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1
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牢牢记住110、119、120几种特殊号码及其作用,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牢牢记住110、119、120几种特殊号码及其作用,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做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活动准备:
特种车图片、交通信号灯图片、110、119、120号码等。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今天老师指挥交通,小朋友当司机,我们一起到停车场瞧一瞧:
请你做好准备,汽车马上开了。(幼儿边唱歌曲《汽车开来了》,边模仿小司机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到站了,请下车,小朋友数数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都是什么车?幼儿自由玩,互相交流车的用途、特征(颜色、声音。)等。
二、提问:今天早上你坐什么车来的幼儿园?启发幼儿说说车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
小结:马路上的车很多,请看动画《我是小司机》回答下面的问题:谁能帮助和黑猫警长想一个好办法捉住小偷?谁能帮助小兔打一个求助电话?公共汽车有什么用途?
三、出示三种特种车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请幼儿说说这三种车的名称、声音、用途?不执行任务时开在什么地方?
1、考考小朋友:出示一张120(119、110)号码,请幼儿说说是哪种车的号码?在什么情况下拨打这个号码?结合图片,玩打电话的游戏。
2、小结:小朋友这些电话号码你要牢牢记住,只有在紧急情况才能拨打。不管是什么样的车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出示交通标志:红绿灯)
3、经典游戏:交通信号灯(指导幼儿看图学儿歌做游戏,巩固对红绿灯的认识)
活动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认识了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那么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请你动手画下来,好吗?开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2
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牢牢记住110、119、120几种特殊号码及其作用,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牢牢记住 110、119、120几种特殊号码及其作用,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做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活动准备:特种车图片、交通信号灯图片、110、119、120号码等。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今天老师指挥交通,小朋友当司机,我们一起到停车场瞧一瞧:请你做好准备,汽车马上开了。(幼儿边唱歌曲《汽车开来了》,边模仿小司机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到站了,请下车,小朋友数数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都是什么车?幼儿自由玩,互相交流车的用途、特征(颜色、声音......)等。
二、提问:今天早上你坐什么车来的幼儿园?启发幼儿说说车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
小结:马路上的车很多,请看动画《我是小司机》回答下面的问题: 谁能帮助和黑猫警长想一个好办法捉住小偷?谁能帮助小兔打一个求助电话?公共汽车有什么用途?
三、出示三种特种车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请幼儿说说这三种车的名称、声音、用途?不执行任务时开在什么地方?
1、考考小朋友:出示一张120(119、110)号码,请幼儿说说是哪种车的号码?在什么情况下拨打这个号码?结合图片,玩打电话的游戏。
2、小结:小朋友这些电话号码你要牢牢记住,只有在紧急情况才能拨打。 不管是什么样的车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出示交通标志:红绿灯)3、经典游戏:交通信号灯(指导幼儿看图学儿歌做游戏,巩固对红绿灯的认识)活动延伸:这节课小朋友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认识了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那么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请你动手画下来,好吗?开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3
[案例2] 教师想在布置的马路上设置一个交警的角色,由此开展交通警的活动,所以她就在活动区靠近马路的位置上放了一顶交警的大盖帽。[设置实验情境]但是这顶帽子放在那里一直无人问津,更没有人将这顶帽子同马路上的种种布置联系起来。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只有一个男孩子在离“马路”很远的角色游戏区偶尔地利用了一下。
[实验对象在这一实验情境未做出研究者预期的反应] 主题进行到中间的时候,幼儿园有一个大班从外面请来了一位交警来介绍他的职业。教师想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接触交警更具体形象地了解这一角色,所以就把交警也请到了班上,让他在布置马路和车辆的区域给孩子们介绍规则。但是这次活动之后孩子们还是没有产生任何新的变化。[再次提供刺激,仍无收效。]所以,老师拿走了那顶大盖帽,也没有进行预定的交通警活动。 教师对取消交通警这一活动,事后的解释是:“我当时本来以为交警和马路、车辆之间的关系是很自然而然的,但是既然孩子们实在是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也就只好算了。因为我想,或者他们对这种角色性质的经验不感兴趣,或者他们并不了解、或者根本没有留意过马路上的交通警察。所以我想或许小班孩子进行这样的内容不合适,可以放到中班进行。” “兴趣标志着在个人与他的行动的材料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兴趣是它们的有机统一的标志。”(杜威)幼儿的兴趣是教育过程实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幼儿自发的兴趣才能促使其与教育过程的其他因素真正发生反应,获得发展。当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对所提出的教学内容没有发生兴趣时,教师就需反思自己原有的假设,做出相应的修改,当发现幼儿对此确实没有兴趣和学习需要时,证明预定的这一活动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幼儿此时的发展,幼儿无法达到,这就应推翻原有的假设。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4
