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恋》观后感

时间:2022-09-12 20:30:5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鮀恋》观后感范文

  2012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学同学剑青的微博里看到他转发的一条微博,微博的内容是“【潮汕版《那些年》首支预告】青春里我们留有青涩、懵懂,我们清朗的笑声、简单的梦想,就像早春的晨曦,闪烁着记忆。每一个转身,都牵挂着什么故事。爱情,对那时候年轻的你来说,是什么样的东西。期待潮汕本土电影—《鮀恋》”,同时微博的末尾还附上了预告片的链接。《那些年》先前我是看过的,影片不错而且跟自己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因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打开了这部“潮汕版《那些年》”预告片。

《鮀恋》观后感范文

  一开始以为又是一个标题党的视频,没想到1分51秒的预告片远远的超出了我的预想,潮剧、潮汕话、功夫茶、牛肉丸、妈祖庙、海湾大桥、轮渡、骑楼等富有潮汕特色的元素依次出现,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看完预告片后就开始在百度上搜索《鮀恋》,从那时才知道有这么一群怀着梦想的潮汕青少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一件在旁人看来无法实现的事情。影片的编剧、拍摄、音乐制作全部由潮汕籍年轻人原创,没有引入任何商业投资,所有参与电影制作的人全部零报酬。

  2010年12月鮀恋剧组在新浪开通微博,于是果断对其进行了关注。其后剧组放出了一些人物花絮和第二款预告片,随着关注的深入也更加确定了这是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今年10月剧组完成了影片的所有剪辑并开始在广东的几所高校开始公益巡演,在深圳大学站时是离我最近的一次,而且刚好是在我表弟所在的学院进行放映,那时本想跑去深圳大学观看,但最后因为其他事情耽搁而没去成。

  1月22日剧组把电影原声带放上了QQ音乐,并透漏电影正片正在某视频网站接洽,于是我猜测距离网络公映的时间应该不远了。不出所料,今天上午打开微博就看到剧组发了消息称《鮀恋》正片已在腾讯视频上映。打开链接后是一部86分钟的高清版电影,在确定是正片无误后马上在发了电影的链接并@ 了身边的一些潮汕籍朋友。因为不想观看时被工作打断,于是决定等下班后回到家再行观看。晚上七点钟回到家后马上打开电脑并用VGA数据线链接上了客厅的电视,熄灯后捧上一杯清茶开始观看这部期待了将近一年的电影。83分后字幕落下,感慨与共鸣颇多。关上电脑和电视后走出家门到公园走了一圈,回到家后依旧思绪不减,于是便写下这篇文章。

  苏州女孩心蕊的21岁记忆里,那一年横跨汕头内海只为寻找一个答案——“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故事以心蕊的视角讲述了潮汕男孩林奕新的成长经历,以全新客观的视角展现了潮汕的本土文化与大时代的冲突、大时代发展下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境遇。也展现了潮汕的风土人情和迷人风光。男主角林奕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中学时期在潮汕认识了女主角梁梦洁,大学时在广州林奕新认识了另外一女主角苏心蕊,电影便在这三个人之间展开了。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字幕落下之下时,发现自己跟林奕新的成长确有几分相似,同为潮汕人,大学时一样在广州求学。不同的是,林奕新最终回到潮汕,而我则留在了深圳。

  中学时跟奕新一样也给班里的一个女生(下午简称G)递过纸条,我的父亲跟G的父亲相识,很巧的是那个女生完成了梦洁没完成的心愿考上了中大。只不过自己中学时比奕新还羞涩很多,跟G的交流也仅仅只停留在递纸条上,远远没有奕新跟梦洁的关系那么亲密。高中毕业后跟G也就失去了联系,对于G的印象也就定格在了高三那年。

  大学时认识了同校的H,H是广州人,不过H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生,跟心蕊是不同的类型的女生。跟H之间有不少开心的回忆,后知后觉之中就喜欢上了她,只不过最后追求不到她,也就没了奕新跟心蕊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潮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习俗,网上戏称潮汕为中国第57个民族是有一定道理的。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为了生计,潮汕人唯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支撑起一个家庭,因此建国前老一辈的潮汕人为了生计有不少不得不漂洋过海去到异国,我的“老舅(外公的兄弟)”先是去了越南,后又辗转去了美国。以前由于环境的恶劣,很多农活需要男人才干得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祖辈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不过这个观念感觉到了我这一辈的人已经淡化很多了,就我本人而言生男生女我觉得都一样。潮汕确实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地方,但网络上对于潮汕的评价感觉过于片面和妖魔化,身为潮汕人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区域的人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大男人主义一方面可以是有担当表现,好斗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又是一种团结的表现呢?有时身边的知道我是潮汕人后通常都会问——你是不是有很多兄弟姐妹?是不是很迷信?我这一辈的其实大多数人是两兄弟姐妹,我本身就只有一个弟弟,而潮汕有些朋友还是独生子。所以我想说在评价某件事物前,最后先亲自了解过后再下定论。

