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通用4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
看完《长安三万里》,我仍然被其故事内容和精美的画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适弃守云山城为开端,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深厚情谊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画面一转,演出高适利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的故事。
整个故事体现出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转千年的经典魅力,通过对高适一生经历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适是个什么样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诗人的`层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边塞诗人中的“边塞”的重量。他胸怀国家,抱负远大,一生都在追求保卫国家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有为国贡献的理想,并不懈努力。万万不可玩物丧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动画片,它以长安城为背景,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长安城的繁荣。这部动画片不仅以美丽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观众,更通过深入的情节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被《长安三万里》的画面所惊艳到。动画片采用了精美细腻的画风,每个场景都仿佛一幅唯美的画作。无论是长安城的宏伟建筑,还是宫廷的华丽宴会,都令人赞叹不已。动画片还充分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忙与热闹,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市场上商贩喧闹动人。这些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唐朝的盛世之中。
其次,剧情的设置非常丰富多样。《长安三万里》以主角李白的成长为线索,将唐朝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融入到故事中。从李白考取功名到李白的诗作得到赏识,再到他与杜甫、王之涣等著名诗人的交流与竞争,剧情一直紧张而扣人心弦。动画片还通过李白的视角,展现了唐朝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这样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还让观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再次,动画片中每个角色的创作都非常出色。无论是李白的激情四溢,还是杜甫的忧国忧民,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动画片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尤其是李白的表演更是引人注目,他完美地演绎了李白的豪放不羁和痛苦挣扎,令观众为之动容。
最后,动画片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和配乐,进一步增强了观影的'体验。动画片中的音效逼真动人,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画面中的声音,进一步融入到故事中。而配乐则巧妙地为剧情的发展营造了氛围,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总之,《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动画片。它通过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剧情、出色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音效和配乐,向观众展现了唐朝的盛世和长安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故事的展开,让观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动画片不仅是一部具有欣赏性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制作了 3 年时间。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管对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
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李白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性格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李白如此、高适如此,我们每个人亦如此。
李白才华横溢,年轻的时候也非常想为国效力,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因为家庭出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想被伯乐举荐又遭碰壁,于是变得狂放不羁,纸醉金迷。我们经常用智商和情商来形容一个人,李白应该属于智商特别高,但情商较低的那类人。李白对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事后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李白有点像长不大的孩子,肆意挥洒自己才华的`同时,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总是处理不好。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点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几十年不离不弃的友谊。双方可以 10 年不联系,但是只要听到对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对方,内心这种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让我动容。李白和高适性格差距这么大,但一点也不妨碍两个人的友谊。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切磋,总是替对方着想的友谊弥足珍贵。
李白这样的天才,我们只能去仰慕。高适的故事似乎离我们普通人更近一点。高适不轻言放弃又耐得住寂寞的性格,让他每天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做出了一番自己事业。另外高适的价值观也非常正,他的代表作品《燕歌行》这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让前线腐败的将军很不舒服。
世上本来多苦难,在遭受苦难的同时,如果能收获类似李白和高适之间这样的友谊,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寻找到这种最深厚的友谊。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
起兴去看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动时刻。
故事的角度选取可谓巧思,想要呈现盛唐气象,主人公不挑大家最耳熟能详也最想看的李白、杜甫,李白这般天才的视角太难领会,杜甫眼中的故事则又太复杂了,且这两人一个装承着整个盛唐的风采,一个又像是路过了盛唐而余生都在怀念那逝去的、不复回的光华。高适,在两者之间,他的大半生都在盛唐度过,却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在长期在长安干谒、游荡,流连于醉人的繁华之中。他少年时去过一次长安,当然也是同他人一样干谒求荐,失败后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耕读十年,可见他性格中沉稳自尊的一面。
片名 “长安三万里”,取自明代陈子龙“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导演解释道,长安是诗人们的梦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梦之间的距离。影片故事发生在战争中,其时的长安已非那个众人梦想的长安,而高适即便在盛唐之中,也并未与那片锦绣光华有过切身的交汇。这个视角选得别致,隐隐凸显出一种危机感,让他在长安的酒肆中看到的诗人们俱怀逸兴壮思飞的场景,都让观众既沉醉又觉出一丝疏离,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的无情并不会为这样的诗国盛事而网开一面。
高适回忆中的青山碧水、策马纵横,是对唐人世界的青春少年之气的很不错的视觉呈现。但印象最深的片段自然还是《将进酒》。李白吟着诗,人间突然变成一场梦境,众人骑着仙鹤翱翔,与仙人们碰杯痛饮,他们也是怀有天才的谪仙人,在这一刻回到了天上,也成为后世回望中的璀璨星辰。看到银河时,我心中一动,因为最近在做一本关于唐代文学的书,我就在文案中将唐代诗人们比喻成了“文学银河中的璀璨群星”。而看到仙人们的形象时,我似乎突然理解了中国文化里对神仙的向往——那是脱离了具体的悲欢苦乐、琐碎庸常的人,风度翩然,气度潇洒,是“理想的人”的投射。想到这里就不免要拉踩一下当代的仙侠剧了,都当神仙了还要分高低贵贱,搞内卷竞争,审美太低了。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小巧思,波涛翻涌的海浪中有一只鲸鱼,应该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杜甫的诗中游出来的——“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其四》),他用“碧海擎鲸”来形容雄健的才力与阔大的气魄,当李白、杜甫、高适聚在一起,这条鲸鱼仿佛是他们自己的写照。
创作者们努力地想创造出一个细节到位的、扎实的唐代环境,在很多设计上也体现出了用心。比如唐代作为一个贵族社会对出身、门第的重视,当时便出现的唐人诗选集《河岳英灵集》等。还有一些有趣的设计,比如诗佛王维的形象直接用了菩萨的脸,马的形象几乎都仿照了韩干的《照夜白》。
但很多地方仍然逃脱不了“看图讲故事”这种想当然的'模式,比如李白吟咏“床前明月光”的场景,与诗句中的思乡之情并不很贴合,很明显是为了引出这首诗而引出。最大的槽点可能是寻孟浩然所问之事了,若是在那样的问题下写出《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哪可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然韵致呢。
还有一个有些苛刻的想法,就是,唐诗为何美?当然,那些诗句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只要一念出来,我们便知道它很美。但只是吟咏两句、想象一下画面,创作者以此来感动观众,观众以此来感动自己,就太容易了。崔颢的《黄鹤楼》也许还好在歌行与律体的交融,《燕歌行》还好在高适的慷慨苍凉之气,而李白的“天才”也并非真的是上天直接塞进他脑子里的,他曾刻苦地模拟过六朝的作品,只是以极致的天才融汇了前人的成就而又自然天真如儿童语。相比于影片里高适稳健、睿智的形象,李白的“少年气”则显得过于轻浮了,他的“天才”也被诗句的简单朗诵而衬得过于轻巧了。事实上,天才李白与尘世的对峙,是一场精彩又残酷的人生啊。那是另一个过于难讲的故事,期待什么时候能有好的呈现。
片尾彩蛋,出现了许多写到长安的诗词,我也瞬间回到了曾在诗词中读到长安的记忆,“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而片尾突然听到白居易的“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一句之间极速的人生变幻,简直让人当场堕泪。长安居,大不易,盛唐的故事并不都是灿烂的,什么时候能将这灿烂的浪漫与背后的幽暗、苦难一起讲得更好,《长安三万里》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5
期待好久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一部动画开启长安盛世。
“诗歌”在这部电影里如影随形,你会看见很多诗人,听见很多诗句,那些刻在我们DNA里的诗歌记忆会被唤醒,你会忍不住跟着吟诵出来,还会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那曾盛极一时的长安,那些个性迥异的诗人们,出现在画面中时,感觉放佛有一道光贯穿过去与现在,它带着我们去看看这些活在语文书里的老朋友们的百态人生。
电影里也为我们展现独属于唐朝的浪漫与悲壮。
李白的浪漫是历尽千帆,仍在处处碰壁的人生中找回了那个幼稚而恣意的自己。仰天大笑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句子时,他仿佛还是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少年郎。
高适的浪漫是在歌舞升平中,众人皆醉他独醒,守住了最初立志成就功业的梦想,也把半生坚守在了风雪苍茫的塞外千山。当我们看到满头白发的高适,跨上战马,在险峰和风雪中奋力突围的画面后,日后再吟诵起传唱千年的那些塞外诗,会更有一份感怀吧。
电影前半部分把长安的歌舞升平铺垫的有多肆意,后半部分在战火中陨落的长安就有多悲壮。历史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的肩头都是一座山,和长安一同沉浮的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岑参高适参战,李白稀里糊涂的“反叛”,杜甫王维被捕,王昌龄被冤杀……
一个最好的时代落幕了,我们到现在也在怀念那个时候的长安,它俯仰于天地间,用它的繁华与包容纳八方来客,尽显气度。
那仿佛也是最坏的时代。它让一身武艺的高适因为家族没落就受尽冷眼,半生蹉跎;它让才华横溢的`李白因是商人之子只能被动的等人赏识举荐,才有可能一展青云,最后只能醉在酒香里,快意恩仇。
在这部电影里,有诗人们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更有他们人到中年的郁郁不得志的落寞,原来我们现在看来如星光般耀眼的诗人们,也曾经历过如我们一般的挣扎,现实对普通人的捶打不分贵贱,莫名的很有些治愈。
