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唐诗宋词中的春节复习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
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全诗为: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氵名州(《除夜寄氵名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
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除夜》).
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语文唐诗宋词中的春节复习】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唐诗宋词中的春节05-25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思路01-27
唐诗宋词的腊月05-27
唐诗宋词的作文05-22
2017中考语文复习:写作基础训练11-08
2017中考语文复习如何做到“扎实”01-27
读唐诗宋词的作文05-22
唐诗宋词里的秋天05-26
唐诗宋词欣赏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