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时间:2022-07-27 13:25:18 大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动手测量,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

  1、摸一摸: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其面积的大小,同时复习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量一量:用信封中的纸片作为测量封面面积的面积单位,分小组自己选择适当的图形,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记录在表格里。

  测量时选用的图形

  测量时选用的图形的个数

  测量结果

  我发现…...

  3、议一议:

  (1)先预测什么图形选为测量单位更简便合理一些,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汇报本组选用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结果,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组讨论交流:从统计表中获得那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发现很多信息,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抓住本课教学目的组织讨论:为什么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最多,选择圆的最少?

  4、教师小结: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主要原因是:正方形能密铺整个图形,测量是做到不重叠、不遗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设计意图:把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与统计活动相结合,体会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合理性,同时也充分地发展空间观念。)

  5、讨论: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测量相同数学书的封面,为什么量出不同的数值?

  6、师生共同小结:统一面积单位才能量出同样的结果,猜想测量课本封面面积是一般选用怎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在对不同测量结果的交流、讨论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活动二:认识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1、认识1平方厘米:教师边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讲解。

  2、举例: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先估计,再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1、通过举例使抽象的面积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同时,被说到的物体可以成为估测面积的参照物。2、对1平方厘米有了具体认识后,让学生估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既是对前面教学环节的呼应,也是学以致用。)

  活动三:认识1平方分米、1平方米,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1、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合适吗?为什么?

  2、认识1平方分米:教师边出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讲解。

  3、举例: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先估计,再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继续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面积的时候,学生会感到面积单位太小,量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认识更大面积单位的心理需要,此时,把1平方分米介绍给学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举例、估量课桌面的面积,这都有利于使抽象的面积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自学课本解决,最后全班汇报,教师适当引导讲解。

  问题一:度量房间等更大物体面的面积时,该用什么面积单位?

  问题二:1平方米有多大?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前面学习知识的经验,再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开展数学活动,教师只需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活动四:课堂总结,梳理新知。

  师生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新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拓展学生对面积单位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提高。)

  活动五。学习致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约()。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设计意图:能否正确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反映出学生对各种面积单位是否已经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2、分小组或自己选择意见物体,先估计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在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量一量,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估计的最接近?

  (设计意图:1、联系身边生活,学习致用,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2、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

  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探索、测量。

  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

  (3)幼儿第二次操作。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

  (三)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教师:“你刚才用的是哪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

  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四)游戏:量一量

  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

  教师: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

  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延伸:

  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

  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3

  备课内容: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量一量》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使 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三、教学准备

  学具:大小不同的方格纸(面积为1厘米2和分米2)和格子纸。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图形面积的含义。看看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数学书,你有办法测量出封面的面积吗?赶快动手来试一试。

  (二)玩中学

  1.量一量,认识和体会1平方厘米。

  (1)要求学生用自选的方格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交流测量的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老师讲解: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介绍它的写法和读法。

  (4)说一说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5)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

  2.认识和体会1平方分米。

  (1)要求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课桌面,借此使他们产生更大的面积单位的心理需要。

  (2)向学生介绍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

  (3)说一说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格子纸来量一量课桌面有多大。

  3.认识和体会1平方米。

  (1)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格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猜一猜度量更大的面积,该用什么单位呢?认识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3)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4)用自己对1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估一估教室地面和黑板的面积。

  (三)学中做

  1.完成47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事物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

  2.完成47页"练一练"第2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表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老师对个别学生应给予适当指导。

  3.完成47页"练一练"第3题。

  通过此类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或平方米)填空。

  ①一个信封面约2( )。

  ②黑板的面积约5( )。

  ③一张餐桌的面积是100( )。

  ④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 )。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平方厘米)

  图①面积是( )平方厘米,图②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图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格子纸来量一量。

  ①投影出示一张2元纸币。

  2.实践应用。

  (1)先估计学校操场的面积,再调查一下。

  (2)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并动手量一量,分别找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的面,并把它记下来。

  1平方厘米的有:( )

  1平方分米的有:( )

  1平方米的有:( )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亲手探索的过程远比直接得到结果更感兴趣。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测量工具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即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

  活动名称:科学

  活动内容:量一量

  活动目标:

  1、能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2、学习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记录测量结果。

  3、喜欢动手操作,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能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活动难点:学习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记录测量结果。

  活动准备:纸棍、记录表、水彩笔、铅笔、毛线、吸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从哪一条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还想知道这条最近的路到底有多远?你们帮他想想办法。

  二、过程

  1、第一次探索测量

  ①介绍并发放测量工具好记录表1,幼儿尝试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根相同长度的纸棍,每人一张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事先准备好的小路且做好记录。

  ②请几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做记录。

  ③集体讨论: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请个别幼儿再现刚才的测量方法,尝试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④教师示范正确量法:顶端要对齐,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笔做记号。

  2、第二次实践正确测量方法

  ①再次发放相同长度的纸棍,幼儿分组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记录。

  ②小结: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一样,测量结果也一样。

  3、第三次应用测量

  ①提问:除了刚才用的纸棍能测量物体外,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

  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介绍记录表2,猜测:不同量具测量同一种物体,结果一样吗?

  ②幼儿5-6人为一组,每组一张记录表,分别用不同工具完成两个不同测量任务。

  ③集体验证结果,小结: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自然测量这种方法还可以帮我们测量那些东西?我们一起去试试。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活动反思: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三、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活动重点:

  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活动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03-03

《量一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3-12

幼儿园大班数学《用尺量一量》教案12-26

《用尺量一量》大班数学教案12-10

量一量,称一称大班社会教案01-09

大班社会教案:量一量,称一称12-1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含反思12-18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02-17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