国有资产利润等;其二为赋税,此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三为公债,也称之为国债,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发行的债券。

  亚当斯密应该说非常重视国家的'收入这一个内容,在国富论中,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述上述所列的三个问题,作为两百多年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也是世界大航海后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期,那个时候的英国为日不落帝国,所占领的殖民地有北美洲、印度等地,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中晚期,那时候的世界经济,如果用GDP对比,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而英国得益于于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进步,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英国源于对国际贸易的主导,其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可以说亚当斯密写作时,是一个社会繁荣进步,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正是居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于国家的作用、支出、收入都有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也正因于此,240年后看国富论,依然会感觉其对国家的描述,入木三分。

  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句话,当人民对政府的公正失去信任时,这个国家的商业和制造业也必然不会得到长远发展。”(国富论第五章论国家的收入节选)。放到现在,2019年,感觉依然十分适用。

  作为经济学界的圣经,国富论可以说很完整的讲述了国家如何做,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虽然作者有一定的地域偏见及时代背景,但经济基础和经济理论是不变的,从国富论的角度出发,2019年的中国也需要深度思考国家该怎样做?国家如何管理支出及收入?国家如何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如果一国国民没法感受到国家朝更公正、更稳定、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该国的经济也必定不可能实现良好的发展。

  以上为国富论第五章阅读后的部分观点。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

  国富论读书笔记 15

  读《国富论》完全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共青团员对国家如何富强十分感兴趣。但是,后来发现《国富论》是一部关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仅有部分的指导作用。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一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前人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第一次作出了较为系统,详细的阐述。一经出版,不仅在英国当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在欧洲和美洲大陆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书中的理论和观点被当时的学者奉为真理。

  “看不见的手”是《国富论》中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它的局限性在历史中不断发生的资产阶级经济危机显现出来。于是,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一观点被世人全盘否定,甚至有人认为“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对私有制的公然辩”。所幸的是,现在的我们已经认可了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在市场经济中。人的利己性在“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能完全忽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不是斯密所说的完全放任自由。

  《国富论》中许多观点我都曾在经济学课堂中学过,所以读起来并没有太过晦涩难懂。亚当·斯密以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经济兴起为例论诉了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在商业和生产技术不够发达的农业社会时,农村先于城市发展是必然需求。因为农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料来源,城市的发展绝不能超过农村所能支持的`最大限度。可是,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农民的利益被削减,农业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自由市民的制度应运而生,并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工商业化为农村土地改革提供了动力,使得社会经济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如果国家的富裕是通过土地的改革实现,那么,国家就会长久地拥有该财富。

  《国富论》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运用其理论时,要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而不是盲目地去运用。根据书中的劳动分工理论,中国应该加强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工和专业化越是精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就会越高。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分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生产精细化产品,减少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比例,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当代中国的金融学学子,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读此书,了解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并且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思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添砖加瓦。

  国富论读书笔记 16

  该书由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并被誉为“经济学圣经”,虽不能拜读到原著,但通过译本的阅读我还是对《国富论》有了点皮毛的认识,现在就以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方面记录一下对其的感悟。

  或许有人会说, 《国富论》之所以能收到如此热烈的追捧,是人性本身的私利引起的,大家认为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经济,而经济的出发点就是利己心,但我要说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表现,而《国富论》能够经久不衰,更因为其内容的超前和作者恰到好处的遇见以及大胆的猜想。

  在论分工一节中,他提到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级生产力指向或应用所体现出来的技能、熟练性斗士分工的结果,并用一个简明的制针业例子完美的诠释了它。大家都知道针是个极小的东西,但其制造工序其实是非常繁杂的,如果只是由一个人将整套流程做下去的话效率只是十个人分开每个工序完成的十二分之一,同同是一样的技术工人,因为分工合理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却差那么远。

  在亚当的分析中,原因有三:其一,一个人特定做某一种活后,熟练程度会相应提高,效率自然就高 了;其二,省去了工人从一个工作转到另一个工作花费的时间,这个很好理解了,当一个人转入到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中,肯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融入;其三,当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一个工序中,就会激发他的潜力,创造出提升工作效率的辅助工具。以上论述清晰的阐明了分工之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其实跟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互相合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个人如果都是单独作战的话,效率也会低的可怜,大家都各自为营的话就有可能被人家各个击破,但只要联合在一起的话就会实现一种蜕变,不同的人在各个领域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大家如果团结起来互相填补各自的漏洞,就将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共同体,这其中欧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这么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发展,互相支援各自的困顿,各自分工合作,将自己的优势项目全力的发展,并补给给他国,而自己的劣势也由其他国家来支援,在短短的时间内再一次的崛起,成为了叫板世界的共同体,这不正好体现了分工合作的强大魔力?

