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牡丹亭》读书笔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文中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牡丹亭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牡丹亭读书笔记篇【一】
整部作品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离奇遭遇为主脉,着重展现了《牡丹亭》反礼教、反理学的核心思想。
故事从杜家小姐杜丽娘游园开始,本就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杜家小姐在游园之后又遭花妖之袭,在梦中与一翩翩少年一番缠绵,梦醒后竟患上了相思病,只是“日日思君不见君”,正值少女的杜丽娘便因相思之苦而香消玉殒了本以为故事会就此结束,可是柳梦梅的出现却改变了一切,作为一名赶考书生,在陈最良的帮助下住进了安放有杜丽娘灵位的梅花庵中,在那里,他偶然发现了当年杜丽娘的自画像,在他眼中杜丽娘就是天上的仙女,于是天天膜拜。而被判官释放的杜丽娘发现柳梦梅正是自己梦中的翩翩公子,于是乎两人便夜夜幽会。在柳梦梅的帮助下,魂归三年的杜丽娘死而复生。
整个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家长,膝下无儿的杜宝为了封建社会所讲究的门第家声、光宗耀祖,不惜使用在今天看来十分残酷的方法,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 “淑女”就是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杜丽娘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汤显祖一方面通过人物关系提供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这样,杜丽娘成为了一张空皮,成为达到自己理想的工具。即使女儿病重垂危,他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伤风感冒,连医生都不请。他只盼着女儿将来为他这个“名儒”增添光彩。
此外,汤显祖通过描写杜宝、杜母、陈最良这样的人物,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杜丽娘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杜宝这些人代表封建势力,代表礼教观念,代表理学思想的统治。杜宝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正派的官僚,他忠君爱国,也还注意民生疾苦。但他实际上除了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古板面孔以外,什么才能都没有,显得极为平庸。他奉命防御敌军,临阵对敌却是束手无策,只好使用贿赂方式、欺骗手段来解除围困。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他不但不是像普通百姓那样对女儿疼爱有加,而是逼着她学习他并不想学也并不应该学的《四书》,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护他“名儒”的称谓。而对他的妻子,他也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呼来唤去,督促妻子对女儿严加管教。杜母虽然比杜宝懂得疼爱女儿,她说过“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的话,但她还是标榜自己娘家“世出贤德”,要给女儿做个“贤德”的楷模,凡事由杜宝做主,说是“但凭尊意”,一切照您的意见办。她要把杜丽娘关在闺房里,认为“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戏空无人之处”。她被封建礼教毒害了,又拿封建礼教去毒害自己的女儿。陈最良作为“腐儒”,也是被封建礼教毒害了的。汤显祖对他有批判,又有同情。他从小攻读儒家经典,但乡试考了十五次,整整耗费了四十五年,仍然没有功名,最后连廪生的膳食都给取消了,
教书糊口也靠不住,被人称为“陈绝粮”。他生活没有着落,还迂腐得近乎愚昧,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他教杜丽娘念书,就只知道“孟夫子说的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这跟杜宝说的“拘束身心”是同样的意思。汤显祖正是通过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物写出杜丽娘的客观处境,一个使人窒息的客观处境。杜丽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循规蹈矩,唯父母之命是从。在新春时节,她跪着给父母敬酒祝寿,表示她的孝心。杜宝要她在刺绣女工之外,应该“知书知礼”,她就说:“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她在梳妆台前摆上书册,要认真读古圣先贤的典籍了。拜见塾师陈最良之前,她曾自夸“儒门旧家教”,“女为君子儒”,她甚至要求丫环春香跟她一同学习古代贤达妇女的榜样。她对春香说:“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意思是春香略为读点书,就会懂得尊卑长幼的关系,好侍候主子,当个忠实的奴仆。这些情况都表明能背诵男女《四书》的杜丽娘,的确像春香说的那样“老成尊重”。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因为一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致使官家大小姐杜丽娘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而那次游园更是让她陷得更深,从此日日寡欢,无心学习,无心女工,白日里都能打瞌睡,久而久之患上了相思病,从此魂归地府。三年后一赶考书生柳梦梅挽救了她,使得杜丽娘还魂。最后,高中皇榜的柳梦梅请求皇帝赐婚,杜丽娘与久别的父母重逢,并与柳梦梅结成佳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
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这个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至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团圆。杜丽娘的母亲,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时代的活生生的现实基础。因而使故事有了合理性。
三、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杜丽娘向往个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独白表达了心境:[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这些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作为剧作家汤显祖的巅峰之作,《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也是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牡丹亭》是一部集“大悲大喜”“大雅大俗”于一身的创作。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她对爱情的执着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反叛了世俗的礼教,她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牡丹亭》的横空出世让整个文艺界大放光彩,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可见,一部《牡丹亭》拥有了多大的市场氛围。
牡丹亭读书笔记篇【二】
《牡丹亭》这部作品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离奇遭遇为主脉,着重展现了它反礼教、反理学的核心思想。
