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年轻的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致力于彻底改变当时的世界。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青年马克思》不仅是一部有意义、有意味的电影,还是一部贴近人心灵、情感的'剧情片。在肆掠的时代风云、有志青年的聚首抗争、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深深激荡着每位观影者的心灵。
通过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帮助大家认真领会了青年马克思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以及看准目标、坚持不懈,砥砺前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马克思的精神成为当下青年一代的榜样,鼓励社区青年及青年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推动社区发展贡献力量。虽不能作出多么伟大的事,但可以用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用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让辖区的居民群众到社区都切实感受到“福利温度”的热忱、温馨和幸福。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2
观影《青年马克思》后,影片给我带来的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一是马克思与妻子燕妮的爱情,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而影片也是围绕这两个主线所进行叙述。身为名门之后且美丽高贵的燕妮却爱上了平民阶层的马克思;看似矛盾不合理,但实际上却十分的合理,燕妮虽为贵族,却讨厌条条框框充满压迫的旧世界,她希望逃离希望打破这些窠臼,因此她理解马克思的抱负,赞同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活中的夫人,工作上的助手;无条件地支持马克思;而恩格斯虽然是工厂主子弟本应代表资产阶级但他却同情无产阶级,想要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所以他欣赏马克思的主张,赞叹马克思的学识,他是马克思现实中的挚友,也是马克思思想道路上互相鼓励的`战友,正是他们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惺惺相惜、凝聚在一起。影片中给我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在成为同盟会代表后,撰写《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也因为生活困难的原因而萌生退意。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可以看出在斗争和反抗中也需要克服现实生活的困难,并不是靠一腔热血而不切实际。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3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命题一样沉重又诙谐。沉重,是因为这曾是历史的一部分;诙谐,是因为不曾想过伟人的很多面也像现在的我们。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从没预期过任何一点波澜,仿佛它就应该是这样平铺直叙,平淡如水的。因为那是历史人物,是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细节,只帮助我们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但在脑海中不论看多少次生活琐事,还是无法忘记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有人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像是一本流水账。还有人调侃说可以直接用作马克思理论的课堂辅助教学,大家都晓得,这是认为无聊的意思。但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此,也是源于平凡,却创造不平凡。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且海报上也只有马克思一人的侧面,大概是想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想为大家展现另外一面的马克思。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的核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其余,只是让我们更理解这个男人,而不是这个伟人。
比起现在什么都想拥有的我们,那时候的追求更纯粹。
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感觉现在的人们太不容易被满足了。接纳事物的时候从不多面考虑,只一味看到它们的好与不好。从不考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别人做了多少妥协和忍让,只一味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丢了多少便宜。对可以让自己增长见闻的事情完全做到充耳不闻,对闲言闲语深信不疑。八卦是生活的全部,知识全是高考生才需要学的'事儿。什么时候大家都对进步自己这件事这样缺少欲望了呢?
