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锦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问题少年,倾情付出帮助每一位少年发掘了自己的特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联想到了《死亡诗社》的基丁老师。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是多么的相似,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教师,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们都相同地用自己的爱去教导学生。
马修老师的出现好比一缕曙光,给学生们原本昏暗无光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融化了学生们冰封的心灵。其实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梦想,成为航天员、消防员,都是年轻的孩子们常常幻想的,只不过由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马修老师为了唤醒学生们的梦想可谓煞费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触的音乐。居中校长那一句责怪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欢的事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决心,但我感受到了马修老师的真诚,就是这样一份真诚的心才能够走进学生们的心房。
其实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借此反思当今社会对老师的态度,其实一位用心用爱去教学的老师他所流露出来的影响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最后都被校长开除的结局一样,正因此许多优秀的老师可能就这样泯然于众人中,一生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可能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或许也需要反省当今的教育制度,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制度是最为全面的制度,但这样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赋的人,这或许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今天下午,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一名学习教育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看这部影片还是有许多感受的。
故事其实还是比较老套的,讲的是一群顽劣的孩子在一个新来的老师的引导下“化蛹成蝶”的故事。影片说的也是教育的真谛:爱学生、信任学生、有耐心。不过,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清澈、绵延、让人回味。
其实,教育有时的确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有爱心和耐心就可以。但教育也是最复杂的事,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个不同。对于老师而言,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是关键。
这部影片还使我看到,一名教师无论在何种件下都不是无可作为的,哪怕使一个学生看到真、善、美都是成功。因此,生活中有不少人将中国教育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体制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人而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关键在你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像影片中的马修到底是要一份工作还是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从影片中,我还体会到教育中处处存在的贴标签现象。因为学生的调皮和成绩不好,就对学生施以处罚不可或归为无可救药,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化的方式。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因为某些人的一个特征,就把整个人否定了。用社会业已存在的标签去定义一个人,而不是去走进一个人。这种标签可以是性别的、性倾向的、职业的、出身的……这都是不全面的。要真正地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来判断。所以,现在我一般都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一件事评价整一个人或这个人做的全部事情。
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使,但谁来发现这个人身上的光芒,这需要智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今天下午的两节课都是学校课程,上课铃一响,我就赶着去上佳片有约了。
今天,因为能去电脑室上课,所以苏老师要给我们欣赏一部很好的电影,这部电影视在在法国拍摄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意思是那些专门收调皮捣蛋学生的班级,一提起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就联想起了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这群孩子也是爱做恶作剧的吧?!
电影描述的是在一个寄宿学校里的放牛班的故事,由新转来的教师马修任教,马修以音乐改变了这群问题学生的生命。马修想用音乐来净化他们的心灵,他将全部学生组合成一个合唱团,让他们每个人都唱唱歌,看看每个人的嗓音如何。结果学生们从来都没有碰过音乐,声音个有不同,我看了哭笑不得。
接触音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也很喜欢音乐,音乐能抒发出人们美好的情感。我想音乐能抚慰学生们的心灵,可能孩子们都没有察觉生活中细微而又美好的事物。也许以前,只有恶作剧让他们愉快。因为这些孩子们被亲人抛弃,受到了校长的虐待,所以,他们用恶作剧来发泄,他们应该得到宽容和掩护,宽容才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而不是校长那样简单粗暴的教育。
如果所有人都像马修一样,能明白、理解,那么大地永远世春光明媚,放牛班也会有美好的春天,你们相信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在国庆的八天长假里,我看了许多部电影,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但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都表现了他们对这个学校有多恨,对这个学校的院长有多恨!而“春天”在这里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离开了,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是一位失业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这是一所由粗暴残忍的哈善院长、一帮有问题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师组成的平静而又冷漠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条规矩:一犯错,就处罚。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三次逃学,经常被院长打骂,最后跳楼自杀了。
