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1-02-26 12:44:1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1、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 )

  A. 是谁之过与?B. 过故人庄

  C. 农夫、渔夫过而陋之 D. 一日,大母过余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故山殊可过 经过 B.复与疏钟相间 夹杂

  C.步仄径 狭窄 D.多思曩昔 从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檗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复与疏钟相间 物与我皆无尽也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因驮黄檗人往 因人成事

  8.本文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 )

  ①景气和畅 ②清月映郭 ③露湿青皋 ④村墟夜舂 ⑤吠声如豹 ⑥白鸥矫翼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 ( )

  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10.熟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哪一选项化用了本文中的语句?( )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B.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净,犬吠声如豹。(王思任《剡溪》)

  C.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  (袁宏道《游桃源记》)

  D.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11、下列哪句的季节与本文所写的'季节相同(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 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 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景,调动了视听两种感官,层次井然,动静和谐。既有现实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看似存在僮仆虽在身边,作者却说“独坐”的矛盾,其实是反映了作者精神上和僮仆隔膜,格外思念裴迪的状况。

  C.文中描绘的冬景照应“和畅”二字,没有肃杀之感。但王维不喜欢山中的冬景,而对春景充满了向往。

  D.王维不署名“王右丞”,却署“山中人”,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一员的价值追求。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译文: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

  三、一词多义:

  1、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2、步 步仄径,临清流也( )

  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3、矫 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矫枉过正( )

  4、因 因驮黄檗人往( )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不如因善遇之( )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

  5、以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四、课后反思: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秀才与女婿幽默故事09-13

初二语文上册的文学常识04-19

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0-06

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10-09

初二语文下册《喂──出来》教案03-16

初二语文教案15篇09-10

扁鹊见蔡桓公上册语文教案09-29

《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04-27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7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