高适是看见苦难还会迎难而上的人,他是唐朝诗人里政治成就最高的,他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李白是看得清苦难,却一边挣扎一边逃避,无数次重整旗鼓,无数次被现实打败,只能醉在酒里和路上。他一直在路上,却又好像一直没找准方向,最终差点赔上性命,但李白同样值得敬重。
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被条框束缚,不被周围的眼光定义。
好在,盛世长安落幕了,万千首诗歌留下了,而那些用心在诗句中沾染人生的诗人们,也把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留在了书页里。这才有了千年后,我们看电影时的熟悉与感怀,他们早已成为了历史,他们也是我们每天吟诵在嘴边的老朋友。
有点遗憾的是杜甫,他出场时还是孩童,天真烂漫,安史之乱后,电影里对杜甫的着墨不多,但我们知道,此时的他正守着他的草庐,经历着“风卷茅草,褥湿难眠”的人间疾苦,同时他还把一腔对人世的关怀与悲悯留在了诗歌里,希望将来有一部此类老少皆宜的电影,讲讲我们的杜甫,讲讲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家国情怀。
也许今晚我们一起看电影的三个小时,也在哥哥和弟弟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在某一天,遇到某句诗,他们会愿意跟着诗人和诗句走得更深一点更远一点。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6
7月8日,《长安三万里》电影上映了,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想看看是怎么样的李白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词曲。
电影主要是讲高适回忆他跟李白的种种往事,性格迥异的高适和李白从青年时偶然相识,之后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诗人有很多,如王维、王昌龄、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要是讲高适借用李白教他“相扑”时候的战术,以假乱真诱骗吐蕃大军,来了个“瓮中捉鳖”,最后吐蕃大军全军覆灭,守住了长安。高适却没有贪恋权贵,把战功让给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将军。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的性格属于那种潇洒不羁的,我很羡慕他的才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优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诗有很多,比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将进酒》里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后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诗,认真仔细的体会每首诗的意思,多多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写出一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7
在看《长安三万里》之前,我特意让自己放空,没有看任何剧情简介和评论,只知道这是一部追光制作的关于“长安”的电影,这种感觉很棒,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困扰我,当大幕徐徐拉开,等待我的都是惊喜。原来,这是一部讲述我国大诗人李白的动画片,片中还有各种我童年时候耳熟能详的名字,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崔颢,还有那个虽然读得不多,但却和李白很要好的高适。电影浪漫、豪情壮志、气势滂沱,整整168分钟的大唐盛世,而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是从一场安史之乱开始的。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旷世友谊,牵扯出那个时代的风云诡秘,当一切化为尘烟,能留下来的`,只有文字,只有诗。
“写诗”,是那个时代人人都会的事。大家以诗会友,以诗代信,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人们的联络唯有文字。所以在片中,李白和高适动不动就许下一个十年之约,在这十年中,可能完全没有联络,等到需要彼此相见的时候,就徒步、骑马前往,其中的岁月,见字如面,读诗如见人。在古代,等级阶级还是非常严苛的,比如官宦子女会有更多的机会、资源,而商人之子就属于下民,连投考功名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唐代还是属于比较开放的年代,当权者并没有剥夺大家写诗的权利,如果你有才华,诗写得好,广为流传,马上就可以出名,而这样的名气也可以带来有权之人的赏识。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名李十二,号称“诗仙”。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就算过多少年都不会忘的,一是因为他简单易懂,二是因为李白只用短短的五言绝句就描写出了一个旅居在外的孤独的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我想,真正的大师就是这样,他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情感共鸣,而李白正是这样一个大师。
电影用李白和高适的关系作为引子,描写了初唐、大唐和中唐三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风云。私认为,编剧创造的这个结构很妙,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都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而存在,任何一点风波都可能引起不小的动荡。李白和高适年龄相仿,相识于青年时期,两人都空有一身本领却毫无施展的地方,正可谓是报国无门,无人赏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两人的家世都不算显贵。李白虽然挺有钱,但无奈只是商人之后,高适,虽然祖上有点名望,却因为家道中落,早就不受人待见。李白是个大才子,希望通过行卷来取得功名,而高适,从小都不喜欢读书,好在习得一身好枪法,一心只想从军。两个空有豪情壮志的青年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8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李白为两条对立的线索,穿插了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高适的人间之路,与李白的仙人之道正相对应。影片结尾,高适大破吐蕃建功立业,而李白投机永王身陷囹圄,影片的褒贬取向一目了然。虽然结尾借高适和侍从的对话,肯定诗人们为黄鹤楼、长安城所写的诗,高于物质的楼与城,作了退两步、进一步式的调和。
回家翻了翻周勋初的《高适年谱》,发现高、李、杜三人的人生差异,远比电影中所展现的小,从中看不出人间路与仙人道的对应。当然电影是虚构的艺术,并不影响,这里无关好与坏。
高适比李白、王维大一岁,比杜甫大十二岁。高、李、杜三人,在开元、天宝年间的生活相去不远,同样四处游历,争取达官的.援引,但都同样的不得志,生活时常陷入困窘。略有差别的是,高适确实去过东北边陲,亲历边塞军中生活,对军中士卒的遭遇有所了解,实际经历比之李、杜丰富一些。
753年(天宝十二年),高适远赴河西,入哥舒翰幕府。次年得到哥舒翰的赏识,成为掌书记,以文职在军中有了容身之地。高适与哥舒翰颇为相得,作诗吹捧哥舒翰,还一起接受了密宗的灌顶。一直到此时,高适、李白、杜甫的人生分水岭还没出现。此时高适已55岁,仕途有好转但也难言得意。
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东北边防军的叛乱只能靠西北边防军来平定,河西陇右军人的地位明显水涨船高。高适随哥舒翰守潼关失利后,回到了长安。此时唐皇室仓皇丢弃了长安,玄宗西逃,肃宗在灵武继位。高适谒见的玄宗,面陈形势。杜甫投奔肃宗,成为了右拾遗,一个很清贵的小官。肃宗和玄宗父子的对立,埋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按照后见之明,肃宗的灵武朝廷最终获胜,玄宗自身未来也将失去自由。显然是投奔肃宗的杜甫更有希望。
但有意思的转变发生了,当玄宗试图用永王出镇来分肃宗之权时,高适表示反对,获得了肃宗的欣赏,当年十二月擢升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而灵武朝廷的谏官杜甫,因为上疏救房琯,忤逆了肃宗的旨意,被贬官外出,他的仕途希望也到此终结了。这是高适、杜甫的分水岭。
永王出镇,李白参与了永王之乱。前来讨伐的高适尚未出兵,永王就兵败了,李白因此下狱,高适似乎并未伸出援手。后来高适转任彭州、蜀州刺史,被贬的杜甫此时也来到了四川。两人多有唱和,高适曾前往杜甫的草堂作客。杜甫在四川生活,得到了高适的诸多帮助。
763年(宝应元年),高适出任剑南两川节度使。吐蕃进攻唐朝,蜀地是战场侧翼,结果高适大败,西山诸州陷落,杜甫《王命》诗云,“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说的就是其诗。史书评价高适,“言浮其术”,最后以文人习气盖棺定论。此后,高适虽然官位很高,但政治军事上再无表现。
高适一生六十六岁,比李、杜稍长寿几岁,三个人人生前80%的轨迹高度重合。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几近倾覆,三人的政治分水岭由此展开。最终高适得意上升,李白身陷囹圄,杜甫流离蜀中,这当然有三人政治嗅觉与能力的区别,但也充满了命运的偶然,所处位置、所结君上同僚,以及运气。如果只看《年谱》,好像人间之路与仙人之道的差别,并没有那么远。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9
今天我跟妈妈一块儿去电影院看电影《长安三万里》,令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历史课、传承课、文化课,这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唐代的每个诗人。
整部电影是从高适的回忆中为我们描述了唐代的许多诗人。
电影的一开始,讲的高适不爱读书偏爱习武,高家枪练的出神入化。最后,高适的爸爸去世之后,他变得贫困潦倒,他为了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去寻求长安贵人的帮助,在路上遇到了年少时放荡不羁的李白,最后他们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虽然李白家很有钱,但是在唐朝的规定中有商人的孩子不能考取功名,只能靠有权之人的推举,于是李白和高适结对一起去长安投靠有权之人。李白和高适来到长安的黄鹤楼喝酒,看着楼下的美景,李白诗兴大发想吟诗一首,结果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后忽然明白自己阅历不足,年轻气盛,于是回到了家乡接着深造。
而到长安的高适跟李白一样也寻求不到别人的帮助,于是在歧王那儿卖艺想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但是玉真公主喜欢琴棋书画,所以他说了一句“终究无法讨妇人欢喜”于是回到了老家深造。
电影中的李白性格放荡不羁、豪爽壮志,被称为谪仙人,遇到再难的问题也不会阻挡他这性格,我非常喜欢李白的性格。
电影中的高适,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一心为祖国效力:别离荆州、投靠哥舒翰、驻守边塞、率兵讨伐永王…我非常喜欢高适的精神!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李白对高适说:"人生如朝霞,转瞬及逝!"是啊!他们都有大鹏远大的志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过后让我想到了我的生活,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有志向,就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这部电影中的:王维、李白、高适、杜甫、郭子怡、贺知章…各有各的特点!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时代犹如大潮奔涌,不断的向前,亦当为大鹏,高飞于时代的天空中!在这一个有极大可能的年轻时代,无作所为,老了之后必将留下很大的遗憾。如果向前看,来日方长,未来肯定会有极大的可能!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0
以史为镜,可以明兴亡。《长安三万里》无疑将大唐开元盛世巅峰至衰败落魄的安史之乱,似卷轴一般铺展开来。
高适想必大家都很了解,那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闻名天下。这部电影以高适的行踪为线索,展现出一张生动的长安画卷。
谁曾想到高适,原来也只不过是一个说话口吃,学习能力差的笨小孩。他练成高家枪,只是为了上阵杀敌,而不是成为达官贵人们的表演,于是高适遇见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白,李白仗剑走天涯,潇洒豁达,高适与李白以诗为交,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高适沉稳,李白洒脱,他们相互感染,相互影响,虽然性格不和,但他们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指剑长安,最后高适成为了三镇节度使,而李白却因投靠了永王而被关进大牢。
这部电影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人。高适,沉稳庄重、武艺高强,老年得志;李白才华横溢、豁达洒脱、放荡不羁,在时代的潮流中被埋没了。
李白的一生无疑是凄苦的。
作为商人子,他一生都无法考取功名,只能藉词行走人间。通过李白的人生,我看到了大唐繁华虚伪的面具下,掩藏着的不平等与不公正。
年轻的李白虽然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却未能尽到自己应尽的孝,甚至连父亲死了都未能见最后一面。他的兄弟也将他赶走,他失去了最爱他的人,也一下子变成了穷困潦倒的人。
他整日醉酒不归,我想李白并不是嗜酒的,他是想借酒消愁,但无奈愁更愁。那份豁达洒脱,只是他用来掩饰内心痛苦与愤懑的面具罢了。大唐皇帝向来以广招贤才著称,但李白的光辉闪闪发亮,他们却视而不见,甚至避之而不及,这难道不可笑吗?