我不懂,但也懂。
因为选择上重大的责任只能择一,而很难兼顾。为了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儿女私情和美满家庭,这又是很多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某种层面来讨论,每个人都有无法兼顾的那一层。故而很多人选择了轻松,只是不想自己活得太累,又是一种解释罢了,每个人都如此。
然而我有点羡慕那个追求精神的时候,物质还未如此丰富,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提升和不是奢侈品包包价格的提升。电影里他们并没有被包装成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生活的普通人,但却创造着不普通的梦想。
可能我喜欢的不是这部电影本身,是里面确实存在的人物。有没有过多美化我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伟大。同为青年,虽然我们一样普通,但我们没创造出他们的不普通。我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不易,但却没有他们那样的不容易。
一直觉得有种系列的电影是应该抛开电影本身去讨论的,因为不论剧情是什么,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那是历史,是创造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基石。
不论到什么时刻,思想还是主宰的本身,这在历史上曾多次被验证,被经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没什么理由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很喜欢。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4
今天,我们怀着对马克思的敬仰观看了 《青年马克思》,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这部电影描述了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8年间的生活片段,还原了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 下探求真理,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看完影片感受体会较深的有两点:一是虽然马克思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问的革命友谊和亲密合作。正是马恩的合作,才能使他们去寻找更大的力量来改革这个世界,才有《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才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学习马克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的精神;要透过马克思的生平,从中学习与感悟马克思的光辉人格和崇高境界,不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把“为共产主义 奋斗终生”的入党誓词,化作努力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动力,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但思想决不能落伍,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5
玛丽和马克思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看诺布莱一家。他们向往着自己可以像诺布莱一家人一样有许多的朋友,和谐,快乐的生活。玛丽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而马克思唯一精神依靠是他做的假人朋友。两个人都渴望找到真正的朋友,缘分让他们成为了终生的朋友。
玛丽和马克思相距甚远,书信成为了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他们通过写信相互倾诉着彼此的生活和心情。玛丽的爸妈相继去世,但她的梦想和邻居却弥补了他心灵的创伤。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她的学业也蒸蒸日上。他开始研究精神病,并写了一本书,发表后她将书寄给了马克思,并告诉他要去看他。由于马克思有精神病,而且对此很敏感,坚决回绝了。马克思自此始终不再回信,这使玛丽感到心灰意冷,更糟糕的是玛丽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相爱了。玛丽的生活状态从此落到了低谷。后来,马克思询问心理医生后发觉友谊的珍贵,又写信给玛丽,并把它所收集的诺布莱一家的玩具全部送给她,两个人的友谊自此后更加深厚。数年后,当玛丽带着她的孩子去看望马克思时,马克思却在那天早上带着和玛丽多年的友谊,和对玛丽深深地祝福,坐在那把交椅上带着微笑走了。
电影的`结局令人震撼,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马克思将玛丽写得所有新、信全贴墙上,含笑而死,真的让人感触很深。百年之后我和我的朋友也会相继离去,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当回首人生过程时,有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友谊是如此让人满足。
朋友是要求彼此用心呵护,彼此信任而互相诉说,相互维持的。我曾怀疑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甚至想放弃,但是我错了,而且发现自己错的很幼稚,世界上的人无数,但在茫茫人海中,你和她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缘分。缘分让两个陌生人相遇,信任让彼此相知。珍惜眼前的友谊吧!就像玛丽和马克思的友谊一样,虽然曾经有矛盾,但是终原谅了对方,友谊在恰当中维持,在磨合中成长,希望友谊地久天长!抓住时间的步伐,把握现在,珍惜友谊,它将是你一生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6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粘土动画,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阿凡提,国外电影的制作团队就是强,不得不佩服。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真的如此那真的让人无比感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澳大利亚的玛丽给远在纽约的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让马克思回答她的问题。就这样他们成为了跨越大洋的笔友,一次次的通信加深了他们的友谊,而且由于两个人都没有朋友,于是把对方看成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对待。两个人互相安慰,互相帮助对方,直到玛丽来到马克思的门前。
显然,如果故事就这么简单并无法完全衬托出朋友的意义,而玛丽和马克思之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两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从一开始的互相体谅对方的痛苦到关系的破裂,再到马克思最终的原谅,其中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而玛丽更是为了帮助这个素未见面的笔友立志研究精神病学,最后又因为马克思的愤怒销毁了自己所有的'著作,抛弃了丈夫的爱,陷入了彻底的失望堕落之中,如果马克思最终没有原谅她,那她就难免一死了。这种友谊显然超过了夫妻的情谊,甚至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力量实在是可怕的吓人。
显然,作者是想突出这种友谊的价值,这才叫真正的朋友,我记得以前常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玛丽和马克思就是这么一对知己,他们在信中毫无保留的叙述自己的生活,叙述自己的缺点,完全是一片真心。不知道为这部影片评高分的人是不是被其中的这种友情所深深打动,看见豆瓣上的评论,有人在看到结束玛丽走进马克思住处发现马克思已死的时候痛哭了,为朋友之死而哭,还是为这种伟大情谊的终结而哭?
