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7-25 12:45: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

  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句正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

  3、请大家说说这里的“忽然”一词的作用。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者对社会科学杂志不合意,“秋风”“细雨”又令人冷得扫兴,通过“忽然”一转,又是另一种感情,这样不仅使前后文贯连了起来,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毁灭》的渴望和对鲁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鲁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内山老板对“我”热情接待的感情。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

  6、引导学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买书这种矛盾心理的词语、句子。词语:“窘”、“踌躇”、“摩挲”,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注释;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下一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除常规作业外,可加下面标点训练: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不看课文,作后自对):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一)“我”正踌躇,老人出来了。文章又一次集中笔墨描绘了鲁迅的肖像,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二写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与一写肖像作比较。学生齐读节16自然段。

  (二)指定学生上黑板摘要写出二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教师整理、修正(板书要求参考板书设计总表有关部分)。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分析: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四)集体慢速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最鲜明的外貌特征,描绘出鲁迅精神状态的肖像写作特点。

  (五)第17自然段写作者仔细观察后的深刻感觉,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请同学上黑板作这方面的选词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按摩)(严厉、严肃)和——(慈祥、慈爱)交织着的——(抚摩、抚摸)似的。

  (六)要求学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人物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用人物行动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写)的有关文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肖像描写集中在第16自然段。②语言描写:“你要买这本书?”“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这种诚恳的劝告,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挚爱。③行动描写:“他看了我一眼”、“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这样的诚恳、热情,这与平素见到的“西装同胞的嘴脸”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心理描写,集中在第17、第21两个自然段。本文较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七)讲读第24——31自然段。

  教师范读。简析:通过对话描写,说出了鲁迅的赠书。鲁迅的赠书使作者大为感动、振奋,平添了力量,恢复了勇气。在这基础上,三写鲁迅肖像。我们看,三写鲁迅肖像与前两次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边归纳边板书)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同时,对烟嘴和长衫写得更细了: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牙黄羽纱的长衫”作者所以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心情和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将第三次肖像描写与前两次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别用双线和单线把它们划出来)当作者想起这正是哪本杂上的一段访问记所写的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同学们回答,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学生回答,明确:“您就是——”,“——”这里表示由于十分高兴激动而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喜欢得快要跳起来”;“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的重复;两个“蹦”字。鲁迅的表情是“微笑”、“点头”,显得那样的安祥、慈爱,充满了对穷苦工人的信赖和关切,对青年一代的鼓励和希望。

  指名朗读第30自然段。启示体会用词: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集体朗读,要求将第27自然段和第30自然段中“这一来不会错了……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连起来读,进一步体会通过肖像描写突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的作用。“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用时间的停顿突出“瘦”,与上文的顽强呼应,显示了鲁迅的精神状态。

  (八)结语:“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见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的品格是多么伟大!“一面”的印象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业:

  (一)课本“思考和练习三”。

  (二)预习思考:课本“思考和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一)”,答案参见前两教时的有关内容。(教师归纳时,出示板书设计总表)。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集体慢速朗读第32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艰苦”和“虐待”的情况下,能“咬紧”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思考、议论,明确:这力量是从“一面”来的,是“一面”给了作者这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提问:在这一段里接连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表达思想内容来说,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回答,明确:这一系列词都是写“我”在种种艰苦和非人的待遇面前怎么能咬紧牙关,昂首挺胸的,充分显示了“一面”给人的巨大力量。

  提问学生:“历尽”与“受尽”的位置在文中能否对调?明确:不能。互换后动宾搭配不当。

  (二)学生自由默读第32自然段 加深理解上述内容。

  (三)齐读第34、35自然段。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进一步写了“一面”的力量,决心“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四)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三、课文小结与当堂巩固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准备:

  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学会单韵母a,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引起兴趣。导入:整体认识拼音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简笔画勾勒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笔画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oe.(出示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挥动卡片)嗨,小朋友们好。

  学生与拼音打招呼。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做客。请把书翻到第6页。

  (二)、仔细观察,从中体会。

  1.学习单韵母a

  (1)读准音:我们的a

  很害羞,躲到图中去了,看哪位小朋友能把它找出来?哦,是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的口型老师也学着她的样来唱一唱:1351∣1531∣学生跟唱aaaaaaaa我们念a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看我先来念:张大嘴巴aaa.小女孩练唱aaa,aaa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aaa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的形状。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aa“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学生书空a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第二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

  “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aa,汽车上坡aaa,汽车上坡又下坡aaa,汽车下坡aaa。

  (三)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点缀,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植物?

