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时间:2022-09-01 14:30: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见字如面的观后感(精选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见字如面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见字如面的观后感(精选15篇)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

  初中班主任推荐在朋友圈里的节目,缘着对老师的敬意与想念,特地下了腾讯视频来看。看完一集之后不知说些什么,只是,相见恨晚。

  喜欢归亚蕾老师演绎的萧红家书。归亚蕾老师温文尔雅,只消往台上那么一站,便是叫人绝倒。声音清清淡淡,不疾不徐,可谓一字一珠。眼眉间是一出戏,声音里又是一出戏,精妙之至。

  那一句“我走了,你看都不看我一眼,你恋着顽!”读的让我觉得萧红就在眼前。那种娇嗔,那种疼爱,没有丝毫做作,只是轻轻的,在人心上留下道不出的熨帖和温柔。

  而她读的另一篇放手信也精妙绝伦。宛若太息的语气,恰到好处的停顿,实在叫人心生感慨。信也写得极好,让人重新认识了蔡琴这位奇女子。

  归亚蕾老师的声音清软,其中又蕴藏着韧劲,这两封信由她演绎,委实动人。

  作为一个资深声控, 张国立老师的声音,实在让我心里喜欢浑厚低沉,收放自如,可逸兴,可遣怀,所读曹禺书信叫人拍案。只是私以为读祭鳄鱼文时有些刻意,让人跳戏。

  最惊喜的就是王耀庆了吧,真正的入戏,读出来的确是年轻人的激情,有些时候我闭上眼睛觉得这声音就是黄老,就是一个后辈督促,警醒,甚至鞭策自己敬爱的前辈,那种急切的,热烈的,迫不及待的。

  他义正词严,他铿锵有力。他认真的批评,批评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你为世位所误!”那种语气,王耀庆读的,分毫不差。睁开眼睛又发现台上那人赏心悦目,那样好看一张脸,自己也浑然不觉,只是捧着书信读得酣畅。那样的声音不像是那么好看的人应该有的。那眼角眉梢,一抹笑意,那丰富的肢体语言,韵味与神态!这不是朗读啊,这不止是朗读啊,这是话剧,是舞台剧,是表演,是艺术,完美的艺术。

  最后的两个及读得太好了,我是真的笑了。不是刻意使人发笑,而是用自己的演绎出的力量去感染你,让你为其由衷喜悦。

  看到最后两个人会心的握掌,拥抱。回味他们配合的那样默契,仿若两个人就是老友,一切无用多言。只是用声音传递着文字的温度。

  表扬林更新,在一群老戏骨里,他会紧张,他并不出彩,他略显多余。节奏不匀气息不稳甚至有小错误。但他读的确实是很难的一篇,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敢于尝试,敢于迈出这一步,为自己的台词功底负责任,是难能可贵的表现,期待他更出色的演绎,蒋勤勤老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声音不够颜值凑?实在是被甩几条街,并且丝毫没有看出用心。当然,有这一张脸的人,美就够了。

  真的想说可不可以换掉主持人和到处露面的杨雨老师?不喜欢杨雨老师生硬且灌输式的表达观点。让这样好的节目一秒变成午夜情感栏目。许老师好多新且有趣的观点通通被打断,然后就是女主持木着一样脸背课文一样介绍着语文书上就能找到的背景资料。真是让人觉得牙碜。看到一个评价说,两位女嘉宾,请让男嘉宾把话说完。我深以为然。

  最后我要表白王耀庆。帅且雅且痞的王耀庆,吾欢喜侬!

  第一次写评价,诚惶诚恐。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2

  《见字如面》上,还有蔡琴写给媒体的信,是关于前夫杨德昌逝世的,其中一句尤为打动人: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

  嘉宾许老师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没有人对你说过这句话,那是遗憾的,这是比任何情话都要有分量的话(大意)。

  我在想,许老师莫非也是有故事的人?