好在玛丽没有哭,她静静地坐在马克思旁边,拉着马克思的手,默默注视着贴满了自己信的客厅墙壁,感受着这种温暖。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猜玛丽会变的更坚强,这种友谊在她的心中永远不会枯竭,给她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动力,她会再认识很多朋友,但唯一的朋友永远只有一个。
马克思和玛丽的通信很值得一读,语句浅显易懂却让人无比温暖,在不经意之间却又隐藏着人生的哲理,例如马克思写给玛丽的这一段话: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 however, 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also said, that everyone's lives are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 like mine, have cracks, 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读完以后,你会有什么感触呢?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7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
《马克思靠谱》一书,学习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每逢聆听书中内容,映入头脑中的首先是浅显易懂、读起来津津有味,书中用简单而不失活泼的语言,将马克思苦难的一生、为全人类得以解放而奉献的一生、为全人类崇高的理想而不断追逐的一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就好像一盘美味佳肴,美味而不失原来的本色。
全书将马克思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感都详细的阐述一遍,当我读到马克思的学习这一段时,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感慨马克思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感慨马克思对学习的批判和自我认知,没有盲目追随、没有浅尝辄止,有得是为弄清楚一件件学术问题而不懈去努力、去学习,去思考问题的本来矛盾点和谬误的关键所在,没有过分追求学习的结果,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点都认真剖析,“自思不读,走火入魔;又思又读,立地成佛”。自己的学习时代,可能没有将“思”与“读”分配好,才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现在,回想起来,学习的时光真是美好,如果在重新来过一次,真应该将大好时光好好利用,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和痛快。
马克思的工作用现在的观点来说,是一份可以叱咤风云的工作,但是当马克思意识到工作本身与自己所追逐的梦想相悖时,他果断放弃工作本身带来的好处与源源不断的`利益。马克思这份坚持和信念非常值得我钦佩,不去在乎外在的物质带来的享受和美好,始终遵循本源,本来的信念和执着,义无反顾,感受内在的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伟大的人不只在某些方面值得人们钦佩,而是在任何领域、任何方面都是领先的,走在时代前列的,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是,马克思的执着和坚持信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应当去执着完成好,不应当有一丝的马虎和不认真,不应当有一丝懈怠和懒惰。
马克思的情感是非常让人向往的,有一位忠贞不渝的妻子,有一位有共同理想的朋友,马克思是自信的,不管马克思的穷困潦倒成什么样子,内心的强大始终坚持他完成自己的梦想,并将梦想变成现实,马克思内心充满爱的,爱家人、爱朋友、爱全人类,将小爱转变成大爱,奉献给全人类的爱。
通读整本书,马克思给与我们的不仅仅就是马克思主义,还讲自己的讲学习的态度、生活中的执着,工作中的坚持,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将努力学习,改变自我。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9
《自闭历程》是一部传记电影,主人公是美国畜牧学家坦普·葛兰汀。电影的制片人有一个自闭症儿子,她在读了葛兰汀的自传之后,想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葛兰汀、知道自闭症,并从中看到生活的希望。于是,她拍下了《自闭历程》,影片讲述葛兰汀如何战胜自闭症成为学者的人生历程。我相信,拍这部影片,也是制片人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
《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粘土动画,也是导演的半自传式影片:一对笔友,通过书信延续了20年的友情。玛丽是个8岁的小姑娘,居住在墨尔本市区,她长相平平,缺乏关爱,被同学孤立;马克思是一个居住纽约的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的一种)患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成为笔友,他们的通信跨越太平洋……开启了一场关于友情、自我和对自我的剖析之旅。
PART1:别无选择与可以选择
