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我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我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的领地却很小。我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我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我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我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我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我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我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这部影片的4K修复版最近在电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温经典,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萦绕着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下船?
该怎么向他们解释?陆地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看完电影,在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1900的钢琴乐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澜,如智者低语,如人潮呐喊,置身其中,灵魂被其磁场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00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天才总是孤独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为virginian的邮轮,只有时而平静时而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热火朝天的锅炉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钢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听众,只有一个交心的朋友,只有一个喜欢而不可近观的女人。
肤浅的人类啊,如果1900没有打败爵士乐的创始人,怎会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乐才华,可见世间美好需要量化方能体现其价值。纵然你天赋过人,也得寻个舞台证明自己,经历一场大考赢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历史的车轮轰鸣而过,新旧交替轮回不止,智慧的人势必善于接纳一切新生事物,守旧的人在时代面前只能做出无力得抗争最终屈服或被时代碾压。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武士往往是个悲剧形象,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末了还要被嘲讽一句“大人,时代变了”。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开始变得聪明,勇于接纳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文明,将自身的.文化弃如敝履,这就是日本逐渐强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日本人渐渐丧失信仰、人性变得多样化、人格越来越不可控的原因。从现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人类发展几千年,终于意识到,只有科技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给生活带来大大的便利,实现一些梦里才有的东西。文化和艺术,则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保存在历史博物馆里,或者作为激发人们灵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痴傻的人毕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时代,人类发展日新月异,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机械化、电磁化、信息化的过程被称为人工智能(AI),它将渐渐取代一切重复性、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劳动,旧行业渐渐消失或者成为时代的缩影。对于时代的先驱者,我们应该紧跟他们的步伐,开创新的纪元,对于那些坚守的人,我们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们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再对山的另一边怀有兴趣和激情,山的另一边不过是另一座山。当1900看到工业文明中的纽约高楼林立,人行如蝼蚁,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乐相伴,夫复何求?
人活百年如昙花一现,该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有过激情燃烧,游过低谷波涛,也曾拂衣逍遥,回首往事不过拈花一笑。
现在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哪怕是坐在对面的父母与子女,虽是近若咫尺,心却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战争年代渐远,衣食渐足,信息传达渐速,传统文化渐亡。也许有一天,性别已趋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着电视上的武侠剧,会发出疑问: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吗?
对那些曾经养育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是最不能忘怀,所以,最后还是要说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作为一个文采平平的不文艺青年,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意大利经典的文艺片,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钢琴,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思考,就像整部电影一样或许都是无解……
电影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师在一艘大船上从生到死的故事,他没有父母没有姓氏没有身份,被人收养取名为1900,在船上逐渐长大,直到一天,他无师自通弹出绝妙的钢琴曲,无数人慕名而来听他弹琴,但他一生从未涉足陆地,直到最后与船一起毁灭。
仔细回忆起电影的一幕幕,开头的小1900跟工人们一起生活,老丹尼教他认字读报,告诉他妈妈是一种马;他穿梭在游轮的每个角落,钻进厨房偷蛋糕被发现拍到船长脸上;他第一次偷偷跑到钢琴前面演奏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在船长的责备中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他在狂风暴雨中随着钢琴“起舞”;到最后船要被炸时,在一片废墟狼藉之中他已是中年模样,对Max说着,他无法舍弃这艘船,幸好,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从生到死,他像是完成了对这艘船的使命一般坦荡。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们看,但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1900的选择是那么自然而然,你不会觉得它是一个悲剧,这反而更让人悲伤。多么不愿意他离开,但又多么不忍心他不离开,也是无解。
