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03 15:36:5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集锦1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集锦15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

  在州市建整扶贫办、吉首市工作队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在州商务局、州工商银行、州贸促会三家后盾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农村建整扶贫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我们努力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紧密团结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地做了大量的艰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加快了深坳村的扶贫攻坚进程,为完成新一轮建整扶贫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年来的建整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对让人揪心的贫困背景

  一是自然条件枯寒。该村是距吉首城区仅10公里的“灯下黑”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夹缝中方见少量田土。土壤系紫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类型,属于严重缺水村,人畜饮水、稻田灌溉非常困难。

  二是人均占有稻田极少。全村5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58户,624人,稻田总面积仅有389亩,人均旱涝保收稻田不足0。5亩,且因缺水、缺阳光而粮食产出率较低。有80多丘稻田极小,不能牛耕,只能人挖,阴山田、雷公田占了多数,农业生产条件太差,以致温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三是产业弱小,经济落后。全村有椪柑600亩,梨林40亩,培管不良,靠天收成,效益低下。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66元,人均口粮340公斤,处于贫困线以下。28岁以上男性找不到老婆的有32人,建国以来,3个村民小组没有1个大学生,“生病基本靠躺,吃饭基本靠党,老婆基本靠想”的深度贫困问题在该村反映十分突出。

  四是交通不畅,行路艰难。虽然历经了三次扶贫,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养女莫嫁深坳村,一根扁旦一莆藤;三天不出望江坳,饿死深坳一寨人”是该村贫困的真实写照。

  二、今年建整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

  按照州委书记何泽中提出的“强基础、兴产业,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的五项要求,今年我们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班子,二是抓基础,三是抓产业,四是抓素质,五是抓综治,六是抓创新,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两年再上大台阶,达到“村民富,干部富,集体富”的“三富”目标。

  三、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村组道路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巨变。交通问题是该村村民的心头之望,多少代人,三届工作队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在工作组筹资的105万元之中,共有91.6万元用于修通四清桥至高坝组2.7公里硬化道路,新修大寨组通组道路1.5公里,硬化四清桥组0.8公里村间道路,硬化王屋营组村间产业道路1.6公里。除了道路建设外,我们筹资整修防洪堤,维修了灌溉担水电排设施。

  (二)产业发展有了明显变化。对全村600多亩椪柑进行了低改品改,新开发椪柑100亩。今年椪柑产量、质量均有较大提升,全村椪柑产量达到162万斤,比去年增加了60万斤,商品果率也比去年大有提升,优质果可达110万斤,预计椪柑创收81万元。梨子、西瓜等其它水果培管得到了加强,全村梨子等水果创收40万元。全村竹鼠养殖、刺猬养殖示范户得到了扶持和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为村民增收25万元。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形成新亮点。全村向广东、福建、浙江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60人,向吉首城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人,特别是在工作组的鼓励引导下,全村农民自筹资金购买了12台货车组建了运输队,在吉首城区从事货运服务,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

  (四)扶贫模式创新工作有了良好基础。配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创新扶贫模式促进农民进城安居就业的实施方案》,州委副书记彭武长率领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深坳村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彭武长副书记接着又在吉首市委召开了有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副州长周云及州直有关单位一把手和吉首市委在家常委、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专题研究会,会议明确了“州指导、市为主、乡服务”的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方案研究会,明确了部门职责任务,并将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列为市里第四季度工作重点,要求20xx年1月正式开工实施,目前农民建房地点已经初步明确。

  (五)生态保护得到了有效加强。今年我们争取州能源办支持,完成了3户节柴灶示范工作。该村拥有1万亩的禁伐林场,按照50元/亩标准,市林业局早已一次性兑付给村民,目前树木葱葱,满目绿色,但是村民没能得到二次受益,有的还是利用耕地种上了树林,所以在没有得到持续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这片州府边的`绿色树林得到了很好保护,没有乱砍滥伐,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事故,使这块少有的集中成片的绿色天然树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周末吸引了市民休闲健身。只要这个村绿色生态环境长期保护下去,作为离吉首城区很近的地方,远景发展一定可期。

  (六)社会事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一是抓好扶贫挂户工作。三个扶贫后盾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按照彭武长副书记的指示,都联系对挂了一个特困户,彭武长副书记也亲自挂了一个特困户,共扶持解困资金2.5万元。

  二是抓好村图书室、卫生室建设。

  三是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为留守儿童送书包、学习用具以及其他关爱活动。

  四是抓好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村规民约宣传,村文明新风活动,计划生育国策宣传,效果好,风气正,全年无违法犯罪现象,州市计划生育检查工作达到合格以上,无超生和计外生育现象,受到了州市计生检查工作组的一致好评。

  (七)村级班子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增补了村委会秘书。两委班子建设中的各项制度健全,工作运行规范,经常开展学习,村支书、村主任分别到省委党校和州委党校学习,切实充实和加强了班子建设。发展新党员1名,培养后备干部4名,确保村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四、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作法及措施

  (一)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在认真调查研究、州领导指导、州商务局党组把关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了《20xx年深坳村建整扶贫工作计划》、《20xx—20xx年深坳村建整扶贫工作规划》,使我们今年的工作有规可循,有的放矢,有序推进,不打乱战,节节取胜。在制定工作规划之中,州委副书记彭武长亲自调研,在百忙中作出指导把关。州商务局局长李全专门召集会议听取汇报,细致审查,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保证规划切实可行的质量。

  (二)把领导高度重视作为第一推动力。任何一项工作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就有了成功的决定因素。我们工作组经常主动找机会向州委副书记彭武长汇报,也经常向后盾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让领导及时知晓建整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然后争取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指导、重点关爱和亲历亲为。深坳村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那么就不可能取得上述让老百姓欢欣鼓舞的效果。

  (三)把加快道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工作。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太平乡级公路虽然通过该村一只角,但是该村大部分地区均无一条畅通的公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毛路,解决农产品运输和村民行路难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热切期盼。因此,今年我们把道路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抢在柑桔外售之前把两条公路及村间人行道路全部修通或硬化,这是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以致男女老少啧啧称赞,感恩于怀,正如有的村民说“历朝历代没有修好我们的路,现在你们帮了我们大忙,带来了深坳村的红点”。

  (四)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支撑。今年我们根据农民意愿和原有基础,重点选择优化椪柑产业发展,新培育了竹鼠和刺猬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效果较好,收益明显,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促进了他们脱贫致富。

