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片《面对面致命的欺凌》观后感

时间:2022-10-05 15:29:4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片《面对面致命的欺凌》观后感

  导语:中央频道《新闻调查》节目最近的一期内容--“致命的欺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主要是通过青海互助县一小学的一期学生自杀案引申出来的校园暴力问题。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致命的欺凌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片《面对面致命的欺凌》观后感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一)

  每当在网上看到校园欺凌的视频,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镜头,让人不寒而栗,痛心疾首,极其愤慨!

  学校是纯洁学生心灵的园地,是汲取知识的乐园,是人生走向辉煌的圣地。而屡屡发生在学校的校园欺凌事件,成为蹂躏一些孩子们心灵的恶魔,人间地狱。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却得不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学校、家庭、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一方尽到应尽义务。学校的失职,家庭的缺位,社会的宽容是一桩桩一件件校园欺凌悲剧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对于校园欺凌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为什么我们的制度建设总是落后于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幡然醒悟总是在大悲大难之后?再多的反思都不能挽回一个永远逝去的生命,逝者永安是我们对他们最后的安慰。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 20161126【致命的欺凌】中报道,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陶成鹏喝下了一整瓶剧毒农药自杀,决绝地离开了人世。我们无法想象他当时内心世界那种恐惧与无奈,他的三封绝笔遗书成为揭开校园欺凌的利剑,用生命的.代价亮出了一道红线,让我们无法去回避。这段血淋淋的事件背后,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有一方认认真真地管一管,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班主任老师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振振有词、大言不惭的一席话,令人大失所望。老师的责任非但要教好书,更要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一次次的警钟敲响之后,不难发现我们的惩罚措施多少有些无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应担主体责任,而事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对于学校的处理不痛不痒,这种“宽容”无形中‘纵容’了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笔者呼吁,只有加大加重对学校,教师的惩治力度,绝不姑息,才能够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势头。

  笔者略举一例,某所高中学校有位班主任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思想情绪有变化,她找他谈话,他不敢说,这名细心的班主任老师通过其他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通过教育让几名施暴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向这名同学道歉。这起事件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加强了校园的安全管理,秩序井然,再没有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作为学校不能只顾教学成绩,有义务做好德育教育,加强管理,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氛围,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多关注、多教育,不能放任不管。

  要想清除“校园欺凌”,我们必须从关心未成年人做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治理校园欺凌应先从学校,老师入手,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再多的办法与措施都将是无力的,徒劳的,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二)

  河南商丘一所初中2名男生因收作业发生争执,一人当场致死;江苏一所中专4名女生侮辱欺凌2名女同学,殴打后强行拍裸照;云南普洱一所小学,一女孩被同学狂扇耳光……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后,一些校园极端暴力事件不时被媒体曝光。专家建议,解决校园欺凌,让孩子有尊严地成长,除了要治理打架斗殴的“硬暴力”,还需关注“硬暴力”背后长期、潜移默化的诱因。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手关注介入,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才能防止“小打小闹”变成极端事件。

  一个才14岁的孩子,在课堂上因为收作业起争执而被当场打死,这样的“恐怖事件”实在让“闻者伤心,听者流泪”。而类似但不“致命”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说“俯拾皆是”,但“目前见诸网络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专家表示,很多欺凌行为都是家长或老师所不了解的。

  校园欺凌行为长期、普遍存在,而只露出“冰山一角”,而这“一角”之所以能为人所知,大多是因为“极端”,比如致人死亡、拍摄并上传欺辱视频等。至于冰山的“主体”,由于“它们可能发生在厕所、放学途中、操场一角等私下环境,教师也未必看得见。”再者,据一些老师反映,“尽管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但有的学生受到欺负不敢反映,事态扩大才被发现。”

  按这样说,校园欺凌事件不能及时被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而不在老师,因为学生在“私下环境”发生的暴力事件,老师是不得而知的,而且,有些学生受到欺负也不敢反映。可是,学生受欺负却不敢说,难道只怪学生“傻”吗?如果学生知道告诉老师后能有效制止并不遭报复,他们还会“自虐”到选择“忍辱偷生”甚至“自绝于人民”吗?

  据一些家长反映,面对校园欺凌行为,只要不发生极端暴力,往往处罚“绵软无力”。其实,教师处理欺凌事件的欠妥之处,并不在“绵软无力”,因为法律也没授予他们“强权”,而且,简单粗暴的处罚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很有可能还会导致暴力升级。一些学生之所以宁愿忍受欺凌也“知情不报”,大概是尝试或见证过这样做的后果。

  可是,对于校园欺凌的施害者,既然被认定为“屡教不改”的“差生”,老师是没有时间精力和耐心动力去感化的。那么,老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普遍认为,老师把时间精力主要花在“优生”上,其实不然。我曾做过教师,发现部分老师的主要精力用在了“临界生”身上,因为“优生”不必担心,“差生”无需“费心”,只有“临界生”必须“上心”。

  为了帮助那些成绩处在“能上能下”中间状态的学生,确保升学“上一个层级”,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给学校的升学指标,老师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量身定制辅导方案、定期不定期促膝长谈等。可是,我们很少看到有老师愿意把同样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对“后进生”特别是校园欺凌者的教育转化上。因为把时间花在临界生身上,就有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用来后进生身上,就有可能“十分耕耘,颗粒无收”。经过一番“利弊得失”的权衡,以升学率为“指导思想”的'老师,又怎么可能会对校园欺凌行为太在意呢?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忘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已跑到了“重教书、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的偏道上。作为“教育”,负有“教”学之责,却不讲教学公平,把学生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肩有“育”人之担,却不大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样的教育现状实在堪忧。校园欺凌的顽固存在,结结实实地打了教育的脸,但愿“丢脸”的教育知耻后勇,多些“走心”的人文关怀,做好“麦田的守望者”,让孩子们安全而快乐地成长。

【教育片《面对面致命的欺凌》观后感】相关文章:

致命的欺凌观后感(通用12篇)11-27

致命的惩罚哲理故事10-22

《致命ID》观后感900字04-01

哲理故事:印度公主的致命失误11-27

与孙悟空面对面想象作文12-21

我与漫画大师面对面作文10-24

我与食品谷面对面作文04-22

我与后悔面对面优秀作文10-25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02-22

《防溺水教育片》观后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