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03 15:43: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一、引入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走近作者

  我们今天将一起结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最高尚、最纯洁的.爱。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三、检查预习:学生展示积累的字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nì )笑 祷告( dǎo ) 花瓣( bàn ) 衍( yǎn )

  2、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激情诵读,感悟亲情

  1、范读

  2、小组间朗读比赛 :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根据刚才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朗读,并说明理由。如:感情基调的喜悦、温馨、深情,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

  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3、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重点句子示例:

  (1)“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五、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 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这个道理。好处是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特别是表达情感类的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读来意味悠长,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表达某种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有韵味。

  2、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诗人借金色花构成三次嬉戏画面来表现母子情深的

  妈妈 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只是悄悄地让妈妈感到温馨,就是瞒着妈妈。

  4、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用一句话来概括。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

  五、小结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借景抒情,把母子间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1.匿笑:偷偷地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写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情深。

  五、问题解疑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唤,“我”“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总之,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五、课文主题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以此来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读出了()。或我觉得()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35班,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 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4

  [文本解读]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与妈妈“捉迷藏”,但又不是真的捉迷藏,而是隐蔽自己身形,暗中为妈妈做事,不让妈妈知道。诗人的目的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爱,去反映妈妈对孩子的爱,从而表现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母爱。

  [教学设想及依据]

  1、《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

  3、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目的]

  1、 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策略]

  采用板块式、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朗读显情

  1、 介绍相关资料

  2、 整体感悟

  3、 自读,揣摩,交流。

  4、 听读,比较,提高。

  5、 朗读展示(或齐读)

  三、解读形象

  1、 提要求。

  2、 学生读课文,作圈点批注。

  3、 交流与小结。

  四、问题探讨

  五、自由写话。

  六、总结。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

  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用诗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语设计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 学生朗读诗,教师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

  2、要求学生美读课文,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

  根据诗歌意境,确立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根据语境的关系,确立诗句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三、 师生共同研读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成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全诗展现了一副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

  4、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江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呢?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

  嗔怪中透露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悟读诗歌,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6、品读全诗,学习借鉴本诗的手法

  这首诗诗人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诗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当你沐浴后,

  当你吃过午饭,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四、 课堂小节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灿烂的金色花,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五、 布置作业

  小时候,我们肯定有过美好的心愿,想帮助妈妈减轻劳苦,以表示自己长大了,结果却适得其反,引来了妈妈的嗔怪以至责备

  岁月的沙滩积淀了人生中至为宝贵的黄金般的记忆 采撷一瓣心香,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借鉴《金色花》的写法,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捉迷藏 看妈妈工作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爱与人性

  金色花 变成金色花 投影到妈妈所读的书页 的

  跳到妈妈面前突然现身 美好圣洁

  与母亲对话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本首诗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学习这首诗,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从整体上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笑 祷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3、 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泰戈尔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 课堂学习研讨

  (一)(欣赏金色花同时播放印度歌曲),相机导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金黄的色彩反映母爱的光辉,伟大诗人泰戈尔就是用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贝多芬的音乐《致爱丽丝》,教师范读课文。(听的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感情基调)

  2、 自由朗读。

  3、 指名朗读,一人一段,点评学生朗读情况。(配乐)

  4、 指导朗读(从重音、感情上指导)

  5、 学生齐读(配乐)

  学生思考: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变成后相干什么?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跳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2)这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说明理由。

  2、品读课文(自由读诗,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3)见到孩子后,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几处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 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学习本诗的收获。

  (时间宽松可以检查课文背诵)

  (五)迁移训练

  1、请你以“假如我……妈妈,你会……吗?”进行说话训练。

  (点拨: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练习本上试写)

  2、课下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并与课文比较。

  三、 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反馈:

  读〈〈金色花〉〉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来抒发的?

  2、当母亲呼喊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诗中,孩子让母亲嗅到花香、照亮母亲所读的.书,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做呢?