最终,李白看破红尘,皈依道教。仰天长叹命如何,不抵帝王纸书间。一首《将进酒》,将观众的情绪拉入高潮。
一个疲惫的中年人在美酒与友人的浸润下,暂时忘记凡尘,仿佛回到几十年前那个挥斥方遒,与大鹏同飞一般的少年郎。“将进酒,杯莫停”是他放荡不羁的写照。“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他叹出了人生的无奈。万里长河是那样的伟大,而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微弱,这是一种多么惊心动魄巨人时的悲伤!
当年那个“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变成了已经飞不动的.年老的大鹏,当年的豪放不羁如今却变成了痛苦挣扎。
但这悲伤却不悲观。此时李白已年近花甲,他认为当此天下大乱之际,正是壮士立功之秋,于是他入永王幕府。只是这个天才诗人在政治上却太过天真了,他对永王的野心毫无察觉,对自己的行为也毫无反省。后来太子即位称帝,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复,皇家兄弟先打起来,结果永王战败,李白沦为朝廷的囚犯做监狱遭流放,甚至几乎被杀头。
纵观李白的一生,其实是代表了许多人,年轻时立下的豪言壮语,却因生活所迫,被岁月磨平棱角,剩下的只有光滑的鹅卵石。他们在社会上滚摸爬打,却处处被排挤,处处被针对,因为家庭出身条件不好,处处被刁难,被侮辱,这部电影道出了多少人内心的心酸。
走出影院,心潮翻滚。李白的悲歌似乎还在耳畔,高适的真情也在心间。如果长安是理想,那么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有的人穷尽一生去追赶长安,有的人则意识到去长安的路并不是自己的征途,于是放弃了,但诗在,书在,长安就一直在。
我们要一直保持一颗从容之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热情。长安三万里,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安!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1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讲述的,把高适从年少到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的经历讲的淋漓尽致。
文中还出现了很多的诗人如高适、李白、王昌龄、杜甫、孟浩然……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李白了!因为李白有个爱好,那就是喝完酒之后必须要写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非常有气势,让人啧啧称奇。
在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他写的《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首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高适的眼里,重心是“材”和“有用”可在李白,重心是“天生”和“必”。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派的诗人,而高适却是豪放派的.诗人。虽然这两个派听起来大差不差,可实际却有一些不同。豪放派是一种风格,是指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的特定总特点,是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的形象显现。浪漫主义则是作家创作时再现与表现生活理想的特定原则与方法,其内容比豪放的风格要广泛得多。
电影看似是借高适之口,来写李白的一生;但实际上是借李白的沉浮来写高适的一生。悠悠千载,高适的确成了求的功名的诗人,而李白却成为了被更多人记住的人。正如高适最后说的,李白,还是李白。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2
今天看了长安三万里,回来路上,一路沉默,脑海里反复回想着电影里的画面。
电影时长将近三个小时,但相比李白、高适的一生,就是一瞬。
年轻时真好,颜值巅峰、武艺高强、志向高远,未来可期,毫不荒唐。
可当中年到来时,李白空有一身才华,不被赏识,终日饮酒赋诗,看似潇洒,实则郁郁不得志;高适几经辗转,也未能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看着已经满头白发,额头布满皱纹的李白,喝着大酒感叹:大鹏飞不动了,也不想飞了。我瞬间想到了当下年轻人的呼喊:卷不动了,不想卷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这几句诗明明说的就是眼前的自己,那个影片开头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眼里有光的少年,现在又是一副什么模样?醉生梦死、大腹便便、白发苍苍,这时的李白就像被戳破的`气球,瘪了。
当高适以为李白从此放弃抱负,隐居了却此生时,再次听到李白的消息,竟是他做了叛军的幕僚。当大部分人都在批判李白可笑的政治觉悟时,在我的内心,似乎再次印证了我对李白的历史画像:即便如此,他还是那个少年,还是年少时那个高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信少年,还是那个苦苦寻求伯乐,期待实现政治报复的有志少年…
李白是幸运的,当喊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是轻松,是解脱,是潇洒,是那个迷途知返少年的归来。
你看,那个自信、阳光、洒脱的李白又回来了,他把船桨扔到了江里,面向太阳照耀的地方正开怀大笑。
历尽磨难,洗尽纤华,折腾半生,找回自己。人生哪有弯路,每多走一步都是为了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句话共勉吧: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3
电影《长安三万里》宣传力度挺大的,心里早早就种了草。进电影院前看了简介和预告片,知道里面“含诗量”极高。也因为这个缘故,大批带孩子进电影院的家长,多少带点功利性,借暑期看电影的契机,希望孩子多了解一些关于盛唐、关于唐诗、关于诗人的背景知识,增加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是影片带来的感受远远超过了预期,影片中的角色,特别是高适和李白之间的友情和他们的人生困境,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我甚至觉得这是一部拍给中年人的电影,很多人生愁苦的情绪小朋友们不一定能体会。
李白是我喜爱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诗就描绘一个生动和鲜活的长安呢,只有李白能做到。人们常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然而编剧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置身于困境当中,并在安史之乱之中达到了极点,李白因为参加永王的幕府而获罪,差一点就丢了性命,最终高适还是救了他。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场景,就是当夕阳照着梁园的残壁上,中年的李白伸手挡住落日的余晖,哀叹道,人间的路我是走不下去了,于是决定去道士,但是当道士也不轻松,硬是在仪式上晒虚脱了。真是让人心酸!电影把天才李白的中年无力感表达到了极致,让我们这些俗人观影的时候真想大吼一声,诗仙不是这样的'!
潇洒的李白人人都熟悉,他的个性在人们心中已经定了型。憨憨的高适则是编剧有意而为之,和李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天才的李白都不能在盛唐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谁可以?所以高适的笨拙和坚持才是电影讴歌的对象,通过扬“高”贬“李”,电影其实表达了努力的力量要远胜于天才的主题。
心中愤懑不平,可是这部电影的主基调就是这样了。其实细节更能打动我。李白的一首《将进酒》将动画片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诗人乘鹤而飞,神游天际,特别有意境。诗歌朗诵也特别有力,声声入耳,余音淼淼,出了影院后依然回响不绝。高李最后分别前的一场相扑,高适两鬓的白发和李白的大肚腩给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李白对高适说,“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句诗我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这是我的泪点。
电影笑点也不少。虽然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李白,而且电影都是编的小说情节,不用拘泥于新旧唐书的记载,但是电影里李白过于欢脱了,跳上跳下的像孙大圣。小杜甫挺可爱的,让小朋友们有亲近感。我们印象中的杜甫都是老者的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是他也有欢乐的童年啊。崔十二比武之后,显现女子身份之长发飘飘,显示了科班编剧刻在骨子里的基本程式。当李白的酒杯里出现一轮明月,每个人都以为是“举杯邀明月”,结果却是“床前明月光”,全场被秒,一片唏嘘声。
影片生动地再现了的盛唐气象。片中的服饰、建筑、礼仪,都严格参照了唐朝的制式,场景设计也极具宏大的气象,从壮丽的黄鹤楼到熙攘的街市,从巍峨的山川到恬静的梁园,每一帧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伴随着悠扬的古乐,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大唐,强烈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动画特有的表现力也向我们展示了长安城的一个个符号,鲜衣、肥马、美人、胡姬酒肆、一百零八坊、大明宫丹凤门、豪华曲江宴。这个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磁场,人们在这里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抱负。
最后,我要给这部电影一个极高的评价,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和诗歌的人去观看。我相信,当你观看这部电影时,你也会被它所感染,被它所感动。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4
7月8日,《长安三万里》电影上映了,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想看看是怎么样的李白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词曲。
电影主要是讲高适回忆他跟李白的种种往事,性格迥异的高适和李白从青年时偶然相识,之后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诗人有很多,如王维、王昌龄、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要是讲高适借用李白教他“相扑”时候的战术,以假乱真诱骗吐蕃大军,来了个“瓮中捉鳖”,最后吐蕃大军全军覆灭,守住了长安。高适却没有贪恋权贵,把战功让给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将军。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的性格属于那种潇洒不羁的,我很羡慕他的才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优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诗有很多,比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将进酒》里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后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诗,认真仔细的体会每首诗的意思,多多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写出一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5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当我读到这些快炙人口的诗句时,不禁对这些唐代诗人产生无限的敬佩。于是,我和爸爸走进了电影院,观看《长安三万里》。
这个故事是由高适的记忆讲述而来的。高适出生于沧州渤海(今河北景县),其祖父是唐朝名将高侃。年轻时家道中落,二十岁的他,便远离家乡,闯荡京城。彼时就已写下“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的诗句。
而在去长安的路上,他与才华横溢,兴趣相投的李白相遇,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他们不久后就离别了,因为高适要去长安,而李白要去扬州,他们还约定一年后在扬州再见。高适在长安想投奔权贵,却屡次碰壁,流离失所。于是高适写下“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怀才不遇的他来到扬州,李白带他认识了王昌龄、杜甫、孟浩然、张旭等一众才子名士......他们都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李白终于厌倦了这种生活,踏上寻仙问道之路。
高适转身跃马而上,奔向塞北,准备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经过几年艰苦的戍边生活后,他也终于明白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他带着遗憾离开了军营,回到了旧时宋城商丘,在此继续勤学苦练,等待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经过二十余载,高适经人推荐入仕,任封丘县尉。而他却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选择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当了掌书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哥舒翰兵败被俘,高适奋力杀出重围,追随西逃的唐玄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高适不远万里来寻,使唐玄宗十分感动,即提拔他为谏议大夫,随驾同往成都。从此高适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节节向上。最后,他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了唯一凭军功封侯的诗人。
