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时间观念。
2.在时间单位换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用具 :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口答:1时=( 60)分,1分=( 60)秒。
2.5时=(300)分 120分=(2)时 3分=(180 )秒 180秒=( 3)分
3.(1)教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9时48分 12时25分 11时5分 23时00分
(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4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 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
(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①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②讨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重点讲解数大格的方法。分针从7时30分开始走到7时45分,一共走了3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3个大格是15分。
4.练习: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图片第2题,学生思考后口答。
课堂练习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10)分 ,1时比45分多( 15)分。
(2)一节课是( 40)分,课间休息(10 )分,再加上( 10)分,就是1时。
2.练习十四第4题。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重点学习了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2.时刻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刻是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如10时25分上第三节课。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者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了40分。
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4题。
【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相关文章:
怎样提高数学计算能力01-02
数学好玩的教案07-13
数学5的认识教案04-23
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03-01
数学大班教案10-24
数学加法教案10-02
数学优秀教案09-25
数学《前后》教案08-29
《数学广角》教案01-17
数学小班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