  回头来看蔡琴,她和杨德昌经历了十年无性婚姻。杨德昌说,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蔡琴却认为,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虽然杨德昌婚内出轨,蔡琴还是痛快的成全了他。

  杨德昌过世后,蔡琴给媒体的信中说,如果早知道他离开得这么早,应该早点放他走,让他多和爱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大意)。

  到底要多么宽广的胸襟才能承载起这样一份伟大的爱啊,最后在时光无涯中,化为一声叹息。

  如果换个角度想,也只能如此了,其实是毫无办法。因为后任比她漂亮,比她能干,还比她有品位啊。有家世也有才华,蔡琴又能怎么样?

  她那么爱他,还能接受无性婚姻这样荒谬的条件,然而杨德昌出轨后,和后任很快结婚,也很快有了两个孩子,这又是多么讽刺。

  或许,有一种爱,就如蔡琴歌里唱的:有一种爱啊,淡淡的却能给人希望,我的心是一片海洋,可以温柔却有力量。

  她在五十九岁那年开演唱会的时候说:该离的婚,离了;该开的刀,开了;该减的肥,减了;该穿的新衣服,穿了。我蔡琴,不会再嫁人了。

  不管这样的结局多么令人唏嘘,也多么让人感慨无私的爱的崇高,我只想说,嫁人还是不要嫁给不够爱我们的人。

  《见字如面》里,还有一封是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以及曹禺回给黄永玉的信,文字真真好,有几句话特别醒脑,叫人燃烧,如遇这样的挚友,如获无价之宝。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

  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伯纳萧,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拍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

  他和他老婆,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斫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

  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这几段文字真是精妙,读了好多遍,依然爱不释手。朋友之间能这样坦诚,已不多见。还能一针见血提出意见,敢于说出朋友的作品哪里不好,直言不讳说不喜欢,试问现在有几人敢于这么做,又有几人不玻璃心勇于接受?

  曹禺将这封信表框起来,放在家里,每次深陷“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被势位所误,就拿出来看看;并且还给夫人看、子女看,一家人一起看。

  曹禺这样的大师,勇于接受黄永玉年龄要比他小得多,在当时名气还没他大的这位挚友的意见,胸襟气度自不必说,挚友之间理应如此。

  在《见字如面》的节目里,王耀庆与张国立,分别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特别有感染力,感情代入也到位,我忍不住又多听了几遍。

  我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关注综艺节目了,没想到挖出这么一个宝贝来,接下来的日子也有了期待,我会继续守护,与过去的人事交叠重逢,也是幸事一件。

  写信,是一种牵念。茫茫人海,有人从远方传来一封书信,此身渺渺是何等荣幸。有人劳心挂念,便不应相负。

  见字如面,见信如唔,也有未尽之意。如你来信,昔期将至,此信绝不违。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3

  到邮局填汇款单,突然发现手居然握不住笔。勉强写完地址,看着那一行东倒西歪委屈挤在一起的字,心里忽然觉得十分悲哀。能写一手较好字,曾一度是我的骄傲。我曾在黑夜跳跃的烛光下,展开信纸饱蘸笔墨,写下细碎缠绵的心事,寄给远方的朋友。那一行行深蓝色的字体,如同黑夜里开出的花朵,一朵一朵,温润、饱满、芬芳。而今,因为长期使用电脑,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的写字机能已经退化,中指上磨出的茧,早已荡然无存。那些美丽的“花”,也正在渐渐凋零败谢。

  见字如面。10多年前,我曾经捧着那些写在草稿上,或者写在带有香味的精美信笺上的文字,默默地揣想文字背后的熟悉或陌生的脸。遒劲端正的字是父亲的,父亲的字写得极有力,一笔一划都深深地陷进粗糙的纸里,像是嵌进去的艺术品。父亲的信开头总是一句:见字如面。我便仿佛看见父亲沟壑纵横的沧桑的脸,在信纸后面微笑着。那每一个字,便也都笑着,像一朵朵灿烂的菊花,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他的关爱和呵护。

  曾经因为在《现代家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交了不少笔友。其中一位x笔友虽是一位女孩,却写得一手刚劲洒脱的好字。她能写好几种不同的书体:楷书、行书、隶书,各有风情。有时候是一封信用一种书体,有时候则一封信里几种书体交叉着用。因为她的字,让我对她的信又多了几分期待。每次接过信,看到信封上清秀的字体,便如同她正盈盈地笑着看我,于是,心就像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云朵,快乐无比!