葛兰汀是别无选择的,她的自闭症与生俱来,且终生不被治愈。但是,她说:我叫葛兰汀,我与众不同,我用图像来思考并关联它们。影片开篇的那段话,她说得自信而从容。在影片结尾处,她说,我还是难以理解人类,但是我尽量让自己生活得意义。这是多么坦然自若的告白,她无法选择疾病或健康,但她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方式——不逃避,不自卑,不抗拒,在能掌控的范围内,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玛丽也是别无选择,她的父亲冷漠,母亲酗酒,她无法选择父母,但是她以无忌的童言为自己收获了一枚古怪笔友。正如影片中所说,我们无法选择亲人,感谢上帝,我们还可以选择朋友。古怪笔友马克思也是别无选择,患有自闭症的他无法忍受一丁点的变化和压力,时时焦虑发狂,时时暴饮暴食。当他拥有了玛丽的友谊,玛丽成了他灰暗生活中的一抹鲜亮色彩。他在最后的那封信中向玛丽告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PART2:如何为自己寻找光
葛兰汀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好母亲,有一位好恩师,有一位好姨妈,还有一位好朋友。葛兰汀四岁时,医生建议母亲送她到疗养院,母亲并没有放弃她,而是像正常孩子一样养育她,让她上学,鼓励她融入社会。她的恩师科学老师识别了她的天赋,在学业成绩上给了葛兰汀莫大的自信。科学老师对葛兰汀的妈妈说:我理解你想保护她,但总有一天,她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葛兰汀在姨妈家过暑假,偶然发现自己对牲畜感兴趣,并发现呆在压缩机里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姨妈没有把葛兰汀视为异类,她充满喜悦地说:压缩机对葛兰汀有帮助。跟其他自闭症儿童一样,葛兰汀在求学路上艰难重重,被同学嘲笑欺负是家常便饭,但即使如此,母亲还是坚持她应该上学。上大学期间,她遇到了好室友——一位盲人女孩。她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盲人女孩用声音来识别这个世界,葛兰汀用图像来思考这个世界。她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天赋来寻找生活的光和热。
与葛兰汀相比,马克思寻找光芒的途径可怜而卑微,只是来自于一个大洋彼岸小女孩的偶然来信。这样的来信,对于患自闭症的中年男人马克思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他会在收到信后陷入焦虑狂乱。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认真地给玛丽回信,因为有一个人听自己讲话是一件美好的事。马克思无法理解他周围的人和事,但他理解玛丽小小的忧伤和孤独,并乐意为玛丽解答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而玛丽呢?这个八岁的小女孩活得孤独而自卑,交到马克思这个笔友,让她的生活大放异彩,从此她有了奋斗的目标——攒钱去美国看望马克思。玛丽和马克思,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并不善待他们,但即使再底层,即使生活陷入阴郁的泥沼,寻找光和热的信念却像石缝里的小草一样顽强。
PART3:赋予生活以意义
葛兰汀的生活很有意义,她执着于自己的天赋,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畜牧业。科学老师给她打过比方,前面有一扇门,你只需轻轻一撞,门就开了,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每当遇到困难,葛兰汀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扇门。影片的最后,葛兰汀已经成为畜牧业学者,妈妈带她参加世界自闭症大会,她打断了专家的发言,说起自己的经历,在场的父母邀请她上去演讲,于是,她充满自信地穿越了这扇“门”,充满自信地站到了发言席上。当人们问她,你是如何治愈自闭症的?她响亮地回答:我从来没有治愈过,我还是不能理解人类,但是,我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马克思和玛丽的生活也有意义。马克思一直在换工作,他无法识别人类的情感与表情,但他有自己喜欢的宠物,有挚爱的动画人物阿诺,在动画片里,阿诺一家的社会关系简洁明了,这是他所喜欢的。在玛丽出现之前,马克思拥有一个想象中的好朋友,一个不会给他制造压力的隐形朋友。玛丽在学校里交不到好朋友,但她的内心向往爱情,她有一个想象中的爱人,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嫁给他。当玛丽听说马克思不会表达情绪,从来流不出眼泪,她把自己的一瓶眼泪寄给了马克思。马克思把玛丽的眼泪涂在脸上,感受着什么叫悲伤。玛丽上大学的时候,她选择了精神医学,把马克思的病症作为研究对象,因而成为学术界的`一颗新星。虽然,玛丽的著作让马克思感受到被背叛,最后玛丽选择毁掉自己的著作。但是,从玛丽的角度来说,她想治愈马克思的病,她的人生因了这段友情而拥有着不凡的意义。
PART4:善意之火可以燎原
葛兰汀害怕自动门,这给她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她无法去超市购物。然而,有一次,她在自动门前进退维谷、焦虑万分时,一位女士上前夸赞她的衣服漂亮。葛兰汀坦然说自己是自闭症患者,害怕自动门,那位女士贴心地帮助她安全通过自动门,并聊起自己也有个自闭症孩子,他也有一些害怕的东西。女士还对葛兰汀在畜牧业上的成就大加赞赏,并邀请她到自己丈夫的农场工作。葛兰汀能读懂动物心态的非凡才华终于在多次碰壁后得到充分展示。从这里可以看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善意多么重要。
在《玛丽和马克思》中,最打动我的是马克思写给玛丽的最后一封信,他说,他原谅了玛丽(为治愈自闭症写了一本学术专著),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陷。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的人是一马平川,有的人的路上充斥着裂缝、烟头和香蕉皮。他的信将玛丽从自厌自弃的泥沼中挽救出来。一年后,玛丽去看望马克思了,只见马克思死在了自己的寓所,他抬头着着天花板,而天花板上贴满了他俩二十年的通信。这一刻,我的眼睛湿了,也许人的一生会交到很多所谓的朋友,可是真正能抵达并戳痛你内心的人,你有吗?
