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语文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崂山道士》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 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 月光辉室 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 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
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
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品评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点难点】作品的寓意内与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有一天,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给了他一支笔,他先画了只小鸟,小鸟拍拍翅膀,飞向了蓝天;他又画了头水牛,水牛“哞”地一声,开始下地干活了,他画的任何事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物,后来皇帝知道了,要他画一座金山,他先画了一片大海,又画了一座金山,皇帝要他画一条大船,再画点风,他不断地画风,最后皇帝的船沉入了海底,皇帝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二、题解
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界景观的核心区域。太清宫中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和《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游客到那里,导游会指着一处破损的墙壁说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穿墙术的地方。
崂山道教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三、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四、基础知识小练习
1.注音。
行七(háng) 负笈 (jí) 稽首 (qǐ) 采樵 (qiáo) 分赉 (lài) 霓裳(ní) 逡巡(qúnxún) 揶揄(yéyú)
2.解释加点的词。
①行七,故家子。
②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③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④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⑤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⑥我固谓不能作苦。
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然不胜酒力矣。
.B.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 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C.授以斧,使随从采樵。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D.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4.解释加点词的用法。
①请师之。
②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③心奇之
④不过早樵而暮归。
五、文本研讨
1、结构梳理:提问:小说按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结局,本文应怎样划分。
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2、劳山道士是什么形象?
明确: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外在形象)叩而与语,理甚玄妙。(内在素质)
3、问:王生看到了哪些法术?
a.纸镜辉室。
b.壶酒遍给。
c.箸化嫦娥
d.月中欢饮。
这些法术神奇不神奇。(神奇)。王生愿不愿意学。(不想)。他想学什么法术?(穿墙)
4、穿墙需要具备哪些要领?
a.咒语。
b.大胆
c.迅速。
5.结局设计满意吗?能否改编一下结局。
(老师改编示范)(王生在妻子面前炫耀成功后。)在一个夜晚,一切都进入梦乡,远处深巷中隐约传来狗的叫声,突然从一个角落里闪出一记黑影,黑影两手合十,念念有词,一头扎入墙中,不见了踪影,黑暗中隐约传来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我们发现黑影背上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黑影重复同样的动作,一头撞向墙壁,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咚”地一声巨响,一人应声而倒,痛苦不止。巨大的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老汉,老汉高呼“抓贼啊!抓贼……”,同时两手扭住了那人的胳膊,四邻八舍陆续赶来,挑烛一看,此人乃般阳人士,姓王行七——王生。
6.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7、王生这一形象本文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
明确:波澜起伏的情节,峰回路转,曲尽其妙,情节曲折结构图。
入山学道
阴有归志
归念遂息
辞别道士
得穿墙术
额上坟起
8.最后一段的涵义是什么?
明确:推己及人,以道士对待王生的态度与现实中的“舐痈吮痔者”进行对比,抨击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9.本文的题目是从法道无边的角度来命标题的,如从本文主人公角度,题目应为什么?
明确:王生学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请搜索课文题目查找更多相关资料!作者借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好逸恶劳,目的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最终只有碰壁的下场。
六、制作文本结构卡片
七、课外活动
1.观看据《崂山道士》改编的木偶剧《崂山道士》。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同学们,听过“穿墙术”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去,看一段与“穿墙术”有关的故事。
二、揭题,板题
1、板题:崂山道士,读题。
2、释题:崂山道士是指在崂山那儿的一个道士。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人。
三、初读,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文中生僻字拼读,查字典理解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概括。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拼读生字词。
2、正音。
3、解释词语意思。
4、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
五、抓住重点展开学习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中带内部分。
(1)默读。
(2)分段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地2~9自然段):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地10~16自然段):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
第四部分(17自然段):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主要了解王七在学道的过程中,吃不了苦,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3、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练口诀→喊“进去”→不敢进→壮胆进→喜出望外
(3)联系可后最后一段,说说王七学法书的结果怎样?为什么回产生这样的结果?
①结果:望器无法穿墙,反而撞了一个大包。
②原因:他不听倒是的告诫,想妻子炫耀穿墙术。
六揭示本文寓意,突破重难点
1、讨论
(1)你认为王七是一个怎样的人?
