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高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06 17:28: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声甘州》高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声甘州》高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八声甘州》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理解词意,领会诗词含蓄的情感;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学会品读赏析诗词写景抒情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入: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问:是不是在思乡?是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思乡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7、同学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结束语: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良的养分不断充实我们的头脑,沉淀我们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拓展延续

  柳永《八声甘州》赏读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因为这一句词,柳永触怒了宋仁宗,又因为仁宗皇帝“留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所以一生都以仁爱对人的仁宗皇帝,这一回却是记恨在心,把柳永的名字从进士名单上划掉,说了一句你且去浅酌低唱,要什么功名。受到巨大打击的柳永没有彻底沉沦,虽流连于烟花柳巷,却并不沉湎酒色,他尊重风尘女子的人格,同情她们的命运。同时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在所谓“淫冶讴歌”之外,也创作了许多境界高绝的名篇,成为词坛上的丰碑,真可谓是“白衣卿相”。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就是柳永的一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苏轼在评价柳永时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能得到苏轼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此词非同一般。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词: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开篇展现出凭栏远眺、极目天涯的意境:天已黄昏,潇潇细雨洒遍江天,本已是天高气爽的秋天更是明静如水、一澄如洗。接着用一个“渐”字把读者带入另一个意境,一场秋雨一场寒,词意由清秋渐渐过渡到了暮秋。凄厉的北风中,山河大地已是一片萧瑟景象,秋雨过后残阳的一丝余晖照在词人登临送目的高楼上。这前几句词给读者呈现出一幅辽远空阔且苍茫悲壮的景致,接着词人目光收回到“当楼”。俯身四看,又见处处都是凋零景象,红花绿树的生命即将枯竭,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也将结束。而只有无尽的长江水,默默东流,不断不息。许多文人都称柳永“浅薄”,由这几句词来看,还是有许多人生哲理在里面的,柳永绝非只是留恋光景的`浅薄之人。

  文人登高望远岂能不思乡?词人在词的下片抒发的正是思乡之情。已经登高望远,还说不忍,可见词人心情的纠结复杂难以言说。望不见远处的故乡,但欲归去的心情难以平复。此时此刻,词人的乡思涌起,已不可遏制,不禁自问:这些年来,浪迹天涯,不能回到家乡,这又为了什么呢?接着词人由思乡到了思念乡中之人。他想故乡的闺中人也应该是每日登楼远望,企盼游子归来,而我是一误再误,为世事所羁绊,不能归去,有负闺中之人啊!但你又怎能知道此刻的我,也是倚靠着栏杆远眺,正在深深的思念着你。词的下片由思乡到思人,循序渐进,抒发了词人心中郁结的万千思绪。

  柳永这首词通过对雨后暮秋的描写,刻画了一幅关河冷落斜阳西照的苍茫景色,并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急切的思归之情。全词写景抒情都已达到极高境界,不愧是一首传诵古今的名篇。

  “八声甘州”的主旨是什么?

  宋代诗人柳永所创作的《八声甘州》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八声甘州》高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药高二语文教案04-24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10-28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08-22

《八声甘州》古诗词鉴赏08-16

高二语文月考作文07-29

高二语文期末作文08-21

高二英语期中复习教案11-13

高二英语MainlyRevision优秀教案11-05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高二语文常考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