  (五)把扶贫模式创新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型途径。根据我州三十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教训,鉴于该村自然条件恶劣,部分高山村民,不具备脱贫致富条件的实际,按照州领导的指示,我们积极探索农村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以部分农民进城安居就业打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整体长期脱贫致富的目标,需要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来解决进城打工农民的住房问题,抓好农民打工进厂工作,配套农民长期安居城市的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好村民流转土地的产业化经营问题等等。目前按照一户有2个劳动力已在吉首城区打工的条件,该村有39户已经符合。今后会逐步分批扩大进城安居就业规模,这对该村的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将在全州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为我州的建整扶贫工作创造新经验、新典型。

  (六)把发动村民群众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

  一是在产业发展之中,我们让村民充分认识到没有产业就很难致富的道理,帮助他们算明白账,引导组织他们把过去放敞的柑橘产业又重新培管,进行低改品改,提质增效。

  二是在修建公路当中发扬风格,以公共利益为重,放弃不合理的利益要求,配合村委会搞好施工环境,确保工程质量。在修大寨组公路中,村委秘书在施工线路设计没有最佳选择,而且非常危难的情况下,主动提出不要分文补偿,用自己的屋场调换被占村民的屋场,保证了公路顺利通车。

  三是利用威信高、辈分大的本村能人做好公益事业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是鼓励有条件农民自筹资金积极报名参加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

  (七)把加强工作组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证。

  一是加强队员的政治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队员工作作风建设,养成深入实际、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踏实不漂、吃苦耐劳的好作风。

  三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账钱分管,及时监管,不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用出最大效益。

  四是坚持严格考勤纪律,确保队员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建整扶贫工作中去。

  总之,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们群策群力,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有目可睹、百姓感激的成绩,但由于该村条件制约,时间有限、国家项目支持有限,加之我们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也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利于脱贫致富的重大问题,比如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仍需得到市委、市政府强力支持,尽早实施。因此,明年我们将继续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力争全面完成州委、州政府交给我们的建整扶贫工作任务。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

  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局为20xx年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后,我局上下闻风而动,3月底由局领导率领工作人员进驻到村,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局认真执行《xx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二、结合水利职能,落实帮扶项目。

  一是根据该村地处城郊,农民没有种菜习惯的现状,引导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在水泥厂附近建设100多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并从项目资金中挤出40万元支持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优秀本土创业人才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推广科技的典型,进而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在水利建设项目上对帮扶村倾斜,年内安排该村小农水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延伸灌溉渠道5000多米,全面改善该村灌溉条件,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0xx年在xx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xx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三、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实际问题。

  我局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为帮助该村解决建设资金困难,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

  经过近一年的帮扶,有效推进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峡办发【20xx】18号文件精神,把xx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年来,我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为人生格言,走村入户,听民意,深入一线解难事,点滴群众事,收获满真情。

  一、走家串户,有一种情怀

  刚进入村里工作,村里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光是夜晚的那份宁静寂寞让人难以打发,在结对师傅的帮助下,我迅速熟悉情况转变工作角色。熟悉适应新的环境,找准定位,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基层,才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一年来我走遍了村309户人家,如今我与群众交谈的词汇变成了拆迁、抗旱、信访、维稳、百姓、村民等,我想这是因为我的工作生活就是真正的围绕他们的生活而展开。在我走访低保户的时候,深刻感受着他们生活的艰辛,当我走访石堰村八组患有严重的疾病,为病魔所困,丧失劳动能力村民李春燕时,我觉得自己还要做的更多;当我走访因妻患有严重的神经病,孩子正在念高中,一家人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他身上十组村民张克军时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当我一家家走进的时候,内心是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就是王本举部长让我们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交百家友、吃百家饭的原因,真正让我们看看农村百姓生活的艰苦,真正去理解他们、感恩他们、回报他们!一年来我和我们石堰村的孙会计在各部门奔走为340余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养老保险,和村两委班子走访累计救助困难群体20多户。

  二、工作一线,有一种担当

  石堰村作为长坂新区的主战场,村干部不眠不休的工作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的一线上。我在石堰村也先后参与了汇智路、一湖一河项目的拆迁工作,在工作中会发现老百姓有很多的利益诉求,会发现有很多难做的群众工作,进一次、两次、三四次门,谈上十次仍然达不成协议的农户也存在不少,我深刻的记得有一个大热天到3组一姓王的农户家中谈协议,由于他不愿意接受现有的赔偿标准,直接不耐烦的对我们工作人员说:

  就在太阳底下谈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委屈也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发现原来农村工作如此艰难,做农民群众的工作如此复杂,让我倍感压力。在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们共完成了近3000亩的`土地青苗补偿,63户房屋征收补偿,共引进项目9个,其中2条市政大道、多辉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全面建设。全面完成了138套安置房、青老年公寓及区绿化硬化等建设,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高标准完成并投入使用。在拆迁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要保持良好心态服务基层,良好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心态不正,事业难成。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在基层工作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三、出谋划策,有一份光荣

  我认为在村工作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百姓排忧解难,为村级出谋划策。作为大学生要经历三重门:

  一重门绝知此事要躬行,甘当学习蓄电池;

  二重门小荷才露尖尖角,争当村级发展智多星;

  三重门激情燃烧竞风流,誓当创业富民引路人。

  我在村一年中也积极为村级发展奉献自己的才学并被采用,石堰村近年来由于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结余,两委班子都迫切的想要发展,在讨论关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时,村委会讨论要成立适合村集体收入的公司,我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壮大石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策划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讨论如何规范低保避免矛盾时,我提倡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通过各位代表投票表决确定低保名单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督促我更加努力工作。

  即将离村的我,回首这一年多来工作,有许多艰辛,很多欢笑,更多的是坚守,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我愿始终携带一份情怀,始终对百姓饱含深情,深刻理解他们的艰辛,不断提升做百姓工作的能力,在我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为这里的百姓切实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有一天:

  天空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也愿基层的岁月能洗礼内心,一生带着一份责任前行,不求做的最好,但求问心无愧!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3

  根据市、区基层办的要求,我受派委任福成镇门头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在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村委班子的配合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认真履行驻村承诺,切实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驻村工作有序扎实地开展,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了解村情村况。

  门头村位于福成镇最北端,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200亩,林地面积1800亩,全村分为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765人,其中男性1450人,女性1315人。门头村设党支部一个,有党员49名,其中男性党员39名,女性党员10名。门头村有贫困人口408人,主要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西瓜、花生、木薯、玉米、豆角为主。全村人均收入5020元。

  村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村容不整洁、环境卫生差;

  2、村集体经济薄弱,办公经费困难,村集体经济实业少;

  3、观念落后,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农业结构单一,科学种养技术贫乏,村民收入低;