关于他最后的选择,我想我是能够理解的,只有在这艘船上的1900才是真正的1900,自顾自的的创作,自在的生活,弹琴给无数人听,也听他们的故事,根据收音机了解世界各地的节奏,他是一个极致的浪漫主义者,自由不羁又落寞孤独,88个琴键在他面前有着无限可能。然而,站在舷梯上看到的无穷无尽的城市街道却让他不知所措,或许就像他说的,陆地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陆地上的生活是他无法应付的。1900从小生活在这艘船上,习惯了把海洋当成我们的陆地,习惯了简单纯粹的生活,所以他说“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或许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未知的世界感到害怕和恐惧。
“我想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虚度了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人们不停的到处游走,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并不羡慕。”1900见过无数来自陆地上的风尘仆仆的人们,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奔波,或开心或失意,然而1990终究发现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一生坚守这座“孤岛”。现实中很多人忙碌半生却始终郁郁不得欢,因为太多人做不到在众多选择中坚定的选择一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哪一天会满足,在各种繁忙喧嚣中迷失了自我。我想这也是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但也不要迷失前进的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孤岛。
人生下来,本就一无所有,到最后离开,也一样,无比纯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我们生于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忘乎了生命中所需要的平淡和悠长。游轮始终在前进着,也曾停靠过,但他一直在漂泊。如果让灵魂和肉体和一,想必是件伟大的事情,而我们平凡人都不曾有过,两面三刀,左右逢源,所以我们只配称赞伟大的乐曲,而不会创造别样的旋律。在文章开头,要致敬那个孤独的灵魂和那位执着的友人。
喜欢影片中舒缓的节奏,配上一杯咖啡,就更美好了。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果然不同于美国大片,倒是有点像法国的,毕竟我也看过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没有坐过游轮,但我也曾见识过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分明,所以就会对丹尼有种莫名的好感和同情,因为我们都是弱者。不曾想到他付出怀抱是出于冲动还是怜悯,可那个大铁链没有饶过这个铲媒的好人,他是笑着去见上帝的`,因为手里曾经呵护过一位可爱的天使,如果放在中国那就是缘分,缘来缘去无法左右。我想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可能演变成为一段传奇。
1900无疑是个幸运的孩子,亲生父母没能给予应有的关爱,而钢琴给予了他一切。拥有了28个字母组成的名字,也拥有者88个琴键,这一生不曾远行,因为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但他在自己的疆域里尽情的驰骋。
写到这里,有点恨自己不懂音乐,不懂钢琴。许多精妙绝伦的弹奏,于我如浮云啊,音乐我听到了,但不知所从,唯独能够发现的也就是他的手速了,我想自己断然弹奏不了那么快。好的音乐都是直入心灵,指尖的跃动,不禁然就泪流满面,或者是引动大家翩翩起舞。我喜欢看他陶醉的样子,那是对艺术的崇敬,仿佛忘乎了自己的存在,也忽视了观众的存在。人是会压抑的,但不能一直压抑,总要有自己的特长,总要有喜好的事物。孤独大概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看到的热闹,其实中间隐藏着更深的孤独,总是要学会享受,学会释怀,学会去释放或者是填满。
故事是悲情的,炸药的光彩也是绚烂的,许多人匆匆来过,不曾记住这一切,唯独大海不会忘记。有谁知道,那海浪里蕴涵了多少痴情的往事,那咆哮里包容了多少彻夜的哀愁。爱情的火花稍纵即逝,就是那么浅浅的一个吻,让他不在孤独,也让他更加忧伤,好在有一张残缺的唱片,记录了那段温情的往事。是啊,这大游轮上又有过多少虚情假意的送别,就像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只有1900是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这个在花名册里没有名字的人,反倒存在的实实在在,并且为远处的社会所感到不耻。
有点类似桃花园,只不过他的桃花园每次只发放20xx张门票,园子不大但应有尽有,里面待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乐融融。又像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但他还是少了那份性情,去到街头流浪,去做最美的情郎。
他既是高贵的,也是懦弱的。脑海里刻着他现在舷梯中间的画面,那一刻迟疑了,无法去感触他的内心,似乎有点像抛出的帽子那样不自主。电影艺术也是引发人类思考的,如果换了我现在哪里,一定会走下去,去陆地上看看海,去街头或者是地下室去弹奏,勇敢与平凡总是一步之差,思想与行动也是一步之差。
但他还是回去了,所以他依旧是1900,那个海上出生,海里弹奏的钢琴师。借用几句古诗,来再次表达对他的感情吧。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平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己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正因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刻,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愉悦,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正因所见,是正因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己以后的人生。但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碎。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今日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一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最终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可是他却拒绝下船,最终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仅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明白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以往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我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齐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可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完美。