马修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级里组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在调查学生是否会唱歌时,一句都不会唱的贝比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学被光荣的任命为“乐谱架”。
马修老师对自班学生犯错的处罚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刺伤了麦神父的眼角,马修老师没有把这位学生的姓名告诉院长,而是叫这个学生每天都陪在麦神父的身边,直到他的伤全愈合才行。
这部影片深深地感触了我,让我懂得了:打、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爱或其他方式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这些阳光、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深有感触。故事讲的是一位音乐家在一所充满了仇恨、叛逆与暴力的学校里,教孩子们学习音乐,净化学生们心灵的故事。
起初观看电影的同学们都在笑,但到最后大家竟然都哭了。他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仁慈的教师啊!他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孩子们,他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当学生们调皮捣蛋,恶搞老师的秃顶形象时,他用漫画自画像讽刺了那位同学;当学生们犯错误的时候,他懂得原谅,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我们自己在遇到他人诋毁时,多半会狠狠回击,而缺少宽广的胸怀,我们要向这位老师学习。
我不仅认为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更认为他是一个负责人的老师,是一个真心想让同学们变好的人。他反对校长的暴力教学,用音乐净化他们的心灵,坚信学生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故事结尾处校长迁怒于他,并辞退了他,同学们用纸飞机的形式将爱和感激传递给了他,看到此时的我感到一股暖流直击我的心房,我被这浓浓的师生情感动了,默默流下了眼泪。
通过观赏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心,经过契而不舍的努力,就没有无法战胜的难关。在入学教育的训练中,不能怕苦喊累。我决定,从今以后学习他的精神,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在上个星期的语文课上,许老师组织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述了一位富有才华却失败的音乐家作为代课老师到去教书,其中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管理制度。让马修产生了一种想改变学校的管教。反对用强权制度压迫学生的校长,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试着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让他们的心重新换回希望。影片是把这位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马修利用了孩子的天性,他们的爱好,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真正学到很多,从心灵上去了解。
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在于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最后校长一败涂地。这也无不体现着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颂的。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还有就是因为他爱好音乐,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他们便成了有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有了希望如春天般。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马修老师指挥全班合唱一曲,那个最具天分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神情显得格外落寞。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则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演唱。他的这种用心教育造化了这群放牛班学生的心灵,拯救了放牛班学生也拥有美好的春天。故事的结尾,马修老师尽管被辞退,但他带走了皮比诺,皮埃尔也在马修老师离开后被母亲带走送入其他学校深造,这位老师影响了他们,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证明了老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造就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足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春天的阅读屋不仅有书,还有电影。
有一天,我和阅读屋的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励志电影,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主人公马修来到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问题少年学校担任学监,整个学校犹如一潭死水,在校长的暴力管理下,孩子们就像在地底淤泥的小草,他们需要阳光,渴望春天。幸运的是,马修老师的到来,给这些问题少年带来了春天。
马修老师不仅是一个老师,他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费心地组织了一个合唱团,让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嗓音,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他把一个个在众人眼中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个拥有美妙歌喉,散发光芒的小天使。马修老师用爱感化了学生们的心,渐渐地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可是好景不长,最后因为一次大火意外被解雇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经的那些“坏孩子”,向他扔纸飞机,飞机上写满了学生对他的祝福和告别的话,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鼻头涌出一股酸劲。此刻我的心情跟那些孩子们一样,多么想让马修老师留下啊!
