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各科教案
大班各科教案1
一、设计思路
本篇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适宜在大班的“动物大世界”“有用的植物”“寒冷的冬天”等主题中进行教学。
(一)对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
1、故事内容有趣,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2、故事通过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为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
(二)对幼儿经验能力的分析:
对动物过冬不同方式的了解,处于大班(上)学龄的幼儿已积累了零星的认知经验。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了,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大班幼儿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对生活中一些事件和现象进行“对与错”“行与否”的选择与判断。
(三)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分析:
大班幼儿喜欢对故事内容与情节发展进行推测,思维也能比较自如地在“发散”和“集中”之间转换。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开放式提问,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使大班幼儿在有意倾听、问题讨论、模仿练习、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中,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积累语言学习经验,激发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主动的语言学习者”。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三、活动准备
根据绘本故事制作ppt,选择一段抒情性的乐曲。
四、活动过程
(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引入,密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放松、自信地表达已有经验;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前期经验,自然地引出故事。)
预设以下提问: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
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3、瞧!谁来了? (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
4、(重点提问)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
(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插问”让幼儿进行适度的推测和适当的对话练习,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在讲述故事中预设以下插问(追问):
1、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 (模仿话语)“高贵”是什么意思?(极为珍贵、贵重的意思)
2、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怎么做?
3、听了兔子的话,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4、刺猬看着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乌龟可能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5、听了刺猬说的话,你认为田鼠太太会怎么做?会不会再去用粮食换新鞋子?请说出“换还是不换”的理由。
6、(重点提问)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过渡性结语)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听听冬天来到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讨论,引导幼儿一起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讨论,并理解作品的深层内容。)
听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预设以下讨论问题:
1、田鼠太太已经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最后怎么会昏倒在雪地里?
2、田鼠太太准备了哪些过冬粮食?这些过冬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3、(重点提问)你认为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4、(推进)那么田鼠太太为什么要把这些粮食换成新衣服、新鞋子?
5、到底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为了漂亮,以小失大。
(四)小组辩论,深化情感,引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选择”,再次激起幼儿思维与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辩证看待人物的态度,引发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进一步探究与发现。)
预设以下问题:
1。(重点提问)你喜欢田鼠太太吗?请说出理由(分组讨论,集体辩论)
2。让我们赶快帮田鼠太太想想办法,怎么让田鼠太太和孩子们安全地过冬呢?
(教师结语)请你们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过冬的故事编出来吧。
(五)延伸活动
1、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围绕故事内容提供的各种材料让幼儿阅读、绘画、续编和表演。
2、随着冬季的到来,开展“动物过冬”的探究活动,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有效的集体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学前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教学中的灵活执行,还需要教师教学后的及时反思。本次活动带给我的体会是:
精心预设意义重大 由于对教材解读比较准确,对教材的修改、补充合理,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实现了文学作品熏陶幼儿美好情感,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主要功能。故事开头和结尾部分内容的添加,比较好地帮助了幼儿从不同角度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田鼠太太,或者有点喜欢和不喜欢田鼠太太”,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理由地进行“选择”,从中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美好的情感:对角色的喜爱、对角色的认识,进而尝试如何辩证地评价角色。
教法探索实效明显 在大班幼儿故事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听为主”“听一讲一听”等教法,采用“倾听一讨论法”“看听讲做结合法”,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效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阅读观察”“插问讨论”“多向交流”“角色体验”和“争论选择”等方式,使幼儿在“倾听”(输入)故事内容中积极“表达”(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班幼儿在故事教学中自然地“输入”和“输出”,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推测想象、判断推理,因此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实效性。
重在关注幼儿表现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考虑幼儿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场幼儿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经验的表现以及每个幼儿学习中的差异表现。在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能关注并满足每个幼儿的表达愿望,鼓励并尊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认识。
附: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
秋天到来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已经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田鼠太太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田地里找粮食,找啊找啊,一直找到天黑才回家。衣服弄脏了,裤子被树枝钩出了洞,连鞋子都走破了。可田鼠太太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它找到了很多粮食。
秋天快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有谷子、有苞米,还有花生仁。她想:这些粮食足够我和孩子们过冬啦!
