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初中语文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加深认识小说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2: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二:教学重难点
1: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三:教学方法导思点拨法:
(略)
四:课时安排
课时五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学生活动:
通读第一遍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楚生字词,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
教师活动:出示导读提示(小黑板);检查阅读。
导读提示:小说: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恩格斯:“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讲读课文
(1):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学生活动:根据划分精读第二遍课文,疏理出故事的发展变化趋势(情节),从故事的发展变化中品味人物的思想性格,讨论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疏理出故事的情节,解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归结学生体会完成板书。
(2):写作特点体会:教师明确: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3:课堂小结:
(1):“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课后思考题:
1: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与含义?
2:两位病人从窗口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景况。哪是虚景哪是实景?
【《窗》初中语文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窗教学设计02-23
初中语文的教案03-16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12-10
《皇帝的新装》初中语文教案03-19
初中语文《纪念白求恩》优秀教案11-1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0-09
《窗》续写05-17
我心中的窗04-25
窗初三作文06-25
窗高一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