纵观高适的一生,从一介布衣书生到拜相封侯,他是大唐诗人中的唯一一个。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纵然暂时的落魄,也要保持初心,勇于挑战坎坷的命运,做一个自信、积极进取的人。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6
从放映到现在,《长安三万里》收获的都是叫好声,周末我也走进影院,看了这部近三个小时的动画片。影片中美轮美奂的动画制作,把盛唐气象呈现得淋漓尽致。《长安三万里》的长安,还原盛唐的气象,它有纸醉金迷也有明月高悬;在一众顶流天团的熠熠生辉中,有繁盛之貌也有奢靡之容;有李白的浪漫张狂,有高适的铩羽而归,有鲜衣怒马、春风得意的高光时刻,也有壮志未酬、事与愿违的黯然神伤,令人欢喜令人愁的长安,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望而却步。
影片最惹人喜爱的是小时候的杜甫,原来他可以如此可爱、灵动,特别是掉了门牙的样子太古灵精怪了,小杜甫的出现对人们的认知是一个颠覆,在我已经固化的印象中,杜甫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无奈,他既忧国忧民又穷困潦倒,总之他的一生要不是在颠沛流离之中,就是一副苦哈哈的样子,站在破碎的山河面前忧心忡忡、郁郁不得志。
因为电影的原因,重新去查看杜甫的成长历程,其实杜甫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童年非常幸福,小杜甫淘气、活泼好动,据说他“一日上树能千回”,估计摘果子、掏鸟蛋的事没少干,他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影片中能看到他出入的地方是岐王的府宅,所遇都是达官贵人,文人巨擘,所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当时文坛的顶流、朝中的贵胄,这从他那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当时的天王巨星李龟年,还是皇帝的宠臣崔九,都是他的老相识。
只是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盛世已经成为传奇,而经过那个繁华时代的人,面对人是物非、满目疮痍的现实,剩下的只有对繁华盛世的回忆和不甘,于是就有那么多的惆怅和悲苦,毕竟活在繁华之中和对繁华的追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李白最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曾经有多繁盛,现在就有多幻灭!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高适,由他引出李白,再让大唐的各路大咖闪亮登场,李白和高适曾经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他们一起见证了长安最华丽的模样、人生最欢愉的时刻,长安也见证他们从一见如故到形同陌路的唏嘘。其实我觉得高适和李白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李白随性、不羁、豪迈,高适永远是一本正经和循规蹈矩,李白像一个调皮捣蛋的愤青,高适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有志青年,时时懂得“克己复礼”,所以他们能在一起也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交汇,随着各自身份、地位的不同,走着走着就散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因为他们性格差异才造就了他们后来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有些记载说李白犯事后高适当李白是陌路人,马上拉黑了他。其实作为平叛的将领高适,看他一路走来的努力和付出,也能理解吧,毕竟李白犯的是谋反大罪,一碰就是诛几族的酷刑,高适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光宗耀祖,他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勤奋努力、韬光养晦,再经过出生入死的征战才换来当时的功名地位,所以站在人性的角度,人们应该放过对高适的道德审判。
不过,电影有一个情节,当时李白和高适为了救郭子仪,他只身奔赴哥舒翰营中求助,使郭子仪得救,也因为这一缘起,他和哥舒翰有了交集,成为他日后梦想的`起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传递一个真理:利他即利己,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所以作为曾经的当事人——高适,我宁愿相信他有用比较隐蔽的办法帮过李白,要不李白也不会还没到流放地就接到特赦令,是他能“白刺白帝彩云”。再退一步讲,就算是郭子仪救他,那郭子仪之所以能建功立业有能力救他,也是有高适曾经的救助。
对这部动画片,铺天盖地都是追捧之声,所以我对电影的心里预期很高,可当我从电影院出来,我还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首先我不太能接受故事展开的方式,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前线,那位程公公不是因为什么重要的事情去找高适,仅仅是为了了解李白,还有两个人在内有胡兵的烧杀抢掠,外有叛军的步步紧逼,再怎么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将领也做不到和一个人坐在帐中闲谈吧!
还有一个遗憾是:享名盛唐的王维,在影片中只是匆匆露了两面,连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给,《长安三万里》的王维,单薄且寂寞。另外,被誉为长安周杰伦的天王巨星李龟年,在片中好丑啊!
电影近三个小时,把盛唐的光景最大限度地勾勒出来,也许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人物和场景实在太多了,所以有点顾此失彼,不过相信他们也已经尽全力了,感叹主创团队渊博的学识背景和无畏的勇气,盛唐,从繁华到幻灭,咫尺天涯,也许他们要传递的是:大唐有你们真的了不起!因为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7
当看完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唐朝人的朴素自信和对个人与时代的梦想实现的坚信。无论他们秉承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唐朝人始终怀揣着这份自信,相信自己和时代的“唐朝梦”都能够实现。
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了解到了她们的这种自信其实是源于他们的“自知”,也源于那个时代。电影以高适和李白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离,同时也映射出了整个大唐的兴衰。高适和李白他们两个人其实都共同秉持着这么一样东西,那就是唐人的自信,当然两个人又同时代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即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这种碰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
李白作为唐朝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他对于理想和浪漫的纯粹追求让人们钦佩。尽管他的外在形象在电影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内心始终如一。年轻人钦佩李白,追随李白,是因为在年轻时我们和李白一样,怀揣着梦想,相信自己的抱负终将实现。
然而,随着阅历和挫折的累积,我们的天真逐渐变成了世故,理想变成了现实,乐观变成了忧郁。而李白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的精神。他从未改变,无论是贫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他仍然是那个乐观的天真,那个怀揣着谪仙般理想主义的人。这种坚持自我、挥洒激情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高适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面。他在外在形象上与李白截然相反,但在内心上却与李白契合。高适离开家乡后,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普通的一个人。有些人可能会因此气馁,但高适选择继续努力,永不言弃,甚至为了实现理想在原则上做出妥协,等待机会的到来。
他是现实世界中的成功者,但他始终欣赏、钦佩李白。两人通过对方看到了自己,高适从李白的话中提炼出抗敌之策,成功击退了吐蕃的进攻。这是对友情的最高赞许:我会带着你的.智慧行走世间。
无论是李白还是高适,无论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他们都代表了唐朝人的乐观和自信。唐朝的诗人们相信自己可以跨越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乐观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常常被迷失,人们因为价值观的混乱而迷失方向,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相互掣肘而陷入内耗。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无论是李白、高适还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应该怀揣着一颗小小的理想之心,尽情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部电影其实也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只有这么多,才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加快乐,更加的洒脱。
《长安三万里》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是追求理想还是踏实奋斗,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迈过每一道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每个人都能尽兴人间,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8
“盛唐走十万里,黄鹤情怀犹耿耿。三杰群芳共绘就,诗魂今为你我鸣。”
谁不曾被那些描写盛唐的诗词深深打动过呢?当我们再次在《长安三万里》中重温这些经典,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熟悉又遥远的长安城。
诗魂今在,盛唐尚存。巍峨的凤凰城,氤氲的黄鹤楼,一袭白衣的李白,不老的杜甫,还有那些熟悉而感人的诗句,在电影的渲染下再次活了起来。精美的动画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浪漫而动荡的年代,仿佛穿越时空,重回盛唐。
然而,当我沉浸在诗意盎然的'画面中时,内心不禁涌起了一些疑问:这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否真的如电影中所描绘的那么相似?诗人们对待时代变迁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原来,细细比较文献,我发现高适、李白、杜甫三人的经历远比电影中的设定差异更大。杜甫选择追随肃宗而非玄宗,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李白虽然清高不群,却也无法避开世事的汹涌。
然而,又何须苛求虚构的影视作品完全还原历史?这些伟大的诗人早已超脱出尘世的名利纷争,成为千古不朽的灵魂。他们用笔墨留下的,是超越一切的风骨与气节。
《长安三万里》所传达的,正是这些伟大灵魂的共鸣——他们在动荡的时代中仰望星空,追求卓越;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倾吐心声留下闪光的诗句。正如李白所言:“朝辞长安,暮至长安,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每个人的长安之路也充满了未知的坎坷与不期而遇的惊喜。有些东西,终其一生也无法完全看清。但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19
看完《长安三万里》,我仍然被其故事内容和精美的画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适弃守云山城为开始,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深厚情谊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画面一转,演出高适利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的故事。