一天,趁天气还不是特别冷,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突然,她看到了一串项链:“哇,多么高贵的项链啊!”田鼠太太快活得马上把项链挂在了脖子上。
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见了花母鸡,花母鸡看了项链对她说:“可惜你的衣服太旧了,配不上这串高贵的项链。”
于是,田鼠太太急急忙忙回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谷子,用谷子换来了一件崭新的时装穿在身上,项链立刻显得高贵了。
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见了兔子,兔子对着田鼠太太说:“哎呀呀!你的裤腿上裂了一个口子,跟这串高贵的项链和美丽的时装一点也不配。”
田鼠太太马上回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苞米,换到了一条漂亮的裤子。
田鼠太太走到大街上,头抬得高高的,好让大家能看到它脖子上的项链。
“嘻嘻,瞧她,鞋头破了一个洞,脚趾都露出来了。”刺猬对小乌龟说。
田鼠太太听见了,立即回家拿出了准备过冬吃的的花生仁,换来了一双新鞋,穿在脚上。
现在,田鼠太太是多么地美丽和高贵啊!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飘着大雪,天冷极了。田鼠太太饿得“咕咕、咕咕”直叫,她的孩子们也哭着直叫“妈妈,肚子饿、肚子饿……”田鼠太太说:“别哭别哭,妈妈去找吃的。”没办法了,田鼠太太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
可是,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最后,田鼠太太又饿又累,晕倒在雪地里。
大班各科教案2
在幼儿园中有一项“等身大的人”的美术创作形式,通过让幼儿躺在一张巨幅的图画纸上,请同伴协助描绘身体轮廓,完成之后幼儿便在外形内共同绘画五官及衣服。这样的创作由于外形易于掌握,加上创作出来的画面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因此被幼儿园广泛使用,形成一种为了制作视觉效果好的作品而创作的例子。
而人物画在美术创作中是最常出现的主题。如在家庭的主题课程中,除了人物的.角色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作者对家庭成员的感觉以及个性特征,通过角色的创作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各行各业的主题中除了工作服装的表现外,还需要表现出工作时的样貌及态度;在情绪的主题中则重点放在表情上,同时还需要表现出不同情绪时的肢体动作。可见,等身大的人物的创作,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同时传达出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及感觉,这种学习方式能取得一种通过艺术达成教育的效果。下面以大班《小小运动家》活动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等身大的人来认识运动员。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各种运动的规则及比赛方式;了解运动器材与运动的关系。
2、情感:了解运动对身体的意义;能依个人的感觉表现出运动的动作;通过合作绘画的方式,体会合作绘画的乐趣。
3、技能:能依照身体的形状描绘出幼儿肢体的外形;能掌握丙烯颜料的特性,以平涂的技巧绘画出运动员的造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人物肢体结构的特征;具有共同游戏的能力;曾经有水粉或丙烯颜料的使用经验。
2、环境准备:空广的地面,并铺上帆布保护,以免活动后颜料污染环境难于收拾。
3、材料准备:全开的瓦楞纸板;将丙烯颜料在水杯中调出各种颜色,并置放于篮子里供幼儿使用;铅笔、油画笔。
活动过程
1、视觉意象的加强。
美术创作是一种视觉艺术,当我们引导幼儿创作时需要提供多样的视觉图像,让幼儿仔细欣赏,引发幼儿在视觉上的思考,发挥更多的创意。因此这次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各种精彩的运动照片供幼儿欣赏讨论。在讨论时,我们通常以各种提问来引发幼儿的讨论,使幼儿在视觉上对运动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了解不同运动的肢体动作。
(1)照片中的人物在进行什么运动?
(2)这种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规则?
(3)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姿势及动作?(他们正准备做什么?)
(4)请幼儿按照片中运动员的动作模拟表现,感受运动时的姿态。
2、真实体验加强了解。
体验可以使幼儿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当幼儿对人物运动的意像有了概念后,我们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加强创作的意念。教师首先准备各种运动器材,讨论这些是什么运动的器材,如足球、羽毛球拍等;然后再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器材,在比赛时有哪些规则,同时请小朋友示范各种运动的动作,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加深孩子对各种运动的认识。
3、引起创作动机。
教师提问:怎样把刚才表演的动作保留在大块的瓦楞纸板上,而且所绘画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比例一模一样?
