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帝制读书笔记

时间:2022-10-15 06:01:1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出帝制读书笔记范文

  1、内容简介

走出帝制读书笔记范文

  本书是秦晖先生近几年写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组编而成。2011年时逢辛亥百年,秦晖应报章之邀开了个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到了2014年"一战"百年、2015年新文化运动百年,秦晖又写了些相关文字。这期间还对太平天国与近代中日关系也发表过意见。所有这些看法其实都来自多年以来秦晖对近现代史的一个宏观构想,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走出帝制,走向共和"?如何理解"三千年未有之变"何以发生?秦晖认为,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头绪纷纭,但抓住了这一头一尾的两大变局--形成我们过去主要传统的"周秦之变",与历时百余年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的"晚清以来之变",也就能真正把握中国悠久历史的脉搏,并看到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了。

  2、原文摘要

  对于许多高度世俗化的传统国人而言,他们“迷”则有之,“信”则未必;在信仰方面是临时抱佛脚,有奶便是娘,很少有所谓“终极关怀”式的宗教精神。这样的好处是这种“世俗理性”特别适应市场经济,这一点在改革时代就体现得很精彩,坏处则是谭嗣同所说的那种“乡愿”之弊。就个人算计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是猴精猴精的“理性经济人”,一点都不“愚昧”,但作为整体,他们在专制体制下却经常被“愚弄”,一次次地扮演了可悲的角色。

  3、读书笔记

  走出帝制,是我读的秦老师的第一本书。中国近代史作为即过去主要传统的“周秦之变”之后的第二重变革:“晚清对局之变”,对我们今天仍然产生了足够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把握其悠久历史的脉搏,也就知道了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通篇读来,秦老师用很平时的语言,通过哲理深入浅出的历数这一变局。我也算是囫囵吞枣,勉强品其滋味。

  秦晖老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好事有成败,坏事也有成败,古人都知道“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不能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混淆,即成败的事实判断替代不了是否是英雄的价值判断。他提出:“作为政治事件的革命成功与否,与“革命理想”是否得到实现,也应该是两回事。理想未能实现,革命者可以说他的事业“尚未成功,仍须努力”,但是不能说革命本身失败了。”

  由是观之,我想起了外国学者的一个观点:中国儒家伦理学的缺点之一在于存在“道”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人类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道德原则高于事实性的原则。

  这种主次不分,会导致人们过分关注自己和外界的联系,而忽视纯外部环境的影响、滋长了唯意志论的唯心主义。导致人们对待世界的看法主客不分、价值和事实的混淆(孟旦:儒家伦理学的一个缺点)。

  我们的国民性,在信仰方面是临时抱佛脚,有奶便是娘,很少有所谓“终极关怀”式的宗教精神。这导致了个体的精英、利己主义,而集体的盲目和短视。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历经了种种文化思潮,以及两次更难能可贵的制度性探索: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然而更多的社会事件表明,这样的制度性探索太少了些,也太苍凉了些。历史是一位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其实,我们有太多的需要总结和回顾,也有太多的需要反思和警醒。

  中国最终在各种比对和求索的路径上最终选择了东方的俄国社会主义,但这种选择让我们的牺牲更大。在国家近现代的历程中,个人主义,背后的国家主义,值得我们反复的惊醒和反思。日本人的军国主义和集权思想,其实也同样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法儒主义理论和制度架构,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公器的方方面面。

  如何能够对历史有清晰的认识和反思,为下一次文化解放思潮进行准备,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义务和自觉。

  另外在这里题件秦先生未说的事:抗战期间,汪伪首先跟日本签约,废除中日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收回治外法权,然后重庆觉得实在太难看,英美也出于统战需要,才在1943年改订了新约。

【走出帝制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走出明天作文10-23

走出烦恼作文01-15

走出烦恼作文09-11

走出风雨作文02-25

走出迷茫作文03-12

走出困境作文03-17

走出失败作文05-28

走出羞涩作文06-07

走出烦恼的影子作文10-24

《走出沙漠》阅读答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