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 体会看社戏过程中人物的心情的变化,理解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 比较分析归航时沿途的景物、人物的心情与出发时有什么不同。
3. 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归航时“偷豆”这一情节。
4. 理解作者写本文的创作主旨。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3、4
教学过程:
教师: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体会了“我”心情变化的起伏,经历了失望沮丧和极度喜悦的过程,在欣赏了江南水乡月下的美景之后,“我们”终于到了赵庄,来到了戏台下,可以看到“我”“梦寐以求”的社戏了。这就是第三层的内容。咱们来看“我”是否看到了一场好戏。
第三层(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详写在赵庄看社戏。
一.体会作者笔下的戏台和人物的心理,结合作者的独特感悟理解这样写的用意。
写看社戏,先写戏台,写戏台又必然由远及近,因为船还在疾驶。
四周一片黑暗,而灯火明亮的戏台,好像镶嵌在黑色帷幕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水气朦胧的月夜中,最惹人注目。
而这戏台恰恰又是在“庄外”,“临河”而起,这独特江南水乡的“戏台”的野趣,又最惹人浮想联翩,令人神往,这柔和美好的景致,只能以“画中仙境”作比了。
随着船身向前移动,戏台上的人物和戏台下的船篷也渐见分明。
写戏台的美好,表达了“我”愉悦的心理;
写船“走得更快”,和“我”从很远地方就注视着戏台,而且目不转睛,表现了“我”对社戏的专注和神往,与前文“第一盼望的”遥相呼应。 ·
“远远的看”,是最佳的观赏角度,只有从远处去看,戏中的一切才是美的,真实的。
看戏,如果离戏台太近了,就会把人物、道具的假象看破,那么观赏时需要的美感、真实感全都会消失,观赏者的心理就会由于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引起情绪的低落、心情的不快。
所以,这“远远的看”可以说是最佳的审美距离。
写戏台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就是在“野外”;
写看戏“果然近不得台旁……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就是证实了“远远的看”;
这既照应了整篇小说的过渡部分提到的那本日文书里的见解:“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又具体地、一步一步地实写了自己的的确确“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
足见,戏的好坏当在其次,而在野外,在散漫停泊的船上,远远地、轻松自如地看戏,使“我”领略到了这种独特的、自然潇洒的情趣,这种心灵的感受才是最难忘的,这种心灵的美好体验也是不可再得的。
所以,篇末尾句作者才写下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深怀感触的语句。
二.接下来写看戏。
明确两个问题:
1.作者抓住两条线索来展开故事的情节,请找出来。
2.戏真的好看吗?是怎样写人物的心理的?
明确: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是写戏台上人物、情节的变化、转换;
一条线索是写戏台下,船上的小伙伴们看戏的神态、心理、情趣的变化。
戏台下的变化是随戏台上的变化而变化,戏台上的变化导致了戏台下的变化。
写看戏:
先写“铁头老生”,孩子们听到双喜说,他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此时兴致最高,爱看打仗的戏恰合孩子的心理。
“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孩子们很扫兴,可双喜很善解人意,说了句:“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既宽了大伙儿的心,又写出了“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的实情,台下“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写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并不在乎看戏,“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没有看到翻筋斗,并没让“我”失望,因为“我最愿意看的是……蛇精”,“其次是……跳老虎”,从戏写到“我”的心理,转接自然,充满童心的稚趣。不由使人联想到“我”心里似乎还在寻找一个有趣的形象——在百草园里不曾见到的“美女蛇”,好像在戏里看到人扮演的“蛇精”,也能得到这种好奇心的满足似的。
“但是”,又一转折,从台下又写到台上,“小旦”进去了,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
再写台下的“我”,“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我有些疲倦了”,夜已渐深,戏又乏味,孩子们看戏的兴致已然没有了。
“然而”,一个转折,又回到了台上,“一个红衫的小丑”给“一个白胡子的用马鞭打”,“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因为孩子们看戏也只是要看热闹,所以“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重唱,而孩子们是听不懂的,因为他们原本只是“看戏”,瞧热闹而已,所以接下来写了一连串的反感的心理和表现:
“我们最怕的”,“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大家也都很扫兴、……“双喜终于熬不住了”,提议要回去,大家倒也正合心意,所以“立刻赞成”。
看社戏的心愿满足了,了却了,因而回去时,小伙伴们“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径奔”“拔”“点退”“回转”“架起”,动作还是那样干脆利落,与来时相呼应。
“骂着老旦”写出了十足的孩子气,“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照应了前文,点明了船行进的目的——归航。