想用一首歌来结尾: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我问妈妈,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会漂亮吗?会富有吗?她对我说,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0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所以一种思想的诞生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1
玛丽,八岁三个月零九天大住在澳大利亚的小女孩,因为心中突然冒出来的疑问美国的小孩是从哪冒出来的,给一个美国的陌生人写信。尽管她只知道他叫马克思豪尔沃兹,住在纽约,但她还是附上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棒,满怀憧憬着等待他的回信。
马克思,四十四岁的纽约精神病患者,因为酷爱吃各种巧克力和零食而过度肥胖,他的大脑习惯理性和逻辑,因而对许多毫无逻辑的事情感到困惑和难以忍受(女性的媚眼和随地丢落的烟头)。玛丽的来信让他感到意外和焦虑,但他还是给她回了信,在信里他回答了玛丽的问题,介绍了自己曾做过的六个职业,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马克思希望玛丽回信,因为他一直渴望有一个朋友。两人的联系便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第二次通信中,两人各自向对方请教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难题:玛丽因为自己额头的丑陋胎记被学校的小毛孩欺负,马克思正发愁要怎样控制自己饮食。当然,双方的建议都没有真正根治各自的难题,但是这总让人感到温馨。
玛丽第三封关于爱和浪漫的来信让马克思精神崩溃住进了医院,对他来说要理解这些还是太过于强人所难了。通信中断了一段时间,玛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将马克思的来信全部烧掉以图忘记这位笔友,不过马克思的回信马上让她回心转意毕竟,他们实在是太孤独,太需要一个朋友了。
至此他们开始频繁通信,玛丽在信里了解马克思不善言表的背后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灵魂:他数过多少个乱丢垃圾的路人,金鱼亨利的各种死因以及新发明的鸡肉配方,马克思也在信里听玛丽说自己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譬如绵羊会因为下雨缩水吗,为什么老爷爷总喜欢把裤头提起,计程车向后倒车的话,司机要付乘客钱吗等等。
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状况,在这过程中,玛丽送走了她的父母,花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整容,她听从了马克思寄来的巧克力饼干上说的LOVE YOURSELF FIRST,并最终实现梦想和一个帅气的邻居小伙结婚,她进入大学研究精神病人,表现优异,并以马克思作为自己的病例出书。书大受欢迎,即将销往多个国家。玛丽将一本样书寄给马克思,并承诺自己将给他一半稿费,马克思收到信以后感到痛苦、困惑、背叛、难受、悲伤和气不打一处来,他拔下自己打字机的M键寄给玛丽,以此表达两人关系的决裂。
玛丽的世界瞬间塌了下来,她销毁了自己的著作,在一罐炼奶上写下IM SORRY寄回给马克思,她等待着他的原谅,这次打击让她变得懒散、颓废和抑郁,在她身上我们似乎见到她母亲的影子,最后一根稻草她丈夫的离去让她近乎绝望。而就在她准备自杀之前,她久久不敢出门的对门邻居第一次突破了自己对出家门的恐惧:他敲开玛丽家门,将放在门前的马克思的包裹双手呈给她,再划着轮椅回去。玛丽拆开包裹,看见整整一箱都是自己和马克思都最爱的动画片《诺布莱之家》的小人模型这是马克思数十年来买彩票中了以后买下的一整套,他把这些小人作为自己原谅玛丽的标志,他最终选择原谅她,他写道: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你不完美,我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缺点,但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些人的路铺得很平整,还有些人,就和我的一样,有着裂痕、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很像,或许没有那么多裂痕。但令人欣慰的是,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那时我们可以一起分享一罐炼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一年以后,玛丽背着一个婴儿带着行李来到纽约,她推开马克思公寓的门,看见马克思头仰着,就在那天清晨马克思喝完炼奶,离开了人世。玛丽将打字机的M键放回原处,坐在马克思旁边,握住他的手,或许还带着一点温热,她朝着马克思面朝的方向望去,看见自己寄给马克思的泪水瓶(马克思曾经向她抱怨自己不能在适当想哭的时候流泪),她寄给他的她年幼时的照片,还有看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整整一墙的信纸,熨平后贴满了墙壁,还有她画的各种简笔画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能靠近自己交往了十八年的笔友,闻闻他身上的甘草和古书味道。最后的镜头交给陪伴马克思多年的小鹦鹉,它不解地张望着,仿佛从未知晓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部黏土动画电影,画风偏暗,小人们虽然称不上标致可爱,却有着特别的动人之处。玛丽世界的淡彩色,和马克思世界的黑白互为对照,只有人们的舌头、口红、路边的花、玛丽的行李箱、戒指、发卡、送给马克思的毛球是红色的(马克思戴在头上的毛球是他的世界里唯一鲜艳的颜色)。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它的动人不是像《寻屋环游记》那样的回忆与陪伴,而是两人十几年磕磕碰碰走过来的真实。
