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复习人民币的面值、单位,掌握化聚,在“付钱”与“找钱”的过程中能初步应用。
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认标价签,如:“1.50”、“5.00”、“0.50”等。
3.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渗透估算意识,并使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指导思想:
本活动通过学生自办商场,并亲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适用年级:一年级
活动前的准备:
让扮演营业员的学生从校办商店里借来一些商品,了解价格,并做好记录,便于活动后如数归还。
为每件商品做好标价签。
在活动室布置好商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运用这些知识,到商场里去买东西,好吗?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人“商场”(活动室)。
让营业员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二、知识积累,认识标价签
1.在买东西之前,我们可以先逛一逛商场。在逛商场之前,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介绍。
2.营业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标价签的认识方法,如整元的是:5.00;几元几角的是:1.50;整角的是:0.50,等。
3.练习:
老师也有几张标价签,看看你们认识吗?
橡 皮0.80
文具盒
4.80
圆珠笔2.00
三、了解行情,渗透数学思想
l.准备逛商场。(渗透估算思想)
逛商场的时候,可以通过看标价签,先了解价钱,再估计一下你的钱够不够买?够买几样?
2.填表。(渗透统计的思想)
我们还可以把商品的价格记录在表格中,通过算一算,看看自己要花多少钱?再看看,刚才你的估计对不对?
教师示范填表。
(附表,课前印好发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 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
说到竖式时板书
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192+58=答案
432-153=答案
646+354=答案
542-169=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9篇12-3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07-02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10篇06-15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六篇06-1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8篇06-09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九篇06-05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八篇06-0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篇03-05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