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02 10:10: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通用10篇)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1

  在感觉在电脑前呆久了有点疲惫的时候,就停下来随意拿本书看下。开始看到是《论持久战》只是为了想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治理军队的,看了才知道有感颇深。我想那就是因为有了他的战略原则才赢得了中国的8年抗战胜利。

  要是我们在这次网络营销大赛中也把她的战略原则应用到其中:

  (1)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进行完成阶段任务,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方针:

  (2)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这就说明了怎样进行营销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论持久战》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在学习中的启迪——应该如何辩证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分析认识,承认自己学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而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久战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相信如果能够得到推广,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2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成语战略战术: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成语克敌制胜: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如:《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又如: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3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能力。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现在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判断。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冷静的面对一切。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现在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4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叙述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之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得到问题的根据,也就是论据,最后得出观点。因为时光关系,我只看了问题的根据和驳亡国论,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见大也。

  在问题根据部分,作者一针见血指出战争本质,然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主要分析影响战争的`因素: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战争的性质(进步性、退步性和野蛮性)。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比较。得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十分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之后说出自我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之后举出针对性的根据。论证中,思路是抓住论证的需要的关键根据——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抓住亡国论的根据中的片面和主观性(主要是分析中国现状和印度、阿比西尼亚的不一样,说明亡国论的根据站不住脚),同时带给自我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状况存在胜利的条件)。论证十分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论证中,超多使用了矛盾论,紧紧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总之,本文是一般论文的典范,好好学习。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5

  作为一个中国人,毛泽东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虽然很崇拜他,但是很不解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带领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走到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曾经也有过怀疑,毛泽东是怎么样让思想、政治、军事,这三个方面很有机融合在自己身上的,三个毫不相关的问题在主席身上为什么没有一点点副作用呢?毕竟,人无完人,他是怎么做到的?还记得家里的爷爷一直把毛泽东作为一个神一样的人敬仰者,有很多的疑惑。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已尽远离了毛主席的时代,他那些曾经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思想已经被我们所淡忘了,也许他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所做的事情,让我们对他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这一次读了《论持久战》之后,我对毛主席的形象不再只是从书本上,还有各个图片上的主席形象了,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一次拜读毛泽东主席的作品,也许只是读了一篇作品就判断一个作家的好坏,太武断了,可是,在我看来,我一个从未经历过抗日战争,不了解战争真正情况的人,在看了主席写的这一片文章之后,也对中国赢得抗日战争充满的信心。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有学习过他的诗,有听闻主席的文采,这次读了主席的文章之后才知道毛主席的确是一代文学大师,也的确是一个军事家。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还能够冷静下来正确的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并且用一篇文章,简单明了的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不得不让人佩服,还有不得不惊叹主席对抗日战争三个战争阶段的预判。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未来的著名的文章。在整篇文章一万多个字中,主席将抗日战争中,中日交战的优势、劣势都总结了出来。短短38个小段落,从开始国人对这一场战争的各种看法开始,引出了持久战这个主题,接着讨论了两种主流的看法;一是中国必败论、二是速战论,最后在文章最后的几个自然段(小节)里,毛泽东主席为中日战争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二十字里蕴含了主席在之前多次与国民党斗争中总结出的珍贵的战争经验,是我们赢得抗日战争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也给在困苦斗争中的中华人民,给与了一个强大的信心。

