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
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 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3
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入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钟表,知道它们的不同外形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探索各类钟表的构造,对各类钟表的动力来源感兴趣。
3、能积极表达探索的结果,并延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外形各异的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光能钟表布置成"钟表展览会"。
2、停止走动的钟表(没有动力源)若干以及电池、发条旋柄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一台。
4、座钟、挂钟、手表等标记卡,机械表、电子表、光能等标卡。
5、幼儿人手一个可拆卸的小钟,人手一个小框子或小盒子。
6、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出钟表。
1、教师朗诵儿歌《太阳和小兔》,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小兔和太阳真是好朋友,小兔每天看着太阳,太阳到哪儿了它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可是,有一天太阳没有出来,小兔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怎么办被?(引发幼儿讨论,知道钟表可以看时间)二、参观《钟表展览会》,感知各种各样的钟表,发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教师:用你的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你的耳朵听一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分散观察)。
2、教师:钟表展览会上有哪些钟表?它们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钟是什么样?表是什么样?
3、教师:为什么要造各种各样的钟表?它们有什么用处?这些钟表适合在什么场合用?
4、教师小结:
①座钟一般适合放在桌子上、柜子上,方便我们观察了解时间。(出示表示座钟的标记卡)
②这些钟适合挂在墙壁上,我们叫它们挂钟或壁钟。挂钟节约空间,不占地方,挂钟的面积比较大,站在远处也能看清时间,(出示表示挂钟的标记卡)。
③手表和挂表(怀表)比较小,可随身携带,方便人们随时观察了解时间。(依次出示手表、挂表等标记卡)三、探索钟表走动的秘密,学习根据不同的动力源为钟表分类。
1、教师:为什么这些钟表会不停地走动?(把几只钟表放在视频展示仪上,使钟表指针走动或数字闪烁陈为特写画面)你知道钟表走动的秘密吗?
2、教师:是什么给了钟表不停走动的力量呢?你想揭开钟表走动的秘密?
3、幼儿操作活动,鼓励幼儿打开一些钟表的后盖观察(或教师打开后盖,让幼儿观察钟表的内部构造)
4、幼儿讲述自己发现的秘密。(把幼儿打开后盖的钟放在视频展示仪上展示给幼儿观看,知道幼儿钟里面有电池,是点给了它转动的能量;有的钟表是通过上紧发条带动零件转动的;还有的光能钟表,能通过外表的光线提供能量是钟表转动的)
5、教师边总结边演示相应的钟表:钟表的种类很多,尽管它们都有钟面,但是,在钟里面藏着各自的秘密。像这些用发条使转轴带动钟表的我们叫它机械表(钟),靠电池带动的叫电子表(钟),靠光线带动的叫光能表(出示各类钟表的标记卡)。
四、迁移经验,操作实践。(摆弄,对于孩子探究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1、教师:这里有一些钟表停止不动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复习"吗?(出示电池、发条旋柄等,这个环节也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者区角活动进行)
2、幼儿操作活动,提醒幼儿将拆卸下来的不见放在筐子或盒子里。
五、引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习惯。
1、教师:今天我们大家都做了一回钟表大师,知道了钟表有座钟、挂钟……(教师的.手指标记卡片),我们还发现了钟表肚子里面的秘密,它们有的是机械的,有的……(手指标记卡片)2、教师:关于钟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引导幼儿关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钟表,如:防水、夜光、指南针……等功能。
4、教师:在很早以前,人们没有制造出钟和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计时的呢?钟表上这么多数字、短线有什么用呢?我怎么看时间呢?以后,你们还想造出什么样的钟表呢?请大家一起帮我寻找答案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7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人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曹艳)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解读月历,了解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激发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了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2.月历、台历若干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提出问题
对于这张月历有没有看不懂的?需要提出问题的?
3数字的实际意义
有怎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到底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它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们能通过这么多的数字知道, 年、月、日和星期。
5.一个月有几天
12月份有几天?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
幼儿通过翻看台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统计每个月的不同天数,相互借鉴。
6.民间游戏——记住大小月
二、月历上的文字
1.找找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幼儿寻找“元旦”
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
3.寻找“国庆节”
4.寻找“中秋节”
是几月几号?是十月份的第几天?
5.小结:
这些数字还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一年中第几个月的,第几天。文字还能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三、开心的日子
1.一年中有你一天你是最开心的?