  有点说远了,还是回到电影吧。这部电影对我感触最深的台词一共有六处:

  1、苏心蕊: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正如前文所说,潮汕是个较为封闭的地区,祖辈们日常使用的言语多为潮汕人,外婆那一代人基本上都不会说普通话,父亲那一代人稍微好点能说着半生半熟的潮汕版普通话。潮汕话是公认难学的地方方言之一,不少在潮汕地区生活好几年的外地人也只是大概听懂但不会说。祖辈们在在祭祀、结婚、葬礼等方面会遵循旧俗履行较为繁杂的礼节,如果不是潮汕人对此会很难理解并很快联想到迷信。因此外地人如果要融入潮汕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途中可能会受到影片中心蕊在汕头从教时学生们说“外省仔”的不公平对待。

  2、梁梦洁: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况且这个世界总会让人改变,更没有永恒的事。

  影片末尾在广州的出租屋内奕新对梦洁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梦洁回答了上面的话。就个人的亲身经历而言,我是赞同梦洁的话的。前年春节的时候在老家见过一个初中的同学,先前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三的时候,再相见时已经九年后的事情。闲聊中发现他已改变了不少,分别之后不禁感慨这个世界真的会让人改变,再相聚你我已不再那年的摸样。大家渐渐地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社会的现实也慢慢地磨平了你我的棱角。

  3、梁梦洁:假如所有的老街都消失了,我们去哪里寻找我们的回忆?

  微博上曾有这么一个笑话:新市长问上任市长:老大,我一直想不通,你在任是怎么搞到那么多钱的?老市长:你拆!新市长摇头:我猜不出。老市长:你再拆!新市长还是摇头:我还是猜不出来。老市长:你使劲拆!新市长突然恍然大悟!

  中国现在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多数逃脱不了“拆除——重建”的模式,家乡的村子因为修路也被拦腰折断一分为二,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刚好在规划内也被拆除了。虽说拆除得到了相应的补偿,然而心里面关于儿时的回忆也因此而更加模糊了。有时我也想,如果有一天家乡旧的建筑都拆完了,那我该去哪里找寻自己的回忆?

  4、林奕新:在我们那里,一大家子可能很久才出一个人才,那些没有发展起来的人觉得你赚的钱他们也有份,分少了他们还有意见,不是所有女孩都能接受的。

  潮汕人的对外团结这方面已经为外人所知,而在潮汕人自己的宗族内部也是如此。正如林奕所说,正常一个家族里面只有一两户人才出一个人才,家族里面的同辈中最大的男人或经济条件最好的那一户自然而然也就要肩负起帮扶其他兄弟姐妹的责任。我家在父母亲两个家族中算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户,小的时候父母忙着做生意没太大的时间照顾我们两兄弟,因而外曾祖母、外婆、小姨妈时常会过来帮忙照顾我们两兄弟。因为父母的勤勉,初中开始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慢慢开始充裕了起来。在母亲的家族中,同辈中我排行最大,在父亲的家族中我也是排行较靠前的。因此从小父母就经常跟我说——你是同辈中的老大,要好好努力以后成为你弟弟妹妹们的榜样。不过我中学时较为叛逆没少让家人失望,上了大学后才渐渐浪子回头金挽回一些家人的期望,慢慢地也开始得到了一些族人的赞许。不过奕新相比较的话,我还算不上是一个人才。父亲母亲在同辈中也是排行比较靠前的,小时候家里也曾得到过亲戚的帮助,因此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充裕后母亲节时常会给与亲戚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父亲母亲也经常教育我们两兄弟做人不能忘本,我们两个人也都铭记在心,因此放假回家乡的时候有一半时间是花在了拜访亲戚上。所以一般来说潮汕男人的宗族观念是比较强烈的,如果外地女生想要嫁给潮汕男人的话在这一点上要慎重的考虑一下。