整个故事体现出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转千年的.经典魅力,通过对高适一生经历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适是个什么样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诗人的层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边塞诗人中的“边塞”的.重量。他胸怀国家,抱负远大,一生都在追求保卫国家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有为国贡献的理想,并不懈努力。万万不可玩物丧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0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动画形式呈现的电影,通过李白和高适等唐代诗人的形象,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的美丽。这部电影跨越了千年的历史,让观众领略到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几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陷入了战斗的困境,长安城岌岌可危。在这个危急时刻,高适回忆起了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这也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电影通过高适的回忆,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形象。李白的诗歌才华和豪情壮志感染了许多人,他的诗作也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电影中的李白形象生动而真实,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让观众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是唐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动乱,吐蕃大军的入侵使得大唐帝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电影中的长安城被困守孤城,高适和其他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这种历史背景的设定,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张刺激,也让观众对唐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次对唐代文化的致敬。通过唐代诗人的形象和诗歌作品,电影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瑰宝和魅力。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我对《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印象深刻。它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李白和高适等唐代诗人的形象,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美丽和文化的魅力。同时,电影也通过历史背景的设定,让观众对唐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娱乐,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思考和感悟。我相信,《长安三万里》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唐代文化。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只展翅而起的大鹏,仿佛象征了那大唐虽经乱而不变,虽势衰而不改的昂扬气象。今日观电影《长安三万里》,虽评论两极分化,其中有些许史实仍值得考量,但依我所见,这是一部极符合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影片。
电影由一场战争贯穿始终,一场决定大唐王朝命运的战争。唐肃宗年间,大唐为平定安史之乱,引狼入室,大开国门引吐蕃军入中原。战乱平定后,吐蕃恃战功而骄,而连年战乱后的唐王朝亦无力再抵挡这支虎狼之师。一时间,吐蕃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而影片的背景,便是边关的一场生死之战。
影片分双线进行,一线即为解长安之围,另一线则是以高适的一生为视角串起的李高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
虽说此片全程以高适的视角记述,但李白作为线索人物亦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年少时相识,到李白扬州得意,高适长安折戟;再到高适还乡,李白失意,高适从军;再到李白长安成为翰林,高适辞去军中事务归乡;直到最后李白误投永王,兵败被俘,高适隐忍十载,终成大器。整部电影都仿佛在说明一个道理,年少轻狂者,终为红尘浮名所困,一生沉浮,难行远路,唯有隐忍不发者,积淀终身方有一飞冲天,成就不世功之方。
在我看来,此片从头至尾除了有几分贬低李白的形象,认为其就是一个整天沉浸在自己幻想之中的酒鬼之外,在其真正的精神内核中,还是极为推崇李白深刻思想的`。若用哲学的方式来理解,全片的内容其实都是相扑运动中“以虚御实”思想由理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过程。
在影片的前半段,李白教给高适的仅仅是一种相扑技巧,以假动作骗过他人,以虚力巧解蛮力,是一种类似四两拔千斤的方法。但在影片的最后才揭露出,这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单对单的技法,而是足以运用到军事上改变整场战争的运筹帷幄之法。从一开始的弃城而走,到诱敌深入的按兵不动,再到雪夜行军的百里奔袭,最后决胜千里的.奇兵支援。这些计策不仅骗过了所有观众,令无数前期看似无用的准备最后一线串联,甚至骗过了高适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将那一致命的实招藏在无数后手与虚招中,与最后一举功成。
影片除了其中的.精神内核与其讲述的道理富含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外,其中人物与场景也处处可见传统色彩。从人物上身偏长,而腿部短粗的形象上看,与唐朝流行的陶俑如出一辙。而憨态可掬的马匹身上也可看出唐三彩的影子。而其服饰与妆容更是可见历史功底,桃花妆,金钿,折花妆等可看出用心良苦。而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是贯穿其中的诗词,虽然有一些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每一句都用得恰到好处,令人仿佛通过诗词,看到了千年前的那个盛世大唐。
总之,这是一部兼具教育意义与中国传统之美的电影,老少皆宜,值得全家共赏。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2
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参照物的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
168分钟的时长,让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片长之首,也预示着它和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勾勒出盛世文人群像,也展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是真正的史诗片。故事以两条线分别讲述,一条现在时,以一场战争为线,一条过去时,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线。两条线一文一武,到影片最后凝为一点,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语文课本不同、且更接近真实的李白。课本上有意无意隐藏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在片中完全展现。李白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大笑麻痹他人,用狂放的诗篇掩盖不得志的郁闷,给世人留下一个洒脱的形象。
片名中的长安,指的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三万里指的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高适和李白,为自己的理想各自上下求索,最后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两个人都把写诗作为自己走上仕途的敲门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以后人们在意的不是他们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们所创作的诗。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又殊途同归。也许在李白的眼中,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失败者。但当千年之后,银幕外的观众无一不被他的诗鼓舞过,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背上几句他的诗。
黄鹤楼在战中被毁,影片最后高适说,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这里的.长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说,高适从军事的层面上保卫了长安,而李白则从文化层面上保卫了长安。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潸然泪下,但它又不同于常见的催泪片,它的催泪之处往往并不外显,而是暗流涌动,需要观者有一些联想或敏锐的感知,才能引爆那颗深水炸弹。比如,片中呈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童年杜甫,当我们联想到他后来的忧郁愁苦,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关于李白也是如此,当你知道了他一生的遭遇后,你再看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和爽朗大笑时,也会增添几分感伤。
《长安三万里》笔触细腻又气势恢宏,视听方面也极尽中国古典韵味。它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也为真人电影弥补了一个题材的空白。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3
好看!看完《长安三万里》想马上读上几首唐诗尽兴。“长安”顾名思义就是长安城,现在的西安,也是十三朝的古都,而电影用动画的形式重现了长安城的宏伟壮丽,还把当时候唐朝兼容各种文化共融的态度通过银幕呈现出来;“三万里”是虚指,需要意会。长安三万里,可以是大唐以长安为首的三万里下发生的故事,电影里提到的地方很多,梁园(西汉文学主阵地)、长安、扬州、边塞、潼关等;也可以是指故事里这些大诗人们与理想的距离,长安是他们的实现梦想之地,他们和长安的距离就是奔向心中所想的远近。《长安三万里》既讲了大唐壮丽的历史,吟诵千古唐诗背后的故事,更是诗人们为理想挣扎一生写照。
追光动画这次在人物设计上很用心,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人物线条、衣着、美术、妆容都参考了唐画、唐俑的艺术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人物画经历长期发展,融合秦汉的纯朴豪放、魏晋的含蓄隽永,进入了一个精湛瑰丽的新时期,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男子外貌雍容,女子体态丰肥,人物衣着艳丽。所以,电影整体画面色彩丰富,特别善用红绿色,视觉冲击力强,人物身材比例也参照了唐的审美。
电影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李白、高适、杜甫、丹丘生他们在黄河边上饮酒叙旧,李白拿着酒瓶吟诵《将进酒》那段。太美了!整个动画效果让人沉浸,真正地把“黄河之水天上来”用画面表达出来,还有众人乘着黄鹤的景象也很浪漫诗意。
说起黄鹤,《长安三万里》这次把黄鹤楼也重现了,通过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题诗,把黄鹤楼的意境表达出来。唐·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黄鹤楼》令李白低头,发誓要创作出一首关于黄鹤楼的佳作。
李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传颂千古,他的恣意洒脱,他的“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贯彻一生的.少年气,都是我们对他深刻的印象,但这次《长安三万里》让我们更深入认识他,了解他人生也有不如意,也曾迷茫彷徨,更能读懂诗歌背后的真意。
当然,这部电影还让我们了解到书本里写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首悲壮的边塞诗的高适。高适以前只是老师口中的一个诗人,通过电影对他有了有血有肉的感受,甚至代入了他的视觉来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今天首映点映看完了,不得不称赞追光动画努力不负期待。这是一部质量很不错完成度很高的历史人文类的动画电影,168分钟,史诗式地呈现大唐风貌,既表现了唐诗浪漫之美,又呈现出诗歌背后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从小背诵的唐诗三百首背后创作者的半生颠簸。
谢谢《长安三万里》丰满了我心中的唐诗。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4
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归宿与认同感,并深深的为之自豪。
回归到影片名称,《长安三万里》,就是以长安为圆心,三万里为半径的盛世大唐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圈,彼时的长安,真正的世界中心,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最自信的君臣与百姓,极度开放包容,自信到甚至异域番邦洋人享受与本朝人所有同等的待遇,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入仕为官,甚至成为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真正的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人都有一个大唐梦,长安梦。
长安三万里这个故事,讲述了我们中华文明为何延绵不绝得以数千年延续,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报效国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伟大复兴!
这个传奇故事,并非只有浪漫与深沉,而是充满着棱角,洋溢着铁血与豪情,极具张力!
千金散尽还复来,古代榜一大哥被女主播套路打赏的桥段既诙谐又豪迈。
虽然主角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过失落,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主角在时光中的蛰伏与隐忍,屡屡受挫都能不忘初心,蓄势待发择天时而动,超级逆袭,极高的人格魅力!