  4、道路设施落后,人安全饮用水工程有待解决。

  针对门兴村存在的问题,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配合村委开展以下工作。

  二、解决存在问题,努力兑现驻村承诺。

  1、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大力宣传清洁乡村的意义,组织村民群众开展大清扫活动,把自家门前后的垃圾清除,统一放到垃圾池,村级保洁员不定期开展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实行包片到人,分段负责,使全村的面貌变得清洁,让广大村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带来的好处,使门头村的.清洁乡村工作得以常态化开展。

  2、把村里的困难时刻放在心上,把村里存在的问题逐步帮助落实解决。如开展清洁乡村工程,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了解村里经济困难后积极向后盾单位反映情况,得到后盾单位帮扶四千元使村里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了解到村委旧办公楼是危房,存在安全隐患,村委日常用水困难时,积极协调和引导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等上级部门对门头村进行帮扶,到目前已帮扶村委进行危房拆除改造村委美化项目七万多元,现在村委已用上了自来水,村委的面貌也变得靓丽整洁。还引进了银海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480万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落户门头村,现在工程正有序地推进和开展。今年十月份还组织开展了科学种养培训班,让广大村民群众多了解科学种养技术,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组织开展村级文化体活动和电影下乡活动,丰富了村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凝聚了民心,推动了社会工作的稳定和发展,兑现了我的工作承诺。得到了村委和后盾单位的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将近一年的驻村工作,虽然协助和帮助村里解决了一些事情和问题,但我认为自己离一个优秀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4

  今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xx镇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11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1013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2期,实用技能培训2期。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20xx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地154896.76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4224.2公斤,茶叶年产量约923.9吨,水果年产量约133吨;生猪年出栏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1660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5000余亩、中药材6000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用竹200亩,食用笋年产达15吨;建成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协调实施天兆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20万头种猪繁育、30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1.3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逐渐成形。

  (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完工“厕所革命”46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56名、垃圾清运员42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巡查治理22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个农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公斤、农药包装品80公斤。划分5个功能分区233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成轱辘小区、xx小区370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

  (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400万元建设xx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万元。基于资源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亩的以重楼、半夏、黄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达65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

  (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人才振兴缺口较大。

  (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

  (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建好宣传文化阵地,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洮南市文化振兴乡村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

  一、洮南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乡村文化活动场地较少,群众活动单一,主要的业余休闲活动范围就是在“牌桌”“酒桌”。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建设卓有成效,群众身边有广场、有文体活动室、有农家书屋、还有乡村博物馆、乡镇影院,为群众提供正能量的文化服务。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逐渐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带到文化阵地上来。截止20xx年6月,我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村级全覆盖,累计投资6500万元。洮南市乡村正在逐步形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市20xx年以来,洮南市建设完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阳乡、洮府乡在省里为街道编制)。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厅、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乐器、音响、服装、图书、阅览桌椅、乒乓球台、各种棋类及健身器材。

  2.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我市自20xx年开始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含农民小剧团),到20xx年年底已达到全覆盖。每个文化大院配发了乐器、音响、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

  3.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20xx年以来,洮南市共建设农家书屋221个。认真做到每建一处书屋都能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所建书屋面积都达到20平方米以上,设有电脑、书柜、书架、书桌、座椅和不少于20xx册图书等必备设施。

  4.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洮南市从20xx年开始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两室、一场、一栏”标准建设,每个村投入资金3万余元,到20xx年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每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组合音响、不少于20xx册图书、乒乓球台、羽毛球柱及其他配套设备等。

  5.农村文化健身小广场建设情况

  20xx年以来,我市新建、改建了408个文化小广场(全市633个自然屯,目前建设完成的占自然屯总数的61.5%),每个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投入10万元以上,硬化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配建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和标牌等,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6.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20xx年文广新局开始对221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两台电脑、一台数字电视,20xx年底已完成221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图书馆设备采购、设备发放、安装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大提升农家书屋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电子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7.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

  乡村博物馆建设,对传承、发展区域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xx年以来,我市累计申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5个(东升乡福民村、洮府乡万福村、万宝镇碱土村、安定镇四海村、胡力吐蒙古族乡),目前已经全部获得省文物局批准,相关奖励资金也正在陆续发放。

  8.乡镇电影院建设情况

  洮南市共有12支电影放映队,坚持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544场以上,惠及全市28万农村群众;20xx年我市又完成洮南市18个乡镇影院建设工作,乡镇影院建设完成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冬季看电影难的问题。20xx年乡镇影院正式进行放映工作,目前累计为农村群众放映电影1064场。

  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及特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村屯环境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赡养老人、家庭贫困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没有提振生活的信心、安于现状、没有集体荣誉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建设也逐步占领高地,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十项文化惠民工程,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农家书屋达到全覆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培训下乡达到常态化。依托逐步完善的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的送书、送演出、送培训、送电影、竞赛、评选等文化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对群众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鼓舞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源动力。

  1.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以“草原之夏系列活动”特色品牌为主线,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草原之夏”系列活动已成为洮南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不断有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农民篮排球赛”“广场舞汇演”等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生活一部分;以馆、站、院为依托,大力开展“最美家庭”“脱贫能手”等为评选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志智双扶”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等助力农民长精神的文化力量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真让农村长出更多的精气神,还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符合需求的乡村文化品牌。

  二是以馆、站、院为依托,开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文化活动

  近几年,我市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活跃度越来越高,利用率大大提升,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每年举办“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我的书屋,我的梦”走进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活动”等等,同时很多社区、乡镇、甚至村屯都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包括美术书法辅导培训、木雕、根雕、文艺演出、大秧歌广场舞表演。

  洮南市农村文化大院活动主要以小剧团、秧歌队和广场舞队为主,其中小剧团45个,秧歌和广场舞队321支,每年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都在13070次之多,最少的乡镇开展活动在400次以上,最多的可达2300次以上,参与人员可达到360000人次。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各个乡镇的文化大院活动秉承本域特点,逐步打造当地文化特色,由单一的文化活动模式,逐步拓展到活动的多样性,从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发展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系列、美术、书法、刺绣等文化系列活动,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是以“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为契机,丰富广大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市每年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工作。每年完成送书下乡两个周期、送戏下乡6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44场,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送去精神和物质食粮。