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齐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本事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必须会到达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每次看《海上钢琴师》,都有一种冲动想抚摸一下我那架冷落多时的钢琴,学习钢琴8年之久,始终不能理解这“乐器之王”所弹奏出的音乐的真谛,始终认为那些为音乐不顾一切的音乐大师们的行为是架空世界才有的,现实中,于我而言,钢琴就是我的任务,学钢琴似乎变成了我的义务,8年的盲目学习、考级,最初学习钢琴的热情被逐渐磨灭,我始终不能对钢琴再产生任何遐想…… 但是于他——丹尼伯曼TD林蒙1900而言,钢琴的意义却不是我们这样的常人所能体会的……这么说并不是映射那些现在把钢琴商业化的人,而是纯粹的欣赏那个叫1900的男人,他向我们所有人诠释了钢琴是什么,音乐是什么。
和大部分大师一样,1900的身世背景并不是那么好,一个婴儿,被遗弃在一个杂乱的舞会上,又被一个船上填煤工人捡到。没有任何证件,没有出生纸,1900的童年就在这艘漂泊无尽的大船上度过,对他而言,这就是他孩提时代的大摇篮,而摇篮旁那个教他识字,陪他聊天,给他作名词解释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即便他作的解释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觉得很幸福。
他和钢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时代,无意间闯入一个舞会时发生的。 大家都惊叹于一个出身不明、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许,他生下来,命中注定要永远和钢琴在一起,永远和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短暂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这片海域,这艘船上,无论名声多么响亮,甚至美国爵士乐的祖师来找他斗乐,他也从未离开过。所有惊讶于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当他终于“追寻”到上岸的理由,当他终于提着箱子迈向大陆,望着高耸的楼层,无边的城市,他却停住了脚步……是的,这是他的最终选择,他的一生注定在海上,与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
“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或许哪天,当海上再次响起那悠扬缠绵的琴音,那是1900在天堂谱出的天籁之声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小号手慢慢地讲述着1900的故事,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了唱片的裂痕,消散在寒冬的萧条中。
1900年,一名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海上,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家,最终死于海底。
他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学成才。他在年轻时成名了。他永远不会忘记这首歌。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之后,他的名声更大了。人们都知道,当这样一个天才来到陆地上时,他将是音乐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是最耀眼的新星。每个人都在劝说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步。他没有回应。我不禁想知道,那些出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每年往返大陆不少于一百次的人是否渴望陆地?
当他和他的小手并排躺在煤堆上时,他说他曾经躺在舷窗上,看着人们在新奥尔良冬天逐渐消失在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人变得朦胧,直到他消失在街道上。我认为,他渴望稳定的土地,至少,曾经渴望过。
他还收拾好自己的衣服,从甲板上走下来,想着那个女孩,但在中途,他停了下来。他面前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和小巷,工业化中滚滚的烟雾和遥远的灰色天空。他站在舷梯上,凝视着这片土地。很长一段时间,他转过身,摘下礼帽,把它扔了出去,他回到了甲板上。在他的头上,有一只海鸥在无边的蓝色中掠过。
起初,我把他的行为理解为恐惧。他在逃避内心的恐惧。直到电影的结尾,他才敢踏这片土地。他说:我爱一个女人,住一个房间,买一块地,看一个场景,走一条死路。选择太多了。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尽头,没有尽头。我意识到他可能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他所在的地方有多广阔,而在于他内心是否有地方让自己真正安宁,而海洋和音乐是他的地方。虽然土地很大,但它不是他的目的地。
后来,小号手发现了1900年隐藏在废船,谈论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能创造的音乐。我永远不会放弃这艘船,但幸运的是,我可以放弃我的生活。
他坐在沟边,手指摇摆着,弹着看不见的.钢琴,嘴角扬起笑容,扬起了他的固执,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
1900年涵盖了太多的浪漫和感情,内心的坚持,远离世界的和平,简单的人性,自由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感情,在我们的现实中,似乎是一种奢侈,遥不可及。这些东西,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1900年的心中。
卢梭说:人们生来就是自由的,但他们到处都在锁链中。1900年挣脱枷锁,勇敢地冲向大海。他坚持一种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自由,但他只能从远处看。是的,有些自由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记住。它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一个向上的方向。在路上低头后,我们可以保持一些向上倾斜的可能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1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1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02-2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12-0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04-2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门】01-07
【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1-0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荐】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