  众多笔友中,最甜蜜的当然是恋人般的情书,她喜欢用纯蓝的墨水和不加横线的白纸,字迹干净流畅,有的字随意舒展,一脚伸到别人的地盘;有的字小心翼翼,顽皮地躲在角落,带几分慵懒的气息。有一封信里她只曾写了一句:“我的每个字都可以为你燃烧起”,字是用红色的烛油写的。捧着那张纸,我能想象得出她激情洋溢的脸。

  如今我依然能从那一撂厚厚的书信中一眼认出他们和他们不同的字体,可是他们,都已消失在人海,抑或永不能看见。那些单纯美好的情愫,伴着消逝的字体,风干在了远去的岁月里。

  电脑时代里,钢笔已经成了笔筒里搁置的装饰品。电子邮件、QQ、MSN、手机短信,各种快捷的`通讯方式取代了鸿来雁往。每日坐在电脑前,双手轻松地敲击键盘,一行行整齐的宋体字,面无表情地在屏幕上依次展开——见字如面。我不知道,网络那边的朋友,如何从这些千篇一律且又生硬的字体里,揣想我的容颜?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4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

  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

  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

  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5

  在当下,视频、荧屏无处不在,但是目之所及,霸屏的却多是无聊庸俗的娱乐节目、剧情雷同空洞的连续剧,令人作呕。可是有一档综艺节目,它悄悄地播,温温地火,却口碑不俗,令看过的人都点赞,竟然成为近年来少有的“零差评”综艺节目。这档节目就是黑龙江卫视于去年年底开始播出的《见字如面》。

  说白了,这是一档书信朗读节目。书信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是人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现代通信手段不断进步和更新,纸质的书信正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然而,正因为书信曾经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编导者从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和正在成为历史文物的书信中,发现一座信息的富矿,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

  总策划、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眼光独到犀利,发现了这座富矿。他继成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之后,再度出手,从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包括家书、情书和与朋友书等不同题材,通过读信,让观众跨越时空,回到各种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实现与历史当事人的“见字如面”。

  相比于过往林林总总的虚构类作品,相对于汗牛充栋的正史和野史,信件由于它的私密性,而具有天然的真实性,从某种角度说,其认知价值高于虚构类作品,甚至高于各种史乘。又由于它是很个人的文书,因此其中所表露的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是今人了解信件主人思想感情的窗口。很多出自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所展现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是最为真切可信的。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最终入选的信件的内容,既有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反映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价值截面。

  “见字如面”节目的录制是非常精到的。节目邀请了张国立、何冰、张涵予、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实力演艺明星出演读信人,他们用各具特色的朗读,向观众缓缓打开书信的窗口,展现精彩的历史瞬间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火花。节目还邀请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中南大学文学院女教授杨雨等坐镇第二现场,品评明星们的表演,对每期节目7封信的来源及背景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我通过报纸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然后观看了其开头三集。我的感觉是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既有主人公爱恨情仇淋漓酣畅的剖白,又有各种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闪光点,令人心动目眩、甚至感动欲泪。

  林更新读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写信人是2000多年前置身与楚国交战前线的秦国战士,令人感受伴随文明艰难前行的是惨烈的战争。

  归亚蕾读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表达对前夫杨德昌的沉痛的悼念,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呢”,令人动容。

  王耀庆、张国立分别朗读画家黄永玉1983年致戏剧大师曹禺的信和曹禺的复信。这两封信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力。黄永玉毫不客气地批评曹禺:“我不喜欢你解放后所写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说曹禺“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真是字字见血,毫不留情。可是作为长辈的曹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诚心实意的接受,他说:“我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突然从一个神女得到不可数量的珍宝!”“但愿我迷途未远,还有时间找回失去的光阴!”相信听到这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书信的听众,都会被这些难得的诤言所震撼!

