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分享

时间:2021-05-04 16:04:2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分享

  5. 完整演唱歌曲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分享

  单元分析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这三部作品,了解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 了解音乐体裁“音乐瞬间”及其创立者。

  3. 掌握“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并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背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 初步了解音乐瞬间、摇篮曲这两种音乐体裁形式。

  3.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材分析

  “音乐瞬间”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立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小品体裁。1828年出版的舒伯特《音乐瞬间》包含六首作品,这些钢琴曲结构都短小精悍,形象集中,是这一体裁的代表作。第三首则是这类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曾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使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玲珑剔透、精致小巧。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结尾。

  《进行曲》是柴可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选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音乐表现了玩具世界里,木偶兵列队前进时活泼可爱而又滑稽幽默的形象。音乐先由木管乐器吹出带有三连音的跳跃节奏,接着乐队加入,不同乐器组的音色轮番出现,使音响更加丰富。

  《斯拉夫舞曲》选自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集作品第72号中的第二首。德沃夏克以捷克以及东欧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两部《斯拉夫舞曲》集。这些作品反映了那里的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展示了斯拉夫人的民族性格。本课选听的斯拉夫舞曲是三拍子,e小调。乐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旋律十分优美、抒情。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勃拉姆斯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和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被她优美的歌声深深地感动,特意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中选取一首童谣,以那支圆舞曲为基调,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全曲旋律恬静优美,充满了母性的温柔,切分节奏的伴奏形式表现了母亲轻轻拍着孩子时的律动。歌曲为二段式。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三段音乐片段(《音乐瞬间》《进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请同学判断分别是音乐瞬间、进行曲和舞曲这三种体裁哪一种?(出示听音乐辨别乐曲体裁)

  2. 教师补充讲解音乐瞬间、进行曲和舞曲这三种音乐体裁。重点讲解音乐瞬间这一体裁是由舒伯特所创,同时强调曲名和体裁名相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二、音乐欣赏

  1. 分别聆听音乐:《音乐瞬间》 《进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聆听音乐后,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并试着回答图表中的问题:(表格填写)

  (1)作者是谁?

  (2)什么体裁?

  (3)节拍?

  (4)旋律进行特点?

  (5)主奏乐器?

  (6)情绪特点?

  (7)曲式结构?(教师说出《音乐瞬间》是自由曲式结构。)

  (8)选自哪部作品?(教师直接给出答案。)

  2. 请同学说一说听音乐后的感受:(温暖、优美、抒情、自由舒展。)

  3. 简介作曲家生平。

  ① 舒伯特简介; ② 柴可夫斯基简介; ③ 德沃夏克简介。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在音乐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三、欣赏《摇篮曲》动画

  1.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摇篮曲这一体裁的特点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境下演唱的?

  安静、温馨、柔美。摇篮曲最初是母亲对宝贝哼唱的眠歌,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2)哪些音乐要素起了重要作用?

  旋律优美、力度较弱,速度中速,节奏舒展。

  总结补充:旋律优美抒情,大多采用级进、小跳写作手法,旋律平稳跳动不大,体现了母亲温柔地哼着眠歌的音乐形象;速度采用中速,符合叙事语气;力度较弱,营造亲切安静的氛围;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模仿出摇篮摇摆的节奏,并采用弱起小节,更体现出平和温柔的.意境。

  (3)简介作曲家勃拉姆斯生平和此曲的创作背景。

  2. 解决《摇篮曲》中音准、呼吸和咬字问题:

  (1)学生跟琴模唱大跳音程d到高八度d的音准。

  (2)练习呼吸:教师带学生标出呼吸处(每一乐句换气),指导学生练习缓吸缓呼的方法。

  (3)练习咬字吐字:教师带同学用正确方法念一句歌词(要求:为更好表现妈妈那亲切温暖的母爱,强调朗诵歌词时,需柔吐歌词,声母和韵母要拉长。)同学们可举一反三进行练习。

  四、《摇篮曲》歌曲学习

  1. 让我们一起随琴或跟录音哼唱全曲,请同学进一步体会摇篮曲意境。(注意:要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同时强调学生的正确坐姿。)

  2. 视唱曲谱。(注意大跳音程d到高八度d的音准及弱起小节的演唱)。

  3. 填词演唱全曲,教师钢琴伴奏。(注意歌曲前、后部分力度的对比,前弱后强;需柔吐歌词,声母和韵母)。

  4. 学生分组背唱全曲。(注意体会歌曲意境。)

  5. 教师或同学指挥,学生随录音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一起领略了浪漫派音乐的几个作品,初步感受了其音乐特点,认识了音乐家,了解了音乐瞬间这一体裁并知道是由舒伯特所创。同时学唱了那充满母爱、温馨、甜美的摇篮曲。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多聆听些其他浪漫派的作品和不同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

  1.1. 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

  教材分析

  《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是印象派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性作品,他的音乐中最有特点的是使用全音阶。乐曲开头就单独呈示了一遍全音阶,音响充满奇异的色彩。乐曲意在表现透过树林传来的教堂钟声这一现象及其在作曲家思想中留下的印迹。这种飘摇不定、色彩斑斓的景象是印象派作曲家偏爱的创作题材。

  《俄罗斯舞曲》选自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第一场,讲述了一个被魔术师赋予生命的木偶彼得路什卡的故事。这段是独舞加群舞,动作滑稽,乐曲音响激烈尖锐,充满现代色彩。采用回旋曲式ABACA'',第二插部因为调性变化有了很大发展。

  教学过程

  1.1. 导入

  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

  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说出听后感受。(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

  2.2. 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

  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3.3. 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

  (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全曲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

  4. 乐派

  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5.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作品,并对本单元部分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使大家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对音乐家及其代表作有了一较深的印象。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神州大地(5)──海滨音诗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鼓浪屿之波》。

  2. 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

  3. 学吹竖笛:《大海啊,故乡》。

  4. 音乐创编: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海的景色。

  单元教学目标

  1. 本单元从学唱《鼓浪屿之波》导入“大海”的主题,感受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怀。

  2. 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等不同的作品,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

  3. 通过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体验演奏一首乐曲的成功与快乐。

  4. 在丰富的音乐创编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鼓浪屿之波》中表达的思乡情感,并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

  2. 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分辨乐曲段落,感受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塑造“大海”的形象。

  3. 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在学唱《鼓浪屿之波》过程中,注意歌曲的分句、起伏,弱起节奏,做到深情地演唱。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分享】相关文章:

英语上册全册教案12-12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04-02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12-11

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09-28

高二英语上册全册优秀教案11-13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3篇04-04

语文全册教案02-15

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09-06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02-17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