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导语:《公众舆论》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沃尔特·李普曼。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对公众舆论的研究,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众舆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该书主要分析了公众的成见和兴趣,公意的形成以及报纸传媒等问题。
李普曼分析了外部世界与人们头脑中景象,他指出,人们都受到了公共事务的,但是,人们却都沉浸在私人事务之中。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不愿费力注意那些还没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意见。人们更喜欢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面。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成见,因为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因此,我们的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李普曼甚至指出,成见具有过于自负的性质,公认的典型、流行的样板和标准的见解,都会在人们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阻碍作用。如果不是格外留神,我们就很容易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去想象我们认为似曾相识的任何事物。
人们在追求公正的见解时,都会倾向于已有的成见。一方面,这是因为成见不仅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节省时间,当我们想要冷静全面地观察世界的时候,能使我们摆脱一切令人困惑的干扰。而且,它还能够保护我们的社会地位和我们的自尊心。成见是一种对既有秩序的维护,是投射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自身的仪式、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立场。但是,成见系统一旦完全固定下来,我们的各种注意力就会收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只有当我们习惯于把我们的观点看作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成见得到的局部经验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反对者的宽容。如果没有这种习惯,我们就会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这样的成见是可怕的,因为这会使抱有不同成见的两部分人相互对立,但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双方的矛盾会逐渐加深,分裂会逐步扩大,而固有成见却也在不断增强。
李普曼指出,同一个故事在所有的听众哪里都会变得各不相同。由于没有两个人的经历会一模一样,每个人都会从稍有差异的角度接受那个故事。会用自己的方式把故事再现一番,并注入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公众舆论的问题所在,自我利益决定着舆论,除此以外个人的特性及其生存的环境也影响着他对舆论的判断。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见解。而这种不同的见解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裂倾向。这种倾向则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起来,制造更大的分裂。
从社会的角度讲,没有共同经验的分享,社会就容易滑向分裂。因此,报业的发展对于粘合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主人士认为,真相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在各种舆论的竞争中,最具真理性的将占上风,因为真理有着特殊的力量,如果竞争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情况就更是如此。尽管如果此,人们还是希望新闻报道为我们提供整个世界最真实的画面。我们期待报纸给我们风险真相,但是,在李普曼看来,这却是十分可笑的。李普曼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并不愿意为真相支付费用,或者说支付高额的费用。我们每次只不过是向报社支付了几毛钱的报纸费用,然而这并不与新闻真实等价交换。我们要求新闻业做出还原真相的报道是在用一种高道德标准评价新闻机构,而新闻机构却与其他工商业一样,本不应该接受这样的评价。李普曼告诉我们,我们本身就不该对新闻业具有过高的要求标准,新闻的商业化,并不是新闻业的错,反而应当是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
如果说是财团是压抑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本源,那么这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新闻确实是企业家们有限选择的产物,但新闻就是新闻,新闻本质上就不应当承载真相的功能。李普曼认为最有生命力的假设是新闻和真相并非同一回事。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李普曼揭示了新闻的本质,将新闻与真相区别开来。这一理论可以合理解释新闻商业化后的行为逻辑,但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新闻舆论监督权,即通过新闻舆论进行监督、还原真相。根据李普曼的理论,这样的监督本身就不是合理的。如果沿着李普曼的理论继续深入下去,那么绝对的新闻自由的合理性甚至也要受到质疑,我们无法将绝对的自由赋予一个商业机构,即便它具有一定的公益职能。
李普曼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我们之前一直给新闻所赋予的揭示真相的职能是否合理,即对新闻就等于真相这样的预设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我们今天所要求传媒要负责人,要客观中立,都是建立在新闻等于真相的预设之上的。这是被社会公众,甚至新闻人自身所接受的预设。然而这样的预设在李普曼看来是错误的,我们不应当对待新闻与对待其他工商业保持双重标准,这对新闻业是不公平的。李普曼的这一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新闻与事实真相之间的矛盾,可谓令人耳目一新。
文中引述的部分原文及其页码如下:
1. 因此,总有那么一刻,这个盲点慧聪遗失的边缘进入中心,那时除非勇敢的批评家能够发出警告,领导人能够认识这种变化,人民有着宽容的习惯,否则本来有助于简化努力,集中精力的成见就会蒙蔽人们的双眼,从而妨碍人们的努力。P84
2. 如果不是格外留神,我们就很容易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去想象我们认为似曾相识的任何事物。P88
3. 成见系统一旦完全固定下来,我们的各种注意力就会收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P89
4.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凡是属于这个类别的人都会表现出合乎你的成见的行为方式。P112
5. 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认识是片面的,因而仍会产生冲突。P139
6. 真相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在各种舆论的竞争中,最具真理性的将占上风,因为真理有着特殊的力量,如果竞争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情况就更是如此。P230
7. 用一种道德标准评价新闻机构,二用其他标杆评价工商业。而新闻是一种商品。P232
8. 报纸的一般读者如果认为自己被新闻误导,这在法律上是找不到对策的,只有受害的一方可以因诽谤或造谣中伤而提起诉讼,而且必须证明对自己的实际伤害。P237
(思考:目前各国都对新闻误导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只有直接受害人才可能起诉。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我国原行政法规定的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而对抽象行政行为无法提起诉讼。因此,能否建立起公益诉讼制度?针对抽象的新闻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9. 如果新闻机构与财团毫无瓜葛,许多真相就会原原本本公之于众。P241
10. 直接的新闻渠道被堵住了,为公众提供的信息首先要经过知名人士的广告人过滤,大公司用他们,银行用他们,他们成为新闻来源的媒介。P247
11. 新闻和真相并非同一回事,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是揭示隐藏的事实。报纸应当负责任地寻找可靠的新闻来源。P256
12. 自治的人民不可能通过发明,创造和组织一种认识机制去超越自身的偶然经验和偏见。P260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09-11
公众号工作计划02-24
微信公众活动策划方案06-18
公众宣传日活动总结11-28
开展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总结03-25
公众宣传日活动总结15篇12-12
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方案(通用16篇)12-23
精选庆祝教师节国旗下讲话公众演讲11-27
公众演讲稿11-11
读书笔记的好处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