  2.大力培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一是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我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例如“馆、站、院骨干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文化大院带头人培训班”、声乐班、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舞蹈班等,大大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种文化”活动,文化馆、艺术团加强对农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把艺术留在农村,交给农民;文化馆、文化广播总站每年走乡入村,对乡镇文化大院管理员、小剧团创作人员进行业务、文艺辅导和培训;图书馆每年要下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读书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农业、科技、文化知识能力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智力脱贫;鼓励和支持农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创作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并为优秀的乡村文化作品和演艺人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洮南市正逐渐形成了一支来自民间、扎根基层、作用突出的乡村文化队伍。

  二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20xx年,我市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并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点。目前,填表登记的文化志愿者已近200人,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事业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等人数逾千人。

  如今,群众拥有焕然一新的精气神,农业生产干劲十足,在一起闲谈都是谁家劳动致富做的好、谁家儿女孝顺、在哪学到了新知识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6

  (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实行局机关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包乡(镇)、中心校包片、校长包村、教师包组的'网格化分包责任制,明确分工,压实控辍保学责任。组织学校领导、教师深入到村发动学生回校、动员未回校学生返校就读,并做好会议、动员、家访等相关记录。落实流失学生登记管理制度,只要发现有学生辍学,就有学校领导、教师负责采取措施动员返校。确保所有学生能按时入学,提高在校生巩固率。

  2、对于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专门建立学生档案。本年度开展送教上门共xx人次,每生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送教内容:一是学业知识,二是康复训练,三是送温暖服务等。

  (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20xx年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xx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xx所(城区xx所,乡镇xx所);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xx套,新学年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各学段资助政策。

  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失学。

  1、学前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共有xx名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儿童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发放总金额xx万元,其中保教费xx万元,生活补助费xx万元;

  2、义务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xx人享受生活补助(含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补助金额xx万元;

  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20xx年春季学期,为xx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已经享受免费营养餐的学生除外)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金额xx万元;

  4、普通高中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免除了xx名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对象等家庭学生普通高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金额xx万元;对xx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xx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总金额xx万元。

  5、按照省定标准,20xx年春季学期,中职学生免学费xx人,总金额xx万元;享受中职助学金xx人,总金额xx万元。

  6、及时审核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7月15日开始办理,截至xx月xx日,20xx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圆满收官,共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xx份,签约贷款金额约xx万元。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承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工作机制,调整政策措施,做实基础工作,巩固拓展78492名贫困人口脱贫、119个贫困村出列成果,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同比增加16.2%,脱贫人口收入不断增加,群众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治责任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高位推进工作开展。健全组织架构体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及时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体系,建立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实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联系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调整、组建市乡两级乡村振兴指挥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构建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协调制定《天门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天发〔20xx〕14号),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协调召开2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和10次专题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大财政投入,20xx年财政投入衔接资金共2.83亿元,其中本级资金投入1.60亿元,比20xx年增长463万元。强化历年中央、省各类反馈问题整改,3个方面1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是压实部门责任,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坚持领导力量不变、五级书记一起抓不变、党委主体责任不变、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变,健全市委领导、乡镇抓落实、行业部门主管的工作机制,完善和优化延续脱贫攻坚日常巡察、定期暗访、业务督导、交叉检查的督查督导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各部门责任。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明确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作为重点纳入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切实将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起来,确保考核力度和工作成色不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倒逼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三是强化帮扶责任,发挥驻村帮扶作用。严格落实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8人,驻村工作队160个,驻村工作队员489人,驻点村232个。切实做到118个脱贫村、3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一村一队一书记,59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一村一书记。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建立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月履职责任清单和工作纪实制,实行派出单位与驻点乡镇“双向评议”制度,落实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驻村工作紧紧围绕强组织固根基、稳脱贫防返贫、兴产业助发展、抓治理促和谐、办实事解难题等开展帮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聚焦政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扎实推进政策衔接。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梳理、优化脱贫攻坚以来出台的有关政策,按照“延续、调整、优化、新出台”思路,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针对脱贫出列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繁重的实际,及时研究出台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教育帮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以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为重点,实现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积极落实“雨露计划”,发放春季“雨露计划”金额172.5万元,资助1150人;发放秋季“雨露计划”金额186万元,资助1240人。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培训力度,今年招考引进教师375名,实施市级培训项目20个。全面推进“市管校聘”,全年合理流动教师400余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扎实做好健康帮扶。会同市医保局制定《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继续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政府资助全覆盖。推进大病救治,大病救治病种继续保持30种,目前已组织救治大病患者36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72466名常驻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困难户进行了签约、建档、年度免费体检;为其中的17448名慢病人员每季度至少提供1次随访服务。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票制、一站式”结算。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了“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12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所有行政村均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组织200余名在职村医提升学历,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30名。

  四是扎实保障住房安全。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xx年已完成危房改造131户,拨付改造资金235万元。持续抓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共完成304790户农村房屋排查。健全“农户日常自查、村定期排查、镇随机巡查、市监督抽查”的农房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回头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扎实保障饮水安全。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制度,出台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评价标准,深入推进农村供水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补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短板,确保农村供水安全长期稳定。目前,全市已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湾湾通”,全市脱贫人口用水均达到安全标准。

  (三)紧扣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出台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和帮扶,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三种方式”,以收入状况变化、“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组织开展防止返贫集中监测帮扶行动,健全完善监测工作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响应,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后,全市监测对象1231户356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11户1137人,边缘易致贫户808户2390人,突发困难户12户42人。

  二是持续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奖补政策,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占比不低于50%。制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脱贫户扩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8197户,基本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全覆盖。切实加强金融帮扶。按照“能贷尽贷”原则,加强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全市扶贫小额贷款存量1307户5648.82万元。20xx年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数897户、4113万元,累计户贷率35.98%,累计户贷量4.58万元。大力推进消费帮扶。截至12月底,全市消费帮扶采购金额1273.82万元。积极促进务工就业。发挥龙头企业、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作用,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中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6461人,其中市内务工6134人。

  三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实现农村水、电、路、通讯提档升级,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稳步提升,切实有效改善相对落后的社会事业条件。将“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20xx年统筹安排94个村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17个,总投资7318.4万元,涉及25个乡镇94个村(其中51个出列贫困村实施项目300个;43个非贫困村实施项目117个)。

  四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明确“部门指导、乡镇主导、村级引导”分级分类管理主体,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涵闸等基础设施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资产的管护力度,扎实开展扶贫资产清理、登记、确权及移交,确保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管好促发展。截至12月21日,共清理核查扶贫项目资产6778个,涉及项目总投资96091.258155万元,形成项目资产94347.590682万元。已确权资产94347.590682万元,占形成项目资产的100%。

