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时间:2024-10-09 10:56:03 海洁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中的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2、《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3、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4、自主合作,寻找身边的比例: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算比值。

  5、欣赏国内外的古瓶,寻找黄金比。

  6、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比值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金比蕴含其中,加上瓶体精美的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回顾上节课: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通过学校比例的关系,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要求:造型优美,比例合理

  花纹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五、作业展评:从比例关系入手,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比例,有意识的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比例之美,并能够运用比例创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欣赏、测量、讨论,理解黄金比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拼贴与绘画的方式创作一个花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提高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及其在生活中以及作品中的运用。

  【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设计一个具有美感的花瓶。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T台走秀”的视频,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问题:这些模特有什么特点?身材比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模特的身材比例是“黄金比例”,并且提出疑问:什么是黄金比例?带着疑问学习今天的课程《美术中的比例》。

  (二)观察探讨,认识比例

  1.讲授黄金比例的由来。

  (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2.①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个建筑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大胆的猜想并自由的回答,教师布置任务:测量课本中巴黎圣母院的高与宽的长度并计算比例关系。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总结并讲授黄金比例: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3.展示范宽《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山石有什么特点?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哪一部分可以体现黄金比例?(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整幅作品中近景与远景的`比例约为5:8。

  4.提出问题:人体中的黄金比例是如何来体现的?

  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回答。教师展示达芬奇《维鲁维斯的人》,并引导学生测一测,量一量,教师总结: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而黄金分割则是以肚脐为中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

  (三)回归生活,比例运用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黄金比例?可以有尺子量一量。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课本、花瓶……

  2.布置任务:试着将课本中泰姬陵与古瓶的“黄金分割比”画出来。

  学生测一测画一画,教师总结:古瓶的高与肚,颈与瓶口体现黄金比例。

  (四)创作实践,展示评价

  1.布置作业要求:根据所学的“黄金分割比”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3.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黄金分割比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展示图片并总结:黄金比的确是美的,但是人们往往不满足于习惯的比例、造型、艺术大师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个性的创作,如艾菲尔铁塔、摩天大楼,它们并不是各个部位都体现黄金比,但都给人们流下了深刻印象。

  2.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品等,并量一量看看哪些运用了黄金比例,哪些又具有特殊的比例美感。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包括黄金比例的定义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掌握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比例关系来塑造物体和构图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探索比例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比例在美术作品中所营造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概念,尤其是黄金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分析美术作品中比例的运用及其对作品美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绘画创作中准确运用比例关系,使作品达到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

  绘画工具,如画笔、画纸、颜料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制作关于比例知识和美术作品范例的 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展示两张不同比例的人物绘画作品,一张比例协调,看起来美观舒适;另一张比例失调,人物形象怪异。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这两张画,你们觉得哪一张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课题 ——《美术中的比例》。

  (二)讲授新课(12 分钟)

  比例的概念(3 分钟)

  讲解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事物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美术中,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举例说明,如在绘制一个人物头像时,五官之间的大小、位置比例关系决定了头像的整体形象是否准确和美观。

  黄金比例(6 分钟)

  介绍黄金比例的概念:黄金比例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其比值约为 1:0.618。它被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在许多自然现象、建筑和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

  通过 PPT 展示一些符合黄金比例的图形,如黄金矩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金比例的形态。

  以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为例,展示其建筑结构中的黄金比例应用,如柱子的高度与神庙宽度的比例关系等。

  讲解计算黄金比例的简单方法:设一个线段的全长为 1,较长部分为 x,则较短部分为 1 - x,根据黄金比例的定义,x:1 = (1 - x):x,通过解方程可得 x ≈ 0.618。

  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3 分钟)

  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人物的构图比例。例如,人物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等。

  分析这些比例关系如何营造出和谐、优美的视觉效果,使蒙娜丽莎的形象充满神秘的美感。

  (三)课堂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

  每个小组针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作品中的比例关系,如人物比例、物体与空间的比例等,以及这些比例关系对作品整体风格和美感的'影响。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比例在美术作品中运用的理解。

  (四)实践操作(15 分钟)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如人物、风景或静物,进行一幅简单的绘画创作。要求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注意物体之间、物体与画面整体的比例关系。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比例的准确性,如在画人物时,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四肢的比例等;在画风景时,景物之间的大小比例、远近比例等。

  对于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自评,讲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比例知识的,以及对自己作品中比例关系的满意程度。

  组织其他学生进行互评,从比例的准确性、画面的和谐性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肯定学生作品中的创意和正确运用比例知识的部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黄金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等。

  强调比例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继续关注比例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七)布置作业(2 分钟)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写成一篇 300 - 500 字的赏析文章。

  在课后练习中,继续尝试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至少完成一幅作品,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美术中的比例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比例知识进行作品分析和创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由于绘画基础薄弱,在运用比例知识进行创作时遇到较多困难,教师在个别指导时未能完全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实践操作前增加一些简单的比例练习,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运用技巧。此外,在作品评价环节,虽然学生参与了自评和互评,但评价的深度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人美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必然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同时享受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比例美化生活。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及美术中的应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 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视频]

  首先出示大连的风光视频,教师有意识地将画面定格在建筑上,由建筑谈到祖国名胜古迹——乐山大佛,教师展示图片,引导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很难猜出来准确的答案,此时出示一张利用PHOTOSHOP处理过的带有人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后就一目了然,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依据。这环节的设计除了引出课题外,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而产生的。

  2、欣赏名作 探究新知[视频]

  (1)展示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学习黄金分割比,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的美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书、国旗,雕塑作品中维纳斯等都是运用近似2:3的比例关系,使学生明确: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闻名于世,在于其建筑中用了很多的黄金分割比。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3、自主设计 创新应用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欣赏交流 评价建议[视频]

  不同比例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建筑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视觉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对直观艺术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学生能在美的熏陶下产生创作冲动,激发创造力。适时地运用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就等于是把大师请进了课堂,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直观图片展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大量的图像信息来丰富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动画课件演示:

  美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动画课件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宽、更广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变易。

  (三)动态作品展示:

  为学生创设直观的作品欣赏情境,利用电子相册软件将他们设计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直观地展示,有助于多种评价方式的展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型课堂模式的建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深入地走入课堂,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美术课堂教学注人了新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是我始终的追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等都浓缩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课件直观、形象且动态的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01-09

聋校比和比例美术教案06-28

解比例的数学教案10-23

比例尺小学数学教案04-16

美术的教案02-04

【精选】美术教案08-20

美术教案(精选)11-27

美术教案(精选)01-04

美术教案[精选]10-31

美术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