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高三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13 16:14: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藤野先生》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藤野先生》高三语文教案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

  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

  教学时数:

  3课时。

  预习质疑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2,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藤野先生》的主题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用书》,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借此,还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预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给生字注音:驿站教诲瞥见畸形不逊诘责匿名杳无消息油光可鉴烂熳芦荟挟着芋梗宛若绯红深恶痛疾系住菜根

  3,整体理解课文,填空:《藤野先生》选自《》,体裁是。

  4,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5,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阅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东京。

  1.指名朗读,正音。欣赏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及富士山的图片。

  2,“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3.理解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的艺术匠心:提问: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教师介绍当时关于辫子的知识: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投影以上文字),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投影以上文字)之说。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

  为此,鲁迅还写过一篇《头发的故事》(后附)。“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教师评: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实际上是在画他们的灵魂。他以极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真是大师,大手笔!

  4.理解作者语言修辞的艺术:“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有嘲讽意味。如果有学生认为是夸张,则作如下说明:用此比喻,既表现了它的高,又表现出它的形状。若说是夸张,则夸张过分,夸张不当。因为夸张的修辞方法要求,既要明显地说大话,又不能夸大得不着边际。鲁迅先生就举过一个例子: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好的夸张;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则夸张不当。“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答案:“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小知识《“鉴”和“监”》(用电脑投影,也可作为“语文环境”写在黑板报上):“监”,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像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将“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指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提供参读材料《自题小像》(见课本26页),印证以上观点: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将此诗译成白话诗(投影):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6.理解与题目和中心的关系: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答案:不离题。这一段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个,学了后文才会知道。

  二,阅读“过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以下三个文段阅读题既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

  ——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

  有两处可证明:

  (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

  (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8,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认真负责。

  9,“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又反映了他对科学问题的。

  10,投影图片: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三,独立阅读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解释词语:正值不逊,匿名诘责

  2,“爱国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号表示。

  3,“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

  4,“干事却又竭力运动”的“运动”在这里是的意思。

  5,对“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确理解是。

  6,“影几片时事的片子”的“影”是词,意思是。

  7,“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的中国人和的中国人。

  8,“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

  9,“呜呼,无法可想”是对无可奈何的慨叹。“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

  10,“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概括地说,“变化”的原因是。

  11,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精神。

  四,独立阅读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可布置为作业):

  1,第一段中,热情赞颂和高度评价藤野先生的语句是和。

  2,“小而言之”意思是?

  3,结尾一段,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三:

【《藤野先生》高三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16鲁迅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4-10

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07-31

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话题作文01-29

四年级关于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11-23

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语文教案11-06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03-18

滑稽的脚先生音乐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胆小先生11-27

中班音乐《滑稽的脚先生》教案12-14

高三语文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