  五是扎实开展省内区域协作帮扶。加强与十堰市茅箭区交流互动与协作帮扶,分别于今年7月和11月实现交流互访并签订区域协作合同。落实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茅箭区建设蜂旅融合产业园。强化消费帮扶对接,推动茅箭区优质农产品进入天门消费扶贫馆,支持湖北红日子、湖北领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茅箭区农业产业合作。

  二、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总体来看,天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顺利,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市乡村换届、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工作衔接落实有难度,如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覆盖面广,行业部门专业化程度高,任务分解沟通协调机制尚需完善,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三、20xx年下一步打算

  20xx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为引领,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乡村振兴突围,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发力,确保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一)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上持续发力。一是动态帮扶监测户。通过“线上、线下”比对核实,找准监测对象,坚持精神和物质“双重扶持”、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两线发力”,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二是巩固发展出列村。实施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好新上任村干部和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培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三是教育引导脱贫户。以建党100周年伟大成就引导脱贫群众感恩奋进,加强脱贫群众现代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夯实脱贫质效。

  (二)在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上持续发力。一是坚持抓龙头引领。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群众闯市场。二是坚持抓产品销售。持续实施电商帮扶和消费帮扶,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产品卖得出、价钱好。三是坚持抓务工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农村脱贫劳动力更加充分稳定就业。

  (三)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发力。一是切实做到平稳转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平稳有序做好扶贫系统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工作,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励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二是做好项目资金衔接。结合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相关行业规划,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

  20xx年成武县医保局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紧紧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继续落实好贫困人员的全员参保、参保补贴、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和慢性病卡办理绿色通道等,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负担,助推成武乡村振兴。

  一、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保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确保贫困人员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0xx年度居民医保集中征缴结束后,县医疗保障局及时与县扶贫办沟通,通过与扶贫部门贫困人员信息进行比对筛查,筛查出贫困人员未参保名单;通过召开镇街医保部门负责人会议,将未参保贫困人员名单发给镇街医保部门,并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一是对未参保贫困人员逐人摸排,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认真排查未参保原因,积极动员贫困人员及时参保;二是建立全县贫困人员未参保台账,掌握贫困人员异地参保情况;三是根据贫困人员动态调整数据,抓好新识别贫困人员和即时帮扶贫困人员等新纳入人员参保缴费落实。截止年底,全县监测帮扶户469人、脱贫享受政策户46362人已全部参保,同时要求异地参保人员和参加职工医保人员提供佐证材料、建立参保缴费台账。

  2、落实贫困人员基本医保定额补贴政策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落实<关于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的通知(菏办发【20xx】42号)规定“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其补助标准不高于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全力资助贫困人员参保缴费。

  20xx年度全县特困人员3208人,按每人280元全额补贴,共补贴898240元,已于20xx年12月28日直接划转税务专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7175人、低保14443人,经与特困人员、计生优待家庭、优抚对象等政府全额资助参保补贴人员筛重比对后,建档立卡贫困户42717人、低保5826人按每人85元进行补贴,已于20xx年12月30日按镇(街)将应补贴资金划转至镇(街)财政专户,由镇(街)财政部门发放到每一个贫困人员银行账户。

  3、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提高贫困人口满意度

  依据扶贫办年初提供的贫困人口名册,在医保系统做好贫困人员属性标识,把所有贫困人口在系统标识为“精准扶贫人员”,在医疗救助系统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标识到位;贫困人员就医报销时,医保系统自动识别身份并按医保倾斜政策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再救助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和市内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六重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出院结算只需要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切实减轻贫困人员负担;20xx年贫困人员共计报销146741人次,总费用23954.16万元,基本医疗报销13582.9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226.68万元,医疗救助、再救助拨付1234.15万元。

  4、门诊慢性病卡办理有序开展

  为方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办理门诊慢性病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减轻贫困人员门诊就医负担,继续执行贫困人员慢性病卡办理绿色通道,对符合办理条件的`贫困人员随时申报、随时办理、即时享受待遇。截止12月底,共计为全县贫困人员办理慢性病卡31258张。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根据贫困人员动态调整数据,抓好新识别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落实,确保贫困人员全员参保。

  2、随时与县乡村振兴局沟通,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调整名单(包括扶贫监测对象和新识别贫困人员、调整的贫困人员),及时将扶贫监测对象和新识别贫困人员在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系统进行标识,将调整出的贫困人员清除相对应标识,确保贫困人员能及时、准确享受到医疗扶贫政策。

  三、调研主要问题排查情况

  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导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我局迅速行动,对照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开展拉网式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1、过度保障政策排查。根据山东省医疗保障局等7部门《关于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政策》(鲁医保发〔20xx〕56号)文件规定,治理调整医保扶贫领域过度保障政策,科学合理设定医保帮扶对象待遇保障标准,坚决杜绝个人零自负、突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三项制度外叠床架屋和取消大病保险起付线等过度保障问题,稳妥将脱贫攻坚期其他制度性医疗保障扶贫措施并入医疗救助。市医疗保障局已于20xx年元月1日将医保报销系统按照省局要求调整完成。

  2、参保信息排查。根据县乡村振兴局提供的监测帮扶户和脱贫享受政策户名单,与医保报销系统20xx年度参保人员名单进行信息比对,确保贫困人员全部录入系统并完成缴费。

  3、医保参保资助排查。根据鲁医保发〔20xx〕56号文件规定“统筹完善居民医保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补贴,对低保对象给予定额补贴”脱贫攻坚过渡期内对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资助参保,不低于个人缴费的30%;我市统一按照30%的比例给予资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

  20xx年度全县特困人员3419人,按每人320元全额补贴,共补贴898240元,已于20xx年12月28日直接划转税务专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6013人,经与特困人员、计生优待家庭、优抚对象等政府全额资助参保补贴人员筛重比对后,建档立卡贫困户41531人按每人96元进行补贴,已于20xx年12月30日按镇(街)将应补贴资金划转至镇(街)财政专户,由镇(街)财政部门发放到每一个贫困人员银行账户。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9

  一、项目背景

  建设美丽xx,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xx省委、省政府结合xx实际情况,于20xx年xx月出台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xx县围绕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的任务,在充分保护民族特有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更加完善美丽的农村新面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县整合各级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切实解决项目分散布点、分散投资、低水平建设的问题,对xx村进行全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以xx村的提升改造树立“生态立村”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县生态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项目工作总结