他们两人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玛丽和马克思小时候都被人欺负,也在爱情上遭遇不少挫折,喜欢巧克力和动画片《诺布莱之家》,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没有朋友。如果说小孩子的灵机一动仅仅是引子,那么孤独才是背后连系二人通信最坚固的纽带。影片一开始便给人们幻想中的浪漫写信袪魅:玛丽第一封信给马克思带来了很大的不安乃至惊吓,当然部分原因可能是马克思本人的精神状态,不过后来的遭遇,我想应该每对笔友都会遇到:生活的意外让回信不得不搁置,对方又因为迟迟不见回信从期盼演变成失落乃至厌恶。
不过我想,正如上帝将人放置在孤独的山谷的同时,又给了人一对情谊的翅膀,只有情谊才能缓解甚至战胜孤独。二人跨越大洋的十余年情谊,终于在最后以马克思的安详离去画上圆满的句号,唔不,我想玛丽或许还会给马克思写信,她会时常去墓地里看他,把信寄往天堂。
电影的配音非常地富有感情,配上信的内容一下子就有种见信如唔的恍惚感,配乐带着爵士的欢快和歌剧的庄严,影片中的Que sera sera很是耳熟。重点说说编剧,这样体现二人情谊和生活的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细节,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的剧情都是由旁白和信的内容完成的。我太喜欢玛丽小女孩在心里所说的各种幻想,也为马克思正经的玩笑而忍俊不禁。
不过,生活并没有因为通信而变得童话般单纯美好,反倒因为通信,马克思回忆的阴影被搅动,前几次通信我们可以看到他被欺凌的过去,他从事的诸多不顺利的职业,他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奚落和歧视。而玛丽呢,即便有了这样一位可以为之答疑解惑的过来人,她却仍旧会在生活中被人嫌弃。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2
看了两次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第一次看了40分钟,没有看懂,时间也很晚,觉得无聊看的晕乎也不明白在演写什么,第二天又从头看了一遍,才明白这部电影就像生活,也许就是生活,短短的80多分钟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多到不可思议,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去体会都是一段人生。
突然觉得要我去概括这部电影很难,平时看电影最注重的就是剧情,剧情中导演表达的思想,人物的层次饱满,演技的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画面的美感光影等等很多很多的因素完美的搭配才能有精神与视觉上的盛宴,然而这部电影首先没有演员,都是制作出的动画人物,只有几个配音演员和一个旁白,但就是这个旁白引导着我们去了解玛丽和马克思的人生,和大家的人生,刚开始看觉得人物设计的风格实在难看,揣摩不出导演的用意,也许不敢妄自揣摩,但玛丽和马克思头上的饰品会随着剧情的变化夺人眼目,从画面中跳跃出来,巧妙的表达了剧情心情的变化让人不敢遗漏掉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马克思的信中说过,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小时候想变成另外一个人,除自己外的任何一个人。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小的时候甚至现在都有过吧,然而马克思换上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却没有给他带来烦恼,只是轻松的接受,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马克思想让我们明白,不要去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苦恼,这里的缺点绝不是指你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而是你自身的缺陷,不幸,他人眼中的平凡等等世俗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不但要去这样面对自己,也要同样的去面对自己的爱人,朋友,因为你身边的他就是他不是别人,他说我们都不完美甚至是有病的但即使是病入膏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还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欣赏你的古怪和你一样喜欢巧克力,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痛苦将你的眼泪抹在脸颊上却在微笑的人,伯纳德医生对我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就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马克思对他而言无论他经历过什么,包括任何不好的事,他都能够接受,并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印象很深的一段剧情时间很短,简单带过,那就是在马克思终于中奖的时候,他只买了足够自己吃的巧克力,集齐了所有自己喜欢的诺布莱玩偶,他的目标简单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还有大把的`钱却把钱给了艾维,艾维一把年纪把自己打扮的青春焕发,及时享乐但却没有任