这并非一款面向低幼儿童的动画片,有更多生活体验的成年人观影感受更佳,但孩子去看同样能领略到那段波澜壮阔盛世历史中的精气神,最差也能学到几句古诗词,学诗最难的是无法领会其中的意境,只死记硬背很快就忘了,但是影片用精美绝伦,视觉冲击力与想象力兼具的画面将诗句中的意境与时代背景展现出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电影一改追光动画前两部青蛇与杨戬剧情节奏支离破碎的缺点,叙事流畅完整了许多,有一些首尾呼应的.伏笔也很绝秒。
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化的成功,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壁纸,虽然日本动画也非常好,但我真的没在日本动画里看到过如此的技术力。追光动画真的值得种草追随,工业党技术力的标杆。
《长安三万里》并非《哪吒》那种合家欢电影,但它绝对是另类的合家皆宜的电影,不论老少,均可徜徉在那段华彩峥嵘的历史中,在古今时光交融中接受文化与灵魂的熏陶。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5
最近身边的妈妈们都在谈论说一定要带孩子去看长安三万里。我也是做足了功课要去看看的。
据说是讲李白,对于李白我一直觉得他就是个神话人物,那么多潇洒的诗歌是如何做出来的?他可以让高力士给他捧靴,让贵妃给他研墨,这是怎样的人物待遇呀。还有高适,那一句“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是从儿子的课本中重新认识到的,这个人又是如何的口吐狂言,天下人都要认识他呢。
今天这个电影,真的是补充了这个知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两个人。
电影从高适的角度回忆了李白的一生。原来两个人是好朋友。高适和李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以至于电影结束后,我在想人到底是喜欢李白还是高适。高适是一个务实主义者。在盛世大唐,他怀才不遇,但是知道勤能补拙。后安史之乱,他才得以施展才华。在那个人人都会写诗的时代,高适和王昌龄等并成为边塞诗人,成为唐朝诗人中功名最高的那位。高适无疑是那位居安思危,脚踏实地的`那个留下来收拾残局的人。他看不惯李白的声色犬马,物欲横流,但同时又被情谊和李白的才气折服,两人这样的情谊在今日荧幕上令人唏嘘不已,至少我是赞叹和羡慕的。
李白这个一出场就是华贵的白衣翩翩的少年,他是一个天才少年,会剑术,会相扑,会禽类的召唤术,是谪仙人。他放荡不羁,追求自由,可能是跟他最初的家庭有关,他不为生计所困,他可以无限接近权贵。他的好友孟浩然很是懂他,认可他入赘,知道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是需要金钱支撑的,所以他的.两段入赘经历让他一生也就不为生活所困。至于后来他投奔永王,他去求仙问道,在千年后的今天没有那么的重要了。人们小时候是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的文化启蒙,青年时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中年时候不惑之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李白用他千年不衰的诗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所羡慕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候那种毫不在意的态度,人生何必纠结呢。
我以为我是高适,普通的下等人,口吃还笨拙,勤能补拙。可是在李白看来,李白觉得高适是一只大鹏。也许在李白眼里,人人都可以是大鹏。曾经我也是这样以为,我也会成为一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残忍的生活,让李白长出来啤酒肚,让高适眼角的皱纹如此明显。
我可以是高适,但是心中却藏着李白,终究会为着李白而不失热爱。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6
昨儿和崽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假期嘛,动画片是一定会安排上的。不只是因为带娃避暑好选择,更多的是现在的国漫,越来越好看了,自己也挺喜欢。
每次看完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可总是不习惯提笔,或许内心依然觉得逃避写个观后感是对上学时期的小叛逆,内心会舒坦吧。直到前阵子看书,葛先生说提笔即可。确实,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而每个时期的视角也有不同。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一面是为我,一面也是为娃吧!
整个观影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高适的那份孤独。所以,观影结束的朋友圈记录,就一个体验:“身处繁华,有一种孤独谁懂”。这是入戏。那出戏呢?这份孤独,其实也不需要别人的感同身受。
憨厚正直且有点口吃的高适,第一次去长安,路上偶遇李白。两个青年的'性格区别就刻画得特别明显。一个循规蹈矩,一个放荡不羁。整个剧贯穿下来,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挚友,我觉得是因为高适的.淳朴认真。
第一次分别,各有各的计划和打算。一年之约,高适的认真对上李白的“失忆”,如果换一个人换一种思维,可能会是:他竟然不记得了,他瞧不起我;或者是:我这么上心,他没把我们的约定放心上,他不重视我们的友谊;又或者是:他们这么洒脱热闹,我融不进去,我们不一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而,因为是高适,他把孤独换作了成长!他不怨天怨地,不怨自己怨他人,融不进去便不强求。看得见,有失落,但内心又十分清晰,才有了接下来的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又是一次认真对“失忆”。不论对方如何,他只做好自己这个朋友可以做的事,能做的事。
每一次分别,都是一次困难成长的开始。每一次相聚,又都是一次内心挣扎的蜕变。他的执着,他的坚韧,他的隐忍…只因为他的内心有个一直不灭的灯塔。
高适有一种孤独,是平凡渺小的无力,是有志不得发的无奈。但其实,这种孤独是催化剂。唯有伴着这样的孤独,不断的成长,才可以在需要时,抓住机会。
不是每一只蛹都会破茧成蝶,华丽蜕变。但每一只蛹都有选择蜕变的机会。成为耀眼的明珠虽然让人心潮澎湃,但其实,做好普通平凡本真,也是一样的伟大!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7
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其中,电影《长安三万里》值得一提。该电影以唐朝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与李白的生死情谊以及抵御外敌的故事。本文将对该电影进行观后感的详细阐述。
首先,该电影在画面上的表现非常出色。电影采用了现代的特效技术,将唐朝的建筑、人物、场景等展现得栩栩如生,使观众仿佛穿越回唐朝时期。特别是在战斗场景中,特效的运用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同时,电影的视觉呈现也非常出色,通过对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处理,达到了画面美学上的高度统一。
其次,电影在情节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影片通过高适与李白的交往、高适与太监的相处等,刻画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影片也在战斗场景中展现了大唐军队的英勇顽强,让观众在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底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军人的英雄气概。
该电影的'音乐也是亮点之一。电影选用了多首古风音乐,将旋律与画面完美结合,营造出宏伟壮阔的氛围。在电影中,唐朝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该电影不仅在画面、情节、音乐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且通过展现唐朝文化的底蕴,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希望中国电影产业能够不断发展,推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8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题材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大唐节度使高适在吐蕃大军攻打西南时,面临着长安城的危局。孤城困守之际,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回忆起曾经的辉煌和悲壮。
影片的拍摄手法非常精细,以唐代文化与历史为基础,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唐代文人名流的生活和境遇。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场景错落有致,每个细节都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穿越到唐朝的长安城中。影片的音乐也十分动人,让人感受到盛世文化的魅力。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辉煌和悲壮。他和李白是好友,二人一同畅饮长安城的美酒佳肴,共同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但在安史之乱中,高适的家破人亡,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带着妻儿和族人流亡他乡。而在长安城的困守之际,高适不惧艰险,带领着守城的士兵坚守城池,保卫唐朝的尊严和荣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文武双全的将领的形象。
影片中的李白则是一个文化巨匠,他的文学成就被后世传颂不衰。他的作品充满着豪放和激情,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和高适一样,都经历了唐朝的盛世和动荡,他们的交情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在长安城的孤城困守之际,李白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和高适一起守卫着这座城池。这种义气和忠诚的精神,让人感受到了唐朝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的精髓。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题材电影。它通过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还原,表现了唐代文人墨客的风采和精神。影片的画面和音乐都非常出色,让人沉浸在唐朝的盛世文化中。高适和李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文武双全的将领和一个文化巨匠的形象。他们的友情和忠诚,也让人感受到了唐代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电影值得一看,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29
今天晚上,我和雯雯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让我看到了正直,耿介,一心为国的高适,也让我看到了放荡不羁,喝酒作乐,一生颠沛流离的李白。
古人想尽了办法,想要考取功名,可是,各种原因交杂其中,无论是行卷,还是荐举,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李白和高适两个人的目的一样,可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最后两个人的结局迥然不同,高适看到在长安的李白,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无助的摇头;李白不可能像高适一样,在家乡梁园苦练枪法,只为在战场上用高家枪法杀敌。
李白的诗歌无人能敌,浪漫,洒脱,想象奇特,或许和他有西域人的血统有关,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而作为边塞诗人的高适,目睹了边关的.战况,才能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
也许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关,不是他人的三言五语能够规劝的,当李白投靠到永王帐下,永王伏诛后,李白受到牵连,就放到夜郎,高适担心自己和李白的关系,会加重李白的罪行,遂让郭子仪帮忙,这样李白得以获救,说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能够帮你出谋划策的真心朋友。
古人亦要负重前行,今人又当如何呢,凡事不必太过执着,唯有健康快乐才是大计!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0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动画形式呈现唐代诗人群像和经典唐诗的电影。影片跨越千年历史,让观众领略到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
故事的主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新作的故事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在战斗中处于劣势,长安城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回忆起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向监军太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美的画面所吸引。动画形式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展现了唐代的壮丽景色和繁华都市长安的美丽。每一幕都仿佛是一幅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影片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动荡的时代中的'.坚持和追求。他们以诗歌为武器,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在影片中,我被李白的豪情壮志和高适的坚韧不拔所打动。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让人感受到了诗意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度。
《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部展现唐代诗人群像和经典唐诗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自由的探索。它通过动人的故事和精彩的画面,向观众传递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观看这部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对唐代文化和诗歌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理解。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1
自从看了《长安三万里》我就被它那精美细腻的画面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个场景都让人大饱眼福,无论是长安的繁忙与热闹,还是宫殿的华丽宴会,都让我赞不绝口。
这部电影讲述了高适弃守云山城,通过对李白的回忆,讲述了唐朝的辉煌和长安城的.`繁荣,从中李白、杜甫、王昌龄等诗人们的深厚友谊随即出现,最后画面一转,演出了高适利用计谋成功夺回了云山城的故事。
其中,我最爱的人物就是李白,他身穿华丽的长袍,手持酒壶,口中吟诵着十分美妙的诗句。他的形象十分符合历史上的李白。他生活上不拘小节,有钱时挥金如土,落魄时则自己开解。他大大咧咧,洒脱浪漫。
电影中尤其是李白的那首《将进酒》深深让我震撼,想象力超绝,驾着白鹤,乘着星光,在金色的大殿里与神仙们碰酒,仿佛真的要把一切烦恼全部消灭了一般。
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将领,他一生经历了很多辉煌与悲壮。他是李白的好友,二人一同畅饮长安城的美酒佳肴,共通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但在这安史之乱中,高适家破人亡,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就在长安城困守之际,高适不惧危险,带着士兵坚守城池,保卫唐朝的尊严及荣耀。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文武双全将领的形象。
电影中细节无数,比如场景设计,同时唐代的器具也十分还原。同时这部电影足足有一百六十八分钟,这无疑是中国可以算得上最长的动画电影,只可惜唐朝盛世实在是太短了。
《长安三万里》并非《哪吒》那种欢天喜地的电影,但它绝对是另类合家皆宜的电影,不论老少,都可以在这精彩的电影中,了解唐朝的文化和历史。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2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大唐为历史背景,用四十八首经典诗词串联起了大唐诗人的群像,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现出来了诗意大唐的画卷。