  1、总体规划贯彻思路

  xx村隶属xx省xx市xx县xx乡,距xx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51公里。南界xx镇,西南xx镇,属于绝对贫困村。本次示范点建设涉及村寨3个村民小组,36户农户,共141人。其中未脱贫户有11户,共40人。作为xx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项目的立足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方针,在xx县产业、旅游等总体规划的上位统筹下,结合村寨自身的产业、文化属性及资源条件进行综合研判,对xx村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及发展策略进行总体规划,并以此为纲领,指导后续实施方案的设计及工程建设。因此,在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中,设计团队结合上述条件,总结出以下规划要点: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纲

  区域统筹、产业联动

  建设xx族文化特色示范村

  (1)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xx村的示范建设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总要求。

  (2)区域统筹抓准村寨定位:以xx县县域为研究范围,结合xx县产业发展定位及道路等专项规划,结合xx村自身的资源禀赋,分析研究xx村在县域发展空间中的角色定位,确保xx村的规划符合上位规划的定位和目标,与xx县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3)特色路径实现规划目标:以建设具有xx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总目标,充分挖掘xx县的文化、生态资源本底,结合村寨产业基础及空间聚落情况,确定xx村规划实施策略。

  2、深度调研科学依据

  设计团队于20xx年xx月入驻xx村,开始对xx新村项目建设进行深度调研工作。根据总体规划要点,调研侧重点为村寨的产业基础条件、交通条件、村民家庭结构、村寨资源要素、生活生产保障要素等方面,调研方法以走访调研、实地踏勘和数据收集为主,力求通过深度的调查研究,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调研过程中,设计团队与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度沟通、了解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县领导的带领支持下,深入村寨走访群众,通过和村民的交流沟通,了解村民生活劳作的习惯;对村民收入金额和来源结构、村寨茶田分布及产量、村寨可发展产业基础等进行摸底调查;通过航拍和地形测量、实地空间感受等方式对村寨机理和环境条件进行研究。

  上述调研工作的推进,让设计团队对xx村的产业经济、资源条件、人口情况及建设条件等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总的说来,xx村具有以下特点: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xx文化根基深厚

  依山而建美丽村寨

  老幼家庭民风朴质

  3、实施方案战略落地

  科学前瞻的规划思想、实事求是的调研基础为设计团队推进实施方案设计,规划战略的落地提供指引和支持。围绕村寨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针,实施方案在促进产业兴旺、xx特色示范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工作部署:

  (1)农业为基、旅游带动,促进村寨产业兴旺:以现有生态茶产业为基础,拓垦荒地变茶地,提升生态茶叶产量;增植樱花林,打造樱语茶林区;成立村集体养殖企业,建设养殖基地,打造“小耳朵猪”地理标志产品;结合农户庭院改造,兼容民宿业态拓展空间。上述产业发展策略,以第一产业发展为基础,为乡村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展示、乡村名品展销等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并通过与周边村寨的联系互动,成为xx美丽乡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2)xx特色示范村建设:xx村以xx族为主,xx文化是xx村重要的资源要素。为建设具有xx特色的示范新村,设计团队对xx族的色彩、图案样式、建筑结构及符号进行研究提炼,并将文化要素与土石挡墙、竹篱笆、宣传栏等相结合,达到文化与环境的自然融合。

  在xx特色村的形象树立上,设计团队根据入村路径的梳理,将景观视线和场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形成村寨入口三级形象体系,通过具有xx特色的村寨标识,层级引导村民和游客进入村寨。村寨形象标识物的设计,均运用村寨本土的建筑材料,做到不浮夸、不复杂、朴素且特色鲜明,一切来源于xx生活,活化xx文化。

  (3)村寨人居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提升主要从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入手。对村寨道路系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系统的解决村寨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户建筑和院落环境的改善,设计团队综合考虑村寨依山就势的自然机理,每户农户建筑和院落的独特性,以及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空间载体需要,确定对农户建筑及庭院实施“一户一方案”的改造设计。一户一方案的确定,打破了常规村庄规划千篇一律的统一模式,一户一方案突出每家每户的房屋特点,房屋走向,地理位置,切实满足每户的所想所需。同时通过每户院落的功能划分、环境整理,实现村民生活空间的品质提升。

  (4)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结合村寨现状家庭以老人和小孩常住为主,规划结合旧公房的改造,规划儿童关爱之家、图书室、露天影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关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同时规划着力推行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科学规划两污处理设施,保障友爱、温馨、洁净的村寨环境,保障村民幸福、健康的生活。

  4、建设实施新村新颜

  在实施方案的建设施工中,为了保证最终设计呈现的施工效果,实施驻场设计方案。由设计方派出代表与施工方共同完成本项目,通过县领导、设计团队、施工团队的三方协作努力,精益求精的效果把控,使得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顺利推进。

  同时,xx村施工条件艰难,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大型车辆无法进入,材料运输反复多次转运才能到达现场。受场地限制,大部分时候都是人工作业,人背手拿,无法依靠器械。三十六户人家,七十二栋建筑,现状建筑结构条件不一;一户一方案的多方案落位;测量、建筑、景观、室内、市政等多专业齐头并进;施工水电短缺的条件限制等等,都给项目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此过程中,特别感谢xx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信任,各级干部投入精力,指导和帮助团队解决实际实施困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近5个月的艰难施工,建设实施工程完成了:一户一方案36户;村民房屋立面稻草漆改造1万余平方;更换民房金属瓦4500平方;新建村民棚廊架1500余平方;硬化入户道路300余平方;新建厕所及卫生间6座;建设围栏800余米;公共区域修建文化广场400余平方;新建公共旅游厕所2座;景观围栏600余米;新建路边毛石景观挡墙500余米;种植樱花树、蓝花楹景观树木600余株。终于使xx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工作展望

  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从实地调研、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到施工建设,这一全过程历时不到1年的时间,整个团队以高效、精准、创新、协作的服务理念,和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向参与xx村示范建设的领导及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村寨的建设让村寨面貌得到明显提升,产业孵化初步呈现。我们亦通过本项目实践的总结积累,开拓出科学、前瞻的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思路。我们相信,以xx村的成功建设案例为起点,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会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0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xx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xx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1

  一、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将“现代高效农业”确定为全县“x+x”主导产业之一,明确了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转换路径和任务目标。

  (一)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转换路径。一是塑造新型业态。以农产品加工为骨干,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从田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二是培育新型主体。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民通过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途径,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利用各自资源相互入股,采取保底收购、股权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

  (三)发展目标。到x年,现代高效农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新业态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显著提高,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是主抓手。将乡村振兴作为提报筛选县级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领域,全年确定的x个县级重点项目,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有x个,占比达到x%,总投资x亿元,占全部投资的x%。

