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

时间:2022-10-03 06:25:5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小编收集了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欢迎阅读。

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

  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一】

  参观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整个建筑的精细考虑:人体工程学的参数、思考的方法、活动的习性等都融汇在整个建筑中。各个独立的房屋拥有矩形的平面,其入口即开启方向、角落的形成,均体现了使用上的功能特点。

  采光的方法,除了在墙面上下功夫外,天井的展开也很巧妙,展开之处也体现了房间形状的变化,墙面通过装饰不同的色彩来区分。

  改变的仅是外观,不变的是建筑的形式。

  人是家的主人,在自然中静下心来,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全方位地敞开心扉,家是向蓝天、白云敞开的,或者是向蓝天白云敞开得的带屋顶的建筑

  朝阳从房屋的一角投射进来,随着阳光慢慢移动,最后夕阳慢慢消失,一切又重归原来,以这样的符合自然法则的、能够使人的生命力重新焕发的设计方式,是柯布西耶一直考虑的'问题。

  他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室内空间结构能够给人以活动的启示,启发知觉器官,诱发人的活动欲望。

  还原原本的关系,固定原有的属性,将普遍性的东西加以原型化,尽可能还原人类原本的东西,当你学会用人类原有的语言来表达的时候,你就可以将这些元素化为自己的并进而设计出新的作品。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用素描的形式加以理解,然后提炼出事物的本质,置换成抽象的形状,使之充斥于新的建筑中,从而使历史巧妙地再现出来。

  突出直立效果的原因,是为了展示行动的随意性,在耸立的大地上眺望景致,直立可以使你和大地有一个契约,这就是直角,面对大海站立,你就有垂直向上的感觉,这就是直立感。

  所谓宫殿就是在外观上能使人产生心灵震撼的、并使人心旷神怡的建筑。

  所谓住宅,就是以人为核心,以观察到自然景观为目标,将各种场所组合起来以实现这一目的。

  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二】

  如果能够以一种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将尖端和野蛮巧妙地联系起来,不就变成了打破这种僵持、分—裂局面的契机了吗。既不是冰冷的尖端,也不同于毫无前景可言的老人们的怀旧,有无可能开辟第三条路径呢。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野蛮与文明之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他人与自我之间……

  我对中国建筑的印象非常差,到处充斥着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超高层建筑风格的二流复制,一派文化极其匮乏的乍富景象。参与这种单调景象的扩大再生产的,都是一些在本国吃不上饭的欧美三流设计事务所。我对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印象是,他们大概连毛主席也不放在眼里。

  兼具野外豪放气派与城市优雅气质的竹林,最符合七位贤士的孤僻哲学。如果中国的建筑都被美国式的高层建筑污染的话,我也会学这七位贤士的做法,到竹林里去寻找希望。

  我们的方案就是将这栋竹屋按照原样安置在陡坡上,不做任何土地平整工作。相反,建筑的底部要变成曲线,来配合起伏的地势。我们把它叫做万里长城模式。中国的古人发明了这种极具现实性,又对环境伤害很小的建筑方式。他们的核心思想就是输给地形,输给自然。超高层 建筑是脱离土地的极致,万里长城模式是向土地的回归。

  为了不浇灭对方的热情,我们要积极地采纳对方所提出的建议,这是促使这类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得以完成的关键。

  即使种下了同样的萝卜种子,在京都的土壤、气候下孕育出的只能是京都的萝卜,如果种在其他地方,就不会产生那种独特的味道。建筑与其说是工业品,不如说它更像萝卜,他是与大地和天气紧密联系的事物。

  我们容忍了竹子规格的不统一,并在这种不统一中找到了新的平衡,于是我们的竹屋成本比其他设计师的设计成本要低很多,我想有时候不统一也不错,这就是长城脚下的萝卜。

  建筑师是否到工地参与施工,在成果上有很大差异。简单来说,经常往来工地,能够为建筑注入灵魂。用简单图纸委托别人完成的建筑,它的灵魂已经被抽掉了。

  素材所具有的质感,比如结实、柔弱、粗壮、纤细,都不是照片能够传达出来的。真正拿在手里,才会感受到某些东西。

  正因为困难,才会有以前从未见过的'答案出现的机会。重复过去是简单的,然而重复却不会产生感动。新的组合需要有新的答案。

  打破特权性,依靠民众来建造为民众服务的建筑,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口号。现代主义,即把建筑向普通大众开放的运动,就是建筑的民—主。

  不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建筑,是不被人们需要的建筑,是与人类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的建筑。可以无限制地花费金钱的建筑,是与社会和人类都没有关系的虚构的建筑。

  不要小看预算,不要咒骂说都是那个抠门的主人,使我无法制造出像样的建筑。幸亏有了预算这种限制,建筑才真正地成为了建筑。

  日本人是这样理解庭院的,它不是在既定的界线内各自比美,而是在摸索这条界线本身的画法,这无论对建筑还是对庭院来说,都关系着一个全新世界的创造。

  日本的庭院并不依靠提供新造型而取得发展,而是通过不断地重新划定人工与自然的界线获得持续发展,通过不断追问人工是什么、自然是什么持续发展。可以说,日本庭院是针对自然与人工的哲学思考的产物。换一种说法,它不相信用语言表述的哲学,而是通过庭院不断地讲自然哲学化。

  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工,在达到一种无我之境(即物我两忘)的时候,人工就是一种更大的自然。

  我想要再次唤醒这种力量,恢复大地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即使在图纸上是可行的,如果不进行试验,以测试它的持久性和易用性,人们还是会心存不安。

  我常常惊讶与人们对于日本建筑以及建筑师的关注程度之高。探寻一下原因,我发现不单单是因为人们喜欢简约风格的建筑,其背景是人们对于日本建筑的评价或期许,即日本建筑是温柔对待大自然

【建筑学读书笔记与感想】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感想范文12-06

建筑学自我评价09-21

建筑学习心得04-24

我的第一首诗读书笔记-心得感想11-27

建筑学自我鉴定04-13

开学感想11-10

房屋建筑学实习总结06-01

秋天的感想作文10-11

冬至感想的作文10-13

城市感想诗歌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