  2、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到了我们教室里。我们跟它一起打个招呼吧!(PPT:小猴佳佳图片)

  3、现在我们就请佳佳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植物王国参观一下吧!(PPT:植物王国的植物图片)

  4、今天我们就和小猴佳佳一起参观植物王国,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PPT:出示课题)

  5、认识课题中的“汉”字和“语”字,并用它们组词、说句子。

  6、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词,情境中认字。

  1、我们先来听听小猴佳佳的朗读,边听边想一想,课文有几部分?(PPT:出示课文内容和录音)

  2、这节课我们先自学第一部分,读读学习提示:

  ⑴自由地读一读第一部分的词语,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宝宝了。

  ⑵请拼音朋友帮忙,把字音读准。

  (学生自学,师巡视)

  3、你会读哪个词了?能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吗?(指名读)

  4、还有的词不太熟或不会读,没关系,跟小组的伙伴互相学习吧!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不会读的请小伙伴帮帮你。

  (生小组互读,师巡视)

  5、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小组读、齐读。

  6、你们看,紫葡萄的“萄”可真调皮,“B”头上的小帽子摘掉了,这样的词叫什么?(轻声)赶快找一找,还有谁也是轻声?

  7、出示轻声词,一起读一读。

  8、(PPT:出示“我发现了……”)

  瞧,小猴佳佳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一行一行地观察大屏幕上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赶快想一想,和小伙伴议一议。(学生小组讨论)

  9、现在我们跟随小猴佳佳一起到植物王国去走走吧!(PPT:葡萄园图片)

  小猴来到了哪里?读读词语。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吃过的还可以说说它的味道,这是怎样的葡萄?

  10、(PPT:菠萝园图片)

  拼一拼,读一读。

  喜欢吃菠萝吗?这是怎样的菠萝?

  11、(PPT:菊花、山茶花图片)

  什么花开了?读一读。你知道菊花和山茶花分别什么时候开?

  12、(出示卷心菜图片)它身后藏着一个字宝宝“卷”,读一读、组词。“卷”字是个多音字,它也读“juàn”,能用“卷”字组词吗?

  三、游戏巩固,自主识记。

  1、帮助小猴佳佳过河。

  ⑴自己试着叫一叫小石头的名字。

  ⑵想办法记住字宝宝,小组内说说办法。(引导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找规律”等方法识记)

  ⑶你还认识其他上下结构草字头的字吗?

  ⑷开火车过河。

  2、闯关游戏。

  ⑴第一关:夺宝。

  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宝贝,只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并答对它提出的.问题,就能夺得一份意外的礼物。(本关安排的是给生字组词、说话)

  ⑵第二关:把我送回家。

  植物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帮忙把它们一个一个送回家去。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看谁最先叫出植物的名字,并把它送回家去。

  ⑶第三关:写字。(PPT:出示“我会写”语、茶、卷三个字)

  ①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哪里容易写错?

  A. 卷

  先看看“卷”字怎样写?(PPT:写卷字)

  写卷字时要注意什么?

  伸出右手,跟着小猴一起写一写。

  B.茶

  茶字哪里容易写错?看老师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重点强调木字的变形)

  C.语

  语字比较容易写,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的字。师范写,生书空。

  ②在课本上把这三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③展台展示学生写的字,其他同学评议。

  ④布置作业:课后把这三个字在田字本上写一行。

  四、儿歌拓展。

  瞧,大象伯伯向我们走来,它为我们带来了儿歌,儿歌中还有我们刚刚认识的生字呢!

  自己试着读读。

  齐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小猴佳佳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参观了神奇的植物王国,认识了许多植物,学会了很多汉字,还做了有趣的游戏,大家高兴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一些水果和树木。

  小猴佳佳跟我们再见了,我们的课堂也要结束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留心观察生活,去收集一些有关植物的名称,摘抄在采集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 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 和“矛”,“买” 和“卖”,“即” 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 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 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 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 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 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 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 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 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 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 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 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 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 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 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 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 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四、参考资料

  圣诞的由来: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 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 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 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 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 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 糖等诸多奖品。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 们的记忆中。

  圣诞卡: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 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 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也是非常愿意做的话题。

  我做这样一个活动,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有一些学生只是流于浮浅,并没有触及到心灵深处;一是在写作这类文章时,好多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连自己也感动不了,当然也打动不了别人。基于以上考虑,我安排了这次综合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思路

  我是从四个方面设计的:

  1。“道不尽的母爱”,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2。文学作品中的母爱,包括古诗词、名言、及现代诗歌和文章。

  3。多角度看母爱。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该如何理性的看待母爱。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于对母亲的报答。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即写关于母亲和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把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每组的任务。

  3、准备时间为两周。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一提起“母亲”,总能触到我们心灵最温柔的一角。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那我们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怎样报答我们的母亲?对母亲又有怎样的祝福呢?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01-24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01-20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6篇01-19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五篇04-30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5篇04-12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六篇06-17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05-07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04-25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10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