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观后感

时间:2022-10-10 01:49: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音乐课观后感

  作为一名长年耕耘在农村小学的兼职音乐教师,几乎没有出去培训提高自身知识业务的机会,音乐课观后感。201x年3月23日,我有幸观摩到铜梁县2010年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心中确有一种久旱逢甘雨的感觉,对照自己平常的教学活动,觉得收获颇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音乐课观后感

  一、体现在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直观的审美艺术,对培养人的审美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课程正是发挥这种作用的最直接体现。赛课教师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的主脉,借助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艺术情境,营造艺术气氛,把学生的思想导入这种情景中,引导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去鉴赏声音艺术、音乐情境,扮演其中的角色,感悟高雅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白羊小学黄霞老师执教的音乐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雷鸣电闪波尔卡》,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因干旱缺水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困窘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干旱中渴求雷雨来临的迫切心情,从而导入音乐欣赏。黄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启发学生听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几个部分旋律的整体变化,具体听辨电闪、雷鸣、雨声的音乐表现,启发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情景和心情。在反复欣赏中,引导学生听辨定音鼓、钹等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在旋律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用身姿动作来演示乐器的使用,哼唱乐器在旋律中的表现作用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每一位参赛教师对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听辨赏析音乐意境、交流体会、舞蹈表演、情景小剧等形式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体现在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音乐教师通过音乐艺术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在铸造着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有爱心、懂得感恩、有责任感的人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

  石鱼小学高万玲老师执教的《共同拥有一个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以"爱"为主题的情境,很注意煽情。通过几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照片让学生感悟家庭的可爱,然后将画面转到在雪花飘飞的寒冷冬天,一个无家可归的布娃娃身上,激发学生的同情、怜悯、关爱之心,从而导入歌曲内容的教学。在对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反复感悟、畅谈歌曲中感人的亮点。课堂结尾处,高老师通过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指导学生学习哑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还通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的悲惨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启发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少年儿童的爱心。课堂的结尾处,也是这堂课的高潮,让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新复小学杨茜老师执教的音乐综合课《小乌鸦爱妈妈》,整个一堂课就是一部感恩教育的小歌舞剧。开课时,杨老师引领学生跟着舞蹈表演《采一束鲜花》,学生边舞边回答老师的提问:"妈妈为我们做过哪些事?",让学生从记忆中去搜寻妈妈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关爱。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诉了一个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在师生对唱、歌曲欣赏、分组表演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欣赏表演中,启发学生畅谈了如何对父母的关爱进行感恩回报。

  蒲吕小学陈路平执教的《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观看战争、地震、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团结友爱,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了爱的基础,观后感《音乐课观后感》。

  可以说,每一位音乐老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

  三、体现在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形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教育效果要比简单乏味的枯燥说教好得多。

  龙都小学杨宏老师执教的音乐综合课《我是少年阿凡提》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杨老师通过对学生喜闻乐见的阿凡提形象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阿凡提的人格品质,然后转入《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教学。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阿凡提心情变化的原因,用不同的情绪和演唱技巧来表现少年阿凡提心情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立场,对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的教育。在课堂结尾处,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赞美了什么品行,批评了那些坏行为?"并启发学生创作歌词,要求把我们铜梁人的一些坏行为写进歌词:"谁要,谁要,谁要,我可对他不客气。"把歌曲内容延伸到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严于律己的品质。

  其他几位赛课教师在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

  四、体现在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

  几位赛课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教学,都采用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方式,由浅入深,体现了趣味性。

  高万玲老师通过课件演示、节奏游戏(介绍一种音符,再让学生比赛快速到旋律中去寻找有几个这种音符)、手拍节奏、随节奏朗读歌词等,让学生认识了附点四分音符(6·),进而掌握其时值节拍(×·×)和切分音(×××)节拍的唱法。

  其他几位老师都很注意引导学生对旋律节奏的掌握。杨宏老师还采用添加衬词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学生难以掌握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停顿问题:

  ××︱×0︱××︱×0︱××︱×︱

  谁要打鸟儿(啪)谁要捉青蛙(呱)谁要折断花和树

  ×·××︱0××︱×·‖

  我可对他(哼)不客气

  杨老师还用听辨法、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了升记号(#)和下滑音(↘)的唱法及音乐表现作用。

  几位赛课教师都注意了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歌曲旋律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小节、乐句、乐段、前奏、间奏等乐理知识。

  每位赛课教师都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哼唱旋律,如用"啦"、"嗯"、"嘣"、"梆"、"噜"等字音教学生哼唱旋律,避免了学生对音符唱名不熟悉的缺陷。

  五、体现在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就像一幕优秀的歌舞剧,教师既是这幕歌舞剧的策划者、总导演,还是其中一名不可或缺的主角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音乐、舞蹈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课堂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驾驭整个课堂的能力。

  每一位赛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紧扣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简介歌曲作家、对歌曲进行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

  老师们自制教具的能力也很明显,比如高万玲老师制作的雪花道具,陈路平老师用纸杯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不同肤色的手掌道具等都很不错。

  赛课教师的琴法都很熟练,自身唱功和舞蹈基本功也很优秀。杨茜老师的美声唱法,吸气、送气、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咬字、吐字都很到位,其舞蹈功底也很扎实。高万玲、杨宏两位老师的自然声区音色甜美、清纯,很适合儿童声音特点的教学。

  六、体现在赛课教师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很重要的。这次赛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几个方面。

  课程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和实践的课程观三个方面。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再是教教材,而是体现在如何用好教材上。她们没有一位把教材作为呆板的教学工具,都体现出教材是可以生成的,是可以再创造的。她们不但通过多媒体、语言、游戏、舞蹈等形式对歌曲意境进行了描绘,还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延伸和补充。

  教师们的课程观还表现在课程是整合的,而不是孤立的。音乐课不单是教唱一首歌的事情,还整合了信息技术、历史、社会现象、自然环境、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知识。每一位赛课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体现。

  再有就是实践的课程观,赛课教师总是在不停地引导学生欣赏、练唱、发挥想象、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表演舞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

  教师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赛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与学生是平等关系。她们时而与学生平等交流,时而与学生游戏,时而与学生对唱,时而与学生共舞,师生关系格外融洽。

  学生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赛课教师没有简单地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把学生当成了共同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试唱、共同游戏、共同舞蹈等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得到了各自层面的提高。

  这次音乐赛课活动是成功的,给了我们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参赛教师各展风采,各领风骚,在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审美教育、道德品质、歌唱技巧、音乐知识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教学观念的转变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参赛教师深厚的音乐、舞蹈功底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的差距。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苦练基本功,我们终将被后浪覆盖,被历史淘汰。

  当然,参赛教师也不是尽善尽美,仍然免不了白璧微瑕。比如有的教师主导作用很突出,讲解过多,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连教材版本、参赛课题、参赛学校、执教者姓名等主页内容都没有,让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次音乐赛课活动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将要枯萎的兼职音乐教师品尝到了甘露,焕发出活力,如枯木逢春,又坚定了坚持音乐教学的信心。

【音乐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音乐课的作文10-21

音乐课的作文03-23

音乐课教案02-25

音乐课作文10-15

音乐课作文03-10

音乐课外的活动方案01-06

小班音乐课教案01-26

音乐课外的活动计划12-06

小班的音乐课教案02-04

音乐课记事作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