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尝试联系生活经验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2、乐意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并体验模仿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
——观察救生圈,回忆起一些有关救生圈的经验。
1、谜语导入:胡子长的细又长,叫起声来喵喵猫。猜猜是谁?
2、提问:看看小猫捡到的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3、小结:这是救生圈,我们在游泳的时候要用到救生圈,有的不会游泳的人用了救生圈就能帮助他们学游泳。小猫捡到的救生圈会是谁的呢?
二、看看、说说
——在故事中,了解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1、分段欣赏故事。
提问:小猫是怎么问小青蛙的?
小猫捡到的救生圈到底是谁的呢?为什么?
那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是怎么说的?(鼓励幼儿学说对话)
2、小结:原来小朋友们觉得救生圈是小鸡的,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而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会游泳,所以救生圈不是他们的,那我们一起再去听听故事。
3、完整欣赏故事
原来有的.动物本来就会游泳,有的动物不会游泳,需要带上救生圈。
三、学学、玩玩
——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经验,感受夏天“游泳”的乐趣。
1、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游泳吗?
引导幼儿说说会游泳的动物,并学学它们游泳的样子,用动作表现出来。
2、提问:什么时候游泳最舒服?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游泳又凉快又舒服还能锻炼身体呢。
3、你们想不想做做会游泳的小动物去游泳呢?
鼓励幼儿模仿各种会游泳的小动物,在音乐声中一起“游泳”。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3、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4、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二、小鸡捉虫
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
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
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1、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菱壳的用途。
2、尝试制作菱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煮熟的羊角菱人手一份,筷子,小卡子,剪刀,笛膜,胶水
活动过程
1、了解菱壳的用途。
让幼儿观察菱哨。
提问:
这是什么?你知道他是用什么做的吗?
2、尝试吹响菱哨。说说它的声音像什么?
3、教师示范如何制作菱哨。
先用筷子在菱角的“肚脐眼”上戳一个洞,再用小卡子把里面的菱肉一点一点掏空。
在羊角菱的背上中间长毛的地方戳了个小洞,鼓足气吹了几下,把残余的菱肉吹出来。
剪下一小块笛膜贴在菱角的“肚脐眼”上,这样一个漂亮的凌哨就做好了。
4、教师分步讲解,幼儿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动手将菱肉掏空,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一步。其他步骤,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成,教师从旁帮助指导。
5、菱哨响起来。
请小朋友去户外空旷的场地上吹起菱哨。
【小班教案三篇】相关文章:
数学小班教案01-07
小班探索教案03-07
小班优质教案12-21
小班感恩教案11-23
《抱抱》小班教案11-19
漱口小班教案11-16
《牛奶》小班教案08-16
《感冒》小班教案08-15
小班《敲门》教案01-18
小班教案:春天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