  通读了整篇文章,感觉到论持久战这一篇文章,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讲解了中日战争的优劣势,特别是在第六段,在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通过与美国记者的一问一答,主席系统地、详细地回答了中国会不会亡国;在什么条件下,中国可以战争日本;战争前途会怎样发展;及关于中国东北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整篇文章中,毛主席总共提出了21个问题,前半部分问题主要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为什么中国会赢得胜利,还有总结批评了两个当事主要存在中国战败轮和速胜论。后半部分是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中国如何通过持久战赢得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和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看来,主席将整篇文章分为了38个小段落,前30个小段主要是交代了文章的背景,当时的中日局势,当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思想,日本作为一个侵略国家的优势劣势(主要见第十分点),中国凭什么可以赢得这一场战争(第十一段)。后八个小段,主席提出了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等等。每一个小点,都能够看到主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抗日战争的根本问题做出了很正确、精辟的论述,成功的预见到了抗日战争未来的发展路线,做出了正确指导抗日战争的决策、政策,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论持久战》,它不仅成为了国内战争,乃至世界战争中的著名的军事理论,同时它也是哲学上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现在,世界总体和平的今天,也许不会在发生像七八十年前一样的惨烈的战争,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能从这一篇文章一种学到东西。在此我简单的谈一谈我读完这一篇文章后,我的一点点感悟。首先,做人做事必须得乐观,当然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乐观的前提是冷静、客观的分析了情况,才积极地思考,对待事物。第二点,要辩证的分析现有的问题,有利的、不利的都要统统列出来,对于有利的因素不要过分的夸大,但是对于不利的事情也是认真对待,不能忽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学习的是毛泽东主席辩证唯物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三,就是积极努力去做事,不要因为一些困难就放弃,不努力什么也没有。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6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

  (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7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篇文章读来,真是觉得深有同感,为我的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8

  在战争的岁月里,总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我们此刻的电影总是在更新着人们的视觉,泪与血的挥洒,叙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顽强抵抗的精神,为中国而战,为民族而战,为了四万万同胞的幸福生活而战。革命期间的人们抱着同一个梦想奋斗着。

  毛泽东一代无产阶级的领导人,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论持久战》的发表,激励了一代革命先辈的自强不息,排除了战略思想上的矛盾与迷茫,讲一个澄清的战争本质展此刻人们眼中,让人民了解、并进取的投入到抗日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论持久战》中详尽的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力量比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与优势,敌人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要被速胜论和亡国论愚弄了,指明我们仅有坚持持久战才能获得胜利,速胜论与亡国论是不贴合实际条件的。并一步一步的说明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根据、驳亡国论、驳速胜论以及提出持久战的可行之处可行之理。

  毛泽东同志比作出进一步的规划与实施的具体步骤,具体的作战方案: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并根据军事力量的比较采取适当的战争形势,指出不一样情景下作战的意义,阐述这样的原由,使人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我们的抗战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更加坚信我们必须会取得胜利。强掉建立全国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政治教育,主张团结就是力量。并结合国内外,以及日本国内的.政治矛盾,指出时间的重要性,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进一步强调持久战的正确性,让人们更加信服。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理论中的经典的论述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高尚思想,战争的艺术是与所有的艺术相同的。

  崇高的梦想成就崇高的人,我们能仰望,也需要思齐。《论持久战》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思想理论的优劣转换,平衡一词,更是让人觉得深奥。那种能够掌控一切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充满了应对挫折的力量!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无疑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9

  老人家的《论持久战》,把战争形容为“犬牙交错”。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这种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文章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异常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读着老人家的文章,不禁心潮膨拜,深深为老人家的恢弘气势和战略格局所折服。老人家对战争的基本形态、基本阶段的准确预测,牵引着革命战争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果没有这个准确的方向指引,抗日战争还不明白要在混沌中打多少年。

  从《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来看当前的`市场,会让我们明白许多的问题,市场如战场,道不一样理相通。一轮熊市到牛市的过程,也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空方之战略进攻、多方战略防御阶段;空方战略保守、多方准备反攻阶段;多方战略反攻、空方战略退却阶段。单纯站在多方立场,能够简单描述为:防守,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最困难、最迷茫、最无奈、最难熬的是相持阶段。目前的市场就处于相持阶段的后期,黎明前最黑的时期,坚持头脑清醒、坚定必胜信念、克服盲动思想十分之重要。让我们共勉吧!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10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只能持久战。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自己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童年读书笔记09-03

《活法》读书笔记09-10

读书笔记的好处02-06

读书笔记范文12-02

读书笔记范文【热门】01-15

【精】读书笔记范文01-12

读书笔记范文【精】01-14

读书笔记范文【热】01-13

读书笔记范文【荐】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