  拓展延伸:

  (一)《体会爱心》 高 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鄙夷:

  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①hé tī jīng bǐ

  ②(1)水干、枯竭

  (2)看不起

  ③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4.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艰苦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5.语言描写天真、幼稚

  6.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炼。

  (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

  (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戏》、《故乡》。

  9.可畅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二)

  从大学到现在,离家已经整四年了,妈妈会是最想我的人。一直在外漂着,一直也在平静地过着,只是仍然远离家人的温暖。经历了许多,慢慢地学会了平静的去看待一切事物,只是不能去想家人,特别是妈妈。

  自小就以为自己可以是一片叶子,随风飘扬在空中挥洒阳光般的笑声,即使是落在地上,化为泥土,也会是安静的满足。

  怀揣着江南的梦想,来到了遥远的地方,漂浮的,或是沉落的,都浸透着快乐和悲伤;坠落风起,一次一次,在飞舞中忘了来时的路。

  妈妈,某天,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你还会认识我么?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我20xx年执教的一节优质课,我采用的是环节教学法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梳理总结——迁移训练,在上课前,我用印度音乐和画面(金色花)的设计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角色。在五环节的基础上,我加入了课前预习,以及对课前预习的交流展示,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课中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注重了朗读训练。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紧接着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但也有不足之处,对生活的联系不是太多。因此,为了弥补缺憾,我在练习反馈中又设计了一个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这样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生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4、[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5、[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6、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7、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8、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10

  一、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其文体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讲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及《散步》不一致。这是一篇散文诗,应作为诗歌来上。而诗歌的特点,《毛诗序》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序》中则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的阴阳之气摧动了万物,而这万物的变化就感动了你内心的性情,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诗)。简言之,就是自然感动了诗人,诗人去描绘自己内心映照下的自然。具体到《金色花》,那就是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如何在金色花中体现出来。

  这首散文诗也有着与其它两篇课文相似的地方,就是文中的亲情都有着缺憾。史铁生是在母亲去世后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牺牲,从而决定改变自己的生命来报答母亲;莫怀戚是感觉到了母亲陪同自己的时日已短才决定委屈儿子。同样,在文中,孩子在大半时间内都躲藏起来,但他的爱却没有消退过。学习前两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主题。要理解本文的独特之处,还应当了解泰戈尔有些悲凉的人生经历。他自少年时代起,母亲、五嫂、妻子、次女等挚爱的亲人逐一离世,这对他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无论他经历过多大的痛苦,但这份爱不会消失,这就构成了这篇文章乃至《新月集》最核心的主题。同时,泰戈尔特殊的文化背景也让这首散文诗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母亲的沐浴、阅读《罗摩衍那》以及到牛棚里去,乃至金色花自身,都有着宗教的神圣色彩。因此,这种爱同样也超越了母子之爱,有了博爱的情怀。

  教学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现自学——“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在妈妈________时,__________”,“孩子如何体现对母亲的爱”。接着再补充泰戈尔的生平、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中的文化内涵及情怀。不过,我始终以泰戈尔的一首诗贯穿教学中,以便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去理解文本、理解泰戈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文本,体会文本中表现出的母子之爱。

  2、结合补充材料,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本文选自《新月集》,它的意思就是把儿童比作新月,其主题是赞颂童真及母爱。但作为东方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泰戈尔笔下的童真与母爱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比较阅读①

  请大家先读读这首选自他的《飞鸟集》的短诗:“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大家读懂了吗?

  提示:花与果永远不可能相见,但什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2、自读活动1把握内容

  文中的孩子也自己的母亲分离的,请大家填写表格: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在妈妈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

  寻找“我” 躲在一边

  沐浴后 散发香气

  读《罗摩衍那》 投下影子

  到牛棚 回到妈妈身边

  提示:

  在上面的活动中,哪些是对孩子活动的总写?

  虽然“我”在妈妈寻找时调皮地躲起来,但“我”离开妈妈了吗?

  3、自读活动2体会亲情

  当孩子与母亲玩耍时,他如何表现对母亲的爱?(小组讨论,老师提示,让学生归纳细节中的描写并发言,学生再朗读相关段落)

  提示:

  1、母亲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肯定时刻都有花相伴,那么“我”在散发香气时,就在这花中。说明“我”的爱什么样?(无处不在)

  2、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什么知道她读到了哪里?(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母亲)

  3、为什么回到母亲身边时就要求她讲故事?(与母亲撒娇,分离得太久,渴望得到母亲的爱)

  比较阅读②:

  再读上面《飞鸟集》的诗篇,你发现,永远不能相见的花与果之间有什么相联系?(爱与期盼)

  4、自读活动2体会情怀(结合补充材料,思考内涵并朗读)

  既然有着如此深沉的爱,为什么要分离呢?我给大家补充泰戈尔的一张年表:

  补充材料①:

  1861年,泰戈尔诞生

  1875年,母亲沙罗达去世。

  1884年,五嫂自杀,诗人承受了巨大哀伤。

  1902年,妻子病逝,写哀悼诗。

  1903年,次女病死。

  泰戈尔还是个少年时,母亲就去世了。当时的他直到从火葬场回来,才意识到母亲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与他年龄相仿的五嫂就成为了他心中的母亲、姐姐甚至暗暗爱慕的对象,但五嫂后来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家中自尽。泰戈尔的妻子因为文化水平较低,因此从没有在他的心中引起重视,两人生育了几个子女,却缺少感情的交流,泰戈尔也从没有在作品中提及妻子。可是,当妻子猝然离世时,他才发现了妻子的珍贵,第二年他的爱女也去世了。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大家发现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悲剧而沉沦。大家细读文本,在文中金色花在哪些地方出现?(母亲沐浴回来的`道路上、书房外、牛棚上,几乎无处不在)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虽然他与母亲、与自己所爱的人早早永离,但在他的心中,这种爱是无处不在的)

  补充材料②

  泰戈尔是印度人,这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印度人心中,神明无处不在。他们一日一浴,因为他们相信恒河水是神圣的银河水经过大神的头颅流下的,在其中沐浴直至死亡就能最终与神明相融。《罗摩衍那》是他们最喜欢阅读的史诗,他们相信死前念诵“罗摩”的名字就能让身体解脱。牛棚在印度家庭中很常见,因为他们认为牛是大神的坐骑,被称为“圣牛”,他们将牛当作神明的化身来照料。而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因此它的色彩也被认为具有神圣的色彩。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情感还仅仅只是母子之间的亲情吗?(神圣的博爱)

  比较阅读③

  再读《飞鸟集》中的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什么样的爱?(学生自由回答)

  教后记:

  比较阅读是自读课文的一项重要学习方法,但如何使用比较阅读需要重视。我在教学中,将《飞鸟集》中的那首小诗贯穿其中,学生们从开始的似懂非懂到最后的逐渐体会,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引用了《秋天的怀念》及《散步》中那些带有无奈的情感,学生感觉到了这篇看似只是童话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内涵。

  教学本文,其实主题很容易把握,但如何让学生看到主题在文中的体现并最终能读出主题的深刻内涵是关键。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大体上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还是有作用的。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 篇11

  说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首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主要写一个淘气孩子用调皮的方式回报母爱,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表达情感。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心理描写细腻、充满诗情,很适合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和朗诵能力的好材料。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按照新课标中“知、能、情”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了解散文诗,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积累生字词。

  能力:培养诵读和比较阅读能力,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亲情,学会感恩。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心理和语文水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诵;教学难点——理解亲情的多种表达方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基于学生初步接触散文诗这种新文体,我采用问题引路法、比较归纳法、点拨法进行教学,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所以我还采用诵读法教学,先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录音,然后亲自反复诵读,在优美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理解内容,感悟亲情。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学习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得到,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任务,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联想法、模仿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我按下面七个环节实施:

  一、导入:听音乐,看图片,说感受,导入新课。

  这几幅图片形象地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亲情无价,感恩母爱。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容易带动心里的联想和感动,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有关亲情的体验中。

  二、听读课文,感受诗情: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感情基调的初级阶段。优美的配乐朗诵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阶段。这是遵循快乐学习的原则。

  三、练习诵读,领悟诗情:

  这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诵读,培养朗读感悟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然后,做字词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 探讨问题:

  依据课文内容提出3个问题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还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导学生精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内心情感和表达亲情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勾画圈点筛选信息,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则巡视点拨,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见课件)。

  五、悟读课文,领悟意象:

  这是激发学生调动以往经验体会,综合注释等资料,将阅读由感性推向理性的过渡,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理解意象,进而在写作中学会选择意象。这样,遵循了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

  六、联想比较, 总结课文:

  这一步主要运用联系法、比较阅读法和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巩固诗文中意象的运用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赛 人人参与:

  进行个别朗诵比赛和仿写诗句的练习。

  教学评价:

  这堂课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训练了学生的朗诵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和表达能力。同时给学生一个亲情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能力和感恩意识,进而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全人格的青年。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03-20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7-30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01-25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02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15

金色花作文03-05

金色花作文12-26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12-27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