[案例1]: 星期一早上孩子们按照教师的要求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在早晨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就自发地在教师布置的马路上胡乱地开着车。[预设实验条件对孩子发生了刺激作用,引起孩子自发的兴趣。“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的时候,是怎样的?”[教师接收信号,适时地根据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孩子们就将十几辆五花八门的汽车全都摆放在朝向十字路口的四条主干道上,每条道上的汽车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四条道上的汽车全都面对面。很明显,现在这些“司机们”只是对汽车在马路上开感兴趣,并未意识到要遵循一定的交通规则,这里是一个交通混乱的路口。
自由活动时间结束后,教师集合孩子们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话,主题是“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由于早上的这个自发游戏,孩子谈话时兴趣的焦点集中在了车辆的运行上。他们谈到了汽车在高架上是如何开的,汽车是如何爬山的,汽车在十字路口是如何转弯的,汽车在十字路口开时要看红绿灯等等内容。[孩子的表现证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孩子有兴趣继续这一活动]谈话结束前教师提出下午要去外面的马路上看汽车,并提醒孩子们要看看马路上开的车子同教室里摆着的车子,是不是一样的。[教师为孩子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途径] 下午观察回来,孩子们就有了不少新发现,他们指出马路上要有红绿灯;汽车在马路上开时是一边一个方向的,要不然很危险等等。
于是,大家开始修整自己的马路,制定交通规则。在这期间,总有不少问题会发生争执,例如不同方向的车应具体在马路的哪一边。遇到这些棘手的问题,老师都带着他们到马路上自己去找答案。几天后,这个十字路口已经井然有序了,当客人来班未注意到脚下的斑马线时,孩子们会主动提醒你,“行人”要走“人行道”。 幼儿对汽车玩具大多有着天然自发的兴趣,对马路上的汽车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经验。教师创设的马路刺激了幼儿的兴趣,引发了幼儿的直接经验,证明了这一
活动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也为教师预定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注视实验条件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条件,承认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错误,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帮助其学习的扩展和深入,从而达到总体的教学目标掌握简单的交通规则,学习应用观察来解决问题。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5
活动目的:让孩子了解马路上不同的车子,并掌握简单的交通规则。让孩子了解、使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总体目标即实验目的的制定。]
活动预设:来来往往的车;有车厢的车与无车厢的车;两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汽车的`声音;交通警等活动。[为实现教学总体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各阶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实验的假设的提出。] 活动准备:1、前一周要求孩子下周每人都带一个汽车的玩具。2、教师在生活区的四张桌子中间的地毯上用两色胶带铺了一个十字路口。3、教师选择与汽车、交通有关的教材,如儿歌、歌曲、美工、故事等。[教师根据实验假设而准备的实验条件。]
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如果教师有1000个假设,那么他就容易接受来自孩子的第1001个或20xx个不同的反应。教师只有在自己设想足够多的可能性时,才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教师制定各阶段具体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师对总体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及对孩子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的了解和对孩子潜在水平、兴趣的预测所提出的,它融合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与教师对孩子已有的观察和认识。同时,教师也相应地做出教学准备,也就是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帮助目标的实施与达成。而这些教学分目标是否可行,则应在教学实施阶段得到验证,从而做出调整。 教学实施的过程则是对预先制定的各阶段教学目标的探索、验证和创新的过程。教学的实施不仅仅依靠活动初期教师提出的假设,而且要依靠孩子们的反应。教师作为实验的研究者,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对原有的假设进行确定、调整或推翻提出新的假设。此时,教学内容与教学物质条件是实验中的自变量,教师通过干预、控制这一自变量,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幼儿是实验中的因变量,他一方面促使研究者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另一方面也因自变量,也就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而发生改变。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6
[案例3] 早上区域活动,苗苗在美工区画的汽车和别人的都不一样,他的汽车身上(汽车的侧面)有个大圆圈,这是什么呀?苗苗告诉大家,这是汽车的备用胎,如果汽车半路车胎爆了,又没有修理店,就可以装上备用胎。可有的小朋友指出,他看到备用胎不是放在这的,是挂在汽车后面的。汽车的备用胎到底放在哪呢?是不是每个车子都有备用胎呢?大家一下对备用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发的事件,超出了教师原先的设想]于是,老师改变了预先的计划,临时带着孩子们到了马路上,观察汽车的备用胎。[教师接受了孩子的反应,接受了未知]孩子们盯着每一辆来往的车子,看他们是否有备用胎,又在哪里?有的孩子还趴在地上看,车子下面是否有备用胎?回来后,孩子们告诉老师:吉普车的备用胎是挂在车后面的;公共汽车的备用胎是藏在车身下面的;有的小汽车的备用胎是放在行李箱里的;路边一位司机叔叔是从车厢的地毯下面取出备用胎的……[孩子的探索弥补了教师假设的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收集资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汽车备用胎设计展览,各自为自己的汽车设计备用胎。有的用一片雪花片代表备用胎,有的用一个瓶盖,有的则用一块圆形的积木,还有的孩子为自己的双层车准备了两个备用胎,因为双层车的轮子多…… 教师对于教学所提出的假设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对幼儿原有水平的认识而提出的。但是教师的知识经验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差异性、幼
【《马路上的车》中班安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马路上的汽车09-15
幼儿中班安全教案《马路上的红绿灯》08-23
小班安全《走在马路上》教案03-22
独轮车中班教案10-25
车中班社会活动教案10-31
中班语言教案:森林车08-2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鼹鼠的皮鞋车01-22
中班安全《安全吃药》教案12-10
中班语言教案:小鼹鼠的皮鞋车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