2.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3.分享快乐。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9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0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两面镜
【设计思路】
朋友出差回来,送我一面精致的两面镜,我带到教室里,引发班上孩子的浓厚兴趣。单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非常熟悉它、喜欢它;而对两面镜孩子们则见得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体成像有不少的变化,有趣、易观察又好操作,是科学活动的好素材。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鉴于此,我生成并设计了《有趣的两面镜》这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对两面镜的成像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探索、观察、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
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
3、乐意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一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
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可爱!老师今天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可爱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你发现镜子里有几个自己?”
2、探索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认识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
(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开,还可以。慢慢地合起来。”(老师边讲边演示)接着老师边看边作惊讶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师:“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
(1)幼儿照两面镜,老师观察指导。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在两面镜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4、幼儿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幼儿用各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行探索,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更有趣的现象?”
(2)组织幼儿交流探索的结果。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现了什么更有趣的现象呢?”
5、幼儿第三次探索,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1)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师:“我们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些有趣的发现给记录下来。那么,该怎么记,记在哪呢?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这张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格:“第一行是两面镜的标记。第一个图是两面镜完全打开时的标记(边讲边演示);第二个图是两面镜合拢时,张口大一点儿的标记;第三个图是两面镜再慢慢合拢,张口小一点儿的标记。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给小朋友记录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鱼跟两面镜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个空格里面画上小鱼的标记,然后根据上面的标记,看看小鱼在这种情况下(指第一标记)小鱼像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指第二、第三标记)小鱼像的数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来表示。下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边玩边记录吧。”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单,组织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师:“你是用什么跟两面镜玩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6、将幼儿作业记录装订成册,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玩两面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探索出当两面镜完全打开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最少,只有一个,当两面镜慢慢合拢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并把它记录下来。现在,老师把小朋友的记录装订成一本书,取名叫“我们的发现”,在教室挂起来,好吗?”
【活动评析】
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两面镜》就是因幼儿的兴趣生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猜想。幼儿有了猜想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接着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对两面镜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其间,我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积极正确评价每一个幼儿的探究行为,对认真探索、积极动脑的幼儿加以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差的、依赖性较强的幼儿总是给予鼓励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发挥,目标大成度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空气在哪里
活动名称:空气在哪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自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色、无味,到处都有。
2、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准备:
鱼缸(内盛水)、玻璃杯、手绢、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块等。
活动过程:
1、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玻璃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2、找空气(操作)。
什么地方还有空气,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给幼儿提供充气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块、砖块等材料)。
(1)指导玩充气玩具的幼儿,想办法让它瘪了,再让它鼓起来,从而感知充气玩具有了气就鼓鼓的,没有气就瘪了。吹进气一压软软的,打开盖子对着脸挤一挤,凉飕飕的。有风,是空气跑出来了。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
(2)指导玩塑料袋的幼儿离开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后、各个角落"抓空气",让幼儿用塑料袋把空气变成可看到的气包。
(3)指导玩塑料管的幼儿(每人一个),往水中吹气可看见许多泡泡,从而得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4)指导幼儿想办法看看土块、砖块里有没有空气。
3、让幼儿走出教室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4、教师小结,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1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准备:
1.“主蜡烛”一支。
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
过程:
活动一 看蜡烛燃烧
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如插在泡沫块上或小瓶子里。)
2.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
3.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火焰会随风“跳舞”;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气味,等等。
活动二 自制蜡烛花
1.幼儿手持燃烧的小蜡烛,将蜡烛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观察“水中蜡烛花”,说说它像什么,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它会像荷叶那样飘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3.尝试将蜡烛油滴到黑纸上、蓝布上,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三 蜡烛熄灭
1.请幼儿先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块上。
2.请幼儿分别点燃蜡烛并罩上玻璃瓶,观察并介绍看到的有趣现象,如瓶身会发烫、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灭的,等等,鼓励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3.请幼儿两人一组,再次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一大一小两只玻璃瓶,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互相讨论实验结果。
活动四 水中的蜡烛
1.在托盘内倒人浅浅的一层颜色水,然后点燃放在水中的蜡烛,再罩上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后瓶外的颜色水进入瓶子内壁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这瓶壁上的水是哪儿来的?为什么?
建议:
1.材料中提供的“主蜡烛”由教师点燃,幼儿可以在“主蜡烛”上引燃小蜡烛,以避免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证操作安全。
2.当幼儿解释错误时,教师切勿当场纠正,可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在再次实验或寻找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讨论。
3.本活动适合在区角或分组活动中进行。因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故活动应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现象为主要内容,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2-02
磁铁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4-28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10-26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04-03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12-05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09-10
大班教案:科学动物之最09-0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锦集03-18
幼儿园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