马修是个伟大的老师,他把音乐和爱一起传递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被欣赏、被爱。暴力会带来毁灭,而尊重和爱会创造奇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电影中,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没有著名的演员,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一群“问题”孩子,一个光头老师,他用优美的音乐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当学监,这里的学生大多是性格乖戾,从事过盗窃,父母管教不了的孩子。马修发现校长以“紧闭、殴打、打扫学校”等手段管治这群学生,还制定了“行动——反应”的校规。马修想用音乐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这当中,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的莫杭治最让他头疼。马修的谆谆善诱渐渐把他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帮助他改邪归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马修凭借着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孩子们接二连三的恶作剧,当发现是郭邦偷的钱,并知道他用钱买热气球时,他没有告诉校长,而是被他这毫无恶意的心灵震惊了,马修的善良与爱,犹如一道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里,照亮了他们晦涩的童年。当他让他们敞开心扉去写长大后的理想时,他看到的大多是“亡命奴、间谍、牛仔”之类的梦想,而他没有告诉别人,只是悄悄的收下,并启发他们发现自己心底的渴望,体现了他对他们的尊重;当马修发现了莫杭治独特的嗓音后,便给他单独训练,让他进行独唱,成为合唱团最空灵、纯洁的声音。体现了他善于发掘天赋,对孩子们抱有希望。
“世事不能绝对,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这部电影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颗树、一颗草、抑或一颗花。而这些阳关、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读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强大,值得尊敬!使我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师尊教育。“池塘之底”是一个住满调皮孩子的学校,因为里面有许多都是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调皮。
马修是一名刚被调到这所学校的新学监,校长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会有这样的'校长,他虐待学生,大家都讨厌他,但是太怕了。马修以前是一名音乐家,他总拿着一个包夹,因为他决定教孩子们音乐,马修很幽默,对孩子们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学,如果马修看见哪个孩子要被校长罚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
贝比诺很可怜,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长就骗他星期六父母就来了。马修发现莫安琦很有音乐的天赋,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团的独唱。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谁知道呢?一场大火就灰飞烟灭了,其实马修救了孩子们,因为他带他们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长却为他没有看守学校而解雇了马修。之后,其他的老师投诉了校长,这所学校就这样消失了。贝比诺无处可归,执着的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心软就带他走了。
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们,我为哈山校长的残忍而感到十分愤恨,对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对孩子们遇到马修而感到十分开心,对被比诺的执着而感到十分快乐!我还是不能忘记马修临走的那天,孩子们把门锁起来(不让校长阻止)对着窗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给马修,对着窗口合唱送行!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曾说过,虽然他没有妻子,但他有六十个孩子!?这部电影真的很励志,他告诉我,要看准自己的优点,有了梦想,就去追梦,只要真心的对待一个人,就一定有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不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校长,很多的家长为了减少麻烦,教育孩子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竹笋炒肉”形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如果采用打骂式教育,不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打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心理,无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与校长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学监马修。他可以说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看到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处,也相信孩子们充满希望,甚至引领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给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儿童,使儿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发展自我,真正把儿童当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并抛弃自我本位和专制的态度。马修尊重每一个孩子,没有因为一些孩子在背地里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气急败坏,反而运用及其聪慧幽默的方式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潜能,让孤僻的皮埃尔发现了自己优美的嗓音。他认可每一个孩子,不会因为某个孩子不会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让他当“琴架”,让每一位孩子融入这个合唱团,运用这个集体环境,激发了孩子们自身的优点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时,也决定他的一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给予每一个孩子积极关注,并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刚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很老套的剧情,看到开始就猜到结局了,不过导演很成功,他用了一些小细节让整部影片都充盈着一种温馨感动的气氛。
马修是个好老师,不重名利,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感化了那群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用音乐让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曙光。
这部片子的定义是文艺片,之前我一直没有清晰的定位过文艺片到底是什么,不过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好像有那么点感觉了。
