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

时间:2022-10-15 06:52:0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范文

  内容简介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范文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他在书中提出人类未来将面临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应对和处理这三大问题的不同方法,将会怎样影响人类的未来发展呢?

  一、全书主线

  本书主要由“愚昧时期—自由主义—数据主义”三部分组成。团结、分工合作是“智人形成的基础”,人类的双手和大脑与原始社会相比并未有长足的进步,而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团结起来。

  自由主义奉行叙事自我,即我最能代表自己、最了解自己。自由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假设包括:1、我是不可分割的,是individual的整体;2、我是自由的;3、基于上述,我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心灵),这样社会才应该给我附权,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我是谁,我有什么感觉。

  科学对此的挑战是:1、生物就是算法,人就是算法的组合;2、这一算法并不自由;3、所以别人可能会比我更了解自己,算法会做出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观测方式更广,处理分析数据更正确而已。

  之后的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构成,任何人或物的贡献都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生物是算法,生命是数据处理,智能和意识正逐渐脱钩,无意识但高度智能的算法很快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分布式的计算要比集中式的计算来的更好——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效率的提升来源于1、增加处理器数量;2.增加处理器种类;3、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4、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这个过程中,世界观由神到人到数据。神创造人,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后来人文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神,人本身才是真理,人的感情是神圣的,内心的声音已经经过了自然选择的最高筛选。但数据认为:你的选择和感受未必是对的,数据可以帮你纠正。我倾向于认同,毕竟人们都是容易被骗的(基于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二、概念梳理及感悟

  人类是否是生物算法的合体

  这里的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作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我也倾向于同意动物根据自身效用进行选择也是算法,自然选择就是参数优化的过程。而最早的种子算法由人类开发,但随着算法的发展,算法会走出自己的路,前往人类未曾踏足的领域,连人类也无法追寻。

  人类的自欺欺人

  人类的想象力让我们借助互为主体这一概念编造出“想象力的网”,这个网里,大部分人都会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做出的决定也是基于“相信”和遵守某一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比较类似社会契约论。这就是自欺欺人的由来,所以你只需要骗足够多的人就可以了。这就好比人们为了某一信念去战斗,遵守规则去踢球;而且“牺牲越令人痛苦,参与战斗的人就越相信牺牲奉献确实有价值,抑或接受牺牲的神灵确实存在”——又一仪式感引发的体验自我作祟。

  人类是否优于其他生物

  书中提到,证明人比其他生物优越的唯一可能是人们有心灵,但是心灵也存在于大脑中,可以继续看做算法的一部分,但无法证明。我在这里觉得怪怪的,可无法做出反驳。

  人类的两类自我

  人类有两类自我:叙事自我及体验自我。体验自我是每时每刻的体验,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自我是将过去编成一篇故事,并为未来制定计划。叙事自我不会在意感觉持续的时间,反而遵循“峰终定律”peak-endrule,记得高峰和终点,平均作为整体的体验——痛苦持续的时间可以稍微久点,结束后给点糖吃。这类似大脑的回忆方式,人们总是健忘的,譬如复读的时候,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比如该同学考到了人大,这个复读就是有价值的,体验自我就会觉得值得,但很容易忘记过程的痛苦。而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恰恰属于叙事自我,这也是人们为何沉迷这种“游戏”不能自拔的原因。当然也给我们一个渡过难关比较好的方法:麻痹自我,长时间的修行回忆起会觉得“数十年如一日”,这种持久而缓慢的过程可能才是对人生造成最大影响和冲击的经历,而并非那些看似波涛汹涌的岁月。而我们的关键选择都是叙事自我来决定的。而叙事自我也适时的编写故事宽慰我们自己,宁可让我们继续痛苦也不愿让痛苦没有意义——我受的教育并非没有意义,他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失败。我还是喜欢某个投资人的话——失败始终是失败。

  三、几个问题的思考

  算法是如何被创造的

  算法应当是为了人的welfare进行的努力,人的“面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自己编造的网的作用结果,而面子制约了算法的发展,所以算法只能是自身的进化结果,而并非上帝的创造。如果真的是算法,人们为何会有探寻的意识,造物主为了防止被颠覆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抹杀掉作为算法的我们的自我算法意识,但貌似我们逐渐有了这个意识,所以是上帝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算法监测和输出的是反应,那么是先有感情还是先有反应呢——仍旧对感情无法辩驳。

  自己的“非理性”是否一定“非理性”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这时我们的选择是否仍旧是“非理性”的?这又回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论点,如果我提前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是“不理性”的,并且愿意为这种“不理性”买单(尽管大多数人会后悔),此时的“非理性选择”是否是非理性的呢,如果不是非理性,算法的纠正变得没有意义了。

  拥有更齐全的信息是好是坏

  信息更全未必是件好事,会被信息淹没。非关键数据和信息也会起到作用,这对于崇尚效率的数据主义的算法分析过程而言未必是值得的。

  智能和意识的关系

  智能和意识哪个更重要?意识是前提,但智能也许会逐步替代。并且为什么机器的结果不能叫机器和算法的“意识”呢?

  对算法的疑问

  算法让我们抛弃神,在更大的空间内,会不会我们(包括算法),都是某位神明的一种算法尝试呢?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范文10-25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10-25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范文10-25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范文10-26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10-28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汇总11-27

《时间简史》高中读书笔记范文10-31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范文550字10-25

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内容简介及感悟11-27

《西游记》内容简介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