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4-10 19:06: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语文教案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用心听、用心感受声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闭上眼睛,停止一切活动,使教室里保持绝对安静)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到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恩,很棒!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这篇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但是,你知道美在哪儿吗?

  1、现在请同学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画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只要学生喜欢某一句话并有自己的理由即可,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课文的语言美体现在:

  ①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②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③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④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2)内容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标题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对读者寄予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4-7风吹声;动物声;水声――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5)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延伸:

  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六、归结全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七、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重难点: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预设二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 初一 悠闲 快乐

  5指导朗读

  正月十五

  预设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 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 十五 灯火 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 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六

  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流程:

  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

  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

  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

  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

  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

  评: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阅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

  (1)指点理解“愿意”。

  ○1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

  ○2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

  (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评: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

  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

  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

  评: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七、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抢答”游戏。

  (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

  评: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八、作业

  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

  20xx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感知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1.研读文中重要的议论性的句子“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说说为什么要把时间精确到秒?

  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主题探究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小结并联想

  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 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走进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劳伦斯的生活,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三、检查预习

  田凫(fú) 椋(liǎng)鸟 老饕(tōo) 慰藉(jiè)

  蔷薇 束缚 斑鸠 荆棘

  蛰伏 隐遁(dùn) 窒(zhì)息

  攫(jué)住 昊(hào)天 撕裂

  四、文本研习

  1. 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 缓慢、笨拙、吃力、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 那么文中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鸟啼声赋予了什么样的色彩呢?

  A.黑色的浪潮 严酷的冬天

  B.银色的通道、银光闪烁的王国、银色的泉流、银色晶莹的泉流、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春天

  3. 文中除了描写鸟啼还讲到了鸟尸,请在我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试着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作用。

  句子省略

  作用:“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4. 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A.第7小节 “冬天走开了……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严酷的冬天过去了,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新生的力量。

  B. 第9小节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

  生命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C. 第12小节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生与死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是,春天必将降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到来,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D. 第15小节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到来,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死要勇敢面对,活要积极乐观。

  由对上面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劳伦斯他是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生与死不相容,非此及彼,如果面对死亡应该勇敢,如果生存就应该积极乐观;同时,他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有关语文教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锦集6篇08-01

语文教案锦集8篇06-07

【推荐】语文教案锦集6篇02-07

【热门】语文教案锦集6篇01-17

【精品】语文教案锦集6篇08-07

【推荐】语文教案锦集5篇07-16

【实用】语文教案锦集八篇05-21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9篇05-19

【必备】语文教案锦集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