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类》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类》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排放。
2、按图形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配对,并学习命名。
3、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3种颜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种形状的图形片若干。
2、红、黄、绿3种颜色标记各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无色)标记各一个。
3、放置图形片的扁平框(或盒)若干。
4、3个娃娃,身上分别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绿色的三角形标记一个。
活动过程
1、商店进货
(1)一起商议玩开饼干商店游戏。
商店货架上只有一个一个空的筐,还没有进货,现在先要小朋友把饼干拿来布置货架。
(2)幼儿看自己的小箩筐里有些什么饼干?看看讲讲,如:三角形饼干……红色的饼干……
(3)按教师筐前出现的颜色标记,请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到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红饼干送到红色标记的筐里。我把绿饼干送到这绿色标记筐里……
(4)按教师筐前出现的形状标记,请另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在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饼干送到有圆形标记的筐里,我把方饼干送到有方形标记的筐里……
2、介绍饼干
(1)幼儿看一个有颜色标记里的饼干,介绍这儿的饼干都是*色的饼干(如都是红色的饼干)。说:“要买红色的`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要买红色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挑选你喜欢的形状。因为这里是红色的饼干但有不一样的形状。”
(2)幼儿看一个有形状标记筐里的饼干。介绍这儿都是**形状的饼干(如都是方方的饼干),说:“要买方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说:“要买方方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
3、买饼干,幼儿当顾客去购买饼干。
(1)买2块不一样的饼干。(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地方不一样?)
(2)买2块相同的饼干。(让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是相同的?)
(3)出示3个娃娃(身上有标记),要小朋友买他们最喜欢吃的饼干,先看看说说他们各自喜欢吃的饼干。
如:红色的圆饼干,黄色的正方形饼干,绿色的三角形饼干。然后分组为3个娃娃买饼干。
评价:每个小组是否为娃娃买到他喜欢的饼干?
活动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分类》数学教案2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分类》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分类》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分类》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能根据图形的特点对图形进行分类。
2、通过猜一猜,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对学过图形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是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节。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为每个小组同学准备一组平面和立体图形学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利于学生对分类结果的理解。另外,我校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中设计了分一分、画一画等较开放的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带着我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走一走。播放背景音乐。
出示一组图片。这组图片中能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包含一幅小区图、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画面)请学生随着教师出示图片的过程找到其中藏着的图形,发现一个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出示在这组图片的下方。
原来图形世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
(二)尝试探索,给图形分类。
1、猜一猜(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1)我们从图形世界里找到这么多成员,笑笑把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她为什么那样分?
(2)学生观察,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一类;面不是平的的图形是另外一类,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引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两个概念。
(4)请你找出学具袋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别摸一摸,体会他们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摸图形的感受:平面图形它们的面都是平的。立体图形有好几个面。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看来,根据图形的面是不是平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板书:
我们和笑笑一起把我们学过的图形分成了两类,(利用课件把图形分成两组)。有这么多平面图形,淘气想问问你们,还可以把这些平面图形再分类吗?
生:能。
下面我们再继续深入研究研究平面图形。
2、动手分一分(平面图形分类)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作业纸。你们小组合作,把上面的的平面图形分一分。(教师课前准备作业纸,上面画有这样的平面图形)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对作业纸上的平面图形分类。
(2)汇报、交流各小组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分类。
在全班交流分法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那样分?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教师把准备好的相应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里面,还有没有有共同特点可以归为一类的?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我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
师:你知道这类图形的名字吗?(四边形。)
师:现在我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了三类。我们学过线的认识,有直的线和曲线。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一知识,你觉得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和它们不一样,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能把平面图形也分成两大类吗?
生: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板书:
3、发散拓展:画一画。
师:我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两大类,你能在练习纸上再画几个相应的图形吗?
(1)学生在下面的练习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曲线围成的图形
(2)利用实物展台全班交流。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和学生讨论他们画出的图形应该贴在什么位置。把学生画出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相应板书的后面。
学生画出五边形,六边形、椭圆等图形要给予鼓励,这说明学生明白了这两类图形的特点。
五边形、六边形等边数多于4的图形又叫多边形。(扩展了图形的知识体系)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一分,画一画活动,我们把图形家族的平面图形又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两类,线段围成的图形继续分成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在你们的帮助下,图形家族的关系越来越清楚了。
(三)扩展练习。
1、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在作业纸上完成下面图形家族的家谱。
2、请你为书22页找一找中的图形,找到它们在图形家谱中的位置。
3、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面图形?哪些立体图形?
(四)数学万花筒。
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组成了美丽多彩的世界。
出示金字塔、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这就是淘气和笑笑带我们来到的图形世界,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里。
淘气和笑笑想问一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类》数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四、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求同,分类—分组讨论—说出标准,转换标准—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分类》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分类》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分类》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教师出示书柜,把手中的书本非常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揭示概念: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教师再出示一个书柜,比较乱,书和练习本放在一起了,让学生谈一谈观看这样的书柜的感受.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意义.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书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西红柿的分法,及时纠正错误.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1)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请小组同学分类.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西红柿要进行指导.
5、拓展练习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回家之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柜,看谁整理的最干净、整齐。
《分类》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分类》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01-23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计数06-23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教案06-16
小班数学教案《按颜色分类》03-02
大班数学教案交集分类教案06-0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1-23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通用6篇)04-16
《交集分类》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18
《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10-26
幼儿园中班《分类》数学教案(精选17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