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龙舟简笔画
在端午节习俗里,赛龙舟的传统是从何而来呢?下面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园龙舟简笔画,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1、纪念龙神说
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渔人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
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2、源于纪念屈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3、沅陵盘瓠招魂说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5千年前,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千多年。
端午节民俗活动是什么
1、划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2、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3、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端午节有哪些美食
1、粽子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3、哨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当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陕西哨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岐山哨子面最为著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苗族龙舟节的传说
相传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有一天他带着独子九保下河打鱼,突然风雨大作,一条龙跃出把九保拖进龙洞,于是保潜水进龙洞救子,却发现恶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当作枕头,就决心为子报仇,于是放火烧死龙,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之后是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直至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到江边濯衣,孩子把母亲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边嬉戏边念著:“咚咚多!咚咚多!”,天上顿时云消雾散,太阳再出来,被烧死的恶龙也被发现漂浮在水面。
各寨的人知道后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最早发现并分得龙头是胜秉寨(另一说是龙头先分杀龙的保),施洞分到了龙尾,杨家寨只分得龙肠子。另一说法是杀龙和分龙肉后才风云变色,连日不开,直至小孩用捶衣棒拍打江水和模仿鼓声,天就亮了。后来死去的龙托梦给苗人,叫他们行好,用杉树仿照它的身躯造成舟,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模仿龙的动作划上几天,它就能兴云作雨,保他们五谷丰登。起初他们做几只龙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纷纷仿效。
众人本来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举行龙舟赛,但为免妨碍生产,各寨又互相协商划龙舟的日子,最后决定胜平、平挑两寨于五月初五划船、平寨于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的二十六日,这个次序就传世至今。
又有一说,龙并非被苗民所杀,而是被雷公劈死。相传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与上述传说都是以赛龙舟来求雨。
苗族的龙舟
苗族龙舟长二十余米,宽一米。它由三根形直完整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一根长二十三米为母船,两侧每根各长为十长米为子般。龙头、龙颈由一根二米长的水柳木雕刻而成,上涂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麟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一个十来风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剽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浆。身披蓑衣,头载斗笠,以示祈雨。 比赛场面十分激烈,使人振奋,使人向上,的确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 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从该项活动的观赏价值来看,它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农历五月,汉族的 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 贵州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舟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舟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舟节 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舟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 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渡龙舟节。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舟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待龙舟节前,村民举行过隆重的祭祀龙船的仪式后,方抬下龙船,放入清水江练习和比赛。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tu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舟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舟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舟节的支持。
【幼儿园龙舟简笔画】相关文章:
龙舟简笔画:关于龙舟02-09
幼儿园龙舟的简笔画01-02
龙舟简笔画06-14
龙舟简笔画:赛龙舟图片10-22
龙舟该怎么画-龙舟简笔画05-24
赛龙舟简笔画02-05
龙舟的简笔画02-04
龙舟头简笔画01-04
平面龙舟简笔画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