最感动的应该是马修被校长开除后离开的那场戏吧。没有孩子来送他,他在心里想:孩子们的懂事在我看来更像冷漠。可是当他走到教学楼下时,看到地上成片的纸飞机,捡起来看,每一片上都是孩子们稚嫩的笔迹,每一片上都是他的学生对他的祝福。孩子们反锁上教室门为他唱歌送行,在窗口伸出小手向他告别。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马修感动不已。
最最让我欣慰的是最后一个情节的设计——那个最小最可爱的贝比诺被马修带走了,而那天刚好是星期六。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贝比诺一直不肯接受这个事实,幼小的他坚信自己的父亲会在星期六来接走他,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后被善良有爱心的马修老师带走,会是最好的结果吧。
影片始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最后还贯彻了那个坏人终将不会有好下场的定理,势利狡猾的校长被举报被下岗了,让人不得不感到痛快。
总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啦,中文译名也很文艺很契合主题。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阅读屋的校本课程中,梁老师和我们一起赏析了一部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主要讲:一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寄宿学校“池塘之底”当学监。在这里上学的都是需要“再教育”的问题学生,谁也不愿意来这里工作。哈珊校长管理这些学生的方法是“行动---反应”,只要谁做错事,他从来不好好教导,而是把他们关闭起来,甚至毒打一顿,使到这些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伤害,变得更加叛逆。马修老师就不一样,他对学生总是很宽容,不会高高在上。为了让学生有自信,他偷偷组织了合唱团,他很用心教学。学生在歌唱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找到了积极向上的希望。
我觉得“池塘之底”的学生都太可怜了,他们寄宿学校,经常见不到父母。而且只要一犯错,就会被关禁闭,失去自由,他们还是很小的孩子,却过着像监狱犯人那样的生活。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是应该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吗?可是我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有痛苦和冷漠。是放弃他们的父母和残酷的哈珊校长让他们变成这样的。
幸好马修老师来了。他来了以后,学生犯错,他都是尽力袒护和宽容。学生开始的时候总是戏弄他,但他都不在意,还跟学生开起了玩笑,渐渐地学生觉得他很亲切,就喜欢上马修老师。马修老师还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他发现这里的学生都很会唱歌,于是他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合唱团中有高音部、中音部、低音部,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歌唱优点。尤其是皮佩尔,他的声音简直是“天使之喉”、“天籁之音”,正是因为这次合唱,他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歌唱家。
如果我是皮佩尔,如果我是“池塘之底”的学生,我会非常感谢马修老师。是这样的老师,让他们在绝望之地找到了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这部影片名,但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我满怀期待的看了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曾经是一位音乐家的马修老师,来到一所教养院当代课老师。这所教养院的学生很顽皮,而这里的老师和院长都很冷酷、冷血、古板,只要学生犯一点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全体惩罚。马修老师想改变现在的状况,于是创建了合唱团,老师,发现了一个叫莫翰奇的男生对音乐很有天赋,让他当了独唱。这时,来了个转学生叫蒙丹,刚入学没几天就被当作小偷抓去了警察局,再次回到学校没几分钟就又被抓到警察局。在影片的最后,他把教养院给烧了。当院长看到教养院被火烧的一幕时,就吐露出了心中所有的想法。虽然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平安无事,但最后院长把马修老师开除了,还不让学生们和马修老师进行道别,但他们用纸飞机送别了马修老师。马修走的时候,一个叫贝尔诺的男孩跟着他一起走了。
看了这个影片,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取名为《放牛班的春天》?后来我明白了:春天指的是马修老师,放牛班指的是合唱团,是马修老师感染了教养院里的所有人,所以他是学生们的春天。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了很多人,比如:宽容、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马修老师,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院长和调皮的学生们。
这个影片没有太华丽的背景,但是很让人感到温暖,也很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近期我校举行了观影活动,学生与老师共同观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同学们用晚自习的时间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在全班同学上交的观后感中,助教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十篇较为优秀的文章,由学生本人在全班同学前作朗读展示,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较为优秀的三篇文章,获得丰厚的奖励。其中,同学们有对老师,教育以及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马云曾说:“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甘愿当绿叶,永远希望学生比自己优秀,永远希望学生超越自己。”正如片中的马修老师,因材施教,晓以道理,动以真心,以真心感化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日益重视知识的时代,影片也在告诉我们,是时候追寻尊师重道之古风。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根基,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同学们感慨电影中“犯错——惩罚”的残忍教育,使电影中的孩子们心灵蒙上霜尘,认为家长老师与孩子们应该构造一种相互理解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更应重视孩子们错误的纠正而不是过度的体罚,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生活中并非一帆风顺,少不了他人的偏见与别人的不理解。片中的马修的老师受到校长的冷眼与嘲讽,依然本着初心,让孩子们在塘底发出最美的童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重要的是我们要具备抵御他人偏见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1-1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1-3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3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3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精选07-07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4
放牛班的春天优秀观后感02-1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作文03-31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3-27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