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2-10-02 21:02: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6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根据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而成。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

  我想说,这部电影导演所要表达的,我可能无法领会,我只想记录下我所领会的,也许我的阅历,我的思想还不足以让我领悟这部电影吧。

  1900的钢琴天赋让我惊叹,我总觉得至少他是幸福的,他会弹钢琴,他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他的音乐不会背叛它,一直在那里,他孤独时,他失落时,他喜悦时,他淘气时,都可以在琴键上奏出心中的乐曲,就这样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世界,可内心却是单纯淘气的孩子。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一幕,1900的朋友晕船,他为朋友弹奏一曲,仿佛在海上跳一支华尔兹,漂着,摇着,随着大海的节奏起舞,暴怒的大海瞬间成了最温柔的摇篮,这是有多可爱淘气的人啊,流淌的音乐似乎也是在轻轻地起起伏伏,翩翩起舞。让我忍不住赞叹!最后撞坏了巨大的玻璃,在船长的门前停下,面对暴怒的船长,他嬉笑着,结果当然是要受点苦头咯,淘气的孩子闯祸后总是会被惩罚的,但是惩罚后他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淘气。

  原来淘气的1900也会动情,他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洞悉这个人的内心甚至经历,那么他会被什么样的女孩吸引呢?在影片中那个女孩出现了,有着厚嘴唇和清澈眼神,也许不同国度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吧,他们会认为厚嘴唇比较性感呢!1900在船舱内望向窗外,视线不离那女孩,心中的乐曲在手中流淌,缓缓奏出,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欣喜与爱慕。他想要搭讪,练习了一次又一次,简直单纯得可爱。那个女孩子撑着伞在雨中看海,他犹豫再三,终于迈开了脚,心中大概温热到沸腾吧,连大雨的冰冷都无法浇灭,可惜,他没能送出自己的那张唱片,他在雨中淋湿了身体,心中依旧沸腾吗?喜欢一个人就会想吻她,毕竟吻代表着喜欢。他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在一排排床铺中找了好久好久,终于找到了那女孩,他注视着她,最后决定亲吻她的唇,那么小心翼翼,可惜,只差那么几毫米。女孩突然醒来,他赶紧躲起来,像做错事的孩子,他的喜欢也是那么单纯啊。我喜欢你,我想吻你,如果你答应了,我不会扑上去吻你的,我想等你吻我,如果你吻我了,或许证明你对我有一点点的喜欢。这是我的梦话,别介意。

  最后1900选择了和船一起毁灭,尽管这让人心痛,但试想下,如果在陆地了,真的可以活得很好吗?我是希望他活下来的,可那是他的选择。找了好多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有一个人的影评我是赞同的。“1900天籁般的音乐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名利在身,因为他处在有限而单纯的环境里,因为他一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生活,所以他才能专注音乐,洞察世界,弹奏自己的心声。”陆地也许真的就是一个有太多欲望的世界,会让人迷失自我,跟着人群走,没有尽头,不知尽头在哪,而那艘船呢?“那是一个单纯的世界,是一个有限的世界,你不必去想太多外在的纷扰,你有单纯的环境和心境去弹奏你喜欢的音乐,并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1900,是天生的钢琴家,注定不能与音乐分离,在纷扰的陆地,也许他是不能演奏的,会渐渐丧失心中的乐曲,他的全世界就是那艘船和他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二)

  “我只想摆脱某种秩序

  离开人群

  拖着疲惫的两腿

  走在荒凉的土地上

  欲望在我心中

  露出不悦的脊背

  抱膝团伏而生”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The Legend of 1900。99年的片子。莱蒙的名字像一列火车那么长,他是一辈子没有上过岸的海上钢琴师。巨大的轮船是微缩的世界,他能参透乘客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阶级、声音、气味,他们的故乡,他们的故事,他们一切的印记。他对世界冷眼旁观,却得其神髓。新奥尔良街上鬼魅的大雾,寻找美国梦的偷渡客,串通情人谋杀丈夫的淫妇,小偷、娼妇、恋爱中的傻蛋……伪善的人来了又走,唯有大海形影不离。他迷恋它,觉得自己就是它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世界需要多大。我想海洋的意象是有隐喻义的,大抵如一层不堪捅破的纸,自欺般地维护着维吉尼亚号上纯粹自由的世界。世界被丢弃到相对性之中,离开了陆地的海洋像一座乌托邦的岛,只有时间和音乐在流动。其美无俦,孤意在眉,深情在眼,即使后来莱蒙爱上一个听得懂大海声音的女孩子,我也仍觉得他不过是爱上了一种用岸上的眼光看大海的视角。

