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2-03-25 09:13:5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02-25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11-26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9篇)03-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2-24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01-11

托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02-25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通用19篇)03-11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21篇)03-09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