  5、林奕新:人家毕业后就回苏州了,过远的距离承载不了过多的责任。

  诚如奕新所言,过远的距离承载不了过多的责任,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奕新在中大求学的前期是理性的,他知道地域的因素是跟心蕊不会好的结局,于是最开始的时候奕新对心蕊是有一些逃避的。当在汕头偶遇心蕊后,那一刻感性战胜了理想,于是奕新牵起了心蕊的手。之后奕新开始跟心蕊讲述各种潮汕的习俗,诸如教心蕊如何在妈祖庙求“圣杯”,这时有了挺搞笑的一幕,心蕊问奕新“妈祖会听普通话吗”?奕新的回答是“伱个傻丫头,大傻瓜”。我想如果我是奕新的话,当时我会跟心蕊说“央视八套开年大戏的《妈祖》中妈祖救外国人后,外国人在道谢后妈祖淡定的说出了`You're welcome',普通话对于妈祖来说就更是小菜一碟了”。

  影片末尾心蕊因为误会选择离开,而奕新也一度想去苏州发展挽回心蕊并跟他母亲起了争执。然而最后在家人的期望和责任心的驱使下,奕新最终还是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留在了潮汕。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指责奕新懦弱,然而在父亲去世、妹妹还在求学、家庭条件拮据的多种前提下,奕新作为家庭里唯一的男人选择了留下我能理解也不感到惊讶,如果我是奕新我也会选择留下。成长总有苦涩和艰辛,抛却血气方刚敢于直面平凡的现实并非弱者,奕新和心蕊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而成为佳话的大多是不完美带有残缺的感情吗?

  6、林奕新妈妈:儿子啊,我跟你讲,以后要谈女朋友切记别找外省的。我先声明,要是想要谈女朋友的话,先拿她的时辰八字过来我去问下算命先生,问了好的话再继续谈。

  潮汕男女当谈及婚嫁的时候,对方是否为潮汕人、生辰八字是否合适一般是两道过不去的坎。早些年父母亲给我开出的择偶条件是不要广东省外的,近两年又进一步缩小成不能是潮汕以外的。就我而言我不强求对方一定要是潮汕人,但是超出广东省的我基本就不考虑了,毕竟跨省的话在饮食、风俗、文化上都有了较大的不同,每到重大假日放假的时候跨省的交通情况也让人很是恐惧。生辰八字的东西我并不尽信,但对于长辈这却是一条没有商量余地的条件,长辈们亲身经历的因“八字”不合而导致的家庭惨剧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跟X的事情也因生辰八字的问题不得不分开。所以当听到有人因八字不合而分开时,请不要嘲笑他们,这其中的苦涩不是潮汕人是很难体会的。最近不时在想,作为一个潮汕人是否需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以后轮到自己的子辈谈及婚嫁时,我是否也会像长辈们一样呢?

  看完电影后昨晚彻夜未眠,文章啰啰嗦嗦也已经写了四千多字。电影里还有许多的细节值得展开,诸如奕新妈妈真实本色的言语——1、早餐记得吃别省;2、出门在外,平安当大赚!3、养你越大越不听话。相信作为潮汕的孩子在家的时候没少被自己的妈妈这样说过,电影里的取景也极具潮汕地区的特色,可以说这一部很接地气的电影,它所呈现的那份朴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影片中奕新的抉择困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还是潮汕地区整体的经济不够发达,跟自己同期求学的人毕业大多背井离乡留在了大城市拼搏,潮汕对我们来说有时也是个又爱又恨的地方。自己的职业是律师,这个职业必须在大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父母亲在这一点上也很清楚,因此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也还是在三年前义无反顾的把我推到了深圳。所幸在深圳并非举目无亲,在深圳的姑姑和姑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一点长久以来也是心怀感激。以前曾经跟一个朋友说过“如果有一天在外求学的学子都回了潮汕,那么就证明潮汕真的进步了”,希望我所期待的这一天能有实现的时候。

  快5000字了,再写下去就快赶上一篇本科论文,就此停笔了。最后剧组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三年多来的坚持,心怀梦想并努力使之现实的人都是了不起的。

【《鮀恋》观后感】相关文章:

蝴蝶恋作文02-22

恋后的歌词10-31

母校恋作文10-12

恋雪的作文08-10

恋书的作文10-02

蝴蝶恋作文11-24

恋桃花作文10-17

《恋你》诗歌10-20

恋风诗歌10-24

恋语诗歌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