(2)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
(3)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你学了课文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
(1)王七是一个不肯吃苦,游手好闲,想投机巧,捕捞而获的人。
(2)没有。人穿墙没有,但信号穿墙的例子有。
(3)目的是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则一事无成。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
七拓展延伸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现象。
2、课后片断,知道阅读。
3、谈谈《聊斋志异》。
八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
2、阅读《聊斋志异》。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
/学道吃不了苦下功夫
王七肯吃苦→成功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读
本文在承担巩固本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会到处碰壁。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又考虑到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概述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理解故事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是正确辨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教学难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绍
一是强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范读、自由朗读、分段齐声朗读三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略读课文,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采用营造氛围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突出了“导”;在讨论归纳故事情节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讨论之球”在学生之间传递,当学生甲说完后,我不立即加入,而是让学生乙指出学生甲的不足或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突出了“引”;在释译、理解课文时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等平等讨论方法,即“引”又“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是注重创。“创”就是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的。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通过创新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拓展思维的能力。在“拓展延伸”板块里,我提出了一些疑问:如果王生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生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会有一些新的含义?请大家试试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法指导
1、指导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难懂之处可反复朗读,根据语言环境去理解本文蕴涵的深刻道理。这样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指导合作学习,养成习惯。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大家合作才能解决。考虑到学生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和“概述故事情节”两个地方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又设计了几个互动环节,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合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还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流程设计
本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首先我用神灵鬼怪,谈狐论鬼的故事集——《聊斋志异》导入新课。因为《聊斋志异》已经家喻户晓,所以大家都跃跃欲试,我问:“那谁能说一个《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呢?”在这里,我抓住学生对鬼怪强烈的好奇心理,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学习内容。
2、引导探究,熏染情感。
①整体感知。新课标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四次朗读:首先是学生自读课文,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难词;然后是听朗读录音,这时,学生可以纠正自己错误的读音和停顿。接着学生再自读课文,并利用注释,解决疑难字、词,把不理解的标出来。然后是分段分组齐读课文。通过整体感知,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会有一些难懂的字词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拦路虎”,所以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②重点突破。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采用的是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等平等讨论方法。我首先引导学生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者是句子说出来,由其他同学来回答,之后我再进行纠正或补充。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讨论,然后回答。最后,出示投影片,这是我备课时归纳出的一些重点词句的释注,让学生识记,使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积累更加具有建构意义。
③双边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思考还给学生”的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运用了二个互动环节,
互动1:用自己的话逐句复述课文。
首先,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该怎样复述。接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个别指导。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说,经过这一轮的交流,让学生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再让学生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总结性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时我适时地出示四幅插图投影,让学生由情入景,披文入情,培养他们感受、理解、归纳、评价的综合能力。
互动2:开小故事会。分小组开小故事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④辩明内涵。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这篇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然后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他们思考的部分结果。这里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他讲得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既要尊重学生个性,更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3、达标反馈,拓展延伸。
达标反馈我设计了几个难度适宜的填空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一是让学生改编这个故事,二是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王生之类的人,三是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聊斋志异》。
五、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倡导“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背景下,我以为语文课堂应从优化整合文本资源,优化课堂动态交流,优化多元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来建构“课堂大语文环境”;应精心策划,使课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体现出与课程资源相和谐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关怀,逐步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感与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终极目标。这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学生举手回答)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指名学生回答)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孜孜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但现实却是屡试不第,备尝酸辛,一直被摈斥于仕官门外,“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但他的知名度却大得惊人,数百年来,不用说读书人中皆知他的伟名,就是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以及引车卖浆者流,哪个不知聊斋故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蒲姓虽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蒲松龄的祖上几代都没有做过官。毕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蒲松龄自幼就跟着科举失意弃儒经商的父亲读书,他在兄弟四个当中最受父亲钟爱。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对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信心,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却屡试不第。
蒲松龄30岁的时候,应他的朋友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江苏,做了一年的幕宾。因蒲松龄与孙蕙有同乡、同学之谊,二人相处融洽,彼此也没有什么顾忌,孙蕙出外视察灾情、河工,或者到府城所在的扬州,蒲松龄时常相随,使他亲眼目睹了宝应一带严重的水灾和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及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依旧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窥见了县府官吏怒如虎狼的凶残面目和贪赃受贿的丑恶嘴脸。这更增加了他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而他只在此待了一年就懑懑返乡,此后的蒲松龄便在家搜集整理自己写的小说。1678年,39岁的蒲松龄再赴济南去应乡试,又一次落榜后,他怀着郁郁的心情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写的400多篇小说整理完毕,定名为《聊斋志异》。
为了生计,40岁的蒲松龄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毕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曾任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府)之邀,开始设馆于王村东一里的西铺毕家教书,这一住就是30年。在这里,蒲松龄结识了清初诗坛盟主、新城显宦王士祯,得到了王士祯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两人成为了文学上的知己。在毕家,蒲松龄不仅在此阅读了大量过去难以读到的书,而且在“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偏见面前,毕际有不歧视写狐鬼花妖小说的蒲松龄,而且还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赞赏。毕家的绰然堂、石隐园,为蒲松龄提供了驰聘幻想,与友人谈论奇闻异事和结撰狐鬼花妖故事的良好场所。蒲松龄撤帐归家时,正值古稀之年。这时的`蒲松龄家道已臻小康之境,加之四个儿子的劝归,蒲松龄以年老体弱为由,谢绝了毕家的挽留,归卧蓬窗,安度晚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这可谓他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一个概括吧。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A、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 笈(ji ) 观(guan) 稽(qi) 重(chong)
樵(qiao) 赉(lai) 给(ji) 盎(ang) 挹(yi)
箸(zhu) 霓裳(ni chang) 饯(jian)杳(yao) 谙(an)
汝(ru) 诩(xu) 逡巡(qun xun) 踣(bo)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7个字。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不少同学们喜欢看神鬼故事书,其实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二、学生汇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预设要点: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耗费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让我们先睹为快,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读懂了哪些词,或者哪些字词需要大家帮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倾慕:倾心爱慕。
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这里形容歌声婉转优美。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一两句话概括。
王七在劳山学法术,不想吃苦,结果什么也没学会。
五、快速阅读,理清脉络
1.哪几段写他山中的学法经历?(3到12段)
2.山中学法时有两天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儿,说说。
相机小结、板书:
看师演法(4到8段)
缠师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给1到2自然段取个小标题吗?