  大抵把一个抽象遥远的东西抽离出来单独表达,比如海洋,便有了呼之欲出的浪漫。

  风暴来临,莱蒙要求把钢琴的轮锁松开,让钢琴在地面游走,与海共舞。音乐如水,眼光如水,灯光如水,天光如水,生命如水,影片的长镜头也流转如水。海洋和音乐这两个意象融合得天衣无缝,当托住太阳的大海同样托住了钢琴,他用琴声赢得辉煌和喝彩。演奏是为了让他们在爵色魅影间醉生梦死;演奏是为了让他们忘记逝者如斯,不知今宵酒醒何处。毕竟弹奏生活的章法过于优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分。

  直到这个在海上生长的音乐天才终于尝试下船,试图在岸边体验海浪的声音。当他停在下船的舷梯上时,时间仿佛都停止了。一个剪影,面对远处高楼林立的城市,密集的烟囱,钢筋森林一般的大厦,新世纪的美国,一只鹰在空中盘旋。然而他后悔了,摘下帽子甩在水里,义无反顾回到甲板上。“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他有一点点失魂落魄,“这支曲子我不知从何弹起。”

  莱蒙是善于怀旧的人,正如他的全名“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的黑人父亲为他的名字里加入“1900”,意味着对旧世纪的纪念。可是新世纪已然拉开序幕:影片中每当维吉尼亚号一靠岸,如海蜃般脆弱朦胧的自由女神像就会闪现,人们乐此不疲地对着她欢呼”America!”,隔着浓浓的海雾和蒸汽,盲目的兴奋被蒸腾起来——女神像象征一个新美国,象征着展开的、过于无限的陆地文明。过于纯粹的东西在现代化的世界里没有容身之处,正如像主人公一样过于天真的人在新的文明下无所适从。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罗雷也似乎是借此,凭吊逝去的海洋文明,纯净、安静、自由、无限、灵性,而流动。就在1999年,世纪之交之际。

  没有方向,没有爱,永不上岸。也许莱蒙注定要与这艘船同生死。

  记得最后的场景,莱蒙和康坐在废船里交谈,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

  陆地对我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一个太漂亮的女人

  一段太长的旅行

  一瓶太刺鼻的香水

  像是无限的琴键

  我无所适从

  我愿意留下陪这艘船

  哪怕失去性命”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人生无限,可人是有限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莱蒙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像一艘船有头有尾、有生有死的那种尽头。上了岸,他不知何去何从,因此他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也无法遗弃这艘船。他抗拒陆地的无限,是因为他自信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出无限的海洋,而在某种意义上,这亦是其自卑之处所在。

  我还记得莱蒙苍白如纸的脸,汗如雨下的脸,隔着窗户对视的眼,妓女的眼泪弄花了浓妆,商人的烟头烧到了裤裆。流水堪听,过耳不恋,大西洋爵士乐团的辉煌,风流得意之事,把盏醒然,一过则生悲凉。诚然我一直心存侥幸,期盼剧情反转,期盼莱蒙会以何种方式告别海洋拥抱陆地,然而最终被故事悲剧化的完整性所震撼,毕竟艺术的成全总归逃不脱悲剧美的贡献。莱蒙最终还是选择和废船一同爆裂在海洋的怀里,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大抵也是从一而终的情怀。我想起了那位被玫瑰花刺伤指头而死去的诗人里尔克。凡庸之徒是不会这样死去的。

  这个故事很虚幻,又太过真实。主人公至死不敢下船,因为他迷恋简单的有尽头的生活,因为他太懦弱,懦弱得真实。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莱蒙,作茧自缚却又甘之如饴 。雅思贝尔斯说,只有伟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才能看见世界的本源。莱蒙是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是艺术,而是因为他思考得艺术,活得艺术,在他的心里,漂泊才是命运的女神,幻想是最迷人的爱人。人的尊贵与悲哀,在寻求的过程里一再叠唱。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最后被烧掉了,主人公沟口却厚颜活了下来。可是莱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辈子都很天真的人,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坚贞,必然走不出维吉尼亚号,视海洋乌托邦为归途。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03-10

海上钢琴师经典语录好词好句10-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17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01-0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02-2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1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10-08

(必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