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初二语文教案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对一只八只腿的虫子、蜣螂、蚂蚁的描写,得出不要自以为是、盲目估算一切的结论,运用幽默的写作手法让我们在思考人类弱点的同时激发我们尤其是青少年走向自然、感悟自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建议】
1、激情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2、作者简介。
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20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3、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
蜣螂(qiāng) 铲(chǎn) 喘(chuǎn) 土坷拉(kē)
4、整体把握。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地爬”。
第4—6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7—13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5、具体研习。
(1)组讨论: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
明确: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道“……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2)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的可笑之处呢?
明确: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小结:至此我们可以说,课文内容虽写的是“走向虫子”,其实是透过虫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某些方面连一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
(3)讨论:我们学过南帆先生的《蚂蚁》,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对“人”的思考)
明确:相同——都是通过小动物来思考人类。不同点——《蚂蚁》反思的是人的命运,人在何种意义上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它突出的是人类生存的困惑问题,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些方面,人其实不如虫,但人类对此却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对人类缺乏自审意识的剖析。
6、结合习题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
7、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让人类看见自己身上的弱点,那么我们就应尽力去克服它,时时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想,我们不仅要向他人学习,还得向大自然中万千生灵学习,毕竟我们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那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走近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做个真正的有心人。
8、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蚂蚁等虫子场景的影像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谈感悟引入对课文的理解。
2、配乐朗诵课文中描写虫子的精彩片段。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慨。
3、作者刘亮程的简介
课件使用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资料要求:
1、蚂蚁等虫子场景的影像等。
2、作者简介。
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20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3、相关资料
刘亮程的哲学
蒋子丹
刘亮程在他的文章里是一个农民。这个农民终日扛着一把铁锨走在田野上,悠闲时便东张西望,关心着村里的驴和村外的兔,还有忙碌的蚂蚁和离群的'飞鸟,以及风中的落叶和太阳下无名的野草。这是一个完全感性的世界,声音和色彩的世界,与文学中常见的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动、意识与潜意识等视角毫无关系。但感性并不是肤浅和无知,恰恰相反,能够传达温和脉跳的感觉,常常展示着任何高超理念也无法企及的深刻。
……显得平凡孱弱无关紧要的弱小生命,在这个农民眼里值得牵肠挂肚,与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同生共荣,大可等物齐观。他的世界因为有着自然万物的参与而变得格外博大和深远,他的情感由于有着和大自然的亲近变得格外细腻和敏锐。
(选自《天涯》1999年第5期)
潜在的危险
黄毅
他在一篇名曰《走向虫子》的文中这样写道: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我看得可笑,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再走一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路。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这是在谈人与自然,还是在阐述人生?亮程的散文机智往往就这样在你还没有注意的时候悄然呈现。这种小事情中的大智慧,在他的篇什中俯拾皆是……
(选自《乡村哲学的神话》,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走向虫子初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下册《喂──出来》教案03-16
初二语文教案15篇09-10
《吆喝》初二下册语文教案03-16
初二年级语文教案10-13
走向成熟04-04
走向坚强,走向成熟作文600字03-25
语文初二作文08-15
观察虫子作文03-12
走向原野作文11-23
走向独立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