  尤为惊人的是,亚当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局面,他清楚的认识到,每个人都很自私,都为利益着想,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聪明的人都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团结合作、各自分工发展自己的优势,借用别人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是大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东西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国富论读书笔记 17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思想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在其中也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描述。由于水运的便利优于陆路,水路有庞大的网状结构,能将生产的产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发生交换行为。同时水路是天然产生的,在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变根性决定了人类只能伴随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河流对于交换的有利性,促进了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富裕了人民生活。这样又吸引着更多人的迁入,加入经济生产环节。如此循环,城市的规模就出现了。也就生出了人类的文明。

  国富论读书笔记 18

  定义财富,在斯密那里,财富就是一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总和,不论这个物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馈赠,还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在任何引导或应用劳动的地方的更高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提高财富生产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分工。

  因为劳动分工源自交易的力量,所以,分工的程度也就决定于这种力量的大小和强弱,这叫作“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

  在分工的时代,货币的确定,使得人类有了表征物品交换能力的统一手段和标准。处在不同分工链条中的生产者,和其他人交换剩余产品所商定的比例,就是商品的价格。在斯密看来,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情况,它的辛苦和麻烦程度以及应付复杂性和培训必要技巧所需要的付出。所以,归根结底,两者产品之间的交换其实就是两个等量的劳动付出之间的交换。劳动成为决定产品交换比例,即价格的基础,也就是产品的价值的来源。

  由于任何实际的生产活动,不仅涉及劳动的付出,还需要有其他要素的配合,如工具和材料的投入、土地的投入等等。这些投入需要相应的补偿才能可持续,经济体系也只有在各种要素获得合理报酬的'情况下才能够良好运行。一种劳动产品换得的其他产品,就需要分解成三个部分予以分配,它们分别是:劳动的报酬,即工资;土地的报酬,即地租;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即利润。在劳动产品中,工资、地租和利润以何种比例进行分配,决定了财富生产体系运行的好坏。

  斯密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下,分工经济体系中的任何一个产品的销售价格都应该等于各种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或其合理报酬)的总和,即这个产品的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相等。

  第二篇就是讨论经济发展的动态方面。这两篇内容构成了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干。

  在这一篇中,斯密详细地定义了资本的性质、种类与功能;区分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还讨论了资本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合理匹配,考察了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第三篇虽然也讲到了某些原理性的内容,但主要是用历史材料来解释此前理论所阐述的内容。

  第四篇则是以斯密自身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根据,对他以前的两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进行分析批判。

  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斯密讨论了国家(或君主)的支出和收入。在这里,他把自然自由体系中政府的必要功能与其收支结构加以结合来予以讨论。支出分为:国防+治安+基建。

  国富论读书笔记 19

  《国富论》是一本怎样的书呢?雅各布·维纳曾指出,“好的教科书的功绩在于对理论的综述、生动相详实的说明,以及把仅有学者才能明白的材料以简明易懂又系统化的方式进行重新表达。”按照这种定义,加文·肯尼迪认为:《国富论》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也不是现代经济学家心目中的那样经济学理论著作。

  《国富论》的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它是以英国为案例的个案研究,体现的是亚当·斯密的世界观在更为宏大的历史上的'应用,如: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经济在缓慢而稳定的增长中出现了持续改善的迹象;如果改变了对待同邻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国际贸易问题的政治立场,英国经济能够好到什么程度;与此相比较,是什么妨碍了它,使它不能做得更好,等等。

  《国富论》有五编构成。在第一编和第二编中,亚当·斯密追踪了社会从人类最“粗野”的时代(狩猎时代,以北美的印第安人部落为代表),最终发展到“商业”时代(经过劳动分工获得发展,而劳动分工实际上是由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易”这一习性引发的)历史情形,这是亚当·斯密阐述政治经济学时的主要特特征。他解释了市场的基本活动,解释了货币的演化如何促进了已存在的交换方式(并在必须的时间地点促进了被市场程度所限制的劳动分工),解释了那些商业合作维持生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他们分享共同劳动所得的不一样方法。

  《国富论》的中间部分(第三编和第四编)篇幅较长。亚当·斯密批评了一些错误观念并将其概括为“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并说明了它如何扭曲、妨碍和阻挠了本来能够实现的增长,从而减缓了繁荣富裕的传播,让社会,尤其是社会中最贫困的人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

  《国富论》的最终一个部分(第五编)探索了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和政府干预(如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还有维护君主尊严等)适合于激发经济的增长,其中包括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宗教机构进行投资,以及设计何时的税收体系。

