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好》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好》观后感1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 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清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我们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老师·好》观后感5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老师.好》苗宛秋语录
《老师.好》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与高中三年学生斗智斗勇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有争吵,有温情,有泪点,更有幸福。
爱是教育的底色,影片苗老师中在无意中得知学生刘昊得了脑瘤,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时,他动员班里学生为他捐款,并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悄悄地寄给了刘昊,当然一起寄去的还有学习资料。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爱和责任。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我觉得最真实的反而是关于苗老师的细节,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细节—— 比如电影开头别人说自行车是县先进的奖品,苗老师认真纠正说是“地区先进”,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有些小虚荣但又真实得角色。
比如说选班长的时候,既有能力很强的.关婷婷,还有气势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师独断专行地指定班长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静,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师很明显的特征“偏心”,就跟我们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就是霸占着教室里最好的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别人没脾气,跟现在排个座位得掉一堆头发比省心多了,我们老师的原话是“想坐前面中间?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机倒把”的学生捞出来之后,硬是要把东西一起带走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威胁小舅子“以后不许进我家家门”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拿到东西走到门口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饭”的苗老师也是真实的;
比如说当安静给原来初中同学在小饭馆门口补课的时候,苗老师说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复习了?回去!看你的书去!”这点儿小心思,真实地让我感动,可是,苗老师又放不下那些矿业中学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静惦记这些老同学,他自己在家里给他们免费补课,让我心里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师的邻居在家里办班补课,他偷偷猫在人家门口偷听,我猜他一定没有检举告发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办班补课之意就不一定了。那个坐在黑暗之处纠结徘徊的也许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比如苗老师在安静车祸之后、冤屈被澄清之后、校长奖励他一套住房之后选择离开,我在内心揣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又不敢妄加揣测,也许是因为无法原谅借自行车给安静导致车祸的自己?也许是无法面对用安静的一双腿换来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许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选择离开。
那个开学第一天就给学生下马威的苗老师让我觉得痛快,虽然有些借着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风的小市侩的感觉,但是依然觉得痛快。
现在不缺少火眼金睛发现学生问题的老师,但是还敢罚学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师已经很少了,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现在俨然已经成为高危职业,我们为着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操心劳力,却因为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一个无关痛痒的举动,动辄被告状到教育局,丢掉饭碗,动辄被打被捅,丢掉小命。
于是,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哄着求着甚至跪着做教育,我们不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会造就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愿我们这个社会还心存对规则的敬畏。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要对孩子一视同仁。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爱,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苗老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洛小乙时,目光依然是充满温情的,他在小乙缺课之后,依然不放弃对他的找寻和思想引导。最终,他也用他的爱和真诚找回了小乙,更是打动了那些一直和他“作对”的孩子们的心。教育就是心与心的联结和碰撞!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型,在最好的时光里与未来的自己同行。影片中苗老师原是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上了师范大学。这是他的一个心结。可正是这个心结却成了孩子们高考路上的动力。他们纷纷以苗老师为榜样,誓要考上北京大学。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地就成为了别人的榜样!我们也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同样不例外,他们更需要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影片看着笑着就莫名哭了。所有的老师都一样,目光里是对学生的期盼。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标一致。只是想,当孩子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默默无闻而羞耻。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电影故事虽然结束了,但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责任一直在路上……
《老师好》观后感2
电影讲述了苗老师(学生送外号苗霸天)与三班孩子从高一到高三,三年间普通、平凡的故事。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后来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学生渐渐理解了老师。知道他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却因时代原因与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语文老师的鼓励下,他报考师范,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并被分配到县城任教。这些经历,也成了学生们努力的动力,三班的班长安静就发誓非北大不考。但命运常常不如人愿,安静为了帮因给学生补课被停职的苗老师说情,归途中出车祸,没法参加当年的高考,之后连续两年去考,也没考好。
如果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观影人的表现,大概是笑和泪比较合适。整部影片充满了喜剧色彩,苗老师的严厉、与学生间斗智斗勇,学生捉弄、报复老师等情节都是以诙谐、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现的。因此,观影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笑声结束,时不时又会传来抽泣声。是的,是影片中的师生情、同学情深深感动着我们。同时,虽严厉但心中有爱,为学生着想,正直优秀的苗老师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也引人深思,他在学生毕业之际选择离开叫人不解。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得益于导演艺术上亦庄亦谐、庄谐并用的处理。这是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但是编剧、导演并没有将其处理得特别高大上,也没有弄得如《全城高考》般沉重,更没有《青春派》那样搞笑。
这部影片选材校园生活,关注师生关系,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老师。高三毕业之际,苗老师悄然离开,应该是当下对那个年代教师的一种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个优秀教师?算吗,似乎不对,他将当年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学生头上,逼着学生去实现。可这难道又错了吗?他爱学生,为班里长脑瘤的学生捐了一个月工资,到处找回混混队伍中的`男一号。他悲伤着学生的悲伤,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时时督促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这样的老师难道不优秀吗?可他没有私心吗?当然有,学生的好成绩能给他好声誉。但他不收补课费,免费给学生补课,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只能说明,这部影片中的苗老师是立体的、多元的、复杂的。现实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影片结尾,三十年后,白发苍苍、颤巍巍的苗老师拄着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静,也许是发现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那是不合理的。他当年的离开是反思,三十年后的看望是愧疚,是忏悔!
