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07 08:36:5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⑵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其品质。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同学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掌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⑵揣测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⑶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德育目标:

  ⑴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⑵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示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溢诗情画意。引导同学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行文思路。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笼统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示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同学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身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同学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2、研读探究,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

  3、拓展延伸,激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顽强生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海伦·凯勒简介:

  (投影)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协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果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只给盲人而且给不计其数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溢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标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身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扮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敬重。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选自《世界文学家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词语:

  (投影)

  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发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2、同学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和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⑴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⑵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笼统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⑶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⑷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同学。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身的感情的?

  同学考虑后回答,教师提示:

  ⑴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协助同学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小朋友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效果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小朋友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⑵莎莉文老师主要用情感体验法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的。文中莎莉文不只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他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用胳膊轻轻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当“我”问“爱是什么”时,莎莉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莎莉文通过对“爱”的研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莎莉文对“爱”的解释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小朋友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⑶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笼统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⑷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身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敬重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身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沛表示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假如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只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身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同学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同学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示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章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和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溢诗情画意。请同学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同学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⑴“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寂静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⑵“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⑶“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越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⑴指名同学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⑵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同学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⑴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身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寂静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经历,不只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是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溢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溢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和,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认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指导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能正确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掌握“三点水”和“火字旁”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根据儿童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复习词语,是很好教学方式。这样学孩子会感到很有趣味儿,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在让他们自己说说还有那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可能更丰富些,学生能说出几个的,这样更能激发主动性,教会学生平时也要注意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孩子对秋天不陌生,凭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能发现秋天变化的。但是,我们不一定就把孩子的视野局限在果园里,他们什么都可以谈,只要是秋天的体验和感受就可以。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自我发现,激发对秋天的兴趣。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老师的话是为了导入课文还是让学生看课件?如果是为了揭示课文,就让孩子读书,是为了看课件,就让学生看,没有必要再罗嗦几句。这“四件法宝”很空洞,没什么实在的意义。

  3、出示课题,齐读。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与上面衔接不紧密,既然是看书或看课件,就马上让学生做,识字放在后面处理。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课件的目的是什么,老师没有交代清楚,缺环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3、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小组自学红绿灯”)

  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

  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教师重点检查几个能力较差的学生读生词卡“图画”“梨树”“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识字的环节处理的很好。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找生字。这样是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生字,面向了学生的全体。其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交流互动的优势,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学习。再次,利用了竞赛的形式展开了学习汇报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会更有热情。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识机记生字,老师还有相机地指导,师生合作互动。最后,教师注意了关注差生。全面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6)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是什么课件,没说明。为什么要读句子,也没说明。缺环节。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

  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又放课件,又出示图画,太多了。有课件就够了。可先让学生贴图,然后起名字。也就说下面的贴图让孩子自己构思,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喜欢贴什么就贴什么。贴完了让学生说说,再引发学生读课文,读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且注意评价、激励。这里应该是教学的高潮。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他贴的对吗?”好象没有对错之分,怎么贴是孩子自己喜欢的。那几个词语可以这样处理,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便于理解。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问题先让孩子试着提一提,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可提。让学生体会比喻句,深了一点,二年级的孩子不要讲比喻句,让他们体会一下句子的形式就可以了。可用“好象”来说话。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朗读前应该有情感的激发,带着情感读,读出情感。老师要有范读。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背诵是对的,可以是边学边背。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同时注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要注意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五、学写生字4个生字:“波、浪、灯、作”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5、生仿写,

  6、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7、生练写这四个字。

  前面已经训练学生记忆生字了,这里就不要重复了,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认一认,加深印象。把重点放在写字的指导上。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很好。写字教学不要都教师讲,学生也能说出一、二,那就让他们先说一说,老师再讲一讲,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教师的范写不能忽视。写后注意评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

  〈1〉出示词语(带拼音)

  蚕卵桑叶蚕床脱下蛾姑娘又白又嫩

  茧子渐渐长胖吐出旧衣裳又黄又瘦

  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重点朗读词语蚕卵又白又嫩旧衣裳蚕床

  〈2〉、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重点指导卵的笔顺(指名说教师板书书空学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

  四、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挑选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反馈、评议。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评的重点就是上面两方面。

  可作如下点评:

  〈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

  〈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4〉你这一小节没读好,没关系,你可以请同学帮你读。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

  五、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1)自由准备

  (2)抽四人小组赛读。(2组)

  (3)你们看,这就是蚕的一生。(课件出示图画)你记住了吗?

  (4)拿出课堂作业本,填一填。反馈、校对

  六、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亘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

  3、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

  六、布置作业 :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语文教案 篇6

  教案特征

  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它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

  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教案种类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

  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

  写作技巧

  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注意事项

  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

  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精品】语文教案7篇】相关文章:

【精品】语文教案五篇05-26

【精品】语文教案六篇04-16

【精品】语文教案四篇04-13

【精品】语文教案三篇03-18

【精品】语文教案9篇03-16

【精品】语文教案6篇03-12

【精品】语文教案5篇03-09

【精品】语文教案10篇03-08

【精品】语文教案8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