  《国富论》总体上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问题。

  国富论读书笔记 20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四篇第七章中分三节论述了殖民地的相关内容,表达了其反对殖民统治的立场,当然,几乎每个人都会反对欧洲各国长期的殖民统治,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殖民统治对于殖民地的影响,我们不应该总是持批判反对的观点,认为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带来的只是消极的、不好的影响,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没有正视历史的偏见,鉴于此,我在此要重点论述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带来的积极影响,下面我讲具体谈谈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其一,建立殖民地的`动机。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人口日益增多,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国土面积较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对外发展和扩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就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过程,一方面转移国内过程的人口,另一方面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这是建立殖民地的动机。

  其二,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欧洲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都比殖民地先进,欧洲国家在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发达的经济、文化、政治,使得殖民地国家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特别是殖民地国家引入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后,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殖民地的经济状况总的来说是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这对于以后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文化、各种信息的全球流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缩小东西方国家的差距。

  其三,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殖民地国家一般土地广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技术、政治制度等比较落后,欧洲国家在对殖民地进行人口转移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等,极大地促进殖民地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这是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具体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我在此对殖民地做此番论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懂得在看待历史上发生的每一现象、事件时应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看待,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这样才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或评论。

  国富论读书笔记 21

  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用了以分析微观经济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国富论》前承《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论述为前提的。

  从《国富论》出版的年代来看,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就全书而言,《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市场调节,即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比如,对于部分商品,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使生产者利润增加,高利润吸引其他生产者进入该领域,更多的生产商也会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生产增加会缓和之前的供应短缺,并且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使商品价格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而在我看来,《国富论》一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分工思想。《国富论》开篇就是研究分工,后文对于分工也多有阐述,可以说,分工思想是该部著作的基石。以下主要谈谈分工思想。主要分为:劳动分工促进生产力增长,分工使合作有效率,劳动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分工与利己心的.结合是交换产生的根源。

  《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国富论读书笔记 22

  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本事,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之后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我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构成了我们今日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终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仅包括"可怕的"军队,并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

  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终,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之后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

  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终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 23

  长这么大,几乎没有理财的概念,只知道赚了钱,然后把钱存起来,最多就是拿出小一部分钱做点小买卖。近两个月开始有意识的每天读书,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可能就是因为每天读书,看优秀人士分享的文章,让我对钱,往大了点说就是资本,有了重新的认识。

  第一次读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未免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所以读书的速度就相对慢了些,这一周读了《国富论》的第一部分。

  书中有提到,每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品,或者可以说,全部年产品的价格,自然分为三个部分:土地的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它们构成了三个不同阶层人民的收入:靠地租生活的人、靠工资生活的人和靠利润生活的人。这是组成每一文明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最终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1.靠地租生活的人——土地所有者。他们的收入既没有耗费自己的劳动,也用不着自己去操心,就像是自行来到手中一样,并不依靠他们自己的任何规划或设计。他们处境的安逸和无虞所自然造成的懒惰,不仅使他们无知,而且使他们缺乏运用心智的能力。

  2.靠工资生活的人。当劳动的需求持续上升,或者当雇佣劳动的数量逐年显著增长的时候,劳动者的工资就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这种社会真实财富处于停滞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很快就会降到仅能够使他赡养家庭,或繁衍后嗣的地步。当社会处于衰退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个水平之下。

  土地所有者阶级通过社会繁荣所获得的利益或许要比劳动者多,但是没有一个阶级在社会衰退中会遭受到劳动者那样的苦难。尽管劳动者的利益是与社会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他却既没有能力理解这种利益,也没有能力理解它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他的处境使得他没有时间去接受必要的信息,即使他具有了充分的信息,他的教育和习惯通常也使他不能恰当地做出判断。因此,在公共讨论中,他的声音很少被人听到或较少受人重视,除非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他的大声疾呼受到他的雇主们的鼓动、怂恿和支持,不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是为了达到雇主们自己的目的。

  3.靠利润为生的人--劳动者的雇主。推动每个社会大部分有用劳动的,正是为了利润而运用的资本。资本使用者的规划和设计,支配和指导着一切最重要的劳动运作,所有这一切规划和设计的提出,都是以利润为目标。但是,利润率与地租和工资不同,并不随着社会的繁荣而上升,也不随着社会的衰退而下降。相反,它在富裕的国家自然地低,而在贫穷的国家自然地高,并且总是在没落最迅速的国家最高。

  因此,这第三个阶级的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关系,就与其他两个阶级不同。在这个阶级中,商人和制造业主通常是运用最大资本的两类人,并由于他们的财富而使得他们最为公众看重。他们终日从事着规划和设计,然而他们通常所考虑的'都是他们自己具体生意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判断即使是出于最大的公正(这种判断也并不是每个场合都是如此),也是更多地取决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取决于对社会利益的考虑。

  (这回才彻底明白了商人就是“万恶的资本家”的说法~)

