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4-25 19:06:1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展开背诵比赛。

  3.训练口述能力,复述课文。

  4.进行朗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一)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1段。

  (二)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1)一词多义现象。(2)通假字。(3)古今词义的区别。(4)句读。(5)常见实、虚词的运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7)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8)重点段的背诵。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为加粗字注音。

  辍、苟、適、次、度、唱、罾、间、素、笞、借、第、袒、收、徇、比、与、太息、闾左、威众、忿恚、社稷、被坚执锐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

  5.学生复述课文。(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1)去大泽乡途中。(2)陈胜、吴广去行卜。(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吴广杀尉。(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6)进军过程。)

  6.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及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指导学生学习第1段。

  (1)齐读第一段。品味疏通课文。

  (2)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曾经。辍:停止。之:去,往。怅:失望。苟:如果。若:你。太息:长叹。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扩展:阅读《老舍自传》回答问题:(加深对传记体裁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进行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还记得我小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蟋蟀的住宅》,让我第一次走进了自然界的小生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带给我们更奇异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生字。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并大声地朗读。

  3、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质疑、交流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2、交流反馈。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随着甲虫,来到了它的家──草虫的村落,作者说那里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精读课文,释疑

  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⑴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⑶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到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4、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体会只有才用法。

  6、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7、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三、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或者是自然界中小生灵们,都可以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要用心去感受,去想像。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带有木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记。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识字的兴趣。 3、学会比较形近字,并能认真书写。 4 、通过读句子和朗诵古诗,达到巩固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利用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提高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显示“木”)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字吗?

  二、“我会认”

  出示转盘 过渡: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木‘字的朋友也来了,你们瞧。(点出转盘) A、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由认读) B 、请3—4位同学大声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C、学习小组开火车认读。 D 、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的关系) E、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机”,原来的意思是织布机,后沿用为机器。“休”,可以理解为人*在树旁休息。 F、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 G 、课外延伸: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字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想一想,找一找,记一记。)

  三、“我会读”

  1 、激趣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许多小朋友们常见的字。(点出“我会读”) A 、小男孩在读什么?(出示电影院)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引导学生说) B 、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结合图,出示书中的6个标牌,学生自由读。 C 、出示6幅图,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 2 、识字比赛。 在展示台上有很多标牌,请各小组的同学找到自己会认的字后,把它轻轻地摘下来,等一会儿介绍给大家。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先问问同学或老师,再把它记下来。最后看哪个小组对的字最多。 A 、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卡片。 B 、活动交流 C 、教师抽查奖励 3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发法。 A 、小朋友们会人这么多字,能不能告诉老师,平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B 、原来,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路标上,高楼大厦上,我们都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C 、模拟情境表演:现在我们在大街上,这位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 4 、巩固练习,做游戏“爬好汉坡” A、每小组发一张空白山坡图,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贴出几张自己准备的标牌,读一张上一级,看谁先爬到山顶,谁就是可以拿到山顶的“好汉旗” B、各小组做游戏,教师巡视,检查。

  四、扩展练习:

  从家中的包装袋,废报纸或纸盒上找出汉字,剪贴到自己的识字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区分字形相近的字,力求书写美观、工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 、出示生字。 A 、请小朋友们仔细比一比,这些排在一起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选择说一组。 B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教师巡视、参与。可以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的形式说。如:多一笔:“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变一笔:“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田”上出头下弯钩“电” 写字。 A 、强调关键比画。 B 、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C 、请同学把自己感觉最满意的作品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价。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A 、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B、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读。 2、教师抽查。 A、指名学生读。 B、这样的句子我们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考考谁的记性好?(南瓜越老皮越黄) C、扩展 加入几幅电脑动画,如:刮风的画面,风越来越大,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夏天到了,越来越热。

  三、读读背背

  1 、激发背古诗的积极性。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得最多。 A 、学生自愿参与。 B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锄禾》,一定有同学听到过这首古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A、出示挂图,配乐,范读。 B 、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跟读。 C、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自己读,与同桌互读,4人小组和读) D、教师抽查。 E 、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3、感悟诗意。 A 、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B 、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天人、活重) C、知道背诵,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避免拖腔拉调的齐读。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初步学习小说的分析鉴赏方法。通过学,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小说创作进行感知、品味和鉴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点拨和讲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提问:

  在你的阅读生涯中,你最喜欢的文学体栽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选择----小说

  为什么选择小说?

  故事好看;人物有感染力;描写细腻传神;是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窗口。

  2.简介

  日本作家票良平和他的《一碗阳春面》。

  提示:但它给我们带为的究竟是什么?老师不作先入为主的介绍,而是请大家一起去“品尝”。

  如何“品尝”?

  可以从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环境)入手,欣赏它;也可以从形式(人物的塑造方式、线索、悬念等)入手,欣赏它。

  二、提出要求

  1.用扼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根据以往小说阅读的经验,推荐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并作简单分析。

  3.提出问题,并自行讨论解答。

  4.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品读课文

  1.复述故事情节,确定作品线索。

  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和补充,同学们了解了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母子三人,面店老板夫妇,其他顾客,和主要人物----母子三人;主要人物的确定乃笔墨较多,能体现作品主题;了解了作品的主要线索----一碗阳春面;作品的主题:团结奋斗不屈抗争;一碗阳春面也是母子三人团结奋斗的见证。

  2.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讨论分析母亲----这个不幸家庭的核心人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坚韧隐忍,不屈不挠,以勇敢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迎接命运的挑战。

  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同学们循着“有价值”这一坐标,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讨论。

  外貌(服饰)和神态的描写,表明了她的生活困顿然而坚韧隐忍;境况好转仍温良谦恭----是一个弱势群体中昂然挺立的强者形象。

  语言的变化----从非常害羞地要一碗阳春面,到少了一些害羞到非常平静地要三碗阳春面,不仅表现了这一不幸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传递了一家人团结拼搏,奋力向上,才是改变命运,取得胜利的关键。

  3.分析作品环境。

  讨论并明确:母子三人走出困境,除自身不懈奋争之外,面店老板夫妇的作用不能抹杀。他们细心地多次的不动声色的关照和祝福给了母子三人以温暖和信心。尤其因为他们对母子三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的传播,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同情和关注,赞颂和仰慕,使得他们的奋斗不再是孤立的----民族的互助的传统成了母子战胜困难的力量,也是小说的真实而不可忽略的社会环境。

  四、借题发挥

  通过阅读,启发我们: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人;积累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炼生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本质的东西。

  教后随想:

  阅读教学中那种过分的现性分析,那种标签式的解读方式,是以牺牲语文教学中人文为代价的,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扬弃;而语文以人文关怀,性感熏陶,审美情操的体裁则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回避给学生以现成的“标签”,有意淡化概念化的分析,而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大的思考范围内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感受作品传达的人性美。

  但形象总是大于的。在一节课内,漫无边际地寻找我“知识点”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效率。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坐标----所谓小说的“有价值”,引导学生目光聚集。

  另一个比较实用的设想是,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作过尝试,他们在塑造自己心爱的人物时,缺少了生活的逻辑性和真实性,且作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层面以雕琢。我也希望通过小说的鉴赏给同学的带来一些可把握的方面。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

  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钉

  衤 被 裙 裤袄

  疒 病 疼 痛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

  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

  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一座( )

  一本( )

  一幅(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

  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

  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六篇06-17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05-07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10篇04-23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02-12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2-09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12-28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07-25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02-05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