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2-11-27 17:45: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发展。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准确找出解决问题时第一步的相关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欣赏学校学生们做课间操的相片。

  教师: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在做操中也蕴藏着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课间操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增加了亲切感。】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明确问题之后想一想,求3个方阵的人数,要先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寻找信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自己上讲台板书:

  学生1:10×8=80(人)学生二:10×8×3

  80×3=240(人)=80×3

  =240(人)

  教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先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人数,只是书写格式不一样。

  【评析:考虑到学生间有差异,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并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

  (3)教师: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4)分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小组1:10×3×8小组2:8×3×10

  =30×8=24×10

  =240(人)=240(人)

  (5)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汇报、比较中发现,还可以先算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再算8行的总人数;或者先算3个方阵一列的人数,再算10列的总人数。

  【评析: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方法多样化。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摆一摆、画一画,在互帮互助的

  愉快氛围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出新的解题方法。】

  2、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

  异:第一步计算的意义不同。

  同:1、都是用连乘计算。

  2、都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算有几个这样的一份。

  【评析:通过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点,让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不一样;同时,发现两步连乘应用题的特征。】

  3、小结:

  我们通过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这样的'策略,掌握了解决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方法。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一些策略解决问题。

  【评析: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策略、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快快乐乐练一练。

  1、算一算,一个语文本有多少个格子?

  (1)教师出示一个语文本:这种作业本用过吗?有没有算过它一共有多少个格子呢?

  (2)教师出示作业纸:

  问题:一个作业本一共有多少个格子?

  信息:

  只列式,不计算:

  (3)分小组合作,寻找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每个小组一个语文作业本,一张作业纸)

  (4)分小组汇报。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信息的收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教科书P104第4题:游泳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学会了收集解决问题必要的信息,接着,看看谁独立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学生独立练习教科书P104第4题。

  请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方法。

  【评析:通过独立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发现和使用隐藏信息的重要性。】

  3、比比谁的眼睛亮。

  (1)教师出示题目:商店一天卖出56套风光明信片,每套12张,售价14元,一周共卖多少钱?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区别隐藏信息、多余信息和有用信息,进一步体会认真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用一句话说说今天的心情。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72~74。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圆形5个,三角形10个,红花20朵。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王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师生鼓掌欢迎。)

  师:小朋友们,掌握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王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师:你知道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课件显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

  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和△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如图: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比△少几个?列式:7-5=2。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探索学习

  1.课件出示下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小组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出了1组同学得红花最多,他们表现最好。

  生2:3组表现差一点,得的红花数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组共得了11朵红花,2组得了8朵,3组得了6朵,4组得了10朵。

  教师边听边板书上每组得红花的数量。

  生4:我看出了1组的红花比2组多3朵。

  2.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摆出1组和2组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1组比2组多得了几朵。

  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

  生:1组比2组多摆了3朵。从图上可以看出,1组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2组同样多,右边部分是比2组多的3朵,所以说1组比2组多摆了3朵。

  师:你会列式吗?

  生:11-8=3(朵)。

  师:根据你自己摆的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生:2组比1组少得几朵?

  师:谁会列式?

  生2:11-8=3(朵)。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四个小组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

  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1.比较关系。

  师: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1组比2组多几与求2组比1组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1组比2组多几,2组就比1组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巩固拓展

  1.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发生的一件事(电脑出示):

  2.在咱们学校体育节的跳绳比赛中,咱们绿队有两个小朋友表现非常出色,咱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图。)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看到咱们比赛这这么好玩,小猫们沉不住气了,它们每人拿来一只小桶,一根钓杆,你猜它们要比什么吗?对,钓鱼比赛。现在看图,你能提出问题吗?小组比赛星级合作小组评选,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解答得好?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评选出星级合作小组。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难点】

  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例1: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活动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活动三: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4) 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 “?”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阅读与理解

  1.租船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在公园划船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划过船的学生一定是知道的。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打开教材10页)瞧!这是班主任老师和她的学生在春游,你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有关划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这幅图中我还发现了隐含的数学信息:每条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条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租船最省钱。

  分析与解答

  1.32人怎样租船最省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做好不同方案的记录。

  (3)整理方案之后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条),24×8=192(元)。

  小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钱,这个方案比较合理。

  小组3: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条大船和1条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组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是最省钱的方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能正确无误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两串金苹果要奖给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和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看到这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你们能根据这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提出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举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问题解决

  参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动,我们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动物在着美丽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图:提问:图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鱼有集中寻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

  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呢?

  4、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四、评价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妈妈提三个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解答。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的意图是: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课的设计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设计了上面这样一个课例:从实际物品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根据自身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能根据图片自己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我的愿望并没有如我的愿。在实际教学后这堂课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告诉我好的思路和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8-1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冬天快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临了,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们高兴吗?在去之前,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

  师:在组织你们春游时,你知道老师会考虑些什么吗?老师必须考虑我们班有多少人,该租什么车,你们愿意帮老师一起解决吗?

  1、利用班级资源统计人数

  师:怎么统计我们班有多少人?

  生1:一个一个数

  生2:先数男生有几人,再数女生有几人,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人

  生3:分别算出每个小组有几人,再相加。6+6+6+6+6+7=37(人)

  生4:我有一个好办法,第1小组到第5小组每组都有6人,第6小级有7人,我可以这样算:6×5=30算出第一小组到第5小组的总人数再加上第6小组的人数总共是36人。

  老师对第4种算法给予表扬鼓励。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课始注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挖掘素材,为学生熟知的感性材料,并注意挖掘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2、租车

  师:我们班共有36人,加上老师是37人,有一辆小巴,每排有6个座位,共有7排,这些座位够我们班坐吗?还剩几个座位?

  小组交流,发表看法

  生1:先算出这辆车共有几个座位,用6×7=42(个)有42个座位,我们班有37人,用42-37=5(个)还剩5个座位。

  评析在情境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例3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上车吧,车很快到达目的地,大伙儿来到了翘翘板乐园,你瞧明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生1:我用4+4+4+3+2+2=19(人)一堆一堆地相加。算出共有19人

  生2:我先算玩跷跷板的有几人,一组有4人,有3组,用4×3求出共有12人,再加上有7人准备玩,共有19人。

  生3:我可以列综合算式是:4×3+7=19(人)

  生4:我还可以用7+4+4+4=19(人)

  生5:我用7+(4×3)=19(人)

  (对于第5种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由于去括号不是这节课的知识点,暂时不讲解去括号。)

  评析: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资源信息,让学生畅所欲言,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对于好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开放练习,拓展应用

  师:小明玩完翘翘板还不尽兴,他带了20元,来到游乐场,价目表上写着:划船:7元

  碰碰车:5元

  海盗船:8元

  过山车:2元

  1、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他该怎么玩,还剩多少钱?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玩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多种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去考虑的多样性。

  (四)全课(略)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老师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评析或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春游贯穿其中,在春游路线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把学习数学建立在现实有力的背景之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合作交流,学习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最后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玩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多种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去考虑的多样性,为学生获得终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通用5篇)03-29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精选10篇)12-1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精选10篇)03-2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8

数学解决问题心得体会03-30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14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4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