  张国立朗读陈寅恪1936年4月8日写给傅斯年的信,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陈寅恪信中写为不影响向学生授课而取消请假,并以不在位为由退回中央研究院所发的200元津贴。两者似乎是琐事,但是信中说,“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正是这些细节展现其风骨与操守,不啻为当世知识界树立一个标杆。

  蒋勤勤朗读上海知青桃桃在北大荒写给上海父母的信,写了其日常劳动和生活:近来我的工作是垛马草……中秋节快到了,想吃上海的月饼。朴素的语言,平常的琐事,却令有同样经历的人浮想联翩。

  林更新朗读1647年夏完淳写给母亲的绝笔信。在外族入侵,国仇家难的当头,16岁的夏完淳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在信的末尾,他用韵文写道:“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噩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字字血泪,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

  令人感动的书信还不止这些。三个小时的节目,我一口气看完,有如饮醇醪,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谢《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在书信日渐式微,行将走进历史的关头,令我们重温书信,受益不浅!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6

  从《见字如面》合集第一期,观众可以看到,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明星的演绎之外,还有文化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明星的表扬,并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期节目,《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

  8位写信人跨越古今,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又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而收信人更是洋洋洒洒,父母高堂,好友亲眷、吃瓜群众,甚至还有一条鳄鱼!

  8封信给出情感体验也非常丰富:黑夫与惊与家人的儿女情长、与他们的大哥衷至死不渝的兄弟情深;萧红把对弟弟的思念上升为对抗战取胜的信念:中国有你们,中国不会亡的;韩愈借骂鳄鱼,祭出这篇指桑骂槐敲山震虎的檄文,一片拳拳爱民之心;蔡琴为前夫杨德昌去世致媒体的公开信,呈现出一个女人的深情与失落、痛苦与超脱,更表达了一个女人的大爱;黄永玉与曹禺之间呈现的是君子之交真如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而邓丽君和她亦师亦友的老师庄奴的交往,则呈现了友情的另一面,欢快轻灵,心心相印。

  第二期即将上线的节目,从前两天推出的单曲看既有民国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又有“三体老爸”刘慈欣用科幻向女儿抒情,真可谓跨度奇伟。这一集,即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巅峰体验?销魂蚀骨的爱情?感天动地的亲情?奇幻美妙的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7

  近期,一档读信的节目火了:一封封信,几位老戏骨的深情讲述,使得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后,央视的《朗读者》火热开播。3月4日,麦家登上讲台,现场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让观众不觉间涕泪俱下,有人甚至将这封信封为“2017最感人家书”。

  《查令十字街84号》里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的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书信,历来是人们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间,通过家信能够淋漓畅快地表达真切的关爱;情人之间,有时候当面无法表述的情感,通过书信就能够向对方表达出口语无法传递的细腻、动人的情感。

  当人们在电视上津津有味地聆听一封书信时,他们聆听的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心理的共振。

  仔细看,观众不难看出,整个读信过程,归亚蕾的眼睛都是通红充血状态,这是她为准备节目而熬红的。她把自己要读的信件反反复复地看,少说也读过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脱稿的地步。

  张国立也在第一期中两次登台,一次他演绎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次他和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脑路清奇地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艺术批评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

  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当红实力派而言,张国立的行程从来都是满满当当,但他仅听到“见字如面”四个字,就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挤出时间前来。对于张国立来说,表演艺术家的称谓实至名归。观众对于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他都已经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实自然的写信人本身。

  台湾演员王耀庆,在《见字如面》舞台上一扫过去观众对他“全中国最适合扮演金领的演员”的定式思维,展现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华。“一张面孔下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成为观众通过《见字如面》对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庆新认识。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见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写信人的角色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过瘾。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8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尽管第二现场略有缺憾,但读信现场却是诚意满满。三期里,个人最喜欢何冰和归亚蕾老师的演绎。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说,但令我讶异的是,他打动我的并非慷慨激昂的情绪张力,而是在诠释一封由普通父亲撰写、以表达为子前途担忧的家书时,那份面对孩子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实爸妈也是装的》,拿捏“装”,多一分则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让“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显得并不那么生硬、悲戚。

  三期节目里,我曾为两封信落过泪,一封是萧红在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另一封是张晓风作为母亲写给全社会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而两封信的演绎者,都是归亚蕾老师。此处,原谅我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她声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读张晓风的片段,让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见字如面》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了,但我深知,与其他消费着颜值、笑料、绯闻的节目相比,《见字》注定只能是小众的狂欢。可我却期望它能撑得久一点,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愿意停下小驻,并被它打动。笺短情长,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9