何意义,本身可以继续很好的生活,却早早的挂了,但也许对于一个老人这些对他是有意义的然而艾维没有花光的钱财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机构的老板却把钱全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故事继续回到玛丽和马克思之间,故事的主旋律依旧是平凡的生活,但玛丽却有了改变,正如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会有变化,正确的错误的都会有,写着写着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太难了,毕竟电影的信息量太大,题材也太大根本无法全部消化,但故事最后的结局那个震撼的镜头告诉了我们最珍贵的是什么,最起码马克思是这样做的,每个人多少都有病,有不安焦躁,有孤单寂寞,有无所适从,但也应该向前文中说道的,去接受自己和与你真心的亲人朋友,平凡而又真实的活着……一直在想艾维他临终时身旁空无一人只有墓碑与枯枝,而马克思的身边有个她,不强求自己继续写下去,改天再看一遍吧,有兴趣的可以去品味这部电影,不同于飞屋环游记,那样的主题明朗清晰富有简单梦想的正能量,马力和马克思是一段用生命酿制的平静人生…………最后向导演亚当艾略特致以深深的敬意,再想象这位让我膜拜的大师究竟是怎样一位人,改用人还是神来形容呢?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3
当人们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说明目前主流的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和金融霸权等痼疾纷纷显露,尤其是近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由资本主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片中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从而还原了马克思的本质,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一名医生,医生深知有病的人才会找医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会失去价值,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为整个社会这个病人尽心竭力地救治。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和职业来确立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便会有阶级斗争。随着时代变迁,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是阶级从未消失,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上层建筑的理论没有改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到如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劳动法保护,以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些都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演变结果,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救治社会这个病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注重实践的.理论,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内在,才不会在不断变化的阶级构成和生产关系中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4
昨日有幸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进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创造了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共产党宣言》。
李卜克内西这样评价马克思:“没有人比马克思更真实——他是真实的化身。”不同于纸上读到的理论思想,电影让我看到了更生动有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只认为马克思是伟人,是出色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可荧屏中的他和世上的平凡人无异,有爱欲,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因为工作而发愁。距离感让当代人们忽视了历史人物作为凡人的血肉,正因为他是人类中渺小又普通的一员,这才衬托出他足够伟大。
影片中,马克思言语犀利,常常对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毫不修饰地批判,不畏权威,这也导致了他在思想事业以及生活中的坎坷艰辛,可他依然坚强、不畏苦难。他认为很多批判学家总是宣传抽象的概念而不落于实际,他在不断地思考他想要的答案,清晰而富有逻辑。而恩格斯虽然家庭富裕,可他清醒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与贫民窟的惨状,他为自己处于被迫服务资产阶级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痛苦。当马克思遇上恩格斯之后,他们经过一段小的摩擦便成为了亲密好友与搭档,他们给予彼此支持与鼓励,发生思想的碰撞,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使他们最终能够完成著作。