身为老师,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在我的育人历程中也真实出现过,我与学生间也发生过“自行车”故事,我也有过如苗霸天般的强势、专制,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为贫困生拉资助,也与学生上演过聚聚散散的故事。这些,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应的。以“每个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当然也有离别的痛苦......”(大意如此,记不准了)开头、结尾。
最让我感动之处,是片尾将所有参演人员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没有一句台词的演员。这应该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
致教师——《老师。好》观后感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老师。好》苗宛秋语录《老师。好》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与高中三年学生斗智斗勇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有争吵,有温情,有泪点,更有幸福。
爱是教育的底色,影片苗老师中在无意中得知学生刘昊得了脑瘤,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时,他动员班里学生为他捐款,并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悄悄地寄给了刘昊,当然一起寄去的还有学习资料。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爱和责任。
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我们班有38个住宿生,他们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学校里,过星期了才会回家一次。家长有的可能还不在家,就爷爷奶奶照看着。孩子的学校的时间更长,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多!老师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时刻强调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总是尽全力告诉他们一切的安全隐患,为的就是孩子们可以避免这些,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也许我和苗老师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在某些方面是专制的,是不容许你拒绝的,比如在学习和自身安全上。当然,我做不到他那么伟大,我只是做到了尽心尽力,他是全心全意。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要对孩子一视同仁。
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爱,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苗老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洛小乙时,目光依然是充满温情的,他在小乙缺课之后,依然不放弃对他的找寻和思想引导。最终,他也用他的爱和真诚找回了小乙,更是打动了那些一直和他“作对”的孩子们的心。教育就是心与心的联结和碰撞!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型,在最好的时光里与未来的自己同行。
影片中苗老师原是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上了师范大学。这是他的一个心结。可正是这个心结却成了孩子们高考路上的动力。他们纷纷以苗老师为榜样,誓要考上北京大学。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地就成为了别人的榜样!我们也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同样不例外,他们更需要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影片看着笑着就莫名哭了。所有的老师都一样,目光里是对学生的期盼。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标一致。只是想,当他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默默无闻而羞耻。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电影故事虽然结束了,但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责任一直在路上……
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灵。
《老师好》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老师好》这部电影。
《老师好》的中心句一共有一句,是:“不是我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给我了最好的时光。”
上面有一位老师,他的学生都很顽皮,第一天就有好几个学生被惩罚,所以他的学生总把老师的自行车轮子卸掉,其中有一位同学征得老师的喜欢,成为了班长,她就叫安静。
后来同学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本可以去北大读书,但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不能上大学了。听了这事,同学们不在讨厌他们的老师。
有一次,他们的老师免费开了一个补习班,但是学校不让开补习班,所以安静就去找县长,帮助了老师,但是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车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位好老师,那就是孙老师。孙老师为了促进我们的学习,还要求读贴,飞花令比赛,现在我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关心我们,严师出高徒啊!