影片以高适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数年之后,困守孤城的高适向随军的监军回忆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展现出了唐朝时期的壮丽景象,以及那段动荡的历史背景。“长安”是大唐都城,在李白的诗句之中,他从不吝啬于夸赞长安的秀丽美景,他用他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长安市区的繁忙与热闹,在他的《梦游天老吟留别》中更是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描绘出了长安的热闹喧哗之景,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其实一直在向观众传达的是,长安不仅是大唐都城,更是大唐诗人们理想的归宿,而片名中的“三万里”则是他们抵达理想的距离,他们用诗歌表达对长安的思念和无限热爱。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曾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不到长安的李白十分忧愁,他忧愁的何止是看不见长安,而是在这浮沉的官场之中,他看不清自己的未来,无法得到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又从安史之乱中艰难站起,李白、杜甫、高适的人生也如同着王朝的命运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艰难浮沉。影片前半部分是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的`极尽繁华的盛世大唐,还如同李白的轨迹人生一样,盛世大唐开始凋零,影片后半段则展现出前途窘困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满目疮痍的河山,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将全片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到了无限的悲凉。
影片之中的李白、高适,他们各有特点,各有各的脾性,正如同芸芸众生中的我们一般,在自己岗位中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工作之中,我们各自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着独属着我们的光彩,即使我们普通,但是我们从未曾懈怠,每一次的上岗,我们都精神饱满,为过往司乘提供最佳服务,也愿未来的我们距我们的“长安”不再相距遥遥“三万里”。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3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动画电影,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唐代诗人群像及经典唐诗名篇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让观众领略到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陷入了困境,长安的安全岌岌可危。在这个危急时刻,高适回忆起了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共同的追求。
影片以李白为主角,通过他的眼睛,观众可以看到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他对自由和美的追求。李白是一个热血激昂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和激情,他的形象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与高适之间的友情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展现了真正的兄弟情谊。
除了李白和高适,影片还展现了其他许多唐代诗人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追求,但都对诗歌有着深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在影片中被生动地演绎,让观众感受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和文化的致敬。通过动画的形式,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唐代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影片的画面精美细腻,音乐悠扬动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看完《长安三万里》,我被影片中展现的诗意之美所深深吸引。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影片中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通过观影,我对唐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诗歌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总的来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文化魅力的动画电影。它通过李白和其他唐代诗人的故事,展现了诗歌的美丽和力量。影片的画面精美,音乐动人,让观众沉浸在唐代的文化氛围中。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娱乐,更是一次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致敬。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4
近日,一部电影刚刚上映就风靡全国,受到一致好评,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长安三万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后节度使高适受到了围困,最后在监军的帮助下夺回长安的故事。在这期间他还回忆了与李白的相识相知的过程,他们一起经历的事感动着高适,也感动着我们。
整部电影充满了历史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其中暗藏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让人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望岳》、高适的.《别董大》、《燕歌行》等等,每一首都让人拍案称绝,每一首都让人叹为观止。
在《长安三万里》中,我最佩服的是李白的才情,但最喜欢的人物却是高适。也许有些同学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晓得他那流传千古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一生习武,但一直到了晚年才被重用,他老实呆板,做人诚实,忠心报国,与李白是要好的朋友。
李白和高适的友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贯穿整部影片。高适与李白,一个是忠厚老实,一个是帅气潇洒,一个是精明能干的老将,一个是写下千古名篇的大诗人。两种不同的性格,两种不同的处事方事,但他们却是感情深厚的.老友。他们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想这也是想告诉我们: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长安三万里》,那美轮美奂的景象,那感人至深的情节,那扣人心弦的情感,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5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文学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的身世,以及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巨大变化。盛唐时期,唐朝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安史之乱后,战火纷飞,整个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
这部电影给我感触很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李白醉酒后,诗兴大发,作诗《将近酒》时的`想象。想象他和好友一起乘着白鹤,飞入星河,飞入诗词的天地,尽情饮酒作诗,感受诗词的浪漫。
最让我难过的.是高适因为自卑而有些口吃,读书也不是很成功,不像李白那样才华横溢。但他还有武艺在身,怎料在岐王府为玉真公主表演武艺时,却被公主嫌弃,被他人嘲笑,就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他从不放弃,最后成了有名的大将军,率领军队打败敌人。
这部电影绝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唐朝兴衰的画卷,还让我了解到了“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光辉一生。这真是一部有意义而且有价值的电影。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6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他的办法,伪装到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地步,带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弃坚守的一座城夺了回来,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最喜欢,最感动的地方,我懂得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内涵,知道了永不放弃,一直努力,就可能反败为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7
长安,一个盛唐时期的名城,它以其繁华和辉煌,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李白作为一位骚人诗仙,更是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而在《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人物形象的再现。然而,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对李白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感到非常深刻。
电影中的李白,在我看来是一个执着追梦的人。他和高适约定每十年重逢一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相互监督,一方面也是为了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中,李白始终怀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只巨大的大鹏鸟。然而,在现实中,改朝换代,他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他在朝廷中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职位,但这些对于他的梦想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
一幅像李白这样的才子画美好未来的图景在这场权力转移、思想不自由却又充满机会的争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他在这个幸福与悲哀同在的世界里把此生献给了文化,但这种贡献在当时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李白所被赋予的职位,只是为了将他安排在宫廷政治的特定角色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才华横溢之人的奖励。在这个时代,李白的诗歌被政治利益所束缚,根本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欣赏和发扬。
在李白走过的那三万里长安,他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反差分明的。繁华与浮华并行,天子与百姓的巨大落差,他的才华却被边角化了。就像高适所说的那句话:“李白,文士之能,儒道之间,其地位尴尬,非比寻常。”即便如此,李白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梦想的执着。他从未忘记自己想要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鹏鸟,即使他已经身在政治漩涡之中。
在电影的结尾,李白的梦想得以实现,他终于成为了一只大鹏鸟。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这只大鹏鸟只是李白内心深处的梦想。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现实已经把他束缚了起来,让他无法真正地实现所梦想的自由。
长安三万里,是李白执着追梦的过程,是他与现实之间的对抗,也是他心中一直燃烧着的火焰。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梦想的李白,也让我们思考到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的心灵需要梦想,但现实也需要面对。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坚持向梦想靠近的过程。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8
唐诗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诗中有奇幻美景的瑰丽,有偶遇知音的欣喜,有功名不就的悲凉,有出世入世的无常……我们在唐诗的滋养中长大,从牙牙学语到志学之年,从中年沧桑到耄耋老人,无不能从唐诗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寄托,唐诗内涵之博大蕴含情感之丰富犹见一斑。因此,当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百度简介呈现眼前,唐朝巨星高适、李白、杜甫跃然眼前时,我便产生了深切的欲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安史之乱爆发数年之后,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弃云山城,退居泸水关,长安城岌岌可危,持节监军程公公到来,与高适的一番对话,拉开了剧情的大幕。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条是三时辰等待军机,一条是数十年知己往事。电影长达167分钟,从高适的视角还原了李白的一生,画面时而唯美动人,时而兵刃相见,虽为动画,但高科技的创作,丝毫不影响人们的代入感。以下盘点印象最深的两点:
是诗亦是人生
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无疑是天赋之才,随口一句便人人传颂、千古流传,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却坎坷流离。《唐六典》规定:邢家质子,工商殊类不预。也就是说,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恰好是商人之子,祖上还因罪被流放西域,要想为官只能通过“干谒”(自荐),加之李白自身的性格,这便注定了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
影片在高适叙述的历历往事中,还原了李白投奔无门的穷困潦倒、入赘许家的矛盾彷徨、供奉长安的诗酒繁华、无奈入道的艰辛窘迫、流放夜郎大赦天下的狂喜等人生重要阶段。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李白洒脱的言行、狂放的'性格似乎从来不曾改变,无论是好友吴指南去世时“泣尽而继之以血”的悲戚,还是入仕长安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酒佳人,亦或是流放夜郎大赦时行船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狂喜,李白的不羁与浪漫会让人忘却他的悲、他的愁、他的恨。
高适则现实的多,小时不爱诗文,每每读书,书上的字都如蝌蚪般飞舞,让高适头晕眼花,他也从来不喜欢李白那歌舞升平的生活,于繁华之中默默离开,回乡躬耕苦读,游于燕赵时以饱含悲痛之情写下《蓟门五首》,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影片最后令人称奇的是高适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战略,为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奠定基础,使得高适成为唐代诗人中功业最为卓著之人。影片最后,高适怡情山水,再次吟出李白的“仰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聊发“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的感慨,诗再次与个人的世事沉浮、山河大地的命脉相连。
绝好的唐诗情境化教学
课堂上学唐诗,时代背景介绍得再详细,对于历史知识不够丰富的学生都只是一个环节、一个知识点,很难体会到诗人的心境,然而当电影将历史还原成一段人生故事,唐诗成了人生的一种感慨,诗的内涵和意境便成了水到渠成的自然。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将进酒》的演绎。李白入朝又被赐金放还,云游祖国山河后,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和三五知己举杯畅饮。影片的奇幻场面、李白的浪漫主义此时达到高潮。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的吟出,李白带众人乘仙鹤凌空而起,飞跃千仞瀑布,直登神仙宫阙。水波滔天、光影熠熠,鹤翔云天、鲸跃半空,场面之阔大,诗词之铿锵,奇与幻,醉与醒,酒与月,梦与仙,遥遥两相应。有人到暮年掩藏不住的悲凉,有几十年天各一方的惆怅,有大厦将倾的危险与无奈。这是李白诗词的巅峰,亦是电影意境之美的巅峰。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诗词的情景化教学呢?