  (一)实施了“百日攻坚行动”。自x月份以来,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适时启动了“百日攻坚行动”,从县级重点项目中择优筛选出x个“四新”“四化”项目,倒排工期,节点推进,严格周调度、月通报、分类考核、“红”“黑”榜通报制度。上述x个项目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有x个,占比达到x.x%。百日攻坚行动结束后,x个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x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x.x%,其中樱之崮田园综合体、托福太阳城两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项目,为我县获得总评第x名的好成绩贡献了力量。

  (二)积极申报纳入上级重大项目库。今年以来,县发改局按照“四新”“四化”要求,先后两批报送省、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建设项目x个,其中乡村振兴类项目x个,总投资x.x亿元。截至目前,我县共有x个纳入第一批省市重大项目库,其中金水河田园综合体项目被列为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项目名单尚未反馈。

  (三)超前谋划20xx年项目。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工作思路,自x月初开始,县发改局突出“四新四化”导向和“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三类大领域,围绕“x”产业,谋划储备了一批行业技术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税收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截止目前,已初步筛选确定县级重点项目x个,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其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

  三、加强对上争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离不开上级的大力支持。县发改局把争取上级政策和自己支持,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一)成功争取乡村振兴示范县。今年x月份,县发改局按照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立足我县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申报我县争创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x月x日,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办、省财政厅等x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名单,我县被确定为示范县(全省共x个,全市仅我县x个),x镇x社区、x镇x区、x镇x村、x村等x个村被确定为示范村。

  (二)积极申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项目。按照省发改委、省农发行《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乡镇街区、县直有关部门对照八大领域,认真筛选提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共申报项目x个,总投资x.x亿元。在对上述项目基本情况逐一审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推荐名单,分别是:x县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园项目、金水河田园综合体项目、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水一方”云蒙康体小镇项目、云蒙湖生态旅游景区桃源古寨项目、x县交警安泰、党校片区两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岱崮地貌旅游区项目、x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项目。

  (三)全力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今年年以来,通过发改系统争取到位上级无偿资金x万元,其中,x镇x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x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x万元,野店镇、岱崮镇、桃墟镇水毁修复项目x万元,梓河岱崮坡里段河道治理项目x万元。这些资金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突出顶层设计引领,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切实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经多方对接考察筛选,并经县主要领导同意,拟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编制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月x日,中国农业大学褚庆全教授到x与县发改局就规划编制费用、时间等进行了协商。当前,县发改局正按照规划编制方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前期资料搜集,并初步确定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

  (一)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加快补齐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二)发展目标。初步打算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到20xx年,乡村振兴的主体框架基本成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推进措施。初步想法是: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走融合发展之路;发展农业“新六产”,走质量兴农之路;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走绿色发展之路;培育乡村文明新风,走文化兴盛之路;构建新型治理结构,走乡村善治之路;保障改善农村民生,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总的来说,县发改局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是阶段性的,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较慢,投资完成率低于平均水平;加快乡村振兴的思路不够宽,措施较单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进度较慢,没有达到时限要求等。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督导管理。一方面,对今年的x个乡村振兴领域县级重点项目开工情况、投资完成情况、投产运营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列出台账,分类施策,逐个“敲开核桃”、“扫清路障”,确保明年顺利开工。另一方面,对明年的x个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继续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半年分析、年度考核”制度,全力解决制约瓶颈,推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二是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主线是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三者相辅相成。今后,县发改局将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运用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同时,积极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工作,打造乡村振兴“x样板”,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当前,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督促规划编制机构加快规划编制进度,争取x年x月x日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2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谋篇布局,确保衔接过程平稳有序。一是把准方位思想不乱。高规格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xx年“三农”工作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二是坚定站位队伍不散。市扶贫办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均已挂牌成立并开展工作。在对原有71个脱贫村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基础上,新增结对帮扶村25个,安排市县两级选派单位200家选派帮扶干部274人。建立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制度,对全市第八批96个选派村,都确定至少1个定点帮扶单位,已确定128家。《xx市强化驻村帮扶工作促乡村振兴》被省乡村振兴简报第3期专题报道。三是深入调研工作不断。聚焦当前农村发展现状,组织开展当前农村发展情况调研,设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农户家庭收支情况等6大类62项调研指标,全面分析查找短板弱项,并提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8点建议。聚焦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以农村改厕工作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农村改厕现状调研,实地走访调研2300余户,全面查摆我市当前农村改厕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提早谋划、明确方向。

  (二)强化监测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坚持全覆盖排查。聚集农村人口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组织在全市所有涉农地区开展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已确定三类对象107户317人,及时纳入监测系统,确保风险可防可控。二是坚持常态化监测。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市所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探头”作用,每月将走访联系掌握的发生致贫、返贫风险的户逐级上报、分级解决。另一方面,利用“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时进行数据更新和监测,通过大数据平台与医保、住建局、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核实比对累计2万余条,确保各类风险及时发现。三是坚持针对性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措施总体稳定。截至目前,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共制定帮扶措施30.46万条,户均6.91条。健全完善防贫帮困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监测返贫致贫风险户259户,落实防贫帮困保障资金306.93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无一人返贫致贫。四是坚持持续性提升。突出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读情况实行月报告,20xx年春季学期共发放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1139.9万元1.12万人。对有诊疗需求的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累计签约2.49万人。执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脱贫人口医疗救助比例由总费用的10%调整为合规费用的.70%。今年以来,脱贫人口享受医疗救助1151.58万元5735人。今年394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已全部开工,已竣工373户,竣工率94.7%。持续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已开展两轮水质飞检,每年落实800万元财政资金按季度对水质达标供水单位进行奖补。2.65万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兜尽兜”。五是坚持不定期暗访。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以“四不两直”和“自行、自查、自吃、自住”方式开展4轮暗访,对各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成效、历年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四个不摘”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深入核查,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入户905户,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限期抓好整改。