  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这些信件里饱含着太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当每读一封信是,我都感觉是在重温一个历史场景,使自己置身其中,国破家亡、羁旅悲愁、盛世王朝一一通过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当时的社会气象以及历史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成就之一,守住传统,匠心以成。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太多太多的生活时间,书信仿佛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这样一、一档的综艺节目,仿佛又唤起了我对书信的热爱。心急的我立马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书信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快递列车。每当落笔写信,或者读信,都能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情感之中不能自拔。

  书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嬉笑欢腾,但它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

  我爱《见字如面》,更爱书信。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0

  “字体”,是人们的第二幅面孔。“字如其人”便是这个道理。汉字庄重稳健,矫若惊龙,方方正正。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字体直接反映了执笔者的精神面貌。

  谢老师要求每位组长把字写出最高水平。我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能力的提升,更是在为其他人做出表率。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向榜样看齐。

  之前的时候,我的字不算美观。当老师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把每一个字写工整、写美观。“一横一竖见功底,一撇一捺见态度”。只有心正,字才会正;只有心静,字才会稳重。

  “见字如面”中的“面”,并非是人直观的外表,而是不容易显现出来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尽管这个人其貌不扬,但他的字却很好看,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美的,他的气质一定是超凡脱俗的。反之,如果一个人再怎么好看,如果字不好看,那他外表不过是件装饰品罢了。所以,见到一个人的字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内心是否稳重,是否高尚。

  想要提高自己,不一定非得去学书法,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平常的一笔一划开始注意。“提笔即是练字时”。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从每天的随笔书写、课堂笔记、各科试卷开始练习,把握好每个字的起笔、行笔、停笔、分寸,既要把每一个字当做开始,又要当做一个结束。所以,在写字的过程中,“落笔不反悔”也很重要。

  字体反应内心,字体反应境界,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品行。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内心富有内涵、提高意境,那么,就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吧!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1

  11月28日,网综《见字如面》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机。录制现场,林更新与何冰每人读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为《见字如面》贡献了从艺以来最走心的节目表演。

  作为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据悉,节目组目前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8位友情出演。众星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表示,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信件,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发表,所以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

  据悉,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

  关正文表示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秦国将士的家书,末代皇后婉容写给末代皇妃文绣的信都在其中面对节目组的设置,林更新喊话这是他从艺以来最认真最走心的一档节目。他表示:“以前参加节目只要带肉体过去就行,参加《见字如面》,必须肉体和灵魂同行。”

  录制现场,何冰用绝对专业的表现,震撼全场。据悉,从不参加任何综艺节目的他,看到《见字如面》的节目形态,立马决定参加。如何拿捏每一封信的表演尺度,对他这样的老戏骨都是新的挑战。他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它。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2

  林更新是《见字如面》第一位登台的读信人,打头炮登上一个全新的节目,对于一个要和一众资深戏骨同台飚戏年轻演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林更新告诉节目组,其他节目他从不准备,只要带着身体去搞笑,这次他必须得走心——这是他从艺以来最走心的一档综艺节目。为此,他提前四五天非常认真地准备,每一封信只要有不清楚的读音和字义,都认真标注,那段时间,拍戏收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信。最终,观众在《见字如面》见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林更新:谦逊、低调,谨慎、认真,让观众大呼惊艳。

  72岁的著名演员归亚蕾在合集第一期中两次登台,分别演绎了民国文学洛神萧红和台湾金曲歌后蔡琴。这两位写信人写信的时候都比她年纪小很多,尤其萧红,当时也不过三十。但归亚蕾用她那被漫漫岁月抚摸过的低柔嗓音缓缓读出两位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女性的不同心声时,格外熨帖人心。

  归亚蕾是本季《见字如面》最早确定加盟的演员。已经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她,此前未上过任何综艺节目,但《见字如面》这档节目的文化性及能让人思考的特性打动了她。她不但专程从美国前来参加节目录制,而且完全是以准备影视剧的状态来准备读信,深入了解每一个写信人,沉浸在每一封信中,让自己成为写信人。