第四层(到“各自回去了”),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这一层主要描绘了月夜的美好和归途的乐事。明确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一开始先描绘月光。
“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写“我”的余兴未尽,与这段的末句“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呼应。“回望戏台”,写“我”的依依不舍,再用两个比喻句,“如……”“像……”,
再次把戏台比作“仙山楼阁”,写它在红光水气的笼罩下时隐时现,就好像是画上的仙境一般美丽动人;
再加之以横笛的悠扬声,又像“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迷人,与来时的情境相映成趣。
“我疑心老旦进去了”的后面还有二句内心独白:
“蛇精和跳老.虎是不是要出来了?”很想再回去看个究竟,可因为大伙儿都已无兴致,也不想再劳累小伙伴,所以“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这段语言简洁、文字优美,准确地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
接下来写“深夜行船”,强调了船行之快:
“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奇、贴切的比喻,活画出一幅动人的“飞船夜行图”。
写“老渔父”停下艇子来喝彩,侧面烘托、突出了船行之快,说明这些农家的孩子确实是连行家里手都佩服、称赞的驾船好手。
很自然地照应了前文。
“夜渔”,呼应了前文写到的“几点火”“渔火”。
写归航,没有描写两岸的景致,因为“已经到了深夜”,“周围的黑暗只是浓”,除了点点渔火,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说明作者把握的准确,运笔的精当。
接下来用四个段落的篇幅写“吃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做是全文的第二个重点。
先写“偷豆”的地点:
“离平桥村”千里左右的地方,说明已经进入本村的地面;
次写原因,写原因也写得很有层次,而且真实自然,顺理成章:
船行慢了——很疲乏,太用力,许久没有东西吃。
再描画“群童谐趣图”:
出主意的是聪明的桂生,说“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指挥的是老练的双喜,问阿发“偷哪一边的呢?”
奉献的是憨厚无私的阿发: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于是大家便很实在地“各摘了一大捧,抛人船舱中”;
指挥转移阵地的.还是聪明、老练的双喜:
不能再多偷,怕阿发的娘知道要哭骂的,于是“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豆偷来了,孩子们便很自觉地“各尽所能”:
该摇船的摇船,该生火的生火,该剥豆的剥豆,配合得多么和谐、默契!
豆煮熟了,“便任凭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此情此景充满了童心的稚趣和野餐的风趣。为什么文末尾句里写道:“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呢?
因为再也不曾有过的“那夜”,“偷豆吃”的有趣经历和内心充满欢快、堆恤的感受与体验是非常难得的,(如同前文写“看社戏”的“看法”,一样,)这种独一无二的“哗法”,这种别有风情野趣的心灵感应往往是最美好的,永远不会忘记的,心情的愉悦更增加了豆的无比鲜美。
这层的结尾写了双喜的高兴与得意,大声地说:“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呼应前文“我写包票”,圆满完成看社戏的重托。
双喜是一个贯穿于社戏全过程的重要人物,作者把一个聪明机灵,胆大心细,善解人意,做事周全,敢于负责的农村少年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之后,略写“进桥”“停船”“上岸”和母亲的嗔怪,巧写大家的应对自如:
“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
各自回去了”,“偷豆”的事巧妙地掩饰过去了,“我”的心里必然是暗自庆幸,又一阵松快,少年伙伴们也自不必说了。
看到这里,读者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第三部分,是结尾部分,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时间是看社戏后的第二天。
这部分内容显然是照应了前文偷豆的情节,再一次刻画了双喜的聪明、沉着、机灵。
六一公公看见了“我”,相信了双喜关于“请客”的话,善意地停了楫,笑着说:“这是应该的”。
可见六一公公并不吝啬,而且宽厚好客、善解人意,他恼的不是偷了自家的豆,是孩子们不知心疼劳动果实,踏坏了不少,所以才责怪他们。
他对迅哥又格外地关心:“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听到迅哥的夸奖,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很是得意。
写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厚道,他们只求别人的些许理解和肯定,便会由衷的感激不尽。
六一公公的话也很有意思:
第一句话夸奖迅哥儿,是对迅哥儿理解的回报;
第二句话是贬双喜他们“不识好歹”,为自己申辩,算作对双喜贬他的豆的回报;
第三句要送豆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表现了老人家的慷慨好客,对迅哥儿的好感和亲热,对自家的豆的得意之情。
最后,作者用再一次的重复,含蓄地为全文收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好豆”和“好戏”是那夜最难忘的两件最大的乐事,它们带给“我”难忘的乐趣。
篇末点题。
【《社戏》语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社戏语文教案08-16
《社戏》语文教案(精选10篇)02-22
《社戏》教学设计03-04
鲁迅社戏教案-七年级下册03-11
语文入学教育教案范文07-30
语文教案范文5篇07-08
语文教案范文九篇06-13
语文教案范文五篇06-04
语文教案范文10篇05-31
语文教案范文八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