马克思直面问题,迎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奋勇而上,他用思想、用哲学、用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体系,提出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改变了人们看待人类社会的方式。改变世界何其艰难,可马恩做到了,“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15
作为一个90后,马克思的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但我对他的了解不太多,只知道他是一个额头宽宽、眼神清澈、留着浓密长胡子的外国老头,写了一本复杂深奥但极具价值的书——《资本论》,还琢磨出了一套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许多90后和我一样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解。但也有很多懂他的人,并深入学习、灵活运用他的这套“魔法理论”拯救了太多太多苦难的人们。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他的伟大不言而喻,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不久前,有同事推荐我看《马克思靠谱》这本书,本以为这又会是一本枯燥而又理论化的书籍,但从翻开它的第一页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这本书里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马爷爷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妆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如朋友般的马克思,真实且充满色彩感。
年轻的马克思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激情昂扬、叛逆任性的青春岁月。那年,其貌不扬的小马凭借着自己才华横溢的独特魅力追到了白富美燕妮,可见他也是个“撩妹高手”呢!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的确,小马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都在研究钱,却最缺钱。他们曾有过七个孩子因为贫穷夭折了四个,但就是这样的情况,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公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是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也许他们的爱情少了如今韩剧中你侬我侬的浪漫气息,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完美的向世人阐释了“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他们挡开世人的流言蜚语、也挡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相互扶持走过一生。相较于如今一些浮躁、随意的现代婚恋观,小马夫妇绝对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还提到了小马的朋友圈,说到这,必须要提一下小马最好的哥们——恩格斯,他俩一共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份伟大的友谊深沉而厚重。恩格斯为了好友专心研究而不受生活琐碎的羁绊,无奈之下,不惜沾染铜臭,重新当起资本家挣钱养活小马一家。小马除了经常感激就是下决心写出更好的文章,不辜负好友的心意。小马的真诚坦率,小恩的宽宏大度,让他俩的友谊无比坚固。不得不感叹:一生中得此知己足矣!
17岁的小马曾高调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志向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至此开始,他一生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为了这个信仰一往无前。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他把高调唱成了高尚,直到彼时叛逆青春的少年成为一位伟大的千年思想大家,为全世界指明方向。这份坚持让我们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向其致敬,向其学习!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0-07
马克思讽刺小傻瓜名人故事10-06
马克思恋爱时的幽默小故事10-10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精选10篇)11-07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04-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体会03-20
马克思传读后感03-14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02-21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通用18篇)06-0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优秀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