  大部分人都是第二个阶级的人,靠工资生活的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努力成为第三个阶级的人呢?既然明白了资本的本质,我们就要努力挣脱这一阶层,当然光靠平时那点死工资是不行的。

  今天刚好读了一篇罗振宇写的文章,他曾经讲过一本书,叫《干法》。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写的。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经营之圣”,他创办了京瓷、日航。全都是世界500强公司。

  在《干法》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三类:

  第一类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划个火柴就能把自己烧着了。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会玩命干。

  第二类叫点燃型,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就能把他烧着。

  第三类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喷完他还是原样,就像陶瓷做的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员工。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就像一些职场的人,本身是很优秀的人,曾经高考成绩也很好,上了很好的学校,工作了几年后,现在仍旧原地踏步,拿着跟新人同样的工资过活,他的心态就是“我这个人是很职业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自尊是来自内在的,尊严感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来自跟别人怎么比较,不来自别人怎么对待我,而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行所当行”,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照样对你好,因为对你好是我的需求。

  当一个人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他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别人对着干的事。

  所以我们要做自燃型的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培养一些新技能,提升自己。只有全面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领域,才能够有机会成为第三个阶级的人。

  赚钱是能力,理财是水平。我们工作赚来的钱,除了留有日常开销之外,其他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做投资理财,当然时机很重要。虽然钱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是想想你缺钱的时候,你就明白它有多重要。

  哪怕你现在是小白一个,也要赶紧学会理财,想办法把手上的钱打理起来。

  如果你的资金少,而且只够支付日常开销,那么投资自己才是王道。

  巴菲特有个“最重要的投资”观点:如果这一生只能投资一样东西,就是你自己。

  国富论读书笔记 24

  《国富论》刚一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好厚的书。打开一看,看不懂呀,怎么都是中国字,那么的难懂。静下心来,一页一页的翻看。想起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查找资料,写笔记,分析,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学到的,想到的,如何让自己写的文章能让别人读懂。慢慢的看了一章,两章......一个一个的例证,一段一段的分析。眼前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扇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推开的门-——经济学。

  第一卷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的分配次序。第一章论分工;第二章论促成分工的原理;第三章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第四章论金钱的起源和应用;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与金钱价格);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与市场价格;第八章论劳动工资;第九章论资本利润;第十章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第十一章论地租。第一卷读完。对照着亚当.斯密提供的表格。看到了论文的严谨认真。资本主义的形成,如何从农业的自给自足到资本的积累运用。资本是如何形成的。一个一个的问题,一一给你答案。

  第二卷论物品积累的性质、累计与运用。第一章论物品积累的种类;第二章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和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第三章论资本累积,兼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动;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积累;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这卷说了各种不同的积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资本。资本形成后如何的运作。资本运作方式的不同,劳动数量,土地,劳动产出量等等,不同的因素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第三卷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第一章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第二章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阻碍;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及其进步;第四章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此卷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方法,如何使国家财富增加,罗马灭亡后如何恢复经济。商业改变了乡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体系。第一章论重商业主义;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第三章论特别限制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商品进口;第四章论退税;第五章论奖励金;第六章论通商条约;第七章论殖民地;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之结论;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论那些主张土地的产出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如何在实际例证中总结出成熟的理论,形成一门学科是大家所为。我辈只有敬佩之情可以言表。

  第五卷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经费;第二章论社会一般或公共收入的来源;第三章论公共债务。维持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固要支付各种费用,公共收入,公共债务。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能够牵扯到一个国家种种,有了这些标准,理论。“看不见的手”是否能让国家如愿的运转那?

  国富论读书笔记 25

  近日,我阅读了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宝贵机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也会穿插一些摘抄内容,以便更好地表达我的观点。

  首先,我必须指出,《国富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至今仍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他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个人的自我利益驱动,实现整体经济的繁荣。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因为它挑战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流思想。

  在书中,斯密详细阐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正是由于分工的深化,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使我深感震撼,因为这揭示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本质。我意识到,分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书中关于货币的部分。斯密对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我重新审视了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他强调了货币的稳定性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这使我认识到中央银行的职责所在。

  在摘抄部分,我选择了几个对我有所启发的句子。例如,“每个人都在力图尽可能以最低的价格,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以最高价卖出自已所拥有的东西。”这句话展示了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再比如,“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程度和技巧,似乎都归因于分工。”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分工的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国富论》是一本深刻揭示了经济运行规律的著作。尽管斯密的理论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但他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10-06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10-29

国富论读书笔记大全10-05

《国富论》读书笔记选登10-10

《国富论》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05-09

国富论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0-05

国富论读书笔记3000字摘抄10-05

国富论的读书心得02-27

国富论读书心得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