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22 12:44: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i u ü (第 1 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认识i u ü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认读四个声调。

  3、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i u ü。

  课时教学重 难 点重点: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 u ü。难点:正确认读带调 i u ü

  教学媒体准 备卡片 教学投影片

  时间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 看图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谈话导入:这农家小院真美。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子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鲤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小朋友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i

  1、教师示范发音,请学生仔细观察。

  2、请学生齐读,指明个别读,检查发音情况。

  3、让学生试着自己给I戴上四顶帽子在读一读。

  4、打乱i的四个声调,指明几个学生认读。

  5、请学生用i的四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 ü

  1、指导学习韵母u和ü的读音。(方法同I)提示:注意区分i和ü的读音 扁扁嘴巴iii 圆圆嘴巴üüü

  2、请学生认清韵母i u ü的形。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如何记住i u ü

  3、指导书写i u ü。

  (1)请学生同桌讨论i u 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在拼音格中板演i u ü,请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a o e i u ü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2、指明认读a 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ǎ ǘ è ó à ǖ ā ò ǘ ǐ í ē看图说话。看教师口型,学习发音方法。自由读i的四个声调。认读i的四个声调。听教师发音,注意区别i和ü的读音。念一念顺口溜来区别两个韵母的发音。想方法记住i u ü。讨论i u ü的书写位置。看教师示范,书空笔顺。认读a o e i u ü及其四个声调。

  教后录

  1、i、u的发音较准确,ü的发音有的学生不够稳,嘴型容易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方法的指导,这样发音才能更加准确。

  2、四个声调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出错率较高,应加强指导和训练。

  3、中优美的情境图能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也使学习更贴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课文插图上多花a一点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能力

  联系生活理解、运用词句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

  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运用词句,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表述。

  方法

  情景感悟、以读促讲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一、 导入

  长寿老人彭祖茹芝饮瀑的古老传说让武夷山变得神秘,而独特的风景让武夷山拥有了美丽。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武夷山,寻找美丽、感受美丽,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武夷山》。

  二、复习旧知

  1、指名领读生字

  2、回忆第一段内容:美丽的武夷山在哪里?课文哪句话总体描述了武夷山的风景?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

  三、 新授

  明确集中描写山水美景的段落(二、三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体现山美、水美的句子。

  (一)山之美——第二段

  1、 山的奇:“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1) 指导学生按照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读出山的奇特各异。

  朗读时注意处理好长句子的停顿、轻重,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仿句造句:根据挂图上其他造型奇特的山峰形状,按照“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并能有感情地表达清楚。

  2、 山的险:“最险的是大王峰……一直通向峰顶。”

  (1) 抓住重点词语“险”、“一直通向”,理解山峰的险。

  (2) 变换角色,想象游人登上石阶的感觉。

  (3) 图片感知大王峰的“险”

  (4) 指导朗读,尤其要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处理。

  3、 学生自主总结武夷山山峰的特点——险、奇

  (二)水之美——第三段

  1、如果说山美在它的险和奇,那么这里水的美又应该怎样概括呢?(清、静)

  2、学生读文,说出九曲溪名字的由来。

  3、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体现水清、水静的句子,依据文中情境选择正确的语调朗读,注意朗读的情景交融。

  (2)配乐自读练习

  (3) 齐读

  4、想想生活中形容水清、水静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三)入诗入画,整合提升——第四段

  1、我们到武夷山游览,可以选择哪些方法?

  2、理解竹筏在水中漂行的情景。(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3、播放视频(入诗入画)

  4、出示宋代朱熹《九曲棹歌》

  5、入诗入画——齐读此段,指导朗读。

  四、 总结

  同学们,感受武夷山美丽的风光,我们对武夷山产生出无限的向往。同时武夷山也为国人赢得了一份自豪,它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独有的诗画之美,成为我国壮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丽。最后让我们带着所有对武夷山的向往,齐读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美 水美

  ︱ ︱

  ︱ ︱

  入诗入画

  险、奇 —————— 清、静 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武夷山美在“山、水”

  板书“奇”

  挂图出示其他山的造型和排比、比喻的句式

  概括水美的体现,板书“清、静”

  出示水的插图、配乐

  多媒体视频播放武夷山风光。

  板书“入诗入画”

  课件出示古诗

  配乐

语文教案 篇6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

  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

  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 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 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 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

  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nb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6篇】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9篇06-21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十篇04-02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07-19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2-27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3-06

语文教案汇总八篇06-05

语文教案汇总九篇03-13

语文教案汇总6篇03-12

语文教案汇总9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