还记得春节档期热播《流浪地球》的时候,大量的评论铺天盖地,我看得云山雾罩的,直到到电影院看过之后,再回头看那些影评,才觉得有了着力点。
这一次,当《老师﹒好》热播的时候,依然是铺天盖地的评论,我忍着一条也没看,直到看完电影,也忍着不点开,想写写我自己的感受,也许片面,也许肤浅,但是我一定要写出来,因为这是一部我从头流泪到结尾的电影。(曼宝宝跟我不在一排,没看见,要不又得笑话我了)
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太真实了。
诚然,我也觉得电影里有一些小小的不足,比如那个蝴蝶,虽然很美,寓意也很好,但是有些刻意为之,比如安静的车祸,怎么都觉得是在看韩国泡沫剧,比如洛小乙的结局让我惦记,比如关婷婷的转变太彻底了,比如……
我不想标榜苗老师有多伟大,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对我们班主任而言都是常态,只是放到艺术作品中教育效果被扩大化、理想化,而我们很多班主任做的教育不见得比苗老师少,但是效果却因人而异。
我觉得最真实的反而是关于苗老师的细节,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细节——
比如电影开头别人说自行车是县先进的奖品,苗老师认真纠正说是“地区先进”,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有些小虚荣但又真实而可爱的角色;
比如说选班长的时候,既有能力很强的关婷婷,还有气势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师独断专行地指定班长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静,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师很明显的特征“偏心”,就跟我们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就是霸占着教室里最好的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别人没脾气,跟现在排个座位得掉一堆头发比省心多了,我们老师的原话是“想坐前面中间?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如此真实而痛彻心扉!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机倒把”的学生捞出来之后,硬是要把东西一起带走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威胁小舅子“以后不许进我家家门”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拿到东西走到门口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饭”的苗老师也是真实的;
比如说当安静给原来初中同学在小饭馆门口补课的时候,苗老师说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复习了?回去!看你的书去!”这点儿小心思,真实地让我感动,可是,苗老师又放不下那些矿业中学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静惦记这些老同学,他自己在家里给他们免费补课,让我心里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师的邻居在家里办班补课,他偷偷猫在人家门口偷听,我猜他一定没有检举告发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办班补课之意就不一定了。那个坐在黑暗之处纠结徘徊的也许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比如苗老师在安静车祸之后、冤屈被澄清之后、校长奖励他一套住房之后选择离开,我在内心揣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又不敢妄加揣测,也许是因为无法原谅借自行车给安静导致车祸的自己?也许是无法面对用安静的一双腿换来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许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选择离开。
那个开学第一天就给学生下马威的苗老师让我觉得痛快,虽然有些借着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风的小市侩的感觉,但是依然觉得痛快。
现在不缺少火眼金睛发现学生问题的老师,但是还敢罚学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师已经很少了,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现在俨然已经成为高危职业,我们为着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操心劳力,却因为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一个无关痛痒的举动,动辄被告状到教育局,丢掉饭碗,动辄被打被捅,丢掉小命。
于是,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哄着求着甚至跪着做教育,我们不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会造就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愿我们这个社会还心存对规则的敬畏。
那个为了洛小乙,在即将砸向自己脑袋的酒瓶子前眼睛都不眨的苗老师是真实的,因为为了学生,我们老师真的是什么都愿意付出,包括生命。
清明节刚过,前天海淀区地震,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就想到汶川地震时的那些把学生护在身下的老师,让我瞬间泪目。还有那位推开学生,被汽车碾过双腿的女老师,那时的她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满脑子都是学生~学生~~学生~~~
那群高中三年和老师斗智斗勇的孩子们是真实的,那是每一个走过那个年纪的孩子们心里都有的会议,只不过电影中的道具是自行车,而我们当年的道具是我们班主任的杯子;
那个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老师也是真实的,现在我们在办公室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真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做一些“逆天”的事,明明孩子和家长都放弃了,我们却还在坚持;
明明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中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却再想办法帮孩子改掉;明明孩子不爱读书,不爱旅行,我们却一定想尽办法让他们看到这个精彩而美好的世界,进而激起他们前进的动力。
这些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眼中有光、心里有爱、手里有戒尺的班主任”,“做一个业务精湛、用知识生成能力并涵养品格的数学老师”。
我爱的我三尺讲台,我爱我的班主任岗位,我爱我的教育事业,我更爱我的孩子们。
《老师好》观后感4
最近闲暇的时候抽空看了一次电影选《老师·好》,看之前听很多人说过其中的情节,描绘过其中的场景,对电影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作为教育人,揣着不一样的心态看了一次,感触颇多,似乎在电影里那个班主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苗宛秋这位班主任,面对一群没有目标,不思进取,挑战权威,肆意放纵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严慈相济,恩威并施,并且恰当适度。不图钱财为学生补课,不图房子为教育无私努力。当学生遇到麻烦事的时候,总能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收获了学生的信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作为航灯激励学生明确人生方向与目标。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离别,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这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美好的情感,这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微妙的羁绊。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成长?三年后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似乎是目前的我最大的问题,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瓶颈,需要重新定位和认知自己。现在细想,是时候重整行囊,重新出发,选择希望,向阳生长。
不久前主持过一个活动,主题是“成长”。对于成长,自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成长对于每个人而言,有欢喜有忧愁,有迷漫有豁然。我是一个来自于云南小山村的奔跑者,从小父母告诉我,要走出去,就要读书,“知识改变命运”,不要留恋于这么小的天地。虽然父母文化不高,但是道理却懂得很多,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是他们的心愿。所以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去外面看世界的心。村子与外界的联系就只有一条乡村公路,那条路我见证了它的成长,从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装起了路灯。这样的一条路同时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这条路融入了我二十多年来的酸甜苦辣。现在的我走了出来,却越走越远。以前,想到过放弃,觉得这条路太累太苦,别人的成长之路似乎比我的容易,似乎别人不需要付出我一半的努力就能取得比我好结果。父母总是跟我说,咱们的这样家庭,靠不了别人,依托不了外界的其他,唯有靠自己,像耕地一样,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浇水,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收割,都得亲历亲为。这样秋天收获的果实才是甜美的。所以每次都选择坚持,学会选择希望。
现在,每每遇到烦恼的事情,总是跟父母说说,她们会用通俗的道理告诉你该怎么做。好像我在他们心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候情愿自己没有长大,独享那份舒适与安逸。似乎成长就是把原本以为重的东西看轻些,把原本轻的东西看重些!
