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页~第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1、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数学课会学一些什么知识呢?
2、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数数的知识。
小朋友,你有几个手指头?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3、同桌互相数数。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郊外游玩。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郊游情境图:郊游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郊外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在郊外,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蓝蓝的天空中有飘荡着朵朵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鸟儿展翅飞翔,风筝快乐的飞舞,绿树成荫,小兔子、小青蛙欢快的歌唱,鲜花怒放,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郊外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 提问:1个……学生接:1个太阳;2朵……,学生接2朵白云……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棵大树……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太阳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白云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大树、风筝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小鸟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找朋友
课件出示:
要求:把同样多数目的用直线连接,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直线随机连接。
2、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件创设情境:练习
[创设学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3、 数身边的事物。
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2、3题。第3题可启发差生这样想:先求35000个纱锭有几个1000?再求生产棉纱多少千克?最后求可以织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实验,容量
⑴ 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 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课件)
生:一样多。 左边的……
⑶ 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 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实际操作:
⑵ 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 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2、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容量小。(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二年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6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 6+5= 6+6= 6+7=
6+8= 6+9= 6+10=
2.( )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 6+8= 6+6=
11-6= 14-6= 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 6+□=15 6+□=16
13-6=□ 15-6=□ 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 17-8= 18-9=
14-7= 15-6= 16-7=
4.9+4= 12-6= 7+5=
11-7= 6+8= 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9篇02-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07-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0篇05-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5篇03-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七篇03-03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9篇01-23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6篇06-22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九篇06-21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