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河之南观后感

时间:2022-10-10 05:37: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她所承担和背负的历史太悠久、太沉重,让我们从《河之南》这部影片开始,从文明起源地开始,重新梳理远古的文明吧!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一)

  今年的“五一”不同于往年的是,我美美地享受了一场文化大宴:中央二台播出了10集人文纪录片《河之南》。该片气势恢弘,脉络清晰,史实确凿,语言优美。全片以大文化的大视角,声色俱佳的影像、饱满的风格全面展示了中原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博大精深,是一部与河南历史定位非常匹配的专题片,也是一张河南历史非常耀眼的文化名片,超越了同类题材的所有作品。这个片子与其说是对中原文化的弘扬,还不如说是对中原文化的平反。难怪,播出之后,网上立刻出现了《狭隘的`地域文化观》等论点。但不管怎样,对于喝黄河水长大的我来说,对此还是非常自得与惬意的。

  对于中原文化之旅,我简直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常言说得好:100年,看上海;1000年,看北京;3000年看陕西;5000年看河南。因为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原是“根”。

  该片共分十集。

  第一集《大河之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大地上,王权和文字的出现,是中国文明从史前文化进入历史时代的分水岭。

  第二集《大河之民》——根植于中原大地的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第三集《大河之都》——中原的古都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盛器,浓缩和固化了几千年的辉煌与沧桑。

  第四集《大河之魂》——思想家,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第五集《大河之光》——儒、释、道三者在中原的融会贯通,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内核。

  第六集《大河之歌》——中原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第七集《大河之艺》——历代艺术家用不同的风格在中原构成了一种文雅到了极致的艺术景观。

  第八集《大河之学》——天文学、医学、音乐上的12平均律等等都闪现出中原文明在浪漫之外的理性。

  第九集《大河之风》——明清以来,中原剧种有80种之多,且至今散发出远古中原丰沛热情的“郑卫之音”。

  第十集《大河之南》——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原成为一个吸纳、交流、融会和锤炼四方文化精髓的大熔炉,这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脉。随着北宋汴京的沦陷,中原的辉煌随之终结。

  《河之南》每一集都以“大河”为名,十个独立但是又相互关联的“大河”表现了10个不同的主题,这10个主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华文明的十个源头。

  有关影视专家认为,《河之南》用大历史的视角,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入手,探究了数千年来中原文化的演变历程,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长卷。

  中原文明,中原文化,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也正因为中原是富饶、美丽的地方,也正因为她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正因为她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才造成了中原的兵连祸结,造成了中原人民的痛苦悲惨,更造成了现代人对中原人的误解和奚落。

  中原崛起,我们应先从思想上崛起!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二)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全面地进步,势必也要体现在艺术的进步上——全民的审美和艺术感的增强。

  这几天我发现央视2台的《河之南》节目(一个人文、历史、工商、艺术、武术等全面介绍的片子),给我了深刻的印象。它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关中、河南、山西这一带,也就是中原地区。

  它刻意地以事实阐述了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发源地这一事实,而这种事实常被一些现代人忽略。随着广东和浙江等地区的发达,商业文化和江南的灵秀之气渐渐地压倒了中国北方古老的雄风。如不强调历史,人们会渐渐地淡忘我们的老祖宗、淡忘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就拿我来说,看了该片介绍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西和一些文物建造的背景等等内容后,我都发现自己一点也不了解这种文化的深度。通常,我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些古老的东西,所以这部电视连续片给我特殊的感觉。特别的厚重、特别的独具匠心、特别地善于把摄影艺术和沉重的历史结合并推向一个不凡的审美和思考的高度。

  在该片的摄影方面,出现了一些让我感到奇特的、非常美的镜头。虽然,我没有专门学过摄影和绘画,但我对“形/色”也算是敏感,对我来说,70年代和80年代的市面的摄影、画作总的来说不怎么样。我的美感的培养要感谢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西安。

  西安这座古城有特殊的地方,比如“大雁塔”,我少年时喜欢每年登塔一次,在该塔的最高层,凭栏远望,你能获得一种美的启示、会明白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时大雁塔在西安是很高的建筑,在那上面获得的'美感和思路多少有点不寻常并让人难忘。后来华君武画了一幅漫画,提名是:“欲与古迹试比高”——它对雁塔周围的摩登的高楼大厦提出了置疑。后来这种"淹没古迹"的作法在整个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止.

  《河之南》节目中,昨天,我看到屏幕里有个太阳,非常奇特的太阳:它占了屏幕的三分之一,蛋黄的颜色,大大的柔和的,让人感到是食之有味的大蛋黄、又像一个你忍不住想拍两下的软软的皮球——因为它距离观众的视线太近了。这也许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最大的太阳了,也是最艺术和可爱的太阳。

  该片是这样拍摄人们练武术的场景的:先把镜头对准一堆2尺高的包谷棒子,从包谷棒子中再往下推向远方的丛林和林子里练功的人们。——各方面,整个电视片的摄影都是一流的讲究。不由地让人感到现在的摄影师真是高超。而《走遍中国》里的摄影也是很好。

  现在由于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拍照水平都会提高。而内功就在人的感觉方面。我想,中国人很喜欢拍照,所以未来的中国会发展成摄影艺术的大国。

  近来我当某圈子的管理员,使我很方便地发现了中国人的这种潜力和趋势。这是令人高兴的。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范文(三)

  沿着黄河两岸延伸开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制高点。炎帝黄帝的传说、盘古女娲的神话、殷商的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发现,赋予了中国远古历史更多的细节与佐证。郑州、安阳、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甲骨文与小篆等书法的遗迹,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中原大地儒道佛三家的汇聚,也见证了这一过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过程。依托于这样悠久深远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的书画、戏曲、科技、武术等一代代兴盛不衰。

  中原地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辐射力。它掀起的,不仅仅是大河文明的滔天巨浪,更是一个民族悠远的背影。对于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烟云往事,《河之南》所做的,不仅仅是探寻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还有追溯中的反思与叩问。

  大型人文纪录片《河之南》,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兴衰枯荣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河之南》以影像代笔,为中原塑造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人文雕像。特别是在影像结构上,全片以政治——文化——社会变迁的横截面串联题材,而不受时间先后顺序的拘泥,正如总导演高峰所说:“在视觉表达上,《河之南》不但将中原这一区域文化提升到中国历史文化缩影的影像高度,而且充分挖掘中原文化这一独特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

【小学河之南观后感】相关文章:

彩云之南作文04-18

彩云之南暑假旅行日记10-20

彩云之南歌词-徐千雅09-21

南麂岛之游优秀作文(精选20篇)07-14

河童之夏观后感11-17

南河小妞三年级作文700字11-01

格林童话之忠实和不忠实的费迪南10-15

家乡的河小学作文11-08

家乡的河小学作文12-11

家乡的那条河小学作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