  (三)着力强基固本,确保脱贫地区稳定发展。一是聚焦保“投入”。建立20xx年项目库,计划投入资金4.47亿元,安排项目258个。其中,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965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二是聚焦强“产业”。安排产业项目91个,计划投入资金2.37亿元,资金占比达53%,较上年增加投入1.24亿元。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71个,预计带动脱贫户1.2万户以上。三是聚焦稳“就业”。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举办以村庄微型推介会为主的招聘会80余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0xx个。截至目前,全市20xx年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总数占20xx年底的101.39%。四是聚焦提“双基”。计划新建农村公路171公里,其中脱贫地区127公里。新增电网建设投资计划7542.7万元,计划建改台区135个,10千伏线路64.05公里,改造户表1.07万个。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消除成效持续巩固,为脱贫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9人。五是聚焦管“项目”。对20xx—20xx年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全面盘点、登记造册。出台《xx市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受益户变更暂行管理办法》,规范有序分配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六是聚焦促“增收”。举办首届无为昆山“三公山白茶”采摘节暨映山红观赏季活动,促进脱贫群众在就地就近就业的基础上分享旅游业的增值收益。继续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建设,开设消费扶贫专区44个、专馆21个,铺设专柜635台,展销扶贫特色产品318款,今年以来销售扶贫农副产品1.14亿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重点人群,在防止返贫上持续用力。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及时发现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全面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所有监测对象实行分片管理、定责到人,做到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动态清零。三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筑牢产业基础机制,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成立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搭建企业主体与产业发展要素对接平台,围绕青梅、蓝莓、莲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强化稳岗就业机制,落实好脱贫人口就业奖补的政策,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今年就业人数不低于去年。

  (二)聚焦重大使命,在平稳转型上注重实效。一是持续强化工作衔接。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明确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具体工作职能划分,稳步推进工作移交,适当调整充实乡村振兴部门队伍力量,总体保持上下一致、上下对口。二是持续强化政策衔接。比照中央和我省已经出台的衔接政策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政策,及时出台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衔接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推进帮扶衔接。进一步加强定点帮扶,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机制,在全市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由市级领导联系帮扶,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四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组建xx市乡村振兴要素市场联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尽快搭建好市级乡村振兴投资平台,设立乡村振兴建设基金,确定县市区农业“双招双引”任务,力争全市签约农业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五是强化配合形成合力。全力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农村改厕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助力20xx年度我市乡村振兴考核再获优秀。六是积极深化考核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在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同时探索市对镇(涉农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评估奖惩办法。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3

  根据上级有关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的总体部署,xx县乡村振兴局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突出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完善节能政策,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整治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现将我办节能宣传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办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对宣传活动进行安排布置,制定《xx县乡村振兴局节能宣传活动周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进行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宣传活动顺利进行。

  二、营造节能良好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我办在每个办公室电灯开关处张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在办公室打印机旁张贴:“随手做节能,创造好人生”的提示语,在卫生间醒目位置张贴:“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在垃圾桶旁张贴:“垃圾可变宝,节约又环保”的温馨提示,同时还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有关节能信息、知识,教育干部职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明确目标,措施有力

  一是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办公系统,一般事务性通知、资料传送等都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减少纸质材料印发(复印)和使用传真的频率;

  三是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放范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减少和准确核定印发份数,实行双面印刷。

  四、狠抓落实,全面监督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抓落实是关键。办公室作为抓节能减排工作的职能股室,正确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制订计划和工作措施,及时组织宣传发动,及时根据不同时间发布节能减排工作通知,并且抓住工作重点,克服工作难点,一把各项节能减排工作措施认真的落实。如:为了废纸回收的方便,办公室在楼层放置废纸专用回收箱,指定专人回收,并进行统计。办公室的`同志们时时不忘节能工作,处处考虑以节能为本,充分发挥了职能股室的作用,经常对各个股室进行检查和督促,检查办公室人离开以后有否关灯关电脑,确保做到人走灯灭,切切实实把节能落实到实处。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我办形成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浓厚,有效地促进全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4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1、示范创建工作。调整了白沙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灵丹村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对标补短项目摸排,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补短措施。

  2、“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分解落实1019个化粪池和153个卫生厕所修建,目前项目施工正快速推进,有望11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3、产业发展工作。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花椒产业取得全面丰收,鲜花椒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折合干椒120万公斤)。花椒产业园新增土地流转20xx亩,农业招商引资四川天泽骄农业有限公司入驻花椒产业园。完成9000亩高梁种植任务,集中连片区域完成3900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梁种植取得大丰收,发展高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二、20xx年工作打算

  1、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创一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

  2、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0xx亩,万亩花椒产业园初步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开拓花椒销售渠道,化解花椒产业增产不增收发展瓶颈。

  3、加快花椒产业园建设,争取项目配套农业观光休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五星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4、巩固高梁产业发展成果,基本建成万亩高梁产业园。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5

  我镇作为农业大镇、正宗烟台苹果源产地,生态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果菜无公害高科技示范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首批宜居小镇、烟台市特色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镇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把准优势、高标定位,着力打好乡村生态振兴“三大仗”。

  一、着力打好“整治仗”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集聚力农村“七改”,全力补齐短板。加快农村“三大堆”清理进度,分片负责、统筹推进,坚持日调度、周评比,发现亮点和问题随时观摩学习、触动,争取早日达标完工。大力推进改厕工程,坚持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实现愿改早改、能改尽改。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努力让广大农村群众早日享受美好生活。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庄周围闲置土地绿化。用心激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红旗村”创建活动,对红旗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引导各村积极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号召各村庄组织开展以“五净一规范”为主要标准的家庭卫生评比活动,引导群众积极争创“美丽庭院”、“精品庭院”。

  二、着力打好“保护仗”

  我镇境内古树、老房子等较多,本着保护、利用、开发的目的,组织开展对镇域内古民居、古井、古树、古桥、匾额、古塔、遗迹等历史文化要素的查找、梳理,以穿点成链,注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学习借鉴浙江、贵州等特色民居经验做法,主动寻求名建筑师,对农房设计进行指导,打造特色乡村风貌。加强对镇域内现有枣林、核桃林、苹果基地等的保护和壮大,保证乡村生态特色。重点加大对烟台苹果的保护力度,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深入挖掘烟台苹果的.自然属性、公共属性、价值属性、文化属性,以延长烟台苹果产业链条,深化烟台苹果内涵,提升烟台苹果品牌,扩大有效供给。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按照要求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通过退耕还果还林工程,研究建设打造高标准名特优新林果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名优林果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三、着力打好“发展仗”

  结合镇域内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特色生态产品,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增强生态产品服务供给,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最大程度实现生态资源价值。依托梨花古镇项目,进一步突出本地特色,提升苹果园景区档次,打造好“山东首个体验式轻度假小镇”品牌,放大“烟台苹果经济”效应,发挥烟台苹果文化节的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立足烟台苹果、绿色有机蔬菜和千亩核桃林、百亩药材基地、千亩苹果园等特色资源禀赋,按照“结构优、质量优、生态优、效益优”的现代农业体系要求和“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富有特色的乡村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生态示范村,串起绿色环保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1-03

乡村振兴事迹11-13

振兴乡村事迹12-20

乡村振兴的标语02-10

乡村振兴检察工作总结12-08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总结02-23

乡村振兴发展工作总结01-26

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01-22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11-15

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