幼儿可能会说出把人物画大一点,这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与他们的身体比例要一样大,引发幼儿想出依照身体的外形来描绘。待幼儿清楚如何画出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人物后,向幼儿说明:这次我们要画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运动员,但这么大的人物,一个人画会比较慢,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画出漂亮的作品呢?引起幼儿集体创作的动机。
4、创作介绍。
(1)教师先请幼儿以4~5人分成一组。
(2)请各组先讨论并推选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并介绍具体的创作过程。
(3)最后介绍如何清洁及收拾工具。
5、创作过程。
(1)小组中选出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躺在瓦楞纸板上,其他幼儿协助模特儿摆出理想中的运动姿势,等姿势确定后由一名组员运用铅笔描绘身体外形,绘画时提醒幼儿必须依照身体外形描绘才能画出优美的动作。
(2)身体外形绘画完后,模特儿可以离开纸板进行细节的绘画。在开始使用丙烯颜料绘画时,教师先提供各组一杯黑色的丙烯颜料,先以线条绘画运动员的基本造型,如衣服、短裤、鞋子等。一杯颜料的作用是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共同讨论,绘画时能一起注视造型的变化。直到运动员的造型大致确定后,再让幼儿每人一杯不同颜色的颜料共同彩绘,依照大家的想法绘画完成。
(3)由于完成后颜料尚未完全干,因此绘画完成后必须把作品放置于适当的地方,并进行收拾工作。
注意事项:
丙烯颜料的使用需说明清楚,如蘸颜色后需在杯子边缘由内往外刮一下,把过多的颜料刮回杯内,防止绘画时颜料滴在画面上;
交换颜色时要提醒幼儿杯子与画笔必须同时交换,以免没有交换画笔而产生乱混颜色的现象;
在讨论绘画的时间,只能提供一支笔绘画,这样才能产生共同绘画讨论的效果,若提供每人一支笔,就会各自创作,失去共同讨论合作的效果:
幼儿创作时需穿着耐脏的衣服或工作服。
6、分享。
(1)作品颜料干燥之后,教师可以把幼儿绘画的人物外形切割下来,并展示于作品栏。
(2)作品展示后,请幼儿分享说明。
①说出与谁一起绘画?如何绘画?哪些部分是自己所绘画的?
②介绍所绘画的是哪一种运动员?表现出哪一种运动姿势?这种运动主要是使用肢体的哪一部分?
7、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社会发展 1、绘画人物时能用适当的语汇进行沟通讨论。
2、能分工合作进行绘画创作。
肌肉发展 1、适当地使用丙烯颜料平涂绘画。
2、能适当地依照人物的外形来描绘线条。
造型发展 1、能绘画出完整的人物肢体结构。
2、能适当使用点、线、面来表现人物特征。
美感发展 1、能绘画出人物运动的感觉。
2、能运用线条及色块组织人物造型。
想像力表现 1、 能以戏剧方式表演出运动人物的感觉。
2、能通过绘画讨论,表现出共同理想中的运动员。
本活动旨在说明一种创作的表现方式,在幼教课程的不同课题中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意义。而幼儿园的美术创作,不应该只是为了画人而画人,为了画房子而画房子,而是需要在每一个创作活动中,通过课题为背景,藉由综合的概念来统整幼教课程与美术创作,这样美术创作除了美感及创造力的培养之外,在幼儿的教育学习上将产生更多重的意义。
大班各科教案3
活动目的:
1、欣赏和初步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物。
2、能够依据建筑物的外形特征联想到相似的人的五官,并大胆拼贴人脸和添画装饰物。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我国著名建筑物的图片、范例图片、视频展示台、剪刀、胶水、彩色卡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中建筑物和人五官的相似处并为画作取名。
2、欣赏和初步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物,说说它们像人脸的哪个部分。
3、请幼儿试着用祖国著名建筑物拼贴人脸,并为她取名《美丽的祖国妈妈》。
4、幼儿自由选择建筑物图片和彩色卡纸进行拼贴和添画。
5、教师引导幼儿边欣赏作品边编写诗歌《美丽的祖国妈妈》。
例:美丽的祖国妈妈,鸟巢体育馆是你的帽子;
美丽的祖国妈妈,东方明珠像你的鼻子;
美丽的祖国妈妈,桃花是你的眼睛……
大班社会教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节约
设计意图:
原方案注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但是仔细阅读方案后,我有这样一些看法。首先,方案中所举的生活事例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剩余的牙膏等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其次,方案中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得并不充分,达成度不高。在这样的社会性活动中,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两点:一、教育目标和所举的事例应该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应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应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比如,用洗手这样的事例帮助幼儿理解“节约”概念,可以促使幼儿对洗手时发生的事情更加关注并学会思考和判断。同样,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也要考虑幼儿能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二、让节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许多与节约有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相关事情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对节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附:我的设计
目标:
1、感知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的含义,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2、尝试和同伴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逐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讨论过生活中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要节约用水用电。
2、拍摄四组教学录像:
第一组——活动室里没有人,电灯、空调开着,电表在飞快地转动;幼儿和教师往活动室外走,教师关掉空调和电灯,电表呈静止状态。
第二组——电视机关了,插头也拔掉了,电表呈静止状态;电视机关了,插头未拔,电表仍然在转动。
第三组——一名幼儿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擦肥皂和搓手时水一直在流淌,洗完手后小水桶里装满了一桶水;另一名幼儿洗手,水量适中,擦肥皂前将水龙头关上,搓手时再将水龙头打开,洗完手小水桶里只有小半桶水。
第四组——一幼儿在接水喝,第一次接小半杯,喝完了再接一点,又喝完;另一名幼儿接了一杯水,喝不下倒进接水桶里,接水桶里已有小半桶水。
3、材料:卡片、黑色水笔、透明胶带、剪刀。
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水和电的作用
师: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
(幼儿简单交流。)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观看录像,感知与理解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基本含义
1、幼儿交流。
师:你有什么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方法吗?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节约用水、用电的正确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这其中的对与错。
(引导幼儿对比式地观看。)
●观看第一组录像。
师:①仔细看看,当空调、电灯都开着的时候,记录用电的电表有什么变化?②我们看到的哪一段是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是什么?
●观看第二组录像。
师:①没有人看的时候,两台电视机都关了。这时节约用电了吗?(②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表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关注插头。)③不用电器的时候,什么方法才是真正的节约呢?
●观看第三组录像。
师:①你认为哪个小朋友是节约用水,哪个小朋友是在浪费水,为什么?②(引导幼儿关注水桶里的水量)哦,同样是洗手,有人用了一桶水,有人只用了小半桶水。③洗手擦肥皂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洗澡。)
●观看第四组录像。
师: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喝水的。②谁在节约用水?一天下来,被倒掉的水有多少呢?③喝水时应该怎么做?(一次不要接太多,不够了再接,不能浪费。)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师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着节约,避免浪费。人不在房间时,要将电灯、空调、电视机都关掉,不用的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但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请大人做;用水也要节约,水龙头可开小一些,用完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
三、制作节约提示卡
1、教师提出倡议。
师:为督促大家节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场合有提示节约的卡片,我们也来制作一些这样的节约提示卡吧。想一想,你可以制作什么方面的节约提示卡呢?
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设计。
师:小朋友俩俩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两个人要先一起商量再制作。
(幼儿绘制节约提示卡,教师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帮助。)
3、张贴节约提示卡。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节约提示卡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如:空调、开关旁,水池上方,茶水桶上等,插座旁的提示卡由教师帮助粘贴)。
4、小结。
师:以后,我们看到这些提示卡就知道要注意节约,你节约我节约大家都节约,我们就能生活得更美好。
延伸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①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按照节约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时表扬会节约的幼儿。②设立班级“资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幼儿游戏、区域活动。
●家园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计划,并带到幼儿园来进行交流,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
大班各科教案4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班各科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大班教案10-24
大班的教案04-12
《拼音》大班教案04-11
《斗鸡》大班教案12-25
《动物》大班教案12-16
《刷牙》大班教案12-04
长城大班教案12-04
乌龟大班教案12-02
《磁铁》大班教案11-23
《对称》大班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