  仔细看,观众不难看出,整个读信过程,归亚蕾的眼睛都是通红充血状态,这是她为准备节目而熬红的。她把自己要读的信件反反复复地看,少说也读过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脱稿的地步。

  张国立也在第一期中两次登台,一次他演绎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次他和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脑路清奇地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艺术批评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

  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当红实力派而言,张国立的行程从来都是满满当当,但他仅听到“见字如面”四个字,就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挤出时间前来。对于张国立来说,表演艺术家的称谓实至名归。观众对于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他都已经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实自然的写信人本身。

  台湾演员王耀庆,在《见字如面》舞台上一扫过去观众对他“全中国最适合扮演金领的演员”的定式思维,展现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华。“一张面孔下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成为观众通过《见字如面》对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庆新认识。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见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写信人的角色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过瘾。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3

  书信,这样一种已经濒临绝迹的文学形式,通过这样的综艺节目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娱乐之余,更多的是得到了一些醒悟吧!说不定现在的小孩们都不知书信为何物,而只知qq、微信,可我一直就对诉诸于笔端的书信有些微妙的好感,曾经也有过一两笔友,也曾保留着几封书信,偶尔翻出来读读,往往能找到回忆的闸门,让曾经的故事宣泄而出,这种感觉已不可多得了,不免令人唏嘘!

  节目里挑选的书信,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重现,而不是旁人杜撰的野史,那些文字里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再通过台词功力深厚的读信人渲染演绎,真真觉得比看一场耗资巨大的电影场景更让人觉得舒心,何冰读的那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让人深有感触,把一碗鸡汤熬出了别样的味道,他为了养家,放弃了自己的拍照理想,去做各种能赚大钱的工作,天真的以为等有了钱同样可以实现理想,可不曾想最终却力不从心了,当然因为他的放弃理想却成就了自己儿子的追求理想,但他也不是让他为所欲为,他说房子是靠一个男人自己挣,要么你一边理想主义的生活一边挣够钱买房子,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要么就找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一起生活,这种考验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将来如果妥协了,要懂得鄙视自己!或许,我们一边懊恼着自己没有一个这样开明的老爸,一边思考着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成为这样的老爸,我们希望,不管是通过书信还是微信,这样的沟通和智慧应该永远存在着!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4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篇15

  书信,这样一种已经濒临绝迹的文学形式,通过这样的综艺节目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娱乐之余,更多的是得到了一些醒悟吧!

  说不定现在的小孩们都不知书信为何物,而只知qq、微信,可我一直就对诉诸于笔端的书信有些微妙的好感,曾经也有过一两笔友,也曾保留着几封书信,偶尔翻出来读读,往往能找到回忆的闸门,让曾经的故事宣泄而出,这种感觉已不可多得了,不免令人唏嘘!节目里挑选的书信,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重现,而不是旁人杜撰的野史,那些文字里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再通过台词功力深厚的读信人渲染演绎,真真觉得比看一场耗资巨大的电影场景更让人觉得舒心,何冰读的那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让人深有感触,把一碗鸡汤熬出了别样的味道,他为了养家,放弃了自己的拍照理想,去做各种能赚大钱的工作,天真的以为等有了钱同样可以实现理想,可不曾想最终却力不从心了,当然因为他的放弃理想却成就了自己儿子的追求理想,但他也不是让他为所欲为,他说房子是靠一个男人自己挣,要么你一边理想主义的生活一边挣够钱买房子,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要么就找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一起生活,这种考验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将来如果妥协了,要懂得鄙视自己!

  或许,我们一边懊恼着自己没有一个这样开明的老爸,一边思考着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成为这样的老爸,我们希望,不管是通过书信还是微信,这样的沟通和智慧应该永远存在着!

【见字如面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见字如面2观后感范文02-23

《归途如虹》观后感范文04-22

初二《生命如歌》观后感01-20

雪见作文300字04-07

父爱如海母爱如船作文900字12-12

用如如如造比喻句01-10

下个路口见作文900字02-23

小事见真情作文600字01-29

雨中见真情作文400字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