除此,影片云集唐代诗人大咖:贺知章、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诗人时时可遇,让观影之人,乃至少年儿童不由得背出他们的三两名句,即便穿越回唐朝,我们也一定是他们的超级粉丝。
万里追光之美,千年风华犹在。《长安三万里》无疑是美的演绎,画风之美、诗词之美、情谊之美、双线穿插的叙事之美,个人以为很赞、很值得推荐。但前提是孩子不能太小,对唐诗还得有一定的热爱度,否则,影院中进进出出、坐立难耐的亦是寻常。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39
我和好朋友赶在放映季的最后一天,火急火燎的跑去观看了号称“追光动画十年之作”的《长安三万里》。本来,我觉得这么一部大制作,电影院应该挤得人满为患、水泄不通才对,可没想到,偌大的放映厅,算上我们仨,一共才十个人左右。——哇,真是太爽快了,好像包场一样!
言归正传,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很有趣的,不愧是十年力作!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我对一部电影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能打动我。只要在某个情节能够触动我的心弦,引起共鸣或者思考,这对我就算一部佳作!而《长安三万里》正是能够不断撩拨我的心弦的一部电影作品!
故事线主要围绕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以及他与李白贯穿一生的友情展开的。故事内容紧密连续,把高适无奈彷徨的早年境遇,与李白才华横溢、豪情万丈、而又恣意挥霍玩乐的'人生形成了对比。人到中年之后,高适和李白都尝遍了人生百态,受过挫折,受过褒奖,体会过人生的无常。当年意气风发的蓬勃少年,曾经满怀豪情到长安寻求人生梦想,此时却都被蹉跎了情怀。半百之年,李白选择了入道,不再受凡尘间事情所烦恼。而高适则是选择从军,入了哥舒翰的帐下,为国家继续尽心尽劳。影片运用对比的语言,展现了高适晚年终于一展宏图,平定安史之乱后路过扬州讨伐永王,此时的扬州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与当年盛唐时锦绣繁华的歌舞场形成强烈对比,在战争摧残后的城市,已经不复当年欣欣向荣、焕发生机模样,这也折射出李白暮年的心境和境遇,早已不再是当年的蓬勃少年。李白的浪漫和豪情都给了璀璨的盛唐,他和贺知章、张旭、王维、杜甫们在锦绣长安斗酒十千,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高适胸中的锦绣交付给了塞北边疆,千里黄云,北风吹雁。
电影中,我在李白身上,看到了浪漫的豪情万丈,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渺小。从高适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家国情怀。高适和李白比起来,并不是天纵奇才。他对诗文没有太多执念,他所想的就是驰骋疆场,上阵杀敌。他踏踏实实,坚守着与李白的一年之约,与哥舒翰的十年之约,直到晚年终于得偿人生所愿。他在自己的时代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同时,这部电影还让我觉得古代过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于下民们的机遇太过不公平。李白早年“行卷”,就因为是商人之子,也就是所谓的“下民”,就直接被拒之门外,报国无门。在皇宫权贵们的宴席上,像高适这样武功卓绝的“下人”们也只能将自己多年的努力用来博那些达官权贵们一笑,祈求他们的推荐。当然,这部影片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用豪情万丈的情怀和锦心绣口的诗篇,表现了其实很残酷、血腥、动荡的年代,让人在快乐的氛围中还能窥见十分深刻的现实主题。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0
《长安三万里》电影以李白为主角,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陷入了战斗的困境,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在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往事中,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精美的动画画面所吸引。每一帧都充满了细腻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整个故事世界栩栩如生。无论是描绘长安城的`繁华与喧嚣,还是展现吐蕃大军的威武与凶猛,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
除了画面的精美程度,电影还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情感。李白作为主角,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才华横溢。而高适作为李白的挚友和战友,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相互扶持也让人感动。通过他们的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一种深深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
此外,电影还通过展示经典唐诗名篇,将观众带入了唐代文化的璀璨辉煌。每一首唐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更加生动而有力地传达给观众。这让我对唐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让我对诗歌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的来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精美的动画画面、深刻的人物情感和经典的唐诗名篇,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的世界。观看这部电影,我不仅领略到了唐代文化的魅力,还被其中展现的友情、情感和人性关怀所感动。这部电影让我对诗歌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思索。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1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动画电影,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唐代诗人的风采和唐诗的魅力。
首先,该片以李白为主角,展现了他在安史之乱后的艰难岁月中的英勇和智慧。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社会变迁。电影中,他的形象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他的人性和情感。通过他与高适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我们看到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其次,电影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唐代的.风景和文化,让观众感受到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动画的细腻画面和唯美的配乐,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唐代世界。观众仿佛置身于长安的繁华街市和山水之间,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而经典的唐诗名篇也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千年的文化瑰宝。
最后,电影通过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的情节,展现了友情和忠诚的力量。在困境中,高适不仅坚守岗位,还回忆起与李白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这种情感的呈现让人动容。这种深情厚意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情感的力量。
综上所述,《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动画电影。它通过唐代诗人的群像和经典唐诗的演绎,让观众领略到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同时,它也展现了友情和忠诚的力量,引人深思。这部电影让我对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诗歌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相信,《长安三万里》将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唐代的魅力和诗意的力量。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2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唐代诗人李白和高适为代表的群像,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的美丽。这部影片跨越了千年的历史,让观众能够领略到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陷入了困境,长安岌岌可危。在这个危机时刻,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向监军太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影片以李白为主角,通过高适的回忆,展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和豪情万丈。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热爱,他的形象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群像,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
影片的画面精美细腻,色彩鲜艳,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动画的'形式让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美景和情感。音乐也很出色,配合画面和情节,增强了观影的感染力。
《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展示。通过这部影片,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和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影片也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力量和情感。
总的来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群像和经典唐诗的魅力。影片的画面精美,音乐出色,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影片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的力量。我相信这部影片会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3
《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融合了文化、艺术与情感的影视作品,无疑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在观影之后,心中充满了对那个辉煌时代的无限遐想与深刻感悟。
首先,影片以其宏大的叙事视角,将唐朝的盛世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长安,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无数文人墨客梦想与追求的圣地。影片中,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熙熙攘攘的市井,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
其次,影片通过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他们或胸怀壮志,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才华;或才华横溢,却因时运不济而怀才不遇;或情深意重,却因种种原因而错过彼此。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缩影。通过这些故事,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追求、挣扎与无奈。
再者,影片在视觉与听觉上也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享受。精美的画面构图、华丽的服饰道具、以及悠扬的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的配乐,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视听盛宴之中。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审美满足。
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影片所传递出的那种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通过展现这些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同时,影片也表达了对那些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的'人们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总之,《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优秀影视作品。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唐朝的盛世景象与人文风情,更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传承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电影将会成为我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4
《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不仅是一次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更是对那段辉煌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与艺术再现。观看之后,心中涌动的是对盛唐气象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诗人墨客风骨才情的深深敬仰。
首先,影片通过宏大的场景构建,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繁华而包容的大唐盛世。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宫殿的巍峨壮丽、市井的熙熙攘攘,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与活力。这些场景不仅令人目不暇接,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份子。
其次,影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尤为细腻,尤其是对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人的描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或豪放不羁,或忧国忧民,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百态。通过他们的故事,观众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此外,影片还巧妙地融入了诗词元素,让诗词成为贯穿全片的灵魂。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和诠释,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影片更具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也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影片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也是其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还是对人间真情的歌颂与赞美,都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这种情感共鸣让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剧或文艺片,更是一部能够引发人们深思和共鸣的作品。
总之,《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情感于一体的优秀影视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盛唐时期的风貌与神韵,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怀。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45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仿佛一幅缓缓展开的唐代历史长卷,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辉煌灿烂、文化繁荣的盛世——长安。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纪录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古代文明深度探索的邀请。
影片以长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座古都的繁华景象:宽敞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宫殿巍峨,气势恢宏,尽显皇家气派;而诗酒风流,更是长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的诗篇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天空。
观影过程中,我被长安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更被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所打动。每一句诗都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故事的开始或结束。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在他们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诗人不仅用笔墨记录了历史,更用情感打动了后人。
此外,《长安三万里》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起伏。无论是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还是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影片的'结尾,当长安的繁华逐渐远去,只留下那些永恒的诗篇和故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距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唐代长安这座古都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总之,《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唐代长安的盛世繁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电影将会成为我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05-01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通用05-01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通用11篇)08-01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300字作文05-27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13
北美电影电影《天才少女》观后感11-27
【推荐】电影作文三篇03-06
入殓师电影观后感三篇11-27
爱国电影《长征》观后感三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