板书:拜师求法
4.王七学法,结果如何,试根据13自然段内容写小标题。
板书:演法失败
5.根据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
六、重点探究
1.哪部分还有疑难,或者你想重点研读哪部分?三读课文。
2.交流。预设:
①学生可能对王七最后演法失败百思不得其解。此疑问可暂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学生对“看师演法”一部分兴趣浓厚,可引导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看师演法”一段的确精彩。有几大奇迹?试拟个节目单。举例:
纸月光满屋
壶酒饮不尽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劳山道士精彩演法,几大奇迹中,各小组任选其一,合作编一编,演一演。
提示:文中动作语言不多,要想表现他们的法术奇妙,可借助众徒弟的神态表情、指点议论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各组演故事。(见上节课拓展活动)
二、研读感悟
1.小结,过渡。
纸月光满屋,壶酒饮不尽,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语表达你的感受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2.抛出问题。
这一切多么不可思议!可根据上一节课我们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故事是写王七学法,写他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但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道士施法的每一个细节呢?
3.细读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讨论。
引导:
劳山道士法术高深,如何得来,故事中未说,猜猜。(从“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须历经千辛万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术,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劳呢?又能否吃苦耐劳呢?(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5.形成共识: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寻师苦、拜师难、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们不少同学看来,似乎是够操劳了,但离真正学到法术所需下的苦功还差很多,还只是“娇气又懒惰”。
小结:原来花这么多笔墨,把看师演法的每个细节写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术之神奇,反衬他付出的操劳之少。
6.读到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预设: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坚,半途而废。
王七太过浅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学仙术,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自创与积累均可)。
三、发散感悟
1.一个故事,你们感悟到了这么多,真会读书。再读读,也许还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2.交流,各抒己见。
预设:王七好不容易学到了一点本事,却又好显示,所以“穿墙术”一到家就不灵了。我们要记住不可骄傲自大。
特别可悲的是,失败后,他一点也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骂师父。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给我们这么多启示,如果从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个什么标题呢?试命题。
四、自选拓展活动
1.蒲松龄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骂皆文章”,你可以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
3.请你练习讲这个故事,一定会为你赢得不少“粉丝”。
板书: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故事。所以,老师不宜细讲,文章中蕴涵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悟出来,学生讲出来比老师直接说出来好。同时,要避免上成了说理性的教育课。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语文工具性和人让文性的平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划出自己有触动、有感觉的词句。
2.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再快速的读课文一篇
A.文章题目中的“崂山道士”是指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B.“王七”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围绕上面两个问题讨论时,老师虽然要引导学生围绕正面价值观去回答,但也应允许一些有不少很离谱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课文
1.“王七“来崂山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了么?为什么?
2.划出让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
3.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三)课文拓展,回归整体。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2.谁来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你什么了?(避免说道理)
三、作业布置:
1.划出课文中四四字词,并自选3个造句。
2.把自己划的句子读一读。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搜集有关《聊斋志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奇特的礼物,快来猜猜是什么?
2、学生猜到后,送礼物。
3、说到书,我们的话题就多了,你喜欢读那些方面的书?
4、出示《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般的文学魅力吧!板题、读题、质疑。
二、资料交流
1、资料交流会
拿出资料卡,汇报有关蒲松龄的资料。
2、读过《聊斋志异》吗?关于《聊斋志异》你了解到些什么?
汇总资料。(课件)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说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3、试着画出本文的情节曲线图,指名上台画。
4、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1)出示小标题要求,尝试加小标题。(课件)
(2)完善情节曲线图。
5、看着情节曲线图,复述文章内容。
6、小组合作学习。
(1)对课文把握的准确,才能复述的生动,这些都得益于细心地读文,你还有疑问吗?
(2)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课件)
(3)汇总解疑。
三、古文、今文对照学习。
1、蒲松龄真乃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骂皆文章。”让我们再次感受《聊斋志异》那神奇梦幻般的文学魅力。出示古文。
2、师范读,生思:这一段是文中的那一部分?
3、男女生分读古文、今文。
四、总结拓展
1、读了王七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了?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把写下的条子贴在黑板上。
五、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蒲松龄,知道了《聊斋志异》,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都去读读《聊斋志异》的其他故事,记住冰心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
缠师教法
看师演法
上山学法 演法失败
投机取巧 终就成空
不畏艰辛 才获成功
【《崂山道士》语文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崂山游记作文08-21
青岛崂山之旅作文11-25
青岛崂山优秀作文10-13
语文教案(通用7篇)03-23
语文《恐龙》教案(通用24篇)03-11
《道士塔》读后感04-12
天窗语文教案(通用14篇)01-12
《琥珀》语文教案(通用9篇)03-14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5篇09-14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23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