现在作为一名教育者和年轻的班主任,别人说班主任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次旅行,这种旅行时间是三年一次,每三年都会面对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又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教书育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班主任工作也是一种艺术,需要讲求方法,需要形成系统优化。在班主任工作中,总会遇到那么不上进不懂事,不思进取的学生,他们本没有错,只是还没长大。总会遇到不自律的学生,总会遇到“搞事情”的学生,他们有时可能只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与留意,可是很多时候却被别人理解成另外的“恶意”。泰戈尔说过: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我始终相信我所遇见的学生们,他们共同编织了我作为班主任最好的时代。我很享受班主任的工作,以前的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比较稚嫩,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很多都是书本的理论,在实际中却难以奏效。于是自己学着细心观察,学着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认为只要是别人好的,我都想学过来,把它变成自己的。慢慢地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学生心里的想法。每次学生犯错的`时候,学生总会找各种理由来辩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时候知道却不点破,无非是想通过某件事情让学生能自知,让他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信任。因为只有相信才能看见。泰戈尔说过,“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以前有一个同事,告诉我师生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是合理的。可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很多学生进入社会较早,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标准,我们不能变得迂腐,要追求进步,要懂得向学生学习。所以我喜欢或者更乐意与学生交朋友,告诉他们自己的要求和底线,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其实很微妙,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信任,少些欺骗与隐瞒。
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往往期待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与意志成长,却总会事与愿违。有时候看到看到学生的无所谓与松懈,看到学生的不上进与安于现状,看到学生没有目标与方向,缺乏动力的时候,总是莫名热的担心与忧愁。有时候怀疑过自己,怀疑过学生。前几天有这样一个学生,问过我“老师,怎么才能学好政治?我已经背了书,做了题,怎么成绩还是没有达到我的期望?”那一刻,我很开心很欣慰,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已经很努力很刻苦,应该说已经做了她该做的,可是她并不想止步不前,依旧想着可以更好。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找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仔细琢磨就可以。周末看到一个学生的一天日程,让我也很感动,为她的坚持与韧性点赞。从早上7:40—12:00三节大课辅导,中午12:40—14:00的课外政治辅导,14:10—15:30课外数学辅导,16:00—18:00播音与主持艺术学习。满满的天天,充实的一天。她的努力,她的认真,这是最美的东西。
罗杰斯说过,“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华,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她们的努力与坚持,告诉我收获与感恩的交集就是幸福,为能成为这些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而感到幸福。所以,我还有什么资格去蹉跎岁月,正如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里说:只有挺直腰板儿,做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才能够真正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铭记于心。
孩子们,老师们,你总会遇到挫折,当生活的大门都关闭的时候,你必须重整旗鼓,弹去身上的灰尘,再敲下一扇门。这是实现你人生目标的唯一办法。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得不狂喜,失不恼怒,顺不忘形,搓不哀伤。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人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迫,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所以,我现在选择守住希望,希望你们也能克服困难,选择希望,一起并肩向阳生长。
【《老师好》观后感】相关文章:
老师好观后感04-11
(热)《老师好》观后感07-04
老师好直播观后感11-18
老师好观后感范文04-07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03-20
《老师好》电影观后感04-12
《老师好》观后感(15篇)11-26
老师好观后感(15篇)12-03
《老师好》观后感(精选15篇)11-30
老师好观后感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