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
课前预习: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板书:奇异的植物世界。)
l.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能把这个课题解释一下:
“奇异”,奇怪、特别。是说奇怪特别的植物世界。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去,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默读回答,并出示表格: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二、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读通情况
三、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节是写参观植物园的经过?(2-7节)
师引读:第一节交代了参观的地点——植物园,参观者——小星和同学们,向导——农艺师李叔叔。
师:第8节以感叹句“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点明课题,总结全文。
四、以表格为切入口,理解课文内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默读第二段,划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
出示:走进植物园→花棚那儿→小路旁→草地上→水草地→荷花池旁。
2.默读课文,分小组用三种符号分别划出表中答案。
3.集体交流: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走进植物园 听到“哈哈”大笑声 风吹
电花 来到花棚那儿碰到叶,就像触电 带电
蜡烛树 走到小路旁 看到蜡烛似的东西 点火就像蜡烛一样亮
醉草 走到草地上 嚼小草,就像喝了酒 草叶里含酒精
捕蝇草 来到水草地 爬到草叶上,叶子闭合起来,小虫被吃 捕蝇草
水笛荷 来到荷花池边听到笛声 风吹干花膜,就发笛声
说说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的顺序及各处所见的现象和原因。
(1)自己试说(2)同桌互相说(3)指名说
4.理解过渡句。
找一找,每一个地点,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过渡,请你用横线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出下文。)
五、自由读课文,体会文中说话人的语气。
课文的重点段写出了植物的奇异及其原因。文中李叔叔的话语,使孩子们茅塞顿开,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是什么呀?”
(2)李叔叔的话要读得平和亲切,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课文中有一些描写人物情状的词语,要结合当时人物的感情去读。
2.指名读。
六、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种种奇异的现象,又了解了原因。倍感植物世界的奇异。
指导朗读: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总结全文且点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资料,全班交流。
2.阅读《植物的感情》、《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反思:
《奇异的植物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参观记,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个做法更是要坚持。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先指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有关语文教案三篇】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教案四篇05-22
有关语文教案5篇03-14
有关语文教案10篇03-12
有关语文教案8篇03-11
有关语文教案6篇03-09
有关语文教案9篇03-09
有关语文教案7篇03-06
有关语文教案4篇03-06
有关语文教案九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