《牡丹亭》的创意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男马子,梦一女人,年十八九岁,言:“我乃前太守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四年。为鬼所枉杀,按生箓乃寿至八十余。今听我更生,还为君妻,能见聘否?”马子掘开棺视之,其女已活,遂为夫妇。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的儿子名叫马子。一日,马子梦见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女子前来跟他说:“我是前太守徐玄方的女儿,不幸早亡,死了到现在已有四年。可是我是被鬼枉杀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若按生死簿上的记录,我能活到八十多岁。现在,冥间准许我再重生一次,返回阳间作你的妻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娶我?”马子说:“我愿意。”第二天,马子就前往梦中女子所指引的地方,掘开女子的棺材,那女子还真就活了过来。从此二人便结成了夫妻。
故事非常的简短,汤显祖在利用这个创意时,为《牡丹亭》添加入了更多的浪漫情节,使得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浪漫,更加精彩。故事中对应徐玄方女儿的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杜丽娘,而对应马子的人物则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梦梅。说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午睡,梦见一名青年书生——柳梦梅来到牡丹亭与她幽会,二人如胶似漆,十分相爱。梦醒后,物是人非,一派凄凉,从此杜丽娘也再没有梦见柳梦梅。由于相思之苦,杜丽娘日渐憔悴,最终一病不起,于中秋之夜死去。临终前,她请求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压在太湖山石之下。其时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战事紧急,杜宝也只能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她,便举家前往前线。三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走到南安借宿于梅花庵中,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杜丽娘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晚上,柳梦梅梦到杜丽娘再度前来与他相会,二人诉说了多年的离别之苦,最后杜丽娘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后受杜丽娘之托,柳梦梅前去寻找丈人杜宝。杜宝却认定柳梦梅一派胡言,便将其打入牢狱。直到后来朝廷发榜,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肯认柳梦梅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上,事情才得以完美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并非天生,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汤显祖一方面通过人物关系提供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
杜宝这些人代表封建势力,代表礼教观念,代表理学思想的统治。杜宝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正派的官僚,他忠君爱国,也还注意民生疾苦。但他除了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古板面孔以外,什么才能都没有,显得极为平庸。他奉命御敌,临阵对敌却是束手无策,只好使用贿赂方式、欺骗手段来解围,可以看出除了八股文章,真是可谓一无是处。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他不是像普通百姓那样疼爱有加,而是逼着她学习她并不想学的《四书》,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护他“名儒”的称谓。而对他的妻子,他也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呼来唤去,督促妻子对女儿严加管教。杜母虽然比杜宝懂得疼爱女儿,她说过“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的话,但她还是标榜自己娘家“世出贤德”,要给女儿做个“贤德”的楷模,凡事由杜宝做主,说是“但凭尊意”,一切照您的意见办。她要把杜丽娘关在闺房里,认为“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戏空无人之处”。她被封建礼教毒害了,却又拿封建礼教去毒害自己的女儿。陈最良作为“腐儒”,也是被封建礼教毒害了的。汤显祖对他有批判,又有同情。他从小攻读儒家经典,但乡试考了十五次,整整耗费了四十五年,仍然没有功名,最后连廪生的膳食都给取消了,教书糊口也靠不住,被人称为“陈绝粮”。他生活没有着落,还迂腐得近乎愚昧,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他教杜丽娘念书,就只知道“孟夫子说的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这跟杜宝说的“拘束身心”是同样的意思。汤显祖正是通过杜宝、杜母、陈最良
等人物写出杜丽娘的客观处境,一个使人窒息的客观处境。
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
杜丽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循规蹈矩,唯父母之命是从。在新春时节,她跪着给父母敬酒祝寿,表示她的孝心。杜宝要她在刺绣女工之外,应该“知书知礼”,她答:“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于是就在梳妆台前摆上书册,认真读古圣先贤的典籍了。拜见塾师陈最良之前,她曾自夸“儒门旧家教”,“女为君子儒”,她甚至要求丫环春香跟她一同学习古代贤达妇女的榜样。她对春香说:“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意思是春香略微读点书,就会懂得尊卑长幼的关系,好侍候主子,当个忠实的奴仆。这些情况都表明能背诵《四书》的杜丽娘,的确像春香说的那样“老成尊重”。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梦而死”这种“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作品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虽说当官他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之后遇到金兵围城之时,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的信,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居然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直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得一家团圆。杜丽娘的母亲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活生生的时代现实基础。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作家,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而他的这部《牡丹亭》便是他名副其实最好的证明。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关于汤显祖《牡丹亭》读书笔记10-04
《牡丹亭》游记作文12-23
《牡丹亭》的主人公是谁07-18
《牡丹亭》读后感03-17
我的读书笔记(个人读书笔记)10-07
护理读书笔记精选10-08
创意读书笔记10-08
《围城》读书笔记10-04
读书笔记相关精选10-04
聊斋的读书笔记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