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
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p101——10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1、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吗?
二、出示例一:同样大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分呢?(平均分)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强调: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
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3个1/4)
请多位同学说,同桌互说。
那3/4怎么写呢?自己写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5/6是5个1/6,所以要涂5份!)
比一比
谈话:整数之间有大小的比较,分数之间也有大小的比较,那么分数之间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分数3/5和2/5,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吗?(比的标准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样表示?2/5呢?
3/5是3个1/5,2/5是2个1/5,3个1/5>2个1/5,所以3/5>2/5
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教具: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生学具: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01-0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9篇06-23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7篇